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雞湯版」海報。橫店群演,誰不想成為王寶強?
影視業寒冬到來的時候,橫店往往成為最先降溫的地方。
不管是喜歡國產劇的人,還是討厭國產劇的人,應該都不會沒聽過橫店的名字。可最近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多好消息圍繞這個名字。
去年影視寒冬以來,許多媒體都捕捉到了橫店影城的陣陣寒意:劇組撤離,橫漂迷茫,熱鬧的街道漸趨冷清。
拍戲的劇組減少了,遊客也被周邊的象山、湖州影視城分去不少。這種震蕩,某種程度上一直延續到今天。
許多影視劇的「歷史」都發生在橫店,這裡的明天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剛剛過去的11月7日,歡喜傳媒公告稱,打算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囧媽》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這意味著,這部由徐崢、沈騰主演的2020年春節檔電影,還未上映就已收回成本。
2015年創立的歡喜傳媒,此前就曾通過高投入的資本手段綁定了一眾名導演,如今又玩起穩紮穩打的保底牌。
而對於另一方橫店影業來說,這次合作摻雜著不少擔憂聲,保底《囧媽》被認為是一場豪賭。近幾年,橫店影業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
根據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橫店影業現金流能力有所削弱,可持續經營能力轉向惡化,橫店的冬天還遠未過去。要麼孤注一擲,要麼凍斃於風雪,橫店影業這次顯然把寶押在這部《囧媽》身上。
電影《囧媽》有橫店保底,徐崢一臉喜慶。
時間的針腳撥到1975年,在此之前,橫店還只是浙江省中部山區一個被山水圍困的小鎮。當地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謠:「抬頭望見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饑荒,有女不嫁橫店郎。」
一直到時任橫店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徐文榮被橫店公社指派為籌建中的橫店繅絲廠黨支部書記,橫店的命運輪盤才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轉動。
二十年後,通過徐文榮獨創的社團公有制,橫店迅速脫貧致富。這一模式也成為當時經濟學家們熱議的話題,褒貶不一。不過在更大的範圍內,橫店在中國地圖上還是沒有姓名。
這一年,後來擔任橫店影視城總設計師的張大帥邀請陳凱歌來橫店拍電影,即使是常常自詡知識分子的陳凱歌也不知道橫店在哪兒。
橫店是什麼?東陽能吃嗎?一直等張大帥把行政區劃等級上升到金華市,陳凱歌終於恍然大悟——金華出火腿。
《我是路人甲》的主角正是橫店的群演們。
一段傳奇就此開始,雖然時至今日,影視和旅遊的產值在整個橫店集團中只佔一成。
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現在只要提起橫店二字,首先想到的都是恢弘的影視城、扎堆的明星演員、逐夢演藝圈的群演。
從窮鄉僻壤到東方好萊塢再到無戲可拍,二十多年前橫店因電影而興,如今又因電影而歸於沉寂。
作為一臺龐大且高效的造夢機器,橫店本身也早已成為一個光怪陸離的大夢。
憑什麼是橫店?
其實在拍戲這件事上,橫店有著它天然的優勢:四季分明,植被豐富。位於北緯30度的橫店,從北方的闊葉林、針葉林,到南方的芭蕉樹、橡膠樹、竹林,一應俱全。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劇組來說,橫店的自然條件滿足了各種外景和反季節戲的需要。萬樹具備,只欠東風。
中國的影視城建設的風潮,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1983年,電影《火燒圓明園》劇組耗費46萬元搭建的「圓明園大水法」,拍完以後當成廢品處理,只回本4000元。既然賣廢品不值錢,乾脆留著當景點。
1984年,電視劇《紅樓夢》劇組在北京西城區建造大觀園。1987年電視劇播出後,大觀園也作為旅遊景點開放,紅極一時。
同一年,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城基地建成,這是中國最早規劃建設的影視城。1991年,其中的唐城開放參觀,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贏利。
90年代初,徐文榮為了發展地方旅遊業,跑去浙江省旅遊局搬救兵。局裡的領導問徐文榮,橫店有什麼名勝古蹟或者歷史人物嗎?徐文榮想了半天,沒有。
領導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什麼都沒有,你搞什麼旅遊業。徐文榮不服氣,他要清水炸油條。
徐文榮又去唐城參觀,看著熙熙攘攘的遊客,他心想,這個橫店也能搞。建影視城的想法一開始並不被人們支持,橫店人自己一年都看不了兩部電影,怎麼建影視城。徐文榮不管,他要先築巢,再引鳳。
1995年底,鳳凰來了。為了慶祝香港回歸,導演謝晉打算拍一部《鴉片戰爭》,需要造一條廣州街。
在全國各地轉了大半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外景。後來徐文榮聽說謝晉到了東陽,就請他來橫店看看。當時橫店已經造出了一些人工景點,但尚未成規模,且土味十足。
謝晉轉了轉說,這地方沒法兒拍。徐文榮讓謝晉給他三個月,上百個工程隊同時開工,三個月後,佔地319畝,150座各類建築、總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19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拔地而起。
1997年,《鴉片戰爭》順利趕上獻禮,橫店也嶄露頭角。
和其他影視基地相比,橫店還是出了名的服務好。再事兒的導演,也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造廣州街的時候,謝晉要求築牆只能用老青磚,不能是做舊的。徐文榮就派人去挖鄉裡的荒墳。為了給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建秦王宮,橫店又花了八個月時間,炸掉了數個山頭,建了一座佔地800畝的秦王宮。
後來張藝謀要拍《英雄》,來橫店一眼就看中了秦王宮。拍攝過程中,需要很多人飾演滿朝老臣,張藝謀覺得普通群演不夠威嚴氣派,差點意思。橫店方面就派人去東陽拉來了一車子退休老人,發揮餘熱。
我是路人甲
2015年,香港導演爾冬陞用一部《我是路人甲》讓「橫漂」群體進入到大眾視野。周星馳和王寶強是他們的精神圖騰,人均手拿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爾冬陞想把「橫漂」拍成勵志的底層故事,讓橫店的群演做主角,讓一眾明星做配角。然而大多數觀眾卻看出了熱鬧背後的荒涼。
不知道應該算是爾冬陞無心插柳,還是觀眾不解風情,顛倒的故事又被再次顛倒過來。
吳彥祖、馮德倫也客串了《我是路人甲》。對於橫店群演來說,與明星的合作,可能便是自己演藝生涯僅有的高光時刻。
每個懷揣演員夢來到橫店的年輕人,都渴望一夜成名。然而無論戲裡戲外,「橫漂」面臨的現實都殘酷得多。
如果說「北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橫漂」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橫店,最廉價的就是夢想和努力,對於劇組和導演來說,他們只是價格各異的工具人。
來來去去,常駐橫店的群演數量仍然有三萬人左右,他們統一由公會管理,層級分明。群演可以分為普通群眾、前景特約和特約演員,特約演員又分為小特、中特、大特。
食物鏈最頂層的大特,在橫店不到一百人,他們的名字會出現在影片最後滾動的演職人員名單上,報酬也不過是一天一千到五千不等。而且即使做到了這一步,他們也並不被當作演員看待。
右手邊這位眼熟的「美娥姐」,就是1950年橫店生人。/《西遊降魔篇》
群演和演員之間的鴻溝,幾乎不可跨越,大多數人要麼離開,要麼變成混日子的老油條。那些還在堅持的,全憑對於表演的執著。
比如在《西遊降魔篇》中演過高老莊掌柜的群演劉佔領,在橫店有車有房,算是混得比較好的。
在一篇採訪報導裡,劉佔領說他最欽佩的導演是周星馳,因為沒架子,尊重群演。被周星馳影響的人還有很多,最早的大概就是梁朝偉。
1982年,周星馳忽悠在商場賣家用電器的梁朝偉辭職,一起考無線的藝員訓練班。梁朝偉的媽媽很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並揚言「衰仔!我一塊錢都不會給你!」後來梁朝偉考上了,周星馳卻落榜了。
《我是路人甲》最後,主人公扔掉了象徵著夢想的演員證。
2015年《我是路人甲》上映的時候,梁朝偉專門為它貢獻了自己的影評處女座。
在文章裡,梁朝偉回憶了2001年在橫店拍《英雄》的日子。那年的11月19日,獅子座流星雨划過夜空,梁朝偉第一次聽到了流星的聲音。在文章的最後,梁朝偉這樣寫道:
在大多數人看來,路人甲只是路人甲,就像偶爾擦過夜空的流星,不會一直停留在你的生命裡。但是,即使微弱如流星,也會有它的軌跡,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借著划過夜空的那一秒鐘,發出屬於它自己的聲音,希望被有心的人聽到。
文章很溫柔,很文藝,然而梁朝偉沒有說的是,他是幸運的,落榜的周星馳也是幸運的。更多人只能像流星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的卻是橫店的夜空。
橫店不橫了
橫店最紅火的時候,一年要接待300多個劇組,一天之內在橫店裡同時有幾十個劇組在拍攝。
2014年又被稱為A股的影視年,15家橫店(東陽)影視傳媒企業通過借殼、併購等手段集中上市,一時風頭無兩。然而盛名之下,早已暗流湧動。
2017年,編劇宋方金帶來的橫店一線實錄扒下了演藝圈的底褲,相比於掙扎著演戲的群演,已經上岸的明星們摳臉,全程替身,不背臺詞,耍大牌,卻照樣能拿到天價片酬。觀眾們對於粗製濫造的流量劇,開始失去耐心。
2019年的《新喜劇之王》,橫店還少不了《演員的自我修養》的身影。
橫店本身則因為大批量出產抗日神劇而頗受詬病,褲襠藏雷,八百裡神槍手,面對如此沉重的題材,只有你不敢想,沒有橫店不敢拍。
有媒體統計,在某一段時期內,抗日題材劇佔到橫店劇組的一半以上,有群演一天內在不同劇組被「消滅」數次。
徐文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稱:「我們沒有理由禁止。因為拍戲是他們都批准過的,他有他們的權利,我們只提供景。」實際上,對於成為「橫店抗日根據地」這件事,橫店甚至頗以此為豪,把「殺鬼子」作為特色項目做成了宣傳手冊。
高調的橫店終於等來了一紙限古令和央視對於抗日神劇的點名批評,橫店開始急轉直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一邊是高樓與房地產,一邊是雷劇和影視寒冬,橫店越來越魔幻。
如果說影視劇的質量問題只是皮肉,那麼橫店真正的大劫早已在十幾年前埋進了骨頭裡。
2004年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獲批成立,這是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的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
所謂影視產業實驗區,就是給予在地註冊的企業諸如稅收減免、用地指標保障等優惠政策。此舉吸引大量的影視企業進駐橫店,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些蹭政策紅利的皮包公司,公司主要業務仍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展。
寬鬆的政策氛圍的確促進了橫店影視行業的發展,但一切從簡又很容易滑向百無禁忌。天價片酬,陰陽合同……
影視業寒冬到來的時候,橫店往往成為最先降溫的地方。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橫店的故事講到今天,未來該如何講下去,還需要橫店人費一番思量。
影視城因造夢而起,如今這裡的人也只剩下夢想這張空頭支票。、
據說徐文榮很喜歡央視87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當年《三國演義》的取景地無錫影視基地早已衰敗到只能靠遊樂設施垂死掙扎。
早年有記者問徐文榮,他是不是橫店的皇帝。徐文榮發火了,說橫店是大家的橫店。
橫店是一艘載著二十萬人的大船,風雨飄搖之際,很多人棄船逃生。剩下的人焦急地等著船長發號施令,然而沉迷於重建圓明園的老船長似乎也不知道,橫店應該駛向何方。
陳勁松.(2015).在橫店,他被稱為死亡大師.Vista看天下
Java.(2018).十年一覺橫店夢.西湖客棧
林鵬.(2018).橫店沒有戲拍.極晝工作室
劉悠翔.(2019).橫店人見多了明星,早就見怪不怪了.南方周末
劉志毅.(2014).「手撕鬼子」千千萬 「水炸油條」二十年.南方周末
劉志毅.(2014).徐文榮和他的橫店「共有制王國」.南方周末
陶喜年.(2014).進擊的橫店:15家東陽影視企業密集上市觀察.虎嗅網
謝夢瑤.(2017).橫店群演:光影世界、階層落差與明星夢.人物
謝夢瑤.(2017).國王在領地.人物
曾毓琳.(2015).橫店的四季戀歌.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一瓜.(2019).為什麼說橫店影業24億保底《囧媽》並不值得提倡?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作者 | 曹徙南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