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往事:戲子、騙子與鬼子

2020-12-17 新周刊

《新喜劇之王》「雞湯版」海報。橫店群演,誰不想成為王寶強?

影視業寒冬到來的時候,橫店往往成為最先降溫的地方。

不管是喜歡國產劇的人,還是討厭國產劇的人,應該都不會沒聽過橫店的名字。可最近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多好消息圍繞這個名字。

去年影視寒冬以來,許多媒體都捕捉到了橫店影城的陣陣寒意:劇組撤離,橫漂迷茫,熱鬧的街道漸趨冷清。

拍戲的劇組減少了,遊客也被周邊的象山、湖州影視城分去不少。這種震蕩,某種程度上一直延續到今天。

許多影視劇的「歷史」都發生在橫店,這裡的明天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剛剛過去的11月7日,歡喜傳媒公告稱,打算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囧媽》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這意味著,這部由徐崢、沈騰主演的2020年春節檔電影,還未上映就已收回成本。

2015年創立的歡喜傳媒,此前就曾通過高投入的資本手段綁定了一眾名導演,如今又玩起穩紮穩打的保底牌。

而對於另一方橫店影業來說,這次合作摻雜著不少擔憂聲,保底《囧媽》被認為是一場豪賭。近幾年,橫店影業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

根據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橫店影業現金流能力有所削弱,可持續經營能力轉向惡化,橫店的冬天還遠未過去。要麼孤注一擲,要麼凍斃於風雪,橫店影業這次顯然把寶押在這部《囧媽》身上。

電影《囧媽》有橫店保底,徐崢一臉喜慶。

時間的針腳撥到1975年,在此之前,橫店還只是浙江省中部山區一個被山水圍困的小鎮。當地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謠:「抬頭望見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饑荒,有女不嫁橫店郎。」

一直到時任橫店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徐文榮被橫店公社指派為籌建中的橫店繅絲廠黨支部書記,橫店的命運輪盤才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轉動。

二十年後,通過徐文榮獨創的社團公有制,橫店迅速脫貧致富。這一模式也成為當時經濟學家們熱議的話題,褒貶不一。不過在更大的範圍內,橫店在中國地圖上還是沒有姓名。

這一年,後來擔任橫店影視城總設計師的張大帥邀請陳凱歌來橫店拍電影,即使是常常自詡知識分子的陳凱歌也不知道橫店在哪兒。

橫店是什麼?東陽能吃嗎?一直等張大帥把行政區劃等級上升到金華市,陳凱歌終於恍然大悟——金華出火腿。

《我是路人甲》的主角正是橫店的群演們。

一段傳奇就此開始,雖然時至今日,影視和旅遊的產值在整個橫店集團中只佔一成。

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現在只要提起橫店二字,首先想到的都是恢弘的影視城、扎堆的明星演員、逐夢演藝圈的群演。

從窮鄉僻壤到東方好萊塢再到無戲可拍,二十多年前橫店因電影而興,如今又因電影而歸於沉寂。

作為一臺龐大且高效的造夢機器,橫店本身也早已成為一個光怪陸離的大夢。

憑什麼是橫店?

其實在拍戲這件事上,橫店有著它天然的優勢:四季分明,植被豐富。位於北緯30度的橫店,從北方的闊葉林、針葉林,到南方的芭蕉樹、橡膠樹、竹林,一應俱全。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劇組來說,橫店的自然條件滿足了各種外景和反季節戲的需要。萬樹具備,只欠東風。

中國的影視城建設的風潮,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1983年,電影《火燒圓明園》劇組耗費46萬元搭建的「圓明園大水法」,拍完以後當成廢品處理,只回本4000元。既然賣廢品不值錢,乾脆留著當景點。

1984年,電視劇《紅樓夢》劇組在北京西城區建造大觀園。1987年電視劇播出後,大觀園也作為旅遊景點開放,紅極一時。

同一年,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城基地建成,這是中國最早規劃建設的影視城。1991年,其中的唐城開放參觀,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贏利。

90年代初,徐文榮為了發展地方旅遊業,跑去浙江省旅遊局搬救兵。局裡的領導問徐文榮,橫店有什麼名勝古蹟或者歷史人物嗎?徐文榮想了半天,沒有。

領導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什麼都沒有,你搞什麼旅遊業。徐文榮不服氣,他要清水炸油條。

徐文榮又去唐城參觀,看著熙熙攘攘的遊客,他心想,這個橫店也能搞。建影視城的想法一開始並不被人們支持,橫店人自己一年都看不了兩部電影,怎麼建影視城。徐文榮不管,他要先築巢,再引鳳。

1995年底,鳳凰來了。為了慶祝香港回歸,導演謝晉打算拍一部《鴉片戰爭》,需要造一條廣州街。

在全國各地轉了大半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外景。後來徐文榮聽說謝晉到了東陽,就請他來橫店看看。當時橫店已經造出了一些人工景點,但尚未成規模,且土味十足。

謝晉轉了轉說,這地方沒法兒拍。徐文榮讓謝晉給他三個月,上百個工程隊同時開工,三個月後,佔地319畝,150座各類建築、總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19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拔地而起。

1997年,《鴉片戰爭》順利趕上獻禮,橫店也嶄露頭角。

和其他影視基地相比,橫店還是出了名的服務好。再事兒的導演,也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造廣州街的時候,謝晉要求築牆只能用老青磚,不能是做舊的。徐文榮就派人去挖鄉裡的荒墳。為了給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建秦王宮,橫店又花了八個月時間,炸掉了數個山頭,建了一座佔地800畝的秦王宮。

後來張藝謀要拍《英雄》,來橫店一眼就看中了秦王宮。拍攝過程中,需要很多人飾演滿朝老臣,張藝謀覺得普通群演不夠威嚴氣派,差點意思。橫店方面就派人去東陽拉來了一車子退休老人,發揮餘熱。

我是路人甲

2015年,香港導演爾冬陞用一部《我是路人甲》讓「橫漂」群體進入到大眾視野。周星馳和王寶強是他們的精神圖騰,人均手拿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爾冬陞想把「橫漂」拍成勵志的底層故事,讓橫店的群演做主角,讓一眾明星做配角。然而大多數觀眾卻看出了熱鬧背後的荒涼。

不知道應該算是爾冬陞無心插柳,還是觀眾不解風情,顛倒的故事又被再次顛倒過來。

吳彥祖、馮德倫也客串了《我是路人甲》。對於橫店群演來說,與明星的合作,可能便是自己演藝生涯僅有的高光時刻。

每個懷揣演員夢來到橫店的年輕人,都渴望一夜成名。然而無論戲裡戲外,「橫漂」面臨的現實都殘酷得多。

如果說「北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橫漂」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橫店,最廉價的就是夢想和努力,對於劇組和導演來說,他們只是價格各異的工具人。

來來去去,常駐橫店的群演數量仍然有三萬人左右,他們統一由公會管理,層級分明。群演可以分為普通群眾、前景特約和特約演員,特約演員又分為小特、中特、大特。

食物鏈最頂層的大特,在橫店不到一百人,他們的名字會出現在影片最後滾動的演職人員名單上,報酬也不過是一天一千到五千不等。而且即使做到了這一步,他們也並不被當作演員看待。

右手邊這位眼熟的「美娥姐」,就是1950年橫店生人。/《西遊降魔篇》

群演和演員之間的鴻溝,幾乎不可跨越,大多數人要麼離開,要麼變成混日子的老油條。那些還在堅持的,全憑對於表演的執著。

比如在《西遊降魔篇》中演過高老莊掌柜的群演劉佔領,在橫店有車有房,算是混得比較好的。

在一篇採訪報導裡,劉佔領說他最欽佩的導演是周星馳,因為沒架子,尊重群演。被周星馳影響的人還有很多,最早的大概就是梁朝偉。

1982年,周星馳忽悠在商場賣家用電器的梁朝偉辭職,一起考無線的藝員訓練班。梁朝偉的媽媽很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並揚言「衰仔!我一塊錢都不會給你!」後來梁朝偉考上了,周星馳卻落榜了。

《我是路人甲》最後,主人公扔掉了象徵著夢想的演員證。

2015年《我是路人甲》上映的時候,梁朝偉專門為它貢獻了自己的影評處女座。

在文章裡,梁朝偉回憶了2001年在橫店拍《英雄》的日子。那年的11月19日,獅子座流星雨划過夜空,梁朝偉第一次聽到了流星的聲音。在文章的最後,梁朝偉這樣寫道:

在大多數人看來,路人甲只是路人甲,就像偶爾擦過夜空的流星,不會一直停留在你的生命裡。但是,即使微弱如流星,也會有它的軌跡,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借著划過夜空的那一秒鐘,發出屬於它自己的聲音,希望被有心的人聽到。

文章很溫柔,很文藝,然而梁朝偉沒有說的是,他是幸運的,落榜的周星馳也是幸運的。更多人只能像流星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的卻是橫店的夜空。

橫店不橫了

橫店最紅火的時候,一年要接待300多個劇組,一天之內在橫店裡同時有幾十個劇組在拍攝。

2014年又被稱為A股的影視年,15家橫店(東陽)影視傳媒企業通過借殼、併購等手段集中上市,一時風頭無兩。然而盛名之下,早已暗流湧動。

2017年,編劇宋方金帶來的橫店一線實錄扒下了演藝圈的底褲,相比於掙扎著演戲的群演,已經上岸的明星們摳臉,全程替身,不背臺詞,耍大牌,卻照樣能拿到天價片酬。觀眾們對於粗製濫造的流量劇,開始失去耐心。

2019年的《新喜劇之王》,橫店還少不了《演員的自我修養》的身影。

橫店本身則因為大批量出產抗日神劇而頗受詬病,褲襠藏雷,八百裡神槍手,面對如此沉重的題材,只有你不敢想,沒有橫店不敢拍。

有媒體統計,在某一段時期內,抗日題材劇佔到橫店劇組的一半以上,有群演一天內在不同劇組被「消滅」數次。

徐文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稱:「我們沒有理由禁止。因為拍戲是他們都批准過的,他有他們的權利,我們只提供景。」實際上,對於成為「橫店抗日根據地」這件事,橫店甚至頗以此為豪,把「殺鬼子」作為特色項目做成了宣傳手冊。

高調的橫店終於等來了一紙限古令和央視對於抗日神劇的點名批評,橫店開始急轉直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一邊是高樓與房地產,一邊是雷劇和影視寒冬,橫店越來越魔幻。

如果說影視劇的質量問題只是皮肉,那麼橫店真正的大劫早已在十幾年前埋進了骨頭裡。

2004年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獲批成立,這是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的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

所謂影視產業實驗區,就是給予在地註冊的企業諸如稅收減免、用地指標保障等優惠政策。此舉吸引大量的影視企業進駐橫店,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些蹭政策紅利的皮包公司,公司主要業務仍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展。

寬鬆的政策氛圍的確促進了橫店影視行業的發展,但一切從簡又很容易滑向百無禁忌。天價片酬,陰陽合同……

影視業寒冬到來的時候,橫店往往成為最先降溫的地方。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橫店的故事講到今天,未來該如何講下去,還需要橫店人費一番思量。

影視城因造夢而起,如今這裡的人也只剩下夢想這張空頭支票。、

據說徐文榮很喜歡央視87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當年《三國演義》的取景地無錫影視基地早已衰敗到只能靠遊樂設施垂死掙扎。

早年有記者問徐文榮,他是不是橫店的皇帝。徐文榮發火了,說橫店是大家的橫店。

橫店是一艘載著二十萬人的大船,風雨飄搖之際,很多人棄船逃生。剩下的人焦急地等著船長發號施令,然而沉迷於重建圓明園的老船長似乎也不知道,橫店應該駛向何方。

陳勁松.(2015).在橫店,他被稱為死亡大師.Vista看天下

Java.(2018).十年一覺橫店夢.西湖客棧

林鵬.(2018).橫店沒有戲拍.極晝工作室

劉悠翔.(2019).橫店人見多了明星,早就見怪不怪了.南方周末

劉志毅.(2014).「手撕鬼子」千千萬 「水炸油條」二十年.南方周末

劉志毅.(2014).徐文榮和他的橫店「共有制王國」.南方周末

陶喜年.(2014).進擊的橫店:15家東陽影視企業密集上市觀察.虎嗅網

謝夢瑤.(2017).橫店群演:光影世界、階層落差與明星夢.人物

謝夢瑤.(2017).國王在領地.人物

曾毓琳.(2015).橫店的四季戀歌.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一瓜.(2019).為什麼說橫店影業24億保底《囧媽》並不值得提倡?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作者 | 曹徙南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因長得像鬼子,4年演了6000次鬼子,成為橫店「鬼子專業戶」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一位演員,他就是因為長相十分的像日本鬼子,所以基本上每一部抗日片裡面都會出現他的身影,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誰吧!我們都知道如今的諜戰片,還有抗日片越來越多,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永遠地記住這些歷史,也能夠讓大家永遠的記住那時候為國家而犧牲的英雄們。
  • 他因太像日本人,在橫店成演「鬼子專業戶」,4年就陣亡6千次
    他因太像日本人,在橫店成演「鬼子專業戶」,4年就陣亡6千次 。人家都說,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其實是沒有錯的。因為在每個行業或者每個領域中,總是有一些人才的出現。像是這位男子因太像日本人,在橫店成演「鬼子專業戶」,4年就陣亡6千次。
  • 橫店有鬼子 象山有倭寇 抗日還是百年不變的硬道理
    更有網友指出,橫店流行抗日,象山可以流行抗倭,橫店有鬼子,象山有倭寇,抗日還是百年不變的硬道理。
  • 因長得像日本人,4年扮演了6000多次鬼子,今成為「鬼子專業戶」
    但是明星卻不是那麼好當地,對於很多沒有學過表演的人來說,想要當演員是很困難的,但是為了心中的夢想,還是會滿心歡喜北漂,去橫店當演員,在這個地方,聚集了一大批想要成為大明星的普通人,就算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也會搶著去演!
  • 他是橫店群演專業戶,後只演「鬼子」,演什麼像什麼日本人都佩服
    他曾是橫店群演專業戶,後只演「鬼子」,演什麼像什麼連日本人都佩服。娛樂圈裡從來都不缺明星,可是明星們卻會缺少機會。一些星二代們因為仰仗著父輩的光環,一出道就有很多的資源,他們只要隨便拍攝幾部作品就能大紅起來。有些甚至還沒努力,就已經很紅了。雖然星二代可以走捷徑,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星二代。大部分的明星都還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發展才行。
  • 85歲老戰士憶往事:頂著桌子炸碉堡幹掉5個鬼子
    住在成都的85歲八路軍老戰士郭進財回憶抗戰往事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攝影楊濤在成都駟馬橋附近一個小區內,住著一位操著山東口音的老人。2015年7月15日,郭進財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起了自己殺掉5個日本鬼子的故事。其實,郭進財跟鬼子的鬥智鬥勇,要從他更小的時候講起。鬼子進村搶了家裡唯一的羊1930年,郭進財出生在山東省冠縣第二區郭胡町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父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一家五口住在一間簡陋的草房裡。房子前的五畝田地,是一家人所有的生活來源。
  • 當兵的、騙子、殺人犯、小偷、強盜,這五個傢伙在中國鑄就了經典
    當兵的、騙子、殺人犯、小偷、強盜,這五個傢伙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第二部引進版美劇《加裡森敢死隊》 戲子,一個儀表堂堂的騙子,善於化妝偵查,演誰像誰,會多國語言,在行騙的行當裡堪稱傳奇。
  • 橫店,群眾演員的辛酸,演繹道路的漂泊
    橫店,夢想與機遇的交錯。群眾演員這個名詞對於現在的人們已經不為陌生,有的人認為群眾演員是想要一步登天,可以一部戲劇走紅,變得家喻戶曉。但是為了夢想,為了生活所迫,還是在努力堅持著。做群演不容易,橫店裡有六七十萬的群眾演員,他們需要面對各種惡劣的天氣,一個動作需要重複拍上很多遍,有的群演一天也只是一頓盒飯,並且有的戲需要在傍晚凌晨開拍。即使這樣,也沒有阻擋這些演員對演繹的熱愛,生活的渴望。在抗日的劇目中,有些女群演冒著被所謂的日本鬼子凌辱的風險,的確會很難堪,但是為了拍戲沒有辦法。
  • 現實中的橫店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走進東陽,感受不一樣的「港漂」
    在未來橫店前,對橫店有著很大的好奇,作為影視業最大的「生產」基地,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影視劇背景的現實模樣,究竟長啥樣?對於旅遊來說,到橫店其實並不太方便,除了自駕,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來,可以選擇先到義烏,再坐班車過來,或者從杭州,杭州機場就有直達橫店的班車,大概要耗時3h多小時,我就是選擇這樣的方式過來的。
  • 在橫店當群演是種怎樣的體驗?
    之所以提前列這些因為橫店看重的就是這些,只有了解這些基本情況你才能更好的理解我接下來想要講的話。橫店,是我們這些追星少女做夢都想來的地方,正巧趕上我辭職,正巧我的偶像在這裡拍戲,然後我就來了。當群演要辦演員證,辦演員證要先租房辦暫住證,私以為這是橫店拉動經濟一個很重要的舉措。
  • 95後女生在橫店開菜鳥驛站,每天幫大明星和小龍套收快遞
    雪後的橫店,剛拍完場戰爭片的劇組準備收工;清明上河圖景區裡,姑娘們身穿漢服在城門樓前直播;景區外,一條馬路之隔的翡翠苑小區,菜鳥驛站站長寇夢迪正忙著給收工的橫漂們拿快遞。橫店,恐怕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大量「漂泊人」的四線城市。在寇夢迪所在的翡翠苑,一半以上都是橫漂,因為這裡房租便宜,平均在550到800元之間。
  • 這個婦女節 橫店影視城邀你一起當主角
    浙江在線03月04日訊本周五也就是婦女節當天上午八點,錢江晚報將聯合橫店影視城,在明清宮苑景區文功臺為大家呈現一場《西遊降魔篇》超強配角見面會,並且首播橫店影視城為荒野四大美女量身定做的又一搞笑微電影。
  • 95後女生在橫店開菜鳥驛站 每天幫大明星和小龍套收快遞
    經歷了魔幻的2020年,橫店正在復甦。在年初的冷清之後,5月開始,更多的劇組入駐,「開機潮」再現。隨著人氣回歸,菜鳥驛站的快遞越來越多,橫店也再度熱鬧起來。這裡是當地最高檔的小區,是於正、韓庚、劉嘉玲、佟麗婭等人在橫店的住所。  朱菊成和丈夫在南江壹號門口開了間菜鳥驛站。年初橫店沒復工,到4月時,這裡每天不到100個快遞。「演員沒回來開工,快遞就很少。5月,演員們陸續回來,驛站快遞也增長了近3倍。」
  • 橫店影視城開工,時薪不足10元,演員與群演生存狀態堪憂
    圖為浙江橫店影視城 橫店終於開工了。目前,大大小小的劇組在橫店,已經有100多個,群眾演員的數量近8000人,這些普通群演的時薪,大部分不足10元,一個月最多3000元。而很多演員收入還不如群演,為了「進劇組至少能有個包吃住的地方」,不敢挑戲,不敢拒絕低片酬甚至零片酬。 位於浙江的橫店,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生產基地,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了幾個月之後,終於陸續開機了。
  • 橫店群演拍短視頻月入過萬:做網紅容易,當演員好難
    經歷了魔幻的2020年,橫店正在復甦。5月開始,幾百個劇組湧入橫店,橫漂再一次熱鬧了起來。 橫店恐怕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大量「漂族」的四線城市了。
  • 「國民閨女」關曉彤加冕「橫店公主」 祖父關學曾是北京琴書大師
    「國民閨女」關曉彤加冕「橫店公主」 祖父關學曾是北京琴書大師時間:2016-03-19 21:3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民閨女關曉彤加冕橫店公主 祖父關學曾是北京琴書大師 [摘要]近日,素有國民閨女之稱的關曉彤被加冕為橫店公主。
  • 「潛規則」下的橫店,女群演為「上位」被「白睡」,男群演找媳婦
    說起「橫店」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數不清的影視劇和明星。更是有人把它稱作是「東方好萊塢」,作為每年都要產出上百部影視作品的地方,讓諸多年輕人為之瘋狂。因為進入娛樂圈就代表著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 日本鬼子真實老照片:穿褲衩鬼子太猥瑣,圖四是鬼子最終的歸宿!
    日本鬼子真實老照片:穿褲衩鬼子太猥瑣,圖四是鬼子最終的歸宿!看到這個鬼子我就想過去抽他,過河時穿著褲衩的他對著鏡頭笑容顯得非得得意,也不知他在得意什麼,難道是在炫耀自己的身材?這又短又粗的大腿有什麼可炫耀的?這笑容怎麼看都覺得太猥瑣!
  • 橫店靜悄悄
    外地人初至橫店,發第一條朋友圈時,多半會對自己的定位感到疑惑,橫店城?東陽市?金華市?1997年,陳凱歌受邀來到橫店,設計師張大帥問他「東陽知道嗎?」「不知道。」直至上溯到東陽市所隸屬的金華市,陳凱歌才恍然,「金華出火腿」!如果不是人造影視城的拔地而起,橫店應會在隔壁義烏商貿城和金華火腿的陰影下籍籍無名。
  •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的真正含義,今天才懂
    老話常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背後蘊含了一些什麼道理?婊子和戲子,在古代都是屬於「下九流」的一類人。古人喜歡用「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句話,表達出對她們看法的總結。一、婊子和戲子見識多了世態炎涼,一顆心早已千瘡百孔古人為什麼會用這麼難聽的話,來形容她們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婊子和戲子在古代,都是屬於「下九流」的一類人。在那個階級分明的年代裡,社會的地位排列為「士農工商」。其中婊子說的就是出賣身體的女人,而戲子就是專門賣唱的人。賣身與賣藝這兩種身份的人,處於當時社會的最底層。她們見識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