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目標
學習本單元,要引導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方法和敘議結合的寫作方法。學會比較閱讀,在比較中認識景物特點,了解文中的妙處和彼此不同的風格,品讀出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內涵,以獲得審美的愉悅,並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材分析
《壺口瀑布》描摹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全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繪了一個剛柔並濟、多姿多彩的壺口瀑布,抒發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目標
1、通過檢查預習,來積累生字詞,了解與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
2、通過學生自學朗讀,來品味關鍵詞句,文章整散結合、長短兼具的語言特點;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3、通過師生合作探究,領會黃河壺口瀑布特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繫;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哲理: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教學方法
教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初步掌握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並學會分析運用。
學法:
朗讀法:通過朗讀,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初步掌握修辭的表達作用,並學會運用。
探究法: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河的氣勢,祖國山河的壯麗,感悟作者在寫景過程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黃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短短一課時內,通過文字,去領會文章中所蘊涵民族精神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難點:
理解黃河壺口瀑布特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壺口瀑布》。說起「瀑布」,我們常常會想起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飛瀑,想起「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的奇景。那麼,壺口瀑布,它又有怎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全文,同時將體現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圈畫下來。
2、介紹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位於陝西省宜川縣境內,黃河象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預習檢測,詞語讀音
三、初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
初讀課文,體驗文本----描寫美
(一)初識壺口
作者曾兩次到過壺口瀑布,初次相識,壺口瀑布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危險、氣勢磅礴、令人膽戰心驚……
二)再訪壺口
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麼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
朗讀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再訪壺口。
自主學習
1、說說壺口瀑布的地點?作者幾次到過壺口瀑布?
①晉陝兩省邊境 ;
②兩次。
2、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其聲、其勢、其景均不同。
2、用簡練的語言說出什麼是「壺口」以及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①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②黃河的河床在這裡由寬而窄,由高而低,於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從高達幾十米的斷面衝下,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小組合作
1、作者第一次來到壺口瀑布看黃河是在雨季,他聽到了什麼?又看到了哪些奇特景象?
①濤聲:隱隱如雷(震耳欲聾);
②霧氣:瀰漫(撲面而來);
③河水:正沸著;
④瀑布:被急幾吸去的水流;水不斷地衝進去,衝進去.
2、作者第二次在壺口見到黃河時,黃河有什麼特徵?用一個成語概括。給作者帶來怎樣的感受?
①剛柔並舉。
②第二次在壺口見到黃河,讓作者感受到黃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剛強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畫的柔美的一面。
3.課文的寫景角度怎樣?
四、精讀課文,理解主題,-----哲理美
1、 通觀全文,作者只是向我們介紹壺口瀑布這一風景名勝嗎?他在寫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起朗讀第六自然段,並思考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齊讀第六自然段
2、思考黃河的偉大性格與中華民族有著怎樣的聯繫?能藉助一個實例具體說明嗎?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明確:柔中有剛或剛柔相濟也是中華民族崇拜的一種性格;黃河的偉大性格也是中華民族的性格;例如:長徵、抗戰、建設祖國兩彈一星等
3、讚美黃河偉大性格的深刻意義是什麼?
明確:為了讚美中華民族的精神。當黃河的偉大被賦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偉大之後,黃河就上升為了民族精神的象徵。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裡,指代黃河的它變成了「她」。
五、師生合作,賞析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分析文辭優美的原因,感受力量之美。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並加以分析你喜歡的理由。
說說你所選擇的句子,在字裡行間有什麼意蘊。
1、「我突然陷入沉思」,黃河以她寬廣博大的胸懷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體描寫?
①喜:「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②怒:「於是洪流便向兩邊湧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③哀:「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
④怨:「於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迴的」
⑤愁:「或鑽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
2、「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的理解?
①含義:造物者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既指客觀世界,也指主觀世界)。
②句式:反問句。加重語氣,感染力強,表達人的情感,立意深刻。
③蘊含的道理: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著寬廣的胸懷、宏大的氣度,外表雖柔弱,內心卻無比堅韌,是任何力量也壓不垮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頑強精神。
3、「整個龍漕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這柔和的水硬是將鐵硬的石寸寸到地剁去」。
作者運用「齊齊」「切」「寸寸」「剁」體現了黃河與命運抗爭的堅強意志與不懈的偉力。
4、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湧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後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①抓住事物的特徵: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力量,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壺口瀑布波濤洶湧,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的特點,表現了黃河奔騰激越的氣勢。
②比喻、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景是為了抒情言志。常見的寫法是:一將讚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二是在寫景時加以聯想。課文在描寫壺口水勢時,寄寓了驚嘆之情。表現了河水催人奮進、前僕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
5、「於是洪流便向兩邊用去,沿著龍漕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
運用比喻手法,將柔而無形的水比作「一卷飛毯」「一卷鋼板」,傳神地體現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勢變化之大,將黃河博大的胸懷、壯闊的氣勢非常生動地表現出來。
6、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鑽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這裡運用排比句寫出了河水纖細、柔和、優美的形態,其中「鑽」「覓」「淌」「夾」等動詞的運用十分貼切,使文章靈動多姿。
7、「河谷裡霧氣瀰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裡,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之水在雨季時水勢浩大、上下翻滾的洶猛景象。
8、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
擬人。描寫的是水,體驗的是人的情感:人一旦受到壓迫,則會憤怒無比。
六、學習本文得到什麼啟示:
學習壺口瀑布,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對你今後的人生有何啟迪呢?
明確:作者寫壺口瀑布不僅僅在寫黃河之水,更是在寫一種哲理,一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壺口瀑布雄壯渾厚、博大的氣勢給人一種鼓舞,一種力量,使我們懂得要以一種積極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去面對人生。
六、布置作業
1、完成配套練習冊題目。
2、完成基礎語文中的題目
3、摘錄文中最打動你的語句,並寫出你的感受。
4、閱讀梁衡的《壺口瀑布記》,並寫下你的讀後感。
七、板書設計:
壺口瀑布
聲 勢 景 感
旱季: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雨季: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