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姐的的寶寶已經三個月了,她坐月子時同時有兒科、產科、心理科、中醫師、營養師、美容美體人員、按摩師、護士、月嫂等組成的一個的技術團隊來照顧她的產後康復生活。 |
擁有五星級酒店多年經驗的廚藝大師和營養學專家的攜手出品,顛覆了 「月子餐不好吃」的傳統。 |
天價月子會所
在大城市花三四千請個月嫂已然是稀鬆平常的事,而如果拿出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到月子會所(中心)坐月子,相信仍會讓多數人敬而遠之。近兩年,這種月子會所悄然登陸京滬穗等大城市,逐漸被一些中高端人士接受。
南都周刊編輯:黃晶晶 美術設計:鄭佩芬
在大城市花三四千請個月嫂已然是稀鬆平常的事,而如果拿出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到月子會所(中心)坐月子,相信仍會讓多數人敬而遠之。
在臺灣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研究,坐月子幾乎變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成熟度和科學性已經被廣泛認可和接受,如今,當地80%的家庭都願意去月子會所坐月子。近兩年,這種月子會所悄然登陸京滬穗等大城市,逐漸被一些中高端人士接受。雖然其高價位背後隱藏的不規範、炫富心態一直被質疑甚至詬病,但其對這個行業的最終規範及倡導優質健康生活水準的作用仍然值得關注及鼓勵。
坐月子不是度假
文|禾穗 攝影|邵欣
2006年底,北京開始有了第一批專業的月子中心。然而,當時流行的僅僅是「月子餐」。2007年,北京月子中心的生意有了起色,除了大眾的消費能力有所提高之外,明星效應其實功不可沒。月子中心服務的消費群體都是70後、80後的年輕女性和家庭,她們追求高品質生活,而訊息渠道基本來自媒體宣傳以及明星榜樣。
「月子中心的正宗源自臺灣,因為,西方人不坐月子。」北京聖母產後修養中心的孫院長說。
臺灣的月子產業從形成到現在超過二十年歷史,對坐月子方面研究得比較徹底,而且重視程度很高,有相關人士從民間方法入手,側重研究外在環境、心理調整、營養結構等各方面因素,推進與完善了產業的發展。
在臺灣,80%以上的雙薪家庭都表示願意接受專業的月子中心服務。小S、賈靜雯等名人都沒去外國而選擇留在臺灣坐月子,可見臺灣的月子中心服務已經相當成熟。
北京聖母產後修養中心複製了臺灣已經成型的產品,選在低密度別墅,房間不超過十間,最貴的那間房純粹是因為陽光照射時長和強度最好。
「臺灣和大陸最大的不同,應該是操作規範吧。」有40年護理經驗的楊護士長說。楊護士長在北京聖母產後修養中心工作前,曾在二甲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主要負責嬰兒護理工作,即使這樣,她在「聖母」上任前都接受了操作規範的培訓長達一個多月。
臺灣的操作規範基本就是從詳從細,從點滴記錄到護理手勢,一切都有標準和規定,抱孩子的手勢、幫孩子翻身的手勢、洗澡換手的手勢,「都和我以前在醫院的時候太不一樣」,楊護士長說。
每一套手勢都有他們的說法,比如說幫孩子翻身,就有「夾三明治」這個術語。看似口語,可是楊護士長說,這才是行內人的叫法。
正宗的臺灣護理方法中,媽媽坐月子可不是享受恣意的度假,「在我這裡的媽媽是受約束的」,孫院長說。
新媽媽不能隨便吃家裡帶來的東西。臺灣式調理的基礎是中醫,按照傳統的把脈方式來給產婦和嬰兒檢查。產婦的月子餐是配合中醫療法的食補,除了必要的營養以外,還會根據中醫的意見進行調整。所以產婦不能隨心所欲地吃,而且對家裡捎帶的「小灶」也只能眼饞了。
按照中醫理論,產婦和新生兒都很虛弱,正是「氣場」很低的時候,不好的東西和病菌非常容易影響他們,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外人生人接觸。因此 「聖母」不是對所有人都「WELCOME」,除了保證身體健康以外,除了父母,任何人都只能隔著育兒室的玻璃看孩子,不允許貼身接近。
另外,產婦不能自行淋浴洗頭,不能不做運動,不能隨意和長時間看電視節目,種種「不能」,完全沒有了所謂貴族的享受,可是選擇在這裡坐月子的,有香港藝人、有美國花旗銀行總裁的夫人、有保時捷亞太區高層的太太。
臺灣月子護理方式的核心就是從簡從樸,孫院長認為,月子中心服務民眾,保護母嬰,這個行業是個善舉。「我們是想把正確坐月子的方法傳播出去,讓人人都懂」。
因此 「聖母」走的也是親民路線。只是確保房間通風和陽光充足,護理品選用沒有副作用的老品牌,不增加吸引訪客的娛樂設施,但是有專業的護理團隊,連嬰兒車都是醫療級別的。
「聖母」為孩子的爸爸提供免費入住,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媽媽,增加孩子與爸爸的親密感,同時還教爸爸如何伺候產婦。有時候孩子的姥姥或奶奶來了,護士長也會手把手地教她們正確的護理方式、怎麼調節媽媽的飲食、怎麼判別孩子的異常表現等等。
孫院長說,月子中心本身不是讓別人望而卻步的地方,你在這裡呆一個月,回家時所有的正確方法你都會了。
費用:3萬/月—5萬/月
居住環境:低密度別墅
特點:複製正宗臺灣月子護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