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榮老師
唐氏症候群又稱先天愚型,如今在新生兒中發病概率逐年遞增。很多家庭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並接受不了十月懷胎、滿懷期待迎來的寶寶卻是先天不健全的。這並不是對唐氏兒的一種歧視,但哪位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健康康的呢?更何況,唐氏兒自身也面臨著難以想像的生存挑戰。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哪些孕婦媽媽是孕育唐氏兒的高危人群。一般來說,有下面幾種情況:
年齡超過35周歲
孕婦決定妊娠時年齡越大,卵子在減數分裂時出現不分離的機率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的卵子,形成異常受精卵後,繼而發育成21三體。研究發現,35-40周歲的較高齡產婦孕育出唐氏兒的機率,比35歲前的產婦高出10倍以上。
產婦在妊娠前後感染病毒
孕婦媽媽在妊娠前後感染流感病毒、弓形蟲、風疹等病毒,都有可能造成受精卵染色體異常,進而孕育出唐氏兒。因此,孕婦媽媽在妊娠前後都要萬分小心,不要被致畸病毒感染身體。
產婦在妊娠前後服用過致畸藥物
孕婦媽媽在妊娠前後服用過致畸藥物,也會增加寶寶患唐氏症候群的風險,像激素類藥物、抗生素藥物都可能引起這種情況。
此外,像夫妻某一方長期在輻射暴露或放射性暴露環境下工作、有過異常妊娠史導致胎停、習慣性流產史等情況,也會導致孕婦媽媽成為孕育唐氏兒的高危人群。
孕育唐氏兒並不是悄無聲息的,如果孕婦媽媽在妊娠過程中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儘早做檢查,排除風險:
胎動極少、力度較小,且出現時間晚
唐氏兒由於大腦、身體發育不甚健全,因此開始出現胎動的時間常常會晚於20周以後,而且次數極少,即使能感覺到胎動,力度也不強。
妊娠早期無故陰道出血
我們都知道孕酮低可能導致先兆流產,會有下體出血的症狀,但孕育唐氏兒也會有無故出血的現象出現。如果排除孕酮低、子宮內壁異常、激素失調等問題後,也需要考慮是否孕育了唐氏兒。
S/D數值結果異常偏大
孕檢中有一項臍血流(S/D)檢查,寶寶先天畸形的話,數值結果會異常偏高。
由於唐氏寶寶孕期並不能百分百檢測出來,因此不少家庭會遇到明明檢查一切正常,卻遭遇不幸之事。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小心再小心。
做產前畸形篩查—篩出高危人群—羊水穿刺/臍血穿刺,這是儘早確診唐氏兒、排除風險的最優之選,雖然由於技術的局限性和體質的不同,這個過程並不能保證結果是百分之百準確的,但也足夠成為孕婦媽媽的一顆定心丸。為了健康的寶寶,絕不能掉以輕心!
丨註:配圖來源網絡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