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能夠讀懂人情世故,高情商為人處世的人,才是真正的處世高手!
為什麼是高情商?就是讓他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讓他人得到了利益,自己或許暗地裡得到了更大的利益。這就是謀聖鬼谷子所說的:「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也是如道家始祖老子所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耍小聰明的人,往往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曾國藩名言所說:「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明代處世奇書《菜根譚》中留下2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以下這2個特徵!而且,福氣多的人,都會這樣為人處世!
01讓三分
《菜根譚》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出一步讓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飯菜,要留出點讓別人分享。這是讓你最快樂的處世方法之一。
越是蠢人、笨人,格局小、目光短淺,越是喜歡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斤斤計較。最終,他們爭得越多,失去得越多,還討人嫌,人緣不好,真可謂是「失道者寡助」。
但是真正會處世的高手,大智若愚,以不爭的態度去爭,遇事禮讓三分,最後反而獲得的最多。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講:「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爭不是消極怠工,而是智取,是以德服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堪稱是婦孺皆知,表面上看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吃虧,主動吃了小的梨子;但是他通過此舉展現出了謙讓的傳統美德,打出了很好的口碑效應。因此大家都對孔融的印象很好,他也很順利地當上孝廉,在官場上也是順風順水,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
古語云:「一爭兩醜,一讓兩有」,此話一點也不假,而且有歷史典故為證。
話說,清代康熙年間,大臣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雙方都不肯相讓,甚至將官司打到了縣衙。張家人千裡傳書到京城向張英求救,張英收到家書後批詩一首云:「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羞愧難當,於是退讓了三尺;吳家人見狀,也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於是便在兩家圍牆中間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名曰「六尺巷」。
時至今日,安徽桐城「六尺巷」依然保存完好,它也被視作是中華民族「謙讓」美德的象徵。
所以說,真正的處世高手,是懂得遇到利益糾紛的時候,禮讓他人三分,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他們用不爭的態度去爭,最後福氣反而最多!
02藏一點
《菜根譚》中說:「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