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家住水東路街道的居民王琦(化名)情緒不再焦慮。「多虧街道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的莉姐,是她幫我解開心結。丈夫開始關心我了,我也在反思自己,希望能通過彼此的努力,給快出生的孩子一個完整又溫暖的家。」王琦說。
王琦的「結」,源於和丈夫處理婚姻家庭關係中的多重矛盾。雙方常為瑣事爭吵,甚至有暴力行為。幾經輾轉,夫妻倆來到水東路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在「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水東路街道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副主任李莉,特邀律師黃開榮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矛盾焦點被找到,解決方案已提出,夫妻倆的矛盾得到妥善紓解。
在水東路街道,「家庭有糾紛,找調解室說說」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婚姻是維繫家庭感情的基礎橋梁,家庭是構成和諧社會的基本細胞。」水東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喻芯說,街道成立婚姻家庭調解工作室,旨在學習和貫徹「楓橋經驗」,從專業的角度通過講法、講情、講理的方式化解婚姻矛盾,為當事人既解「法結」,更解「心結」,為婚姻家庭護航,為社會和諧助力。
水東路街道婚姻家庭調解工作室成員由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婦聯、法律服務所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在處理婚姻家庭矛盾中的重要作用,重點聚焦矛盾糾紛排查、矛盾糾紛分類化解、矛盾化解後的跟蹤回訪等工作內容。調解工作室針對家庭暴力類案件佔比較大、危害較大的實際,我們將家暴類事件調解分為三類情況處理,在調節中普法,並及時對申請人提供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報警處理等幫助,儘量防止矛盾激化。
「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多源於日積月累的生活小事。由第三方適當介入進行調解,將道理情理法理滲透其中,往往是解決糾紛比較好的途徑。將心比心,把當事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讓他們感受到真誠,調解就成功了一半。」李莉說。
來源:貴陽日報
編輯:楊秀攀
審校:魏成華
籤發:況順強
【來源:貴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