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品,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老人—徐福貴的一生。名叫福貴可福貴的一生非福非貴,相反他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悲慘的一生,與死亡相伴的一生。福貴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本來過著無憂無慮的富少爺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因為他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並且整日遊走在妓院賭場之中。最終在別人的算計中,用他的話說就是「龍二挖好了坑讓他往下跳。」他把徐家幾代的家業全部輸去了。一夜之間福貴從一個富少爺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的生命中,「福」與「貴」再也與他無緣了,從而伴隨他的是無盡的苦難和無情的死亡!
經歷了從峰頂跌落谷底一般的人生重挫,福貴終於洗心革面,開始老老實實地做一個佃農,勤勤懇懇地幹起農活,也學會了關心妻子,疼愛兒女。但人生的苦難也從此真正開始,他為病重的娘到城裡去抓藥,不料被抓去當了壯丁,兩年的血雨腥風使他飽嘗了生命死亡之苦後,終於死裡逃生回到了家裡。卻發現娘因為無錢醫治已經去世,而女兒鳳霞在他被抓走的日子裡因為一次高燒,永遠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在其後的日子中,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他的腳步,殘暴的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吝惜,毫不同情,殘忍到了決絕的地步;活潑健壯的兒子死於一次醫療獻血;本已嫁為人婦有了一個幸福歸宿的女兒鳳霞卻在難產中死去;善良賢惠的妻子家珍積勞成疾被軟骨病奪去了生命;老實能幹的女婿死於工地的一次飛來橫禍;聰明可愛的外孫是吃豆子撐死的。從他的父親到他的外孫,他身邊的親人都一個接著一個地離他而去,他親手將自己的親人們一個個地埋葬,最後只剩下他一個老頭孤零零地活著。
經歷了如此深重的苦難,可福貴依舊能堅持活著,他沒有被命運打敗,他沒有選擇以死亡來解脫。那麼,是什麼讓福貴能夠在那樣的艱辛和苦難中活著呢?他那樣艱難的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尋的問題,《活著》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生命哲學?我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何在,生與死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
活著是一種責任
作為人,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有了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責任。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就必須要承擔一份責任。不光是人,就連動物也是一樣,繁殖後代、延續種族就是它們的責任。不過,相對於動物簡單而單純的繁衍的責任,人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有著更多更複雜的責任,除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責任外,還有許多的社會責任。例如:家庭責任,工作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等。只要我們活著這些責任我們就必須承擔!
福貴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當然也有著他應盡的責任。作為徐家的獨子,傳宗接代當然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丈夫他要養活一家妻兒老小。尤其是在他輸光所有家產,一貧如洗的時候,他的責任就更重了,一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他一個人了。他必須擔起這份重擔,撐起那個搖搖欲墜的家,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男人。他不能丟棄他肩上的責任。所以他必須活著,因為只有活著他才能擔當起那一份份的責任,無論生活多麼的艱辛他都要忍耐著,都要堅強的活著,活著成了他最大的責任。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而且被命運之手一次次玩弄的勞苦農民,福貴有著太多的無可奈何。命運殘忍地奪走了他身邊一個個的親人,但是讓他活著,讓他忍受著無盡的悲痛,但他又不能死,只要死神還沒有來找他。因為他肩上還有著他的責任,對家庭,對親人。只要還有一個親人在他身邊,他的責任就不能放下。估計福貴也曾想過以死來解脫,可是他沒有他也不能,只要命運還讓他活著他就必須活著,即使生活是那樣的艱辛,活著是那樣的痛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活著就是他的責任。
責任,這個無影無形的東西,它卻一直壓在我們的肩上,他讓我們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而行。福貴的一生就被各種各樣的責任所束縛。面對苦難他不能逃避,只能默默地忍受。福貴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他能在那樣苦難的生活中堅強的活著,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偉大。死是可怕的,是需要勇氣的,可有時候選擇活著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活著是一份責任,活著就必須擔負起各種各樣的責任。福貴能夠隱忍的活著就是因為他不能放下對家庭對親人們的責任,再苦再痛他也要活著。活著是一種責任,只要命運沒有讓我們死,我們就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堅強的,勇敢的活著!
為了活著而活著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他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因為活著,所以忍耐,去忍受命運強加的一切苦難,去承擔生命賦予的所有重擔,去擺脫痛徹心扉的絕望。只要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活著本身就具有了重大意義。
《活著》中從始至終都充斥著無盡的苦難。作者以其非凡的敘事功力把生活的真相深刻地刻畫出來。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著的意義看得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為了活著而活著」的「活的哲學」的最好闡釋嗎?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而福貴對於自己苦難的遭遇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怨天尤人,相反卻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活的哲學:「我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是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淡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的死去,我還活著。」此時,活著本身給福貴老人帶來的是莫大的安慰與滿足,這是他生存的哲學。他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別的,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只要活著他就滿足了!
面對生活的貧苦,親人的離去,福貴他無可奈何,因為這是命運的安排他無法改變。一次次沉痛的打擊並沒有把福貴打到,相反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失去了家產,失去了家人,但他並不是一無所有,他還有他的生命,他還活著。他活著不為名也不為利只為了活著而活著。當福貴牽著那頭老牛一步步踏在田間時,他可以那樣的坦然、平靜地面對那遙遠而清新的過往,並以親手埋葬所有的親人而感到安慰。「這絕不是麻木因為當與自己有著血的聯繫的鮮活的生命一個個相繼消失於荒冢,深重的悲哀已融入血液,淚水只是一種徒然,活著成為唯一的理由。這是一種退回到生命本位狀態的忍耐與張力。」想想我們每個生命體生存的理由不都是為了活著嗎?我們活著,每天忙忙碌碌的勞動,嘗盡生活的辛酸與苦楚不就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為了活著嗎?這是每一個生命最原始,最本初的目的。
小說名叫「活著」,但通篇卻被死亡的氣息包圍著。一次次殘忍的生命掠奪,使活著變得艱難,生存充滿苦難。當永無休止的苦難像是無窮無盡的風一樣襲向那個非福非貴的福貴時,福貴經受住了那一次次的沉重打擊,他忍耐著命運對他的殘忍和無情,他堅強的活著。在那樣苦難的日子裡活著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福貴能夠活著,是因為活著是他最大的責任,他不能放下他肩上的責任。也是因為福貴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他活著不為別的,活著只為了「活著」。
「活著是一種責任」,「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是活著的哲學,生命的價值。當下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各種名利誘惑著我們,有人經不住誘惑甚至用生命去一搏,最終人財兩空。我們應看到我們活著的責任,不要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同時坦然的面對生活,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幸福,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活著的哲學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我們的一生去學習,去體悟!(蔣文 黃陵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