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堂(哈佛大學)

2021-02-28 潘永俊在線
世界大學堂(哈佛大學)

人生的路途 2017-02-21 21:11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創辦於1636年9月,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亦是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也是北美最古老的法人機構。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全校共設有13所學院,其中本科生院兩所,研究生院11所。大學提供46個本科主修課程、134個研究生課程及32個專業課程(醫、法等)。哈佛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學術地位、聲譽、財富和影響力的教育機構,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2015年10月1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5-2016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報告,哈佛大學排名第6。2015年11月,QS發布了全球高校畢業生就業力排名,哈佛大學排名第三。2017年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度全球CEO母校排名,哈佛大學排名第一。

哈佛大學,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劍橋城,總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郵編為02138。醫學院和商學院位于波士頓市區。在劍橋城,與哈佛大學相鄰的是與之齊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有趣的是,兩所大學校園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1]

哈佛大學

1638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1639年 3月13日,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把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在建校的最初一個半世紀中,學校體制主要仿照歐洲大學。1721年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1727年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教授職位,1780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同年擴建成哈佛大學;1816年 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以後各學院相繼在19世紀成立。 教育學院成立於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學院(1966年命名 為J.F。甘迺迪政治學院)。1966年以來,哈佛大學共設10個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業管理、設計、牙科醫學、神學、教育、法學、醫學、 公共衛生和甘迺迪政治學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並設繼續教育辦公室,專門負責暑期學 校、附設課程和終身學習中心。牙科醫學、醫學、公共衛生等3個 研究生院設立在波士頓,其餘各學院均集中於劍橋。各學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哈佛曆任校長堅持3A原則,即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這三個原則英文詞第一個字母均是A)。

哈佛大學風光

哈佛大學已發展為擁有十個研究生院、四十多個系科、一百多個專業的大型院校。正式註冊有18,000名學位候選人,以研究生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還有13,000名非學位學生在其擴展學院學習一門或更多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工作的教職員工超過14,000人,包括超過2,000名的教授和講師。 還有7,000多教員在所屬的各個教學醫院工作。多年來,哈佛大學除了培養大量的美國學生外,還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大批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校名由來

哈佛也是全世界生產最多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哈佛最初稱為「新學院」或「新市民學院」,該機構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畢業於英格蘭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之名,命名為:哈佛學院,因為他捐贈了779英鎊(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長率計算,到2011年共複利31次,相當於至少增長11億倍)以及400本書籍(這是他的一半財產)。哈佛大學作為一個「大學」,最早的文獻指出是在麻州新憲法頒布的1780年所實現的。

美國於1776年建國,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闢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麻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

哈佛大學正因為哈佛大學的建立者當中有很多人都是劍橋大學的畢業生,哈佛大學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為劍橋城。其實原來這所大學的名字叫做「劍橋學院」,哈佛大學名字來源於1638年一位名叫約翰·哈佛的學院院長,這位院長去世時,將自己積蓄的一半和400本圖書(在1638年,對於一所創建僅兩年、第一屆只有學生9位的學校,這可不是小數目)捐贈給這所大學。後來經過議院的投票,決定將這所大學命名為哈佛大學。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哈佛大學,有一尊哈佛先生的塑像,這個雕像雖然標註著哈佛先生的名字,但雕刻的並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由於哈佛先生沒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資料,當後人計劃修建這樣一尊雕塑時也就沒有了模板,只能在當時的哈佛大學裡找到一位比較帥的學生作為雕刻的模特,頂替哈佛先生。由於影像資料的欠缺,用比較帥的學生來代替原人作為雕刻的模特,這種情況在美國大學中並不少見。

學校改革

在40歲擔任哈佛大學校長(1869年至1909年)的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他的名字在1926年逝世後,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普遍願景的同義詞。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超過1500萬冊,這是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約莫為全球第五(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另外,它擁有非營利組織以外最大的財政捐贈,迄2008年已達378億美元。

學校前身

哈佛大學前身為劍橋學院。1636年10月28日,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每年撥款400英鎊(對應於當時經濟情況)。由於創始人中不少人出身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們就把哈佛大學所在的新鎮命名為劍橋。1638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1639年3月13日,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把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

在建校的最初一個半世紀中,學校體制主要仿照歐洲大學。1721年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1727年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教授職位,1780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同年擴建成哈佛大學;1816年 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以後各學院相繼在19世紀成立。教育學院成立於192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學院(1966年命名為J.F甘迺迪政治學院)。1966年以來,哈佛大學共設10個研究生院,即文理、商業管理、設計、牙科醫學、神學、教育、法學、醫學、公共衛生和甘迺迪政治學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並設繼續教育辦公室,專門負責暑期學校、附設課程和終身學習中心。牙科醫學、醫學、公共衛生等3個研究生院設立在波士頓,其餘各學院均集中於劍橋。各學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哈佛曆任校長堅持3A原則,即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這三個原則英文詞第一個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學已發展為擁有十個研究生院、四十多個系科、一百多個專業的大型院校。正式註冊有18,000名學位候選人,以研究生為主,也包括本科生。另外還有13,000名非學位學生在其擴展學院學習一門或更多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工作的教職員工超過14,000人,包括超過2,000名的教授和講師。還有7,000多教員在所屬的各個教學醫院工作。多年來,哈佛大學除了培養大量的美國學生外,還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大批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哈佛大學歷史上,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共有八位曾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們是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連任四屆)、約翰·甘迺迪和巴拉克•胡賽因•歐巴馬。

學校早年開設的課程以英國大學的模式為基礎,但是在思想上與這個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學保持一致。儘管它早年的許多畢業生成為了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師,學校卻從未正式加入過某一個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於1643年的早期的小冊子闡明了哈佛大學的存在:「促進知識並使之永存後代。」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在世界各大報刊以及研究機構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學的排名經常是世界第一。哈佛大學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大學之一。

哈佛大學建於1636年,比美國作為獨立國家的建立幾乎要早一個半世紀。建校初始稱劍橋學院。1639年,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被麻薩諸塞州議會破格升為哈佛大學,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2008年 哈佛大學商學院,MBA(MBA的全稱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碩士)教育被評為世界第一MBA教育學院!

歷史沿革

編輯

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哈佛大學創建後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衝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選修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裡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裡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埃裡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係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覆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哈佛大學圖書館

德裡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亙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衝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

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覆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1979年開始付諸實施。

哈佛大學擁有超過九十個圖書館,藏書數量超過15,000,000冊,是世界第四大「百萬圖書館(mega-library)」(前3名分別是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哈佛大學在所有的研究機構中接受的捐贈是最多的,在2006年達到292億美元,是僅次於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最大捐贈基金。

知名校友

突出成就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4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30名普立茲獎獲得者。此外,還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中國近代,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和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哈佛的傑出成就,還表現在校史上還在校任教的教師中,曾出過許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諾貝爾獎

哈佛大學有75名教職員及校友奪得過諾貝爾獎(官方網頁顯示,共有44位諾貝爾得獎主現為或曾經是教職員。此數字沒有計算得獎校友的人數。)

以下僅為其中一些例子:

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因確定化學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於191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明諾特(George Minot),因致力於對貧血病的肝冶療法取得成功,於193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珀西·布裡奇曼

珀西·布裡奇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因研究各種物質在極高強度的壓力下,其內產生的變化,於194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德華·珀西爾(Edward Mills Purcell),因發現測量原子核中磁場的核共振法,於195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弗裡茲·李普曼(Fritz Lipmann),因證實了一種蛋白質「輔酶A」以及發現認識蛋白質的基該方法,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約翰·恩德思(John F. Enders),因應用組織培養法,培養出骨髓灰質炎疫苗,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弗雷得裡克·羅賓斯(Frederick C. Robbins)、託馬斯·韋勒(Thomas Huckle Weller),因將組織培養法用於研究病毒性疾病,於1954年,與約翰·恩德思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喬格·貝克西(Georg von Békésy),因在研究耳朵對聲波的反應時,發現了行波,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詹姆斯·華生(James Watson),因寫出了DNA即所謂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於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康拉德·布洛奇(Konrad Bloch),因研究有關膽固醇與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應模型的成果,於196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朱利安·斯溫格(Julian Schwinger),因研究量子電子學的貢獻,於196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伯特·伍德華(Robert B. Woodward),因在實驗室合成絡合物的分子,於196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沃爾德(George Wald),因研究視覺生物化學過程取得成果,於196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西蒙·庫茲內茲(Simon Smith Kuznets),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為衡量國家經濟增長變化的一種測度,於197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韋伯喬丹(Wilbur Jordan)哈佛大學博士; 英國16-17世紀歷史專家, 並在1943-1960 擔任哈佛Radcliffe 大學的校長。

肯尼思·阿羅(Kenneth Joseph Arrow),因對總體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的研究作出了貢獻,197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瓦西利·列昂傑夫(Wassily Leontief),因提出用於經濟的計劃和預測的投入產出分析法,於197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範弗萊克(John Hasbrouck van Vleck),因領先將量子力學的理論用於磁性的研究,於197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謝爾頓·格拉索(Sheldon Glashow)、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兩人因用數字假說解釋電磁場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這兩種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規律,於1979年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巴魯·貝拉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因發現雖然每個人的免疫棗反應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過遺傳來傳遞,於198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沃爾特·吉爾伯特(Walter Gilbert),因創造了製備DNA的方法,於198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戴維·休貝爾(David H. Hubel)、託森·韋塞韋(Torsten N. Wiesel),兩人因研究視覺系統中的信息處理過程,於1981年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尼古拉斯·布魯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發明了雷射分光鏡,使人們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於198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羅·魯比亞(Carlo Rubbia),發現和研究了新的遜原子粒子及其特性,於198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爾納德·洛恩,因與當時蘇聯人葉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創立「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聯合會」(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於1985年獲諾貝和平獎(獲獎者是由二人共同創立的「聯合會」,而不是個人);

杜德利·赫巴奇(Dudley R. Herschbach),因發明了使科學家能觀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術,於1986年獲諾貝化學獎;

諾爾曼·拉姆西(Norman F. Ramsey),因研究了分離振蕩場,使人們能夠精確測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他之間的相互作用,於1989年與華盛頓大學的漢斯·德美爾特、聯邦德國的物理學家沃夫岡·保羅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埃利阿斯·柯雷伊(Elias James Corey),因發明了一套可讓科學家以普通的化學方法製備新的複雜分子的方法,而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約瑟夫·默裡(Joseph E. Murray),因為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器官移植的前方法,與前華盛頓大學的唐納爾·託馬斯合得199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美國總統及富豪

哈佛大學也培養了8名美國總統,及62名富豪企業家。

娜塔麗·波特曼

其他校友

娜塔麗·波特曼:1981年6月9日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3歲後隨全家搬到紐約。13歲時被星探發掘出演《殺手裡昂》女主角。2010年她主演的電影《黑天鵝》上映,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多項國際獎項。在2010年上映的電影《社交網絡》中有這樣一段臺詞:「哈佛出了44個諾貝爾獎得主,15個普立茲獎得主,2個未來的奧運選手,還有1個電影明星」,當接著問「電影明星是誰」時,得到的回答雖然是Does it matter?,實際上指的就是娜塔麗·波特曼。

熊佛西:(1900—1965)男,漢族,華人戲劇家、教育家,1924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戲劇、文學、獲碩士學位。著有《大眾化之實驗》、《寫劇原理》等,為上海戲劇學院首任正職院長。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中國國民黨主席。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臺籍華人政治家。馬英九於2008年臺灣總統選舉中,以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身分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並當選,於2008年5月20日正式就任。在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前,馬英九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四、第六任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市市長。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是美國第一大社交網站創建者。

林書豪:(1988年8月23日—),英文名傑裡米·林(Jeremy Lin)。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palo alto。NBA球星,現效力於火箭隊,控球後衛,在休斯頓火箭隊效力,幫助球隊取得七連勝,帶領NBA走出了經濟低迷期,他的出現給NBA帶來了大幅度的收益。

學術地位

編輯

教學及學習

哈佛大學麻薩諸塞州大會堂,哈佛大學校園裡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

哈佛大學為一所面積遼闊及有高住宿率的綜合型研究大學。早在1929年就已經獲得美國新英格蘭學校聯會(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NEASC)的認可。 大學提供46個本科主修課程、 134個研究生課程 及32個專業課程(醫、法等)。 在2008—2009年期間,哈佛共頒發了1664個學士學位、400個碩士學位、512個博士學位及4460個專業學位。 四年本科的入學申請人數其實只佔了整體的很少一部分,本科課程主要為藝術及理學範疇(美國不少專業課程只供本科畢業生修讀)。在1978—2008年期間,所有本科生需完成七門主修以外的課程, 作為核心課程的一部分;之後課程有變動,在2008年之後,所有本科生除了主修課程,還需完成八類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它們分別是:美學與理解、文化與信仰、數學與簡化解釋、道德理解、生命科學、物理科學、世界與社會及美國與世界。 另一方面,哈佛的研究生課程則非常多元化,並與其本科生課程有很大的關聯。不過,有某一部分的學生及教育組織批評哈佛的本科生課程過於依賴助教,指這樣會影響教育質素。

哈佛採用半學年/兩學期制教學,每個學年從九月初開始直到五月中旬。 本科生在每個學期/半學年裡需完成四門指定科目,並須保持這個報讀率以維持作為全職本科生的資格。 每個主修科目均提供基礎課程及高級課程供學生選擇。 以排名首4—5%成績畢業的學生會獲賦予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學位,剩下的頭15%的學生獲「magna cum laude」的銜頭,其餘的30%則為「cum laude」。 大學不同學科部均有不同的獎學金及獎項頒發。哈佛及很多其他的美國大學被批評出現「等級上漲」的情況,很多獎學金及榮譽的要求不斷上升, 例如:哈佛學院獲得拉丁文學位榮譽的學生人數從2004年的90%,下降至2005年的60%。 不過,也有報告指出,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及拼搏精神卻因此得以提升。

2009—2010年的哈佛本科學費為$33696美元,若加上住宿等生活雜費的話則為$48868美元。 2007年起哈佛實行財政援助計劃:所有家庭年收入低於六萬美元的學生一律免學費及住宿費,收入介乎$60000-80000美元的則每年只需繳付數千元的學費。哈佛還宣布,收入在$120000—180000的,學費為其家庭每年收入的10%。 2009年,哈佛授予了合共$414100000美元的獎學金。

該校也是全美其中一所最難入讀的大學,2011年各學院整體的本科生平均錄取率僅為6.3%。

圖書館及博物館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中央系統位於哈佛庭院的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整個系統覆蓋80所不同的圖書館,整體館藏量超過1600萬冊,使其成為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網絡,同時位居全美第三(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不同的圖書館適合不同類型的讀者進入:位處於劍橋市本部的加博科學圖書館(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圖書館(Lamont Library)及懷德納圖書館為本科生最常去的圖書館;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及亞瑟·伊莉莎白施萊辛格圖書館(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專門收藏有關美國女性地位發展的歷史參考;哈佛大學資料庫搜羅了各種珍貴的書籍及手抄搞;美國一些最古老的地圖、地名冊等能在哈佛的蒲賽圖書館(Pusey Library)內找到;而哈佛燕京圖書館內則保管與東亞古老語言相涉的文獻。

鄰近拉蒙特圖書館的亨利·摩爾雕塑像。

哈佛大學也有多所博物館:

圖書館

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由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現為大學電影及藝術部的資料庫。

哈佛藝術館(Harvard Art Museums),包括:

亞瑟·M·薩克勒畫廊(Arthur M. Sackler Museum),內藏亞洲藝術品

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內藏中歐及北歐藝術品

佛格藝術館(Fogg Museum of Art),內藏西方中世紀至今(特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英國前拉斐爾派及十九世紀法國)的藝術品。

史特勞斯保存中心(Stra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礦物與地理博物館(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

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

科學歷史典藏(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哈佛林之費雪博物館(Fisher Museum at the Harvard Forest)

畢巴底考古與民族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閃族博物館(Semitic Museum)

華倫解剖學博物館(Warren Anatomical Museum)

相關焦點

  • 美國哈佛大學:深紅是哈佛的顏色
    文|高燕定    一所優秀的大學,應該有自己的顏色。深紅是哈佛的顏色。哈佛的建築是深紅。哈佛的運動隊名叫深紅。哈佛的日報叫《哈佛深紅報》。深紅代表著哈佛師生對追求學問的熱愛與執著,更代表著哈佛這所古老名校的無比榮耀和無比自信。
  • 哈佛大學介紹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是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哈佛大學的正式註冊名稱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總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
  • 哈佛大學商學院
    哈佛大學商學院只提供碩士和博士項目,從1908年開始運營MBA項目,它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沃頓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MIT斯隆商學院,並稱「大學商學院申請條件  哈佛商學院要求申請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本科學位,GMAT/GRE成績,雅思/託福/PTE成績(如非英語母語者)。
  • 哈佛大學讀研值不值?
    1.簡單介紹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一直在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前5名,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項目有90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學生聚集在這裡,教職工人數有70人,學生人數為9000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更多的學術人才,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和高學歷高質量的師資力量,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聲譽添磚加瓦。
  • 有趣的哈佛大學之旅
    哈佛大學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你當然聽說過它。在我們最近去波士頓的旅行中,我不想離開而沒有親眼看到它並想像哈佛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生活。我也希望女孩們能夠深入了解哈佛大學的校園生活,這樣他們就可以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他們感興趣的是大學學位嗎?他們能否看到自己過著大學生的生活?
  • 哈佛大學統計學
    哈佛大學統計學系研究生招收MA與PhD學生,要求申請者本科畢業,不限專業背景,如有數學或統計學專業則更受歡迎。申請者需遞交GRE成績外加一份寫作樣本,無最低GRE分數要求,如有GRE數學單項科目成績則更有利於申請結果。該系所有PhD學生都可以獲得全額獎學金資助,但不向MA學生發放獎學金。錄取率約佔10%。
  • 漫步在哈佛大學校園
    「青青的草地、茂盛的樹木、紅磚砌成的樓房、活潑的小松鼠在草叢自由地走來走去……」當我們的豪華大巴駛入哈佛大學校園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幅寧靜祥和的圖畫。哈佛大學坐落在美國東北海岸的Boston(波士頓市),該市不但是麻薩諸塞州的首府,而且有60多座高等學府,最著名的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和我們現在參觀的這所位於查爾斯河畔的哈佛大學了。
  • 美國留學篇——哈佛大學
    俗話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哈佛大學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先後誕生了7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立茲獎得主。學校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是常春藤聯盟三巨頭之一,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設施、師資和學生。
  • gogokid「哈佛系列」公開課帶孩子走進哈佛大學
    一提起哈佛大學,不僅絕大多數的中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都知道這是一所很厲害的美國大學,也是很多中國孩子心中夢寐以求的世界名校。可是你的孩子知道哈佛大學為什麼叫「哈佛」嗎?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11月19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作為唯一受邀的教育機構將出席哈佛大學學術研討會,為了提前帶領孩子們了解哈佛大學的文化,11月5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推出「Let's Go to Harvard! 在哈佛等你!」系列精品公開課。
  • 哈佛大學畢業生談:哈佛的「最後一課」
    原題:哈佛的「最後一課」 在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畢業典禮都是一場「重頭戲」。它們講究排場,大多還蘊含著歷史與傳統。這在哈佛這所美國最古老的大學裡自然展露無遺。我們會以各自舍院為起點開始遊行,排成一列縱隊,穿過劍橋的街道,再「殺」回哈佛園(Harvard Yard)。
  • 哈佛廣場是哈佛大學的地理性標誌,學院氛圍濃厚
    哈佛廣場是哈佛大學的地理性標誌,學院氛圍濃厚。約翰·哈佛的雕像是哈佛園的重要標誌。每一位來這裡參觀的遊客都希望和他的雕像合影,並摸一摸雕像的鞋以求好運。哈佛廣場是哈佛大學的地理性標誌,學院氛圍濃厚。約翰·哈佛的雕像是哈佛園的重要標誌。
  • 名校校訓——哈佛大學
    校訓是一所大學的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一所大學的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校訓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時代性。
  • 哈佛大學一年學費多少?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有哪些要求?
    哈佛大學一年學費多少?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有哪些要求?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1.申請條件及時間申請人具備突出的學術科研、教學水平,至少已在推薦單位工作2年,申請時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已獲得博士學位。申請人必須達到哈佛大學相關專業在學術和英語水平方面的一般選拔標準,並持有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導師的正式邀請函。資助專業為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的全部專業。
  •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秋季入學學生5382名,高於預測~根據哈佛9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秋季共有5382名學生入學,略高於學校8月預測的人數。其中,2024級學生有340人推遲入學,約佔20%新生人數,但其班級規模仍是本科年級中最大的,共有1415人。
  • 哈佛大學碩士怎麼樣?
    哈佛大學碩士含金量高,學校的碩士學歷受到了中國教育部的認可,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
  •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申請TOEFL要求80,GPA要求3.0,GRE要求Required,申請截止日期12月15日,學費$48,008。
  • 歷美帶你看大學——哈佛大學
    上一期在歷美的帶領下,初步了解了普林斯頓大學,今天我們將走近另一所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學。演員陳衝的微博中,提到了」女兒獲得了學校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歷美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美國在授予學生學位時也會按照級別分發榮譽,其中「拉丁畢業榮譽」是最高級別。1869年,哈佛大學成為第一所使用拉丁榮譽的美國大學。
  • 《紐約之旅》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在紐約吹了幾乎讓人窒息的寒風後,我帶著一種「逃逸」的慶幸來到了波士頓。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參觀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作為世界第一的高等學府,自然會有無數人嚮往和崇拜。
  • 哈佛大學與恆大集團將在中國共同成立哈佛醫院
    點擊查看 12月2日,哈佛大學與恆大集團共同對外宣布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雙方一項重大合作項目於4日公開:哈佛與恆大將在中國共同成立哈佛醫院,雙方已就此達成實質性合作成果,目前進入選址階段。
  •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一直在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前5名,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項目有90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學生聚集在這裡,教職工人數有70人,學生人數為9000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更多的學術人才,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和高學歷高質量的師資力量,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聲譽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