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林徽因、楊絳、張愛玲同時代,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女先生: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一個女人的美,在世俗眼中,是有年齡限制的,一個94歲耄耋之年的老太太,卻偏偏被評選為中國最美教師,被人們讚不絕口。葉嘉瑩先生歷經坎坷流離,沒有被生活的困苦所打倒,卻穿越了時光的侵蝕,活出生命的純粹,靈魂的富足高貴。席慕蓉曾說過一句話印象最深刻:「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美」。葉嘉瑩先生用自己這一生,展示了一個女人極致的生命之美,溫柔,堅韌,做最好的自己。
90餘歲的葉嘉瑩氣質卓越,文採斐然。她被譽為中國最美「先生」,穿裙子的中國「士」,中國詩詞「擺渡人」。可嘆的是:葉先生雖享有這些盛譽,然她的一生是詩詞的一生,更是不幸的一生。葉嘉瑩不是一個好命的女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遭受致命性打擊:少年喪母,中年入獄,又喪失感情與婚姻,晚年喪失愛女,似乎在葉先生的整個生命歷程裡都是苦痛與心酸。
她是出生書香世家的白髮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者,雖然命運多舛卻才華縱橫,雖然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早年喪母,婚姻不幸,晚年喪女,漂泊海外,飽受痛苦。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在詩詞中汲取了堅強的力量,與詩詞戀愛了一輩子。她的故事都在詩裡,創作詩詞,研究詩詞,傳承詩詞,用生命在擁抱詩詞。
本書前五章是葉先生傳記,後五章是葉先生關於詩詞賞析的知識介紹。
葉嘉瑩先生一生坎坷多難,命運多舛,正因為她一生飽讀詩書,以詩為杖,在詩詞這樣一種古老而含蓄的文學形式中,獲得了無盡的能量。即使風雲變幻,無人依靠,她自己也能很快平定自己的江山。
作者蘇茜茜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葉嘉瑩先生不凡的一生,也通過對葉先生詩詞研究和對詩詞的貢獻,古典詩詞裡有各種各樣的美。
每一種美,都美到心醉,告訴我們詩詞的美好所在:"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夏天,劃著小船,從荷葉中穿過,便知道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天高雲淡,涼風乍起,樹葉飄黃,領悟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原來是這樣;冬天,西風凜冽,鵝毛大雪漫天飄過,曉得了「風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鏡破」是怎麼一幅景象。相思的時候,念出「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約會的時候,想起「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憂愁的時候,念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高興的時候,吟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無論是四時自然之美,還是相思離別之美,都美得如痴如醉。
根據葉先生的要求,普通人寫詩最好遵循三點。第一,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格律知識、對仗知識、一般的律詩的規律。第二,一定要有真正的興發感動。第三,是最好用優秀的語言來表達。要掌握這些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多讀古詩和關於古詩的書籍。
以夢為馬,葉先生和詩詞談了一輩子的戀愛。其魅力和才情,如她詩裡的江山一樣,恆久綿長。她站在哪裡,哪裡便是詩詞的國度,遍布芬芳的聲律。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葉先生說:"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可是,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讀詩詞,也許還不太理解詩歌意思,但總有一天,總有一處風景,總有一種心情會讓你覺得,只有用某一句古詩才能形容。那時候,未來的你,又明白了現在的你。現在的你,又寬容了未來的你。
我們總會明白什麼叫「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我們終將明白什麼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我們必定會懂得什麼又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終有一天,我們就會發現,之前不懂得那些詩,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生命體驗和豐厚的情感波動。原來生命的魅力就在於未知。而「自我」又何嘗不是?
總有一天,我們會用「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來替換「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來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隨著詩句一起成長。
有些人是越活越有氣質的,而且都是高壽,如葉先生,如楊絳先生,百歲老人,歷經世紀,氣質典範,如沐春風。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源於腹有詩書,在時間的長河中,即使經歷坎坷的生命歷程,始終初心不改,與書為伴,向上向善。
一個人一輩子專注做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應該算是一件幸事。葉先生一輩子都與古典詩詞相伴,積極致力古典詩詞教育,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家國情懷,身體力行,令人敬佩。
但願葉先生的作為,能影響更多人的內心,少一點物質,多一分詩心。她做詩詞「擺渡人」,那我們做個簡簡單單的乘客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