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中的生命哲學

2022-01-10 陝煤集團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品,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老人—徐福貴的一生。名叫福貴可福貴的一生非福非貴,相反他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悲慘的一生,與死亡相伴的一生。福貴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本來過著無憂無慮的富少爺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因為他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並且整日遊走在妓院賭場之中。最終在別人的算計中,用他的話說就是「龍二挖好了坑讓他往下跳。」他把徐家幾代的家業全部輸去了。一夜之間福貴從一個富少爺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的生命中,「福」與「貴」再也與他無緣了,從而伴隨他的是無盡的苦難和無情的死亡!

經歷了從峰頂跌落谷底一般的人生重挫,福貴終於洗心革面,開始老老實實地做一個佃農,勤勤懇懇地幹起農活,也學會了關心妻子,疼愛兒女。但人生的苦難也從此真正開始,他為病重的娘到城裡去抓藥,不料被抓去當了壯丁,兩年的血雨腥風使他飽嘗了生命死亡之苦後,終於死裡逃生回到了家裡。卻發現娘因為無錢醫治已經去世,而女兒鳳霞在他被抓走的日子裡因為一次高燒,永遠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在其後的日子中,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他的腳步,殘暴的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吝惜,毫不同情,殘忍到了決絕的地步;活潑健壯的兒子死於一次醫療獻血;本已嫁為人婦有了一個幸福歸宿的女兒鳳霞卻在難產中死去;善良賢惠的妻子家珍積勞成疾被軟骨病奪去了生命;老實能幹的女婿死於工地的一次飛來橫禍;聰明可愛的外孫是吃豆子撐死的。從他的父親到他的外孫,他身邊的親人都一個接著一個地離他而去,他親手將自己的親人們一個個地埋葬,最後只剩下他一個老頭孤零零地活著。

經歷了如此深重的苦難,可福貴依舊能堅持活著,他沒有被命運打敗,他沒有選擇以死亡來解脫。那麼,是什麼讓福貴能夠在那樣的艱辛和苦難中活著呢?他那樣艱難的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尋的問題,《活著》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生命哲學?我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何在,生與死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

活著是一種責任

作為人,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有了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責任。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就必須要承擔一份責任。不光是人,就連動物也是一樣,繁殖後代、延續種族就是它們的責任。不過,相對於動物簡單而單純的繁衍的責任,人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有著更多更複雜的責任,除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責任外,還有許多的社會責任。例如:家庭責任,工作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等。只要我們活著這些責任我們就必須承擔!

福貴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當然也有著他應盡的責任。作為徐家的獨子,傳宗接代當然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丈夫他要養活一家妻兒老小。尤其是在他輸光所有家產,一貧如洗的時候,他的責任就更重了,一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他一個人了。他必須擔起這份重擔,撐起那個搖搖欲墜的家,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男人。他不能丟棄他肩上的責任。所以他必須活著,因為只有活著他才能擔當起那一份份的責任,無論生活多麼的艱辛他都要忍耐著,都要堅強的活著,活著成了他最大的責任。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而且被命運之手一次次玩弄的勞苦農民,福貴有著太多的無可奈何。命運殘忍地奪走了他身邊一個個的親人,但是讓他活著,讓他忍受著無盡的悲痛,但他又不能死,只要死神還沒有來找他。因為他肩上還有著他的責任,對家庭,對親人。只要還有一個親人在他身邊,他的責任就不能放下。估計福貴也曾想過以死來解脫,可是他沒有他也不能,只要命運還讓他活著他就必須活著,即使生活是那樣的艱辛,活著是那樣的痛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活著就是他的責任。

責任,這個無影無形的東西,它卻一直壓在我們的肩上,他讓我們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而行。福貴的一生就被各種各樣的責任所束縛。面對苦難他不能逃避,只能默默地忍受。福貴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他能在那樣苦難的生活中堅強的活著,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偉大。死是可怕的,是需要勇氣的,可有時候選擇活著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活著是一份責任,活著就必須擔負起各種各樣的責任。福貴能夠隱忍的活著就是因為他不能放下對家庭對親人們的責任,再苦再痛他也要活著。活著是一種責任,只要命運沒有讓我們死,我們就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堅強的,勇敢的活著!

 

為了活著而活著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他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因為活著,所以忍耐,去忍受命運強加的一切苦難,去承擔生命賦予的所有重擔,去擺脫痛徹心扉的絕望。只要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活著本身就具有了重大意義。

《活著》中從始至終都充斥著無盡的苦難。作者以其非凡的敘事功力把生活的真相深刻地刻畫出來。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著的意義看得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為了活著而活著」的「活的哲學」的最好闡釋嗎?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而福貴對於自己苦難的遭遇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怨天尤人,相反卻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活的哲學:「我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是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淡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的死去,我還活著。」此時,活著本身給福貴老人帶來的是莫大的安慰與滿足,這是他生存的哲學。他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別的,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只要活著他就滿足了!

面對生活的貧苦,親人的離去,福貴他無可奈何,因為這是命運的安排他無法改變。一次次沉痛的打擊並沒有把福貴打到,相反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失去了家產,失去了家人,但他並不是一無所有,他還有他的生命,他還活著。他活著不為名也不為利只為了活著而活著。當福貴牽著那頭老牛一步步踏在田間時,他可以那樣的坦然、平靜地面對那遙遠而清新的過往,並以親手埋葬所有的親人而感到安慰。「這絕不是麻木因為當與自己有著血的聯繫的鮮活的生命一個個相繼消失於荒冢,深重的悲哀已融入血液,淚水只是一種徒然,活著成為唯一的理由。這是一種退回到生命本位狀態的忍耐與張力。」想想我們每個生命體生存的理由不都是為了活著嗎?我們活著,每天忙忙碌碌的勞動,嘗盡生活的辛酸與苦楚不就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為了活著嗎?這是每一個生命最原始,最本初的目的。

小說名叫「活著」,但通篇卻被死亡的氣息包圍著。一次次殘忍的生命掠奪,使活著變得艱難,生存充滿苦難。當永無休止的苦難像是無窮無盡的風一樣襲向那個非福非貴的福貴時,福貴經受住了那一次次的沉重打擊,他忍耐著命運對他的殘忍和無情,他堅強的活著。在那樣苦難的日子裡活著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福貴能夠活著,是因為活著是他最大的責任,他不能放下他肩上的責任。也是因為福貴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他活著不為別的,活著只為了「活著」。

「活著是一種責任」,「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是活著的哲學,生命的價值。當下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各種名利誘惑著我們,有人經不住誘惑甚至用生命去一搏,最終人財兩空。我們應看到我們活著的責任,不要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同時坦然的面對生活,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幸福,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活著的哲學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我們的一生去學習,去體悟!(蔣文  黃陵礦業)

相關焦點

  • 【哲學|心理】生命哲學:活著的意義
    從廣義的意義上說,包括宇宙中生命本身的目的性的意義問題。從狹義上講,它探究的是生物和社會文化的演變中,特別是探究智人可能意義的問題。從狹義上講,它研究的是"對人與他的世界的關係的解釋"。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哲學,科學,形上學以及神學一直所思索的主題。
  • 8個哲學的終極追問丨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吃飯是為了活著
    專門研究哲學問題的哲學,是哲學家的哲學,它有自己確定的對象和邊界。但哲學作為人類的智慧是沒有邊界的,智慧的應用是不受限制的。研究哲學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專門研究哲學中的問題,在純邏輯範圍內進行抽象思辨;另一種是面對生活,思考生活中的哲學問題,著重哲學智慧的運用。我們要從生活之樹上摘取哲學智慧之果,又用智慧來觀察生活。既要學哲學,又要用哲學。哲學是大家族。
  • 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
    所謂社會性,是指人的生命不只是自然的產物,人作為知情意的結合體,具有很強的社會化特徵,人活在社會中,即受到社會的限制,同時也會影響其他人;所謂歷史性,是指人生活在歷史中,得到歷史的教化,歷史教會人如何在現在生存,歷史也影響到人類的未來。生命哲學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德國學者齊美爾則強調,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創造過程,同時生命還有超越生命自身的能力,不斷創造出其他東西。
  • 從哲學角度探索生命的意義
    應該說,心靈的麻木是很好的生存方式,原有的我心靈太敏感了才導致活著總似一種苦役,使精神患上不可治癒的疾病,但遠不是說我們不去深思它,我們清楚,生活的樣貌深受心理運動方式的影響即你生命狀態的制約。生存永恆的被人類解析、思考並呈現出隱含的意義。意義本身是可以在不斷地解釋中誕出,而且就生存的一切內容都可以以與此語詞有關聯而被解釋。
  • 人為什麼活著?一個老而不老的哲學問題
    人 為什麼活著?生活中總有坎坎坷坷,荊棘密布。同時也會有春風得意,笑看人生。又如前人所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本來就不不長,還有八九不如意。只有一二的得意。那為何還要在這個痛苦的世間不如意的活著呢?
  • 了不起的哲學——生命智慧中愛的體現
    哲學亦然,它與人類的終極理想和終極關懷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繫,因而也就難以給哲學下一個定義。然而對於哲學,人類還是有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傾向,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規定著哲學,因而也造成了一個「混亂」的哲學世界。
  • 太陽的哲學——賽斯:活著是為了慶祝
    可能是那時我覺得自己的命運挺悲慘的,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泥潭中。那時,我覺得自己是沒有力量的,被命運捉弄的,無法處理自己的事情的。我有一種受害者心態在心裡,但同時我知道自己又是不甘心的,我每天在日記的結尾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幾年之後,也就是現在,我真的覺得自己的力量增加了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習慣的原因。
  • 生命哲學
    生命哲學是廣泛傳播於西方各國,並貫穿於20世紀的哲學流派。一種試圖用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來解釋宇宙,甚至解釋知識,或經驗基礎的唯心主義學說或思潮。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流行於德、法等國。對每一個人來說,生命就是在他的活動、他的態度、他對人與事的認識、他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中表現出的他的獨具的特徵。但是,每一個人同時又是無數交叉系統中的一個點,無數個人匯成生命之網絡,聚成生命之巨流,而生命本身就在他們中間表現為社會的、歷史的實在。因此,正是存在著生命的經驗和意義,歷史才成為可能。      狄爾泰進而指出,在歷史研究中,絕不能僅僅依靠發現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認識歷史。
  • 醒世育人——哲學與生活中的8個問題!
    通過中西哲學對比, 我們看到,在古希臘哲人那裡可以有「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又能在《論語》中看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們既能在希臘哲人那裡讀到泰勒斯的「水是萬物之源」,又能在《管子·水地》中讀到「水是生命之源」。既能在古代西方發現哲學家談火、論氣,又能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發現「五行」說。世界上各民族的哲學中確有智慧的相通之處、相似之處。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哲學總是離不開女人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說過,叔本華是真正第一次將人的位置提到了第一位。雖然他的先輩們的哲學思想也以人為主體,從人的角度出發去解釋這個世界的,比如理性主義哲學。到了叔本華,他將人的真正本能拿到了第一位,強調人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個哲學術語,通俗理解就是「活著的那股執著勁兒」。這是筆者的認識。縱觀叔本華對生命意志的論述,你會覺得他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就好——讀《活著》有感
    福貴的小兒子在某次抽血中被抽乾了,死了。而大女兒嫁給了一個偏頭的工人,生了兒子後也死了。女婿在某次工作中出現意外,也死了。因感嘆一家人的苦命,所以給外孫取名「苦根」。苦根,苦根,這日子還沒苦完,眼看改革開放了,苦根吃豆子,吃撐,撐死了。
  • 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在柏格森的思想之中確實有一種「關於生命的哲學」,他關於生命的思考,幾乎見於他的所有著作,特別是1907年發表的著作《創造的進化》(L』évolution créatrice)之中。這部著作並不只是「在綿延中思考」(penser en durée)這一方法在生命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同時也是他對19世紀的生命科學和生命哲學的總結和反思。
  • 「我為什麼活著」的哲學命題,被這部動畫片講清了|心鏡
    原來,我們可以從這一刻開始就學會有意義的「活著」。這是在聖誕節當天上映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分享的心靈喟嘆。 一個以詩歌種下「生存的火種」,一個以爵士樂喚醒「靈魂的火花」,兩部電影探討的都是「生命」與「靈魂」。 「打工人」「內卷」等熱詞被用來總結、揮別2020年,現實困境與自由意識似乎永遠悖論,人們開始用戲謔表達來消解內心苦悶。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前些日子,寫過一篇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文章《拋開哲學的思考,我們的人生大有意義》,感覺有所欠缺,近日又有所得,索性把所思所想整理一下,再寫一篇。既然有緣一晤,還請耐心看完,若是覺得狗屁不通,為了你浪費的時間,請儘快留言罵我,絕不還嘴。若是覺得還有那麼一點點意思,無需點讚,你讀完有所得,便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中醫是一種生命哲學
    中醫被古人稱為「生生之學」,是關於生命智慧和生命藝術的學問。不能把中醫視為單純的疾病醫學,它具有豐富的人文文化內涵,是包括哲學、藝術、宗教等在內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現代人對中醫的理解往往是「跟西醫相對的中國的醫學」,但如此一來,中醫這門具有深刻內涵的傳統學問就被淡化、被解構了。
  • 餘華《活著》生命中的經典:當你被命運壓垮時
    餘華《活著》人生經典:只有當你被命運壓垮時,你才能體會到時間的憐憫最初,富N一代的福貴實際上是「賭二代」。整夜賭博回家福貴面對父親劈頭蓋臉的責罵:你這個小王八蛋,狗不能改吃屎,然後胡輾轉反側,徐家總會被你打敗的,你為什麼不能學點好東西呢。
  • 薩特 正視生命中的虛無
    從某種意義上講,生命是一場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的戰鬥。我們生活在生命的競技場上,為了生存而斤斤計較,而最終死亡將奪去我們的生命。 不由自主地出生,滿懷希望地活著,最後又不由自主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這就是每一個生命的三部曲。死亡宣告了生命意義的虛無,而「虛無」正是哲學家思考的一個基本課題。
  • 我們都要好好活著,用心珍愛生命
    生命是美好的,活著,是幸福的,只有活著,才可以去享受這一切,才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哪怕是一無所有,哪怕一切都得從頭再來,至少我們還活著!只要我們好好活著,一切都會有!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因為所有的財富都可以失而復得,而生命只有一次。
  • 生命的意義:活著究竟為什麼?
    那時候我高一,我把所思考的寫成了一篇文章,作為給啟蒙老師的答案。那時候,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快樂,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快樂到老。然而班主任對我說:「你所寫下的生命意義,只是暫時的,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生命意義。」那天,我一個勁地點頭,卻似懂非懂。但是,班主任的話,卻給我了一個謎。為了破解這個謎。我習慣了時不時去思考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