今天是歐拉寫日記的第170天,如果你屬於迷茫,找不到方向跟人生價值,歡迎來連結歐拉,帶你走出迷茫,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 聲音是人的第二外貌,但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多數人的發聲方式均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比如:說話一久,就感覺嗓子幹、啞、澀、緊、痛:不會用氣發聲,喉部過度用力,久之造成發聲器官損傷;公開講話,聲音太小且無力,影響自信:氣息太弱,聲音外送感不強;男生聲音不夠穩重磁性,女生聲音不夠清亮悅耳:氣息不下沉,聲帶不放鬆、口腔不積極、咬字不用力說話沒有吸引力,不生動,表現力弱:缺乏音高音強音色訓練,增強聲音彈性。好聽的聲音已經成為個人軟實力的重要標誌
💗 大家應該也聽過「我的耳朵懷孕了」這樣一句話。現在是看臉的時代,更是聽聲音的時代,聲音就是一個人的第二張名片,有好聲音的人會更加從容自信,贏得別人好的第一印象。我們都想擁有好聲音,但現實可能卻是聲音粗糙、氣息混亂,普通話也常被嘲笑,還不小心蹦出幾句家鄉話,也就是帶有鄉音。這裡要小括號一下,其實帶有鄉音也挺好的,至少讓你認出老鄉,但是如果是因為一些特定的說法而暴露了自己普通話的不標準,那就尷尬了。
🎈 其實說話發聲也是有原理的,我們平時自然講話狀態是胸聲。一般人自然說話的時候是比較鬆懈的狀態的,另一種把聲音發到臉頰,靠近鼻腔是喉聲。用嗓子發聲的是咽音。清清嗓子,我回到咽音的狀態,就是相對比較扁平的這一種感覺,感覺就是嗓子在發力,我要回到我現在喉聲的狀態。把以上三種聲音結合在一起就是混聲。
💘 那麼發聲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呢?比如你想要讓一把吉他發出聲音的話,需要怎麼做?首先要用力去撥動琴弦,撥動了之後琴弦震動;吉他會有一個木製的中空的箱體來配合,發出悅耳聲音,而這個箱體的作用是共鳴。
💗 簡而言之,就是要有撥動琴弦的動力,再有琴弦的震動,以及有木製中空的共鳴箱。所以發聲的必要條件是動力,振動,共鳴。
🌹 人的發聲也是一樣的,是由動力,振動,共鳴的綜合作用的結果。想讓自己的聲音好聽的話,需要讓自己的氣息足,共鳴要強,氣息足了,聲音就會有底氣。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氣息就是肺活量,鄧紫棋的肺活量很大,所以她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多多練習就好了。
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找對方法和懂得堅持,相信自己,可以的![拳頭]
增加肺活量體育鍛鍊是不可少的,尤其是氣短的同學,更要跑跑步[愉快]
🌺 下面再講一下:如何通過訓練改變聲音的方法
💗 聲音是我們的第二張臉,好的聲音是一定可以加分的,而且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下面分享幾個小辦法:
🌸 首先,發聲方法要對,會利用氣息與聲帶,有胸口低位置發聲點,嘴巴打開通暢有空間,形成高位置共鳴,用共鳴放大和集中聲音。
🌸 如果說的是說話的話,會用丹田氣與發聲點,打開喉嚨有空間,共鳴好,氣息有支持,喉頭位置低且穩定,聲音就好聽,圓潤有磁性,注意說話韻律就更動人了。如果唱歌,多哼哼歌曲也會有幫助,需要思考自我審視慢慢練習…
🌸 正確的哼鳴(基本包含了說話唱歌最好的用力狀態與發聲狀態),需要注意嘴巴內部有空間不然聲音無法得到高位置共鳴(微笑打哈欠前期狀態)發ao時候嘴巴內部空間,舌頭微抵下牙內側,放平。自然哼鳴,體會丹田氣在胸口對抗,想像發聲點在胸口不頂不壓無不舒服感覺,打開喉嚨(嘴巴內部空間,喉頭低位置,軟顎提起)讓聲音有空間和通道自動上頭在高位置共鳴,聲音有低位置又有高位置共鳴,這樣暗中透亮圓潤好聽能強能弱能高能低隨心所欲…(高位置共鳴是效果,是底下對抗出來的,力度參考哼鳴,哼鳴感覺找不到用小聲哭泣,力量平衡感用自然嘆氣體會)沒有捷徑,最慢的哼鳴就是最快的捷徑…用最小的力得到最大共鳴,聲音有焦點在眉心。
💗 有正確發聲和共鳴意識(正確了共鳴自然得到,不是強制,打開喉嚨通道通暢更重要)這樣輕鬆舒服自如的唱歌。然後再談節奏、語感、音準、感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