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快來膜拜江蘇入選的9位大牛!

2020-12-15 騰訊網

11月22日,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出爐

江蘇共有9人上榜

其中中國科學院4人

中國工程院5人

新當選中科院院士江蘇名單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常進

長期從事空間伽瑪(γ)射線和高能帶電粒子探測技術方法研究。他提出了利用高能量分辨探測器來探測高能電子與γ射線的新技術方法並成功應用於美國南極長周期氣球探測ATIC試驗,發現了電子宇宙射線能譜超出。

基於該技術,常進作為首席科學家負責設計、研製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探測器,關鍵技術指標世界領先。

此外,常進還為神舟二號、嫦娥一號、二號成功研製了BGO、CsI、LaBr3伽瑪譜儀,對月球表面鉀、鐵等元素的分布測量結果世界領先。

(簡介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

東南大學 崔鐵軍

崔鐵軍對超材料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創造性地提出用數字編碼表徵超材料的新思想及控制電磁波的新方法,實現了數字編碼和可編程超材料,能實時操控電磁波和編碼信息,開創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

在傳統超材料領域,實現了寬帶、低損耗超材料的快速準確設計,在國際上率先實驗驗證了「電磁黑洞」和三維寬帶「隱身鬥篷」等物理現象,解決了超材料在某些國防應用中的瓶頸問題,並應用於中國航天、航空、船舶等部門武器裝備的研製。

(簡介自東南大學官網)

東南大學 段進

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30餘年,拓展了城市空間發展理論,提出「空間基因」並創建了解析與傳承技術,較好地解決了當代城市建設中自然環境破壞和歷史文化斷裂的技術難題,並成功應用在雄安新區、蘇州古城、南京2014青奧會等重大項目以及廣泛的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中。

(簡介自東南大學官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

王金龍

1963年3月出生於河北海興,1992年在通信工程學院獲博士學位,在2012年1月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在2015年9月25日,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原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

(簡介自新華報業網)

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名單

江南大學 陳衛

1966年4月出生,江蘇江都人。長期從事食品微生物學教學研究工作。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及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創新團隊負責人、科技部重點科技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簡介自江南大學官網)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任洪強

從化工到環境工程到工業發酵,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教授的學習背景是標準的「多學科交叉」。

任洪強1990年畢業於河北輕化工學院(今河北科技大學),1997年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熱能動力專業獲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無錫輕工大學發酵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進入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簡介自南京大學官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張佳寶

長期從事土壤水循環、物質遷移轉化過程系統模擬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土壤信息快速獲取、中低產田治理與地力提升理論和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重點圍繞我國13億畝中低產田治理面臨的土壤障礙因子消減、地力提升兩大科技問題進行突破,創建了土壤障礙因子分類消減、激髮式快速培肥地力、易澇漬農田水土聯治等理論與技術體系,創新了土壤參數探測技術與設備,並作為帶頭人建立了我國農田試驗站聯網研究平臺和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著力推進土壤改良向精準對症跨越,科技支撐國家中低產田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為我國耕地質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

(簡介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官網)

南京醫科大學 沈洪兵

沈洪兵在腫瘤易感基因和驅動基因發現以及腫瘤生物標誌物研究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創新性研究,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引領性貢獻。

領導開展了中國人群唯一的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21個新的中國人群肺癌易感基因,首次建立中國人群肺癌分子遺傳圖譜;首次發現與吸菸存在交互作用的易感基因;發現肺癌等多種常見腫瘤易感基因的聚集區域,揭示T細胞活化影響腫瘤易感性的共同遺傳學機制;發現肺癌易感基因存在種族差異,創造性地建立中國人群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並成功應用於10萬隊列人群肺癌高危人群預測。

同時,沈洪兵教授在體細胞基因組層面揭示了中國人群肺癌關鍵驅動基因及其分子機制,首次發現miRNA序列遺傳變異是肺癌發生發展生物標誌物,為肺癌精準醫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簡介自南京醫科大學官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姚富強

1957年5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專家。

(簡介自新華報業網)

記者注意到,本次入選的9位院士,全部是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

此次增選後,我省擁有"兩院"院士10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4人。院士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列全國第三,繼續位居全國省份第一。

向兩院院士學習!

大家都在看

相關焦點

  • 增選398位兩院院士!近三屆兩院院士當選單位統計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都是兩年增選一次。據看高校統計,近三屆兩院院士共增選398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8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12人。從各高校新當選院士的人數來看,清華大學雄居榜首,共18人;北京大學緊隨其後,共17人;浙江大學位列第三,有9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有8人;另四所C9名校當選情況分別為哈爾濱工業大學6人
  • 「兩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 最年輕 「新院士」僅42歲
    中國工程院2019年增選最年輕的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研究員。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75位院士。
  • 廈門大學兩名教授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
    ­  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位候選人。其中,廈門大學的兩位教授,49歲的謝素原和52歲的戴民漢入選此次候選名單。­  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後,中國科學院迎來的第二次院士增選。
  • 20個全國學會擬推薦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出爐,高分子領域多人入選!
    日前,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院士候選人由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推薦。
  • 兩院院士名單,這些非重點大學新增十名院士,太強大了
    隨著今天中國科學院2017年新增選院士名單的公布,今年兩院院士名單已經全部出爐,據山野老王統計,中國工程院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來自高校的有31人,其中4人來自非重點大學;而中國科學院新當選的61名院士中,有34人來自高校,其中非重點大學有6人入選。
  • 今年增選兩院院士6位籍貫是河南 近幾屆最多
    在2013年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6位籍貫是河南。12月20日,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近幾屆院士增選工作中,河南籍院士入選人數較多的一次。  這6名院士分別是:樊會濤,中航工業集團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總設計師,籍貫洛陽汝陽;丁奎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籍貫商丘永城;施一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籍貫駐馬店;何滿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籍貫三門峽靈寶;張培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籍貫信陽淮濱;王曉東,新增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籍貫新鄉。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院士增選和優青名單看!
    所以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入選者們的博士畢業單位統計表(不含科研機構和國外大學),來看看這些"大牛"們博士都就讀於哪些大學。特別說明的是,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所高校的入選者人數也是最多的,只不過排名你來我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8人,排在第1;清華大學20人,位居第2;北京大學19人,穩居第3。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 我國年齡最小的三位院士,兩位是江蘇人,一位是浙江人
    最近,隨著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網友對院士的關注度也開始增加。作為我國最頂尖的科研人才,院士的各種信息總是讓網友們很感興趣,其中就包括年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院士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統計,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更是達到58歲。但是,並不是所有院士的年齡都很大,那麼,我國現有院士中,哪三位院士年齡最小呢?
  • 長江學者和國家傑青當選院士有多難?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簡稱長江特聘)和國家傑青獲得者(簡稱國家傑青)是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人才計劃,均有「院士搖籃」的美譽。那麼長江特聘和國家傑青離當選兩院院士還有多遠?兩者當選院士的比例到底有多大?為分析這一問題,青塔數據分析團隊對近五屆兩院院士增選數據(2009-2017)進行了統計整理。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出爐廈大兩名教授入選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昨天公布,廈大兩人入選,分別是廈大校長張榮教授、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福建總共三人入選,除了廈大兩位,還有福州大學範更華教授也入選。中科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總共有181人。應該說,從候選到最終當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每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一般是60多名,在年底公布。當然,當選為候選人已經很不容易。中科院明確,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兩院院士?2021年增選院士的硬核條件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俗稱「兩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且這個榮譽伴隨終身。能獲得兩院院士榮譽的,都是我國各條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才,因此,他們備受社會尊崇,當然,要當選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凌瑤 2019-08-04 19:18
  • 更新|| 國科大24位校友、23位博導當選兩院院士
    更新|| 國科大24位校友、23位博導當選兩院院士 2019-11-23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增選名單:南京大學三位校友名列其中
    中國科學院:]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共選舉產生了61名中科院院士和16名中科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增選名單:南京大學三位校友名列其中。更多2018考研複習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楊寧、金梅林等在列
    中國工程院4月30日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位,其中農業學部57人,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楊寧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金梅林教授等知名畜牧獸醫專家。楊 寧金梅林其他入選的畜牧獸醫專家還包括河南農業大學康相濤教授、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劉娣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員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教授等。名單中亦含肉品加工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周光宏教授。以上入選專家均由院士提名。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揭明玥通訊員丘劍山陳麗霞吳江龍)繼前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後,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省武漢大學竇賢康教授、徐紅星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教授3人當選。至此,我省兩院院士增至73人,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西部網訊(記者 秦怡) 今天(11月22日),備受矚目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陝西有6名科學家上榜,分別是長安大學彭建兵,香港大學-西北大學趙國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張平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楊樹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1兩院院士增選,一共161個名額,顏寧許晨陽卻仍大概率落選!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代表了某一個領域的權威。如果誰當選了中科院院士或者工程院院士,足以讓自己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對人才極為渴求的深圳來說,新引進一名院士,可直接發放一次性獎勵補貼600萬元,此外還有100萬元工作經費,享受一套200平米的深圳住房免租10年的政策!
  • 新增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都兩院院士增至32人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其中,成都2人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和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截至目前,成都兩院院士已增至32人,研究涉及電子信息、物理、生態、生物醫藥、化工、機械、核電技術等領域。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