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概況】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常規公交客流量16.54億人次,計程車客流量3.7億人次,道路客運共發送旅客6001.05萬人次。軌道交通運輸旅客16.5億人次,日均客流4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54%。鐵路客運發送量7181萬人次,增長8.6%。深圳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41億噸,增長12.73%; 完成貨櫃吞吐量2520.87 萬標準箱,增長5.13 % ,連續5年保持全球貨櫃港口第三位;全年全港進出港旅客吞吐量613.26萬人次,增長6.34%;安全引航25092 艘次。深圳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561.07萬人次,增長8.66%,居全國第五位;貨郵吞吐量115.90萬噸,增長2.93%,居全國第四位。全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276.39億元,增長9.76%。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7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交通發展規劃】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開展新一輪綜合交通對外通道規劃布局研究,提升交通先行引領作用。研究新增寶坪、寶鵬等東西向和僑城東路北延、沙河東路北延等南北向快速通道, 支撐城市發展。開展機荷高速改擴建、龍大等高速市政化改造、皇崗路快速化改造等重點項目規劃,進一步完善全市路網結構。開展濱海大道深圳灣總部基地段等下沉方案研究,營造高品質公共空間。
【國際航運樞紐建設】2017年,深圳港口企業參與投資的吉布地新港區等投入運營,開通深圳第一條中歐班列,形成以深圳為連接點貫通「一帶」和「一路」 的國際海陸運輸大通道。加快深圳港全球友好港網絡建設,新增巴林、仁川2個友好港。新增10個大型泊位提供岸電服務,累計57艘次船舶使用岸電,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開通外伶仃島水上客運航線和「海上看深圳」遊船,安全引航25092艘次,全年進出港郵輪旅客居全國第四位。深圳港全年完成貨櫃吞吐量2521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5.1%,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三。
【航空樞紐功能提升】2017年,深圳市加大國際航線拓展力度,加強機場運營保障,獲得直飛倫敦重要航權,高峰小時航班容量提升至51架次。協調處理前海5處超高建築物,協同開展無人機管控,推進觀瀾導航臺遷建,維護民航淨空安全。增開坪山等4座城市候機樓,開闢全國第一個機場網約車候客區。深圳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5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66%,居全國第五位。
【鐵路樞紐地位鞏固】2017年,深圳市提出「東西貫通、南北終到、互聯互通」鐵路樞紐總圖規劃思路獲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廣東省政府認可,深肇鐵路、深汕鐵路納入廣東省鐵路網規劃修編初步成果。廣深港客專深港連接段隧道全部貫通,完成贛深客專東莞塘廈至深圳北段初步設計,啟動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穗莞深城際線機場至前海段、西麗樞紐等國鐵城鐵項目前期規劃。開通福田、深圳北至坪山、惠州、汕尾捷運化列車,增加高鐵光明城站停靠班次。全年鐵路客運發送量71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6%。
【物流產業高位發展】2017年,深圳市修訂完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共享化發展。舉辦第十二屆物博會,展會規模與國際化程度創歷史新高。順豐、東方嘉盛等重點物流企業成功上市,物流與供應鏈上市企業達8 家。越海全球成為國內供應鏈行業首家估值超10億美元「獨角獸」企業,引導設立怡亞通供應鏈研究院、深圳市生鮮冷鏈和城市物流協會。全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2276.39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佔全市GDP比重10%左右。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深圳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7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華為立交F匝道、東寶河新安大橋等9個項目完工,惠鹽高速改擴建工程先行段、鹽港東立交等8個項目開工,深中通道、外環高速、坪鹽通道、坂銀通道等36個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三期6、8、10 號線等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四期12、13、
14、16號線開工建設,全市同步在建軌道總裡程275公裡。強化交通建設質量,堅持以標準為先導,編制完善17項道路設計、施工技術標準。建立交通建設工程景觀藝術專項審查機制,提升景觀藝術水平。改革工程招投標辦法,初步建立市交通運輸委屬交通建設項目「擇優」招標制度,引導從業單位重履約、守信用。在重大交通建設工程中推廣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構件預製、裝配式施工工藝,提升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水平。推行施工質量「樣板先行」和「首件」審查制度,建立質量講評制度,提高工程實體質量。
【交通服務品質提升】2017年,深圳市公共運輸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全年調整公交線路133條,新開社區微巴線路34條, 標準化改造候車亭307座,累計推廣純電動公交車16359輛,專營公交實現100%純電動化,實施公交車身新式顏色塗裝,公共運輸便捷性、舒適性、人文性進一步提升。嚴格規範網約車準入,調整巡遊計程車運價,計程車市場逐漸回暖、服務穩步提升。龍華現代有軌電車投入試運營,全市軌道交通日均客流量500萬人次。提升交通設施服務品質。建立「行走深圳」常態化機制,制定道路養護操作技術指引等標準規範12項,高規格舉辦深圳風雨連廊概念設計作品徵集大賽,開展路域環境整治22項,高標準建成益田路等首批養護示範路26條,養護「深圳標準」基本形成, 全市路域環境顯著改善。
【交通組織管理】2017年,深圳市交通治理效果明顯。打通「斷頭路」51條,完成口岸、醫院等240個熱點地區交通整治, 新建改建自行車道206千米,建設自行車停放區8000個,編制三網融合實施方案指引,完成軌道三期在建線路接駁設施規劃,試點路內限時停車,在寶安、龍崗、龍華增設路內停車泊位4600個,啟動小汽車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深圳市在高德地圖發布全國100個大中城市擁堵指數排名中,從上年第6位下降到28位。智能交通加快發展。新接入視頻8381路、重點車輛GPS數據10788臺,計程車安裝新型智能車載終端12628套,道路客運車輛100%安裝車載視頻設備,引入保險公司參與安裝危運車輛駕駛行為智能監控系統,行業監管水平大幅提升。試點非現場查處超載超限,在深南路、新洲路應用在線仿真,率先在開放道路開展公交自動駕駛測試,完成全市公交終端「全國一卡通」升級改造,支持「微信」二維碼掃碼乘車,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運輸行業監管治理規範】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承接省交通運輸廳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5個,245個依申請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網約車管理、小汽車調控有13項事項實現系統自動化審批,全部審批事項進駐綜合行政服務大廳,組建首席代表工作團隊,實現一門式集中受理。強化交通綜合執法。增強執法能力、提升執法質量,緊扣「保安全保穩定保秩序」 主題,緊盯非法大巴、無證機動車維修、道路路政、危貨運輸、公路治超、港口及海上休閒船舶、非法網約車、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等八大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加強聯合聯動,嚴格案件管理,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7.3萬人次,查處各類違法違章案件28955宗,案件數保持全省第一。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出臺頂格處罰措施,嚴處超速、超載、超員、疲勞駕駛等十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 在客運、泥頭車、貨櫃拖車等行業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年整改排除安全隱患23363個,依據《安全生產法》實施行政處罰334宗,行業安全生產形勢趨於平穩。
公路建設與養護
【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是深圳市「七橫十三縱」幹線道路網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廣東省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該高速公路深圳段長76.4千米。該項目先行開工段(沙井田園互通)於2014 年8月開工建設。2017年,外環高速公路一、二期(沿江高速至深汕高速段)完成投資26.83億元,完成土地徵收313.03公頃及房屋徵收35.73萬平方米,實現全線開工建設。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二期】由深中通道深圳側接線(含機場立交)和國際會展中心立交兩部分組成,其中深中通道深圳側接線主線全長5.7千米,雙向8 車道,項目概算66.15億元。2017年,沿江高速公路二期完成投資5.95億元,完成土地徵收45.67公頃及房屋徵收4.7萬平方米。國際會展中心互通立交於2016年11月開工,計劃2018年10月完工;深中通道深圳側接線(不含東人工島範圍內橋梁工程)於2015年12月開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範圍內橋梁工程待東人工島完成填築和軟基處理後開始施工。
【東部過境高速公路】起於蓮塘口岸,通過市政連接線與愛國路連接,通過口岸連接線與蓮塘口岸連接,終點為龍崗金錢坳立交,與深汕、深惠高速公路連接, 途徑羅湖、坪山、龍崗三區,全長31.1千米,總投資61.8億元。該項目於2014年9 月開工建設,項目起點至梧桐立交段計劃2018年年底與蓮塘口岸同步建成通車。2017年,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完成投資23.1億元,完成土地徵收54.9公頃及房屋徵收10.81萬平方米。
【惠鹽高速改擴建】項目起點位於與惠州深圳交界處的坑塘徑,向南經深圳市龍崗區坪地、富地崗、金錢坳、龍崗、龍城等地,終點止於原荷坳收費站附近,向西與機荷高速公路相接,是深圳「七橫十三縱」幹線道路網規劃重要幹道。項目全長20.32千米,其中路線起點至深圳外環坪地樞紐互通段擴建為雙向6車道,其餘路段採用雙向8車道。投資概算28.75億元。該項目於2017年5月19日取得核准批覆, 先行工程於2017年10月動工建設,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東接機荷高速,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馬鞍島,與中開、中江高速對接,在深圳、中山及南沙登陸,北距虎門大橋約30千米,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5千米。包括深圳側接線、海中段、和中山側接線三部分組成,其中海中段長約24千米,主線採用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該項目業主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深圳配合開展部分前期工作。深中通道東人工島於2017年12月21日開工。
【坂銀通道】該工程屬市重大建設項目, 南起黃木崗立交,上跨北環大道後以山嶺隧道方式進入雞公山,上跨廈深鐵路梅林隧道,跨越南坪快速接坂雪崗大道終於環城路路口,全長約10.7千米,新建雞公山特長隧道1座(約4.8千米)、大型立交3座,項目批覆概算32.86億元。該項目建設對完善深圳市中部幹線路網結構、提高深圳市中部公共運輸服務水平、促進片區交通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17 年底,坂銀五個土建標進場施工。其中, 土建1標累計完成產值26889.2萬元,佔合同78.06%;土建2標累計完成產值47378.3 萬元,佔合同65.2%;土建3標累計完成產值18344萬元,佔合同35.7%;土建4標累計完成產值4968.7萬元,佔合同61.8%;分洪隧洞標累計完成產值1389萬元,佔合同20.85%,機電標已進場開始房建施工。其餘附屬標段正在開展招標工作。
【南坪三期】位於龍崗、坪山境內,項目西起水官高速公路橫坪立交,東至聚龍路(規劃外環高速公路田頭立交),全長約22.2千米,其中起點至碧嶺工業區段主線利用現狀新橫坪公路,為雙向六車道, 長約8.5千米,碧嶺工業區至聚龍路段為新建段,主線為雙向八車道,長約13.7千米,全線設置13座互通立交,按照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該工程分16個標段進行建設(其中土建標7個、路面1個、交通標3個、機電1個、綠化3個、消防1個)。至2017年底,除土建7標因受徵地拆遷影響,正在開展施工招標,尚未進場施工外,其餘標段均已進場施工。年內,項目節點中山立交、橫坑水庫高架橋、錦龍立交、大山陂水庫1、2、3號橋、馬巒立交、龍坪立交等橋梁下部結構已完成, 上部結構完成85%,正在開展橋面鋪裝及防撞護欄等工程施工;3座隧道總長3645 米,已掘進2945米,其中2號隧道450米、3號隧道790米已挖通,正在進行支護及二襯工作;土石方工程完成74%,高邊坡處理工程完成82%。2017年,下達投資計劃4億元,完成5.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1.8億元,累計完成撥付資金19.66億元。
【坪鹽通道】該工程是深圳市重大項目, 範圍跨越坪山、鹽田兩區,北起坪山新區錦龍大道—中山大道路口,南至鹽田區鹽壩高速、規劃鹽港東立交,設置兩座大型互通立交(錦龍立交及鹽港東立交)、一座馬巒山特長隧道(7.9千米)、17座橋梁,全長約11.25千米,為城市快速路,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雙向6車道,總概算452467萬元。2017年,該工程完成項目建議書、工可、總概算、用地、環評、水保等前期審批,土建5個標段全部開工建設,路面、機電等7個附屬專業標段根據土建工程進展按計劃在2018年開展招標工作。
【鹽港東立交】位於鹽田區鹽田港東港區北面立交節點處,與坪鹽通道與鹽壩高速、龍鹽快速、進港路呈多路交叉關係。鹽港東立交設12條匝道,其中A、B匝道納入坪鹽通道工程建設。10條新建匝道總長7.711千米(包括新建橋梁17座,橋梁長度共4282.8米,橋梁面積共47288.5平方米;新建隧道5座,成洞長約1980米)。其中,鹽壩高速、鹽龍大道、坪鹽通道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A、B、LZ、LY 匝道設計速度為50千米裡/小時;J匝道設計速度30千米/小時;其餘匝道設計速度40千米/小時。該工程是銜接鹽壩高速公路、龍鹽快速路、坪鹽通道及東港區進港路重要交通樞紐,是鹽田東港區重要疏港樞紐節點,有利於改善區域之間交通聯繫,完善鹽田港疏港體系,促進鹽田港及周邊地區發展。
【道路設施日常養護】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健全道路養護制度標準, 開展行走深圳系列行動,承接高速公路許可事項,推進重點工程項目進度,全市道路設施養護質量顯著提升。全年道路養護巡查148萬千米,處理道路保養類項目464116件,小修類項目9306件,日均處理案件1300件。全年各養護標段道路巡查率維持100%達標,養護企業案件主動發現率90.18%,保養類項目(季度)處置完成率98.52%,保養類項目平均修復時長5.52小時。
【道路設施品質提升】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對標國際先進城市和地區, 對全市道路設施全面整治。成立道路設施品質提升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深圳市交通運輸委道路設施品質提升專項工作方案》,按輕重緩急順序統籌推進,優先對城市門戶區域(機場、口岸、車站等)、各區(新區)重點區域(福田中心、羅湖中心、南山中心、寶安中心、龍崗中心等)、城市主要幹道(深南大道、北環大道、濱河濱海大道、寶安大道、龍翔大道等)、城市繁華商業區域(東門、華強北等)、深圳與周邊城市連接道路邊界區域(廣深高速、寶安大道等)等開展整治工作,逐步推進至其他區域。整治內容涵蓋現有道路整治提升、橋梁(含高架橋、立交橋、跨線橋、人行天橋等)及附屬設施清洗刷新、通道和隧道外觀整治提升、標誌標牌等「多杆合一」、交通護欄(含防爬網、隔離墩)刷新整治、公交站臺整治、路名牌更新、城市界標設置等八方面內容。
【道路專項整治】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開展各項道路專項整治工作。道路慢行系統,針對道路、橋梁範圍內的盲道、無障礙坡道、自行車道、人行道、人行天橋等道路設施進行整治提升。開展日常小修保養工作,主要完成新建、修復人行道77.64萬平方米,新建、修復自行車道18.14萬平方米,增設、修整盲道13.7萬平方米,新建、改造無障礙坡道6117處; 開展重點片區示範路建設,共開展26條示範路創建工程,共計64.4千米,工程投資2458.33萬元;開展專項等工程建設,已開展15項專項工程,3項交通綜合治理工程,其中16項已完工。交通護欄,組織開展交通護欄專項整治行動。共拆除430條道路上護欄(含防爬網)37.78萬米、翻新護欄(含防爬網)56.35萬米、新建護欄8.74萬米。城中村道路設施,全面排查整治老舊小區、老舊工業區及城中村內道路設施,主要完成禁停標線13.75萬平方米,設立禁停標誌1642多套;新建161座公交站,升級改造公交候車亭399座;新開通79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614條公交線路;修復水泥砼路面23.71萬平方米、瀝青路面16.1萬平方米,人行道34.27萬平方米等。舉辦深圳風雨連廊概念設計作品徵集大賽,吸引中、美、英、德、日等多個國家地區設計高手參與,收到參賽作品214份,經9名專家評審、大眾投票參與等形式評選出15份獲獎作品。
【道路設施檢測】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檢測橋梁1570座,道路6784條, 隧道75座,對1249座橋梁85589個支座進行檢測,全面掌握全市道路技術狀況水平、橋梁與隧道等結構物安全狀態等道路運營服務水平信息。
【路政管理】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修訂路政許可辦理制度,制定《深圳市地鐵施工影響範圍道路及附屬設施管養業務協作辦法》《道路挖掘修復技術標準》《路產賠償計算標準》,與市燃氣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完善制度,加強與燃氣、電力、水務等部門溝通協調,提升全市路政管理工作力度。全委各部門累計受理路政許可1324宗,批准1006宗, 累計巡查裡程60.87萬千米,累計巡查52194 人次,發現違法案件705宗,收回路產賠償費220.34萬元。自8月8日起,承接原由省公路管理局負責實施的「佔用、挖掘省管高速公路審批」和「在省管公路增設或改造平面交叉道口審批」2大項15子項省級公路路政許可工作,完成17單高速公路許可事項材料預審。
公路運輸
【道路貨運】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有營業貨運業戶15452家,營運車輛174925 輛,其中名下有營運狀態車輛業戶11134 家。在11134 家運營車輛有效業戶中,貨櫃車運輸業戶3729家,車輛77626 輛(其中,牽引車41455輛,掛車36171 輛);普通貨物運輸企業運輸業戶6915 家,車輛82097輛。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獲得「貨櫃中轉站」(貨櫃外堆場)經營資質企業17家;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獲得「貨運站場經營」資質(貨運場站)企業1家。
【貨運行業節能減排】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規範LNG汽車補貼標準並開展2017年補貼申報工作。根據《深圳市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該委制訂LNG貨運汽車補貼審核規範,開展2017年液化天然氣汽車補貼資金申報工作,審核25家企業提交的212輛LNG貨車補貼申請材料,經報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委聯合審批通過,完成2017年LNG汽車推廣應用補貼100萬元額度補貼發放工作。開展電動物流車推廣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辦理道路運輸證的電動物流車153.24萬輛。其中,已上牌電動物流車超過1.4萬輛。開展中、重型柴油貨車總量控制方案調研。經過兩輪徵求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意見,形成《深圳市中、重型柴油貨車總量控制方案》專題報告,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開展老舊營運貨車提前淘汰補貼標準方案調研。調研全市貨運行業現狀,研究確定老舊營運貨車提前淘汰補貼範圍、原則、補貼標準,研究制定《深圳市老舊營運貨車提前報廢獎勵補貼工作方案》。
【深圳港貨櫃運輸單證交換系統】2017 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組織完成深圳港貨櫃運輸單證交換系統開發工作,改善深圳港區作業環境,緩解拖車運輸與居民生活矛盾,規範行業行為,加強對物流行業監管。年內,該系統已上線運行,系統穩定良好,「易提櫃」業務在鹽田港區使用覆蓋率顯著提升,完成業務總量130671單,註冊使用司機數量15214人,使用司機數量3492人。已上線船公司13家。該系統日均辦理約1200單, 使用司機累計3429人,使用拖車公司累計562家。無紙化日作業量佔鹽田日均量約10%—15%。
【道路客運】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有註冊道路客運企業86家。其中,班車客運企業33家,旅遊包車企業75家(22家同時經營班車客運、旅遊包車)。道路客運車輛5521輛(新能源車746輛)。其中,長途客車2107輛,旅遊包車3414輛。開設長途客運班線465條。其中,跨省188條, 跨市277條。全市有汽車客運站44家,其中一級站10家,二級站10家,三級及以下站24家。
【道路客運行業監管】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加強道路客運行業監管,確保行業健康穩定發展。開展全市道路客運企業2016年度誠信評價考核工作。組織完成全市80家道路客運企業誠信評價市級評審,企業初評為AAAA級(優秀)8家, AAA級(優良)69家,AA級(合格)3 家,完善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引導道路運輸企業規範經營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推進12座以上客車規範管理工作。開展12座以上客車調研摸底。會同市公安交警局明確:未取得市交通運輸委批覆的道路客運企業,購置12座以上客車的一律不予登記;對已登記為「租賃」「旅遊客運」「公路客運」等營運性質,但未取得《道路運輸證》的客車,依法重新登記為「非營運」;協商交警車管部門,通過規範登記流程,建立客運指標管理系統,要求交警部門按照營運客車批覆,依法依規做好客車登記;擬定《關於加強十二座以上客車交通安全及營運管理工作的意見》,通過規範性文件形式加強行業監管。
【道路客運車輛車載視頻設備安裝】2017 年,深圳市有5563輛道路客運車輛,除81 輛因已停運並準備更新而未安裝車載視頻設備外,其餘5482輛營運道路客運車輛, 均於8月31日前安裝符合交通部標準的5路及以上車載視頻設備,實現道路客運車輛運行動態可視化管理,全面提升道路客運行業監管水平。
公共運輸運輸
【概況】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常規公交客流量16.54億人次,計程車客流量3.7億人次,道路客運共發送旅客6001.05萬人次,全市公共運輸行業運轉高效有序。
【公交線網】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33條,其中新增11條,調整122條,解決人大代表提議、媒體關注、百姓關切的福田保稅區、茜坑老圍、坑梓井水龍村、江邊小區、福樓村、牛軛嶺新村、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等公交出行熱點問題。
【社區微巴】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在福田、南山、羅湖、鹽田、寶安、光明、大鵬等7個區(新區)新開通社區微巴線路34條。截至年底,全市社區微巴共計95條,日均客運量3.9萬人次。
【智能公交】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推進智能公交二期建設,從數據採集、運營監管、信息服務和決策優化等方向,結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搭建實現證件電子化管理,新能源車輛監控,線路客流信息採集與分析, 應急調度指揮系統,實體公交智慧電子站牌等功能模塊,對公交運營、公交服務、公眾出行等公共運輸領域全方面以及公交企業監管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 實現公共運輸全信息動態監管、全過程安全保障、全業務決策支持、全場景信息互聯、全鏈條出行可靠。完成公交決策支持管理系統建設。挖掘行業「大數據」,對公共運輸IC卡數據、公交GPS數據、運營數據等多元大數據進行融合, 轉化為公交客流指標和出行特徵,通過上下車量、換乘量、斷面客流、出行OD等形式展示各項指標,精準獲得上車乘客(88.4%)和下車乘客(60%)出行特徵,有效支持154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工作,為公交規劃提供支持。拓寬公交信息發布,提升市民出行體驗。完成「鵬城公交」APP開發並上線運行。收錄全市1453 條公交線路實時公交信息以及10934個停靠站站點信息,融合公交線路規劃、公交實時電子站牌、公交失物招領、視障輔助等功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鵬城公交」APP中特別設置輔助模式,在讀屏模式下,通過語音播報功能,幫助視障人士了解站點實時公交信息,為弱勢群體乘車出行提供便利。
【預約巴士和高峰巴士】截至2017年底, 深圳市開通預約巴士436條,高峰專線27 條,解決華為、大族雷射、臻鼎科技等大型企業、工業園區公交出行需求。
【軌道公交接駁】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共配套軌道接駁公交線路772條,佔全市公交線路總數77.8%。其中,地鐵站50米範圍內已配建接駁公交站比例達71.3%, 全市地鐵換乘公交平均距離142.8米,換乘條件便利。
【公交營運秩序】2017年6月30日至7月31 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直屬單位市公共運輸管理局組織開展全市範圍內為期一個月的公交車輛行車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對公交車輛違規停靠、違規變道、越站、提前上下客等不文明行為整治查處,涵蓋全市10個區(新區)。共出動調查人員1986人次,檢查車輛23380輛次,發現問題389宗。對於發現的問題,督促公交企業整改,規範公交營運秩序,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年內,市交通運輸委印發《市公共運輸局關於開展2017年公交乘車檢查工作的通知》,通過日常檢查對司乘人員服務水平、線路發車間隔是否合格、遵章守規、車容車貌、票價執行、線路布局的合理性、站點設施、車廂內擁擠程度、公交專用道等情況隨機檢查。全年完成901條公交線路跟車檢查,檢查車輛3130輛次, 發現問題及時督促企業整改落實,有效強化公共汽車經營行為監督檢查,提升公交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
【公交100%純電動化】截至2017年底, 深圳市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交車16359 輛, 建成公交充電站220 座, 充電樁約5000個,除保留少部分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
【春運運輸】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同相關單位切實做好春運安全生產、應急處置、市場監督、宣傳引導和後勤保障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2017年春運工作。春運期間,全市共發送旅客1528.76 萬人次,同比增加6.67%,全市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旅客大面積滯留情況,總體運行安全、平穩、有序。
【出租汽車行業改革】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啟動計程車運價體系調整工作,解決「綠的」(在原特區外運營的綠色計程車)客流下降、運價長期偏低、司機收入大幅下降導致服務質量下滑、行業不穩定等問題,調價後「紅的」(在全市範圍運營的紅色計程車)整體運價水平提高4.22%,「綠的」整體運價水平提高19.93%,駕駛員收入狀況及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開展以「找回名片、擦亮窗口、重塑形象、再創輝煌」為主題的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誓師行動,引導駕駛員守法經營、誠信服務。全年全市計程車總信訪宗數58478宗,比上年下降12%,行業經營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推廣應用純電動計程車,全年全市共推廣應用純電動計程車12529輛,佔巡遊計程車總量62.5%。引導巡遊車轉型升級,推廣計程車新型車載智能終端,實現智能計價、智能籤到、實時監控、電子支付、信息匹配等功能。年內,新投入運營的純電動計程車均已安裝新型車載智能終端,全市累計安裝智能車載終端7929臺。初步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誠信機制,與廣州、珠海等7市建立失信駕駛員名單共享機制,出租汽車板塊誠信庫錄入719 人。其中,273名違法失信駕駛員被納入公共運輸誠信庫黑名單,三年內不得錄用;446名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守信駕駛員被納入公共運輸誠信庫紅名單,予以表彰。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建立網約車從業許可平臺,創新推出網約車許可申辦「全網絡、全自動、零現場、零費用」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行政許可向「信息數據化、部門協同化、審批智能化、監管一體化」轉變。嚴把許可關,嚴格規範網約車平臺、車輛及駕駛員資格準入。通過確定網約車車載終端技術規範、梳理材料提交、出具認定結果等工作流程以及編制網約車各項業務指南等方式,完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鏈條,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嚴格執法,維護市場穩定。年內,該委執法支隊出動執法人員92983人次,開展執法行動11973次,檢查車輛62386輛次,查處各類交通運輸違法案件12064宗。重點對異地牌照網約車非法營運、不合格網約車非法營運等行為進行整治,促使網約車平臺接受政府監管以及規範發展,維護運輸市場正常運營秩序。
【計程車智能車載終端】2017年,深圳市以推廣車載智能終端為切入點,提升巡遊計程車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借鑑網約車計價方式,實現直接使用智能終端計程計價,並為實現巡遊車運價遠程動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採用人臉識別技術, 實現駕駛員上崗籤到智能化,從根本上解決駕駛員遠端智能實名認證問題;營運全過程車內車外兩路視頻實時監控,加強對駕駛員行為監管;實現電子支付、服務評價等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提高巡遊車網約、電召效率,實現供需信息高效匹配; 通過車載終端實現多數據重疊比對,有效發現駕駛員各類運營違法行為並有針對性進行查處。年內,新投入運營純電動計程車均已安裝新型車載智能終端,全市累計安裝智能車載終端7929臺。
【公交自動駕駛測試】2017年12月,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會同海梁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4輛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巴士在福田保稅區落地並試運行,這是全球首次在開放道路上進行智能駕駛公交試運行。「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 在以國產、自主可控智能駕駛技術為基礎前提下,集人工智慧、自動控制、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於一體,具備包括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天線等感知設備在內的7道安全防線,通過工控機、整車控制器、CAN網絡分析路況環境,能夠實時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發狀況做出反應,實現自動駕駛下的行人車輛檢測、減速避讓、緊急停車、障礙物繞行、變道、自動按站停靠等功能,並具備人工和智能駕駛兩種模式,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切換。截至年底,4臺示範阿爾法巴累計測試裡程1.2萬千米,經歷暴雨、酷熱、氣溫驟降等多種惡劣狀況測試,實現運行零事故。
【公交終端「全國一卡通」互聯互通】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所有公交線路及車輛完成車載終端升級改造工作,涉及地面公交1004條線路、公交車輛17894輛,實現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地面公交全覆蓋,凡持標有「交通聯合」標識的全國交通互通卡均可在市內刷卡乘坐公交, 圓滿完成全市地面公交全國一卡通終端改造任務。
地鐵運輸與建設
【地鐵運營】2017年,深圳市軌通交通運輸旅客16.5億人次,日均客流4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54%,最高日均客流561萬人次,軌道交通客運量佔公共運輸客運量比例從36%增長至46%。龍華有軌電車於2017年10月開通試運營,日均客流1.5萬人次,客流水平居全國前列(全國有14個城市開通有軌電車)。
【地鐵工程建設】2017年,深圳市推進軌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設,全年實際完成建設投資242億元,超額完成18%,為三期線路2020年順利開通夯實基礎。軌道交通四期規劃於2017年7月獲批,四期規劃包括12、13、14、16號線及6號線支線共5條線路,總長148.9千米,投資額1345億元。
【地鐵5號線南延線】以前海灣站為起點,赤灣站為終點,沿航海路—通海路敷設,線路全長約7.65千米,均為地下線, 設車站7座,依次為桂灣站、航海路站、前海公園站、夢海站、怡海站、大南山站、赤灣站,其中換乘站3座,分別為航海路站與9號線換乘、怡海站與15號線換乘、赤灣站與2號線換乘。總投資70.8億元,2014年年底桂灣至前海公園站段作為前海市政配套工程提前開工,2015年12月全線開工,計劃2019年建成開通。
【地鐵6號線】一期路線由深圳北站至松崗,全長37.6千米,於2015年10月開工。截至2017年底,車站主體結構完成78%, 其中11座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地下區間完成55%(暗挖、盾構、TBM), 其中大眼山暗挖隧道已貫通;高架區間樁基完成97%、墩柱完成93%,現澆梁完成78%,U梁製造完成81%,架設完成35%;車輛段主體結構完成92%。6號線二期由深圳北站至科學館,全長11.8千米,全部車站為地下敷設,於2016年8月開工。截至2017年底,全部車站圍護結構已閉合,其中2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梅林關、銀湖);區間已完成18%。其中,暗挖隧道46%、盾構隧道17%。6 號線支線4站4區間,線路長度6.13千米, 共設4座車站,其中高架站1座,地下站3 座,總投資43億元,計劃2022年9月建成通車。至年底,開展項目規劃報建相關工作,以及主體工程做進場準備。
【地鐵9號線延長線南海大道支線】以海上世界站為起點,終於南油站(包括南油站站後區間)。線路沿南海大道敷設,途經蛇口片區、南油片區,全長4.4千米, 均為地下線,共設車站4座,依次為海上世界站、工業六路站、四海站、南油站, 其中換乘站3座,海上世界站與2號線換乘,四海站與規劃15號線換乘,南油站與9號線換乘。總投資47.5億元,於2016年6月開工,計劃2020年建成開通。
【地鐵9號線西延線】西起前灣站(不含)經前海灣至紅樹灣站(不含),共9站11區間(含12號線南油站—創業路站區間),線路長度10.79千米,分為9111標和9112標。9號線西延線合同額31.23 億元,至2017年底完成19.02億元,完成60.9%。年內,有5個車站已封頂,其餘車站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和盾構施工。
【地鐵12號線】線路全長40.56千米,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線路起自南山區左炮臺站,自南向北穿越南山中心區、寶安中心區、福永片區、大空港及會展片區,終至寶安區海上田園東站。全線共設車站33座,其中換乘站18座,正線區間32個,出入場線、出入段線區間各一個、12/5聯絡線區間一個,全線設一場一段(機場東車輛段、赤灣停車場),新建創業路、靈芝主變電所2座。該工程計劃2022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至2017年底,已開展圍擋、現場臨建、營地等工作。
【地鐵16號線】起自龍崗區大運站(不含),止於坪山區田心站,正線全長29.2千米,全部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全線設車站24座,區間25段,田心車輛段1處,龍城公園停車場1處,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和坪山區。全線除龍平站、龍南站2座車站採用半蓋挖施工外,其他均為明挖法施工,其中換乘站共9座。區間為盾構法施工,均為5.5米內徑盾構。該線總投資185 億元(其中土建144.88億元,前期19.68億元,站後19.7億元)。合同工期5年8個月(起止時間:2017年12月30日—2023年7 月28日)。
【地鐵20號線】是國際會展中心配套市政軌道交通線路。自機場北站到會議中心站,全長8.36千米,設車站5座(其中3座換乘站);主體工程於2016年11月開工, 計劃2018年12月30日試運營。至2017年底,地下車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車站預留孔洞封堵、附屬結構施工及區間聯絡通道施工正在進行,主體結構驗收工作穩步推進。該線路總投資59.33億元,已完成投資42.7億元。其中,土建投資44.5億元,已完成42.2億元,佔比95%。
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管理
【機動車維修】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持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汽車維修企業共3185家。其中,一類維修企業142 家,二類汽車維修企業717家,三類專項汽車維修企業2318家,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4家。從業人員約6萬人。
【機動車維修行業監管】2017年,深圳市編制《深圳市機動車維修行業管理工作指南》,完善機動車維修監管「1+10」工作模式,提高行業監管水平。改革前置審批制度,研究優化汽車維修開業許可條件,引導企業合法規範經營,納入政府管理當中。編制《機動車維修行業安全生產監管清單》。通過開展安全生產監管清單編制工作,加快形成權責條目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法制保障的政府監管職能體系, 加快建設一流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
【機動車維修行業生態文明建設】2017 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加強監管機動車維修行業,加快維修行業企業聯網管理工作,通過I/M系統建設、編制宣傳手冊、和人居環境委開展聯合執法活動等措施,推動實施在用車排氣汙染檢測和維護制度、機動車維修地車輛排氣汙染監督抽測工作,加強末端處理環節,提高維修行業機動車排氣治理水平。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面源汙染排查整治,通過對機動車維修行業面源汙染排查、梳理和專項整治, 清理整頓流域內汽修行業,削減面源汙染對河流水質汙染負荷影響,提高河流水環境質量。加強噴漆車間有機廢氣排放治理,加強核查轄區內機動車維修企業噴漆車間改造情況,加強汙染防治管理機制及汙染防治臺帳檢查,加強對現有二類以上維修企業生產條件尤其是治理尾氣排放等資質條件的核查,督促維修企業自覺按標準及規範維修車輛,對達不到要求的責令企業限期整改。
【駕培行業】2017年,深圳市有駕校39家。其中,擁有100 輛以上教練車的16 家,50至99輛教練車的17家,50輛以下教練車的6家。在冊學員約42.3萬人。全市駕培行業從業人員約8000人(其中教練員6368人)。
【駕培行業基礎設施】深圳市駕培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車(教練車)和點(營業場所、報名點、訓練場和理論教室)。至2017年底,全市有報備教練車5763輛, 報名點648個,理論教室70個,訓練場241 個,總面積約185萬平方米。駕校網絡覆蓋全市,為廣大市民學車提供便利。
【駕培行業業務模式改革】自2017年11月24日起,深圳市駕培協會全面推行學費第三方監管模式改革,全國首創「淘寶式」 學車,實現學員「先培後付」及自主選擇的權益,有效防範駕校因經營不善而出現的資金風險。全市39家駕校全部參與, 並通過「深圳駕培」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實時公示學車收費價格、班別介紹、合同文本、教練員、教練車、教練場信息、學車進度等,方便公眾查詢。截至年底,全市有30928名學員通過資金監管方式報名學車。「深圳駕培」公眾號及生活號關注人數43751人,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上海、廣州、蘇州、南京等地先後到深開展專項調研。
【駕培行業市場】2017年,深圳市駕校招生量30.8萬人,考試通過量23.1萬人,考試通過量佔招生量75%。全市駕培市場需求為36.7—40.6萬人/年,按照每輛教練車每年培訓量約70人計,全市駕培行業年培訓能力約41.3萬人,培訓能力充足。
【交通安全生產行業】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業發生死亡事故90宗、死亡109人,比上年分別上升20%、43.42%。其中,發生在深圳區域事故69宗、死亡74人,分別上升6.15%、13.84%;同責及以上事故39宗,死亡50人,事故佔比42.86%,分別下降17.02%、1.96%(上年同期事故47宗,死亡51人)。
【運輸安全生產管理】2017年,深圳市公共汽車客運、出租客運、道路客運領域共發生死亡事故31宗、死亡38人,比上年分別下降3.12%、上升15.15%,其中發生在深圳區域事故25宗、死亡26人,分別持平及上升4%,安全生產形勢基本平穩可控。年內,深圳組織制修訂《客運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規程》《客運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清單》《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警示約談辦法》等系列安全生產制度文件,規範安全生產工作流程。開展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印發《深圳市客運行業安全生產聯合執法工作方案》,聯合執法支隊對重點整治企業全覆蓋執法檢查。聯合執法共檢查71家客運企業,開具行政處罰通知書144單,處罰金額合計171.88萬元。持續開展「雙隨機」、暗查暗訪專項檢查行動。「雙隨機」抽查44家巡遊計程車企業、77 家汽車客運站,累計出動228人次,發現安全隱患131處。暗查暗訪70家汽車客運站和5家道路客運企業,累計出動172人次, 發現安全隱患71處。印發全年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活動計劃,共開展新能源公交交通事故現場處置、純電動公交車應急疏散演練、充電站消防事故應急演練、純電動計程車安全應急演練、道路客運行業反恐及安全應急疏散演練等應急演練5次,增強從業人員風險防範意識、提高企業應急管理處置水平,檢驗應急預案效果、鍛鍊應急處置隊伍、補充應急裝備和物資、完善應急協調機制。加強車輛衛星定位動態監控,制定《深圳市客運行業衛星定位監控系統應用管理辦法》,強化客運車輛衛星定位監控及處罰力度。全市道路客運車輛100%安裝符合要求的5路及以上車載視頻設備,強化車輛運行動態可視化管理。申報城市公共安全專項資金「公交車應急破窗設備加裝」補貼項目917.76萬元,在全市所有公交車輛完成應急破窗設備安裝工作。製作600份《深圳市客運行業安全警示教育視頻》宣教片發放給企業及駕駛員,要求企業加強對駕駛員及乘客關於「安全帶— 生命帶」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客運行業從業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和行車安全意識。
【交通運輸應急演練和培訓】2017年, 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業組織開展128次應急演練,包括市級專項應急演練2次、委級應急演練126次,累計近5000人參演,出動各類車輛、裝備、器材400餘臺次。演練科目涉及公共運輸(6次)、港航駕維(17次)、軌道交通(2次)、交通公用設施(85次)、交通工程建設(18次)等多個領域,基本實現行業各版塊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全覆蓋。通過組織應急隊伍拉動和應急能力評估,增強各部門信息共享、協同作戰、聯動處置能力。
【交通應急值守】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總值班室接打電話50513個,比上年增長21%;處理文件19866份,比上年下降11.52%;發送簡訊53048條,下降35.71%;接待調研來訪121人,下降54.85%。接報行業突發事件167宗,增長9.15%。其中,群體性突發事件15宗,下降65.9%;軌道交通突發事件32宗, 下降15.79%;自然災害突發事件12宗, 下降36.84%;事故災難突發事件10宗,下降56 . 52 % ;不穩定因素13 宗,下降55.17%。
【交通戰備及行業反恐工作】2017年,深圳市交通戰備辦公室組織開展戰略投送支援車隊建設與運用研究,對戰略投送支援車隊業務骨幹進行培訓和動員預案宣講,提升車隊保障部隊「能打仗、打勝仗」 的戰略投送能力。開展國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深圳港戰備碼頭竣工驗收,確保碼頭管養平戰轉換順利實現。推動中石化廣深高速國防交通加油站路口開設和中石油鹽龍加油站升級為國防交通加油站相關工作。做好南部戰區部隊大規模換防人員、裝備摩託化行軍交通保障工作。做好南部戰區動員局工作組到深調研高速客輪情況相關工作。制定年度人民防空交通運輸和道橋搶修專業隊訓練計劃,做好國防動員重點潛力統計調查,舉辦年度交通戰備幹部業務培訓,提高交戰幹部國防意識和業務水平。做好220噸戰備汽車吊管養工作和民用運力國防動員系統北鬥衛星車載終端服務工作,確保設備「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行業反恐怖工作。開展行業2017 年春運、黨的十九大特別防護期反恐防範督導檢查工作,制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反恐怖工作職責規定》,修訂《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業處置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基本預案》,做好特別防護期交通運輸行業反恐應急隊伍值班備勤工作。
鐵路運輸與建設
【贛深客運專線】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一縱」北京至香港九龍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長三角、珠三角間交流的重要快速通道,對完善國家幹線鐵路網、拓展發展腹地具有重要意義。線路縱貫江西、廣東兩省,沿線途經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市,長度436.367千米,其中江西省境內134.567千米,廣東省境內301.8 千米。全線車站依次為贛州西、信豐西、龍南東、定南西、和平東、龍川西、畏東源、河源東、博羅北、惠州北、仲愷、塘廈、光明城、深圳北、西麗站等15個站。2016年12月22日,深圳市政府在光明新區召開贛深客運專線深圳段項目啟動暨徵地拆遷工作動員會,標誌著該工程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廣深港高鐵】是中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中京、廣、港、深高鐵組成部分。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高鐵廣州南—— 深圳北段開通;2015年12月30日,深圳北——福田站段開通;福田站以南至香港西九龍站段正在建設中。至2017年底, 廣深港高鐵福田站以南段隧道已全部貫通,2017年7月進入聯調聯試階段,計劃2018年三季度與香港段同步建成開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協調明確聯調聯試階段跨境監管方案,建立調聯試期間人員監管聯勤聯控機制,於7月啟動聯調聯試工作,為全線於2018年第三季度開通打下重要基礎。
【深汕鐵路】是深圳提出的規劃新增線路。2017年9月,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省鐵路投資集團組織設計單位開展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完成初步成果,線路起自西麗站,向東沿廈深鐵路通道經深圳坪山、惠州南、惠東至深汕合作區接入深汕站,線路全長128.2千米,投資初步估算386.6億元。至2017年底,深圳正協調省相關部門爭取將項目納入正在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福田/深圳北至惠州/汕尾捷運化列車】於2017年1月5日正式開行運營,每天開行14對列車,日均客流約6000人次,實現城際交通公交化。4月16日,增加廣深港客專福田至光明列車早晚高峰6班停靠班次,方便市民出行。
機場建設與航空運輸
【概況】2017年,深圳機場航空主業三大核心指標實現穩健增長。全年航班起降34.0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6.84%,居全國第五位。旅客吞吐量4561.07萬人次,增長8.66%,居全國第五位。貨郵吞吐量115.90 萬噸,增長2.93%,居全國第四位。
【機場國際合作與業務拓展】2017年,深圳機場新增金邊、河內、墨爾本、美娜多、蘭卡威、米蘭、布裡斯班、莫斯科、琅勃拉邦、萬象、清萊、甲米、芭提雅、富國島、凱恩斯、古晉等16個國際客運通航城市,其中洲際通航城市5個。全年國際(不含地區)旅客吞吐量295.41萬人次,國際貨郵吞吐量28.27萬噸,國際航班(不含地區)起降架次3.1萬架次,分別比上年增長32.4%、11.6%、30.7%。年內,深圳市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強化市場拓展力度,參加亞洲及世界航線發展大會,與40餘家國外航空公司、20餘家機場達成合作共識;走訪春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10餘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探討國際業務合作;接待10餘家國內外航空公司以及7家國外機場,達成國際業務合作意向。
【機場安全管理】2017年,深圳機場圍繞「安全領先」戰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強化運行指揮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承辦市屬國企「安全生產月」機上旅客疏散綜合應急演練; 加大安全科技運用力度,完成機場淨空障礙物評估系統建設,在航站樓、GTC所有入口安裝人像識別設備,實現樓內安保封閉管理;完成設備準入電子識別項目,成為國內首家利用RFID技術對所有無動力設備實行自動識別的機場;創新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自主研發「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實現多體系風險分類統一管理,在民航業內首次創新整合安全管理、航空安保管理等9個體系,並率先通過質量管理和環境管理標準認證。作為中南地區唯一試點機場,通過民航局危險品運輸管理體系評估。
【淨空保護】2017年,深圳機場開展淨空巡查271次,查處非法無人機13宗、系留氣球7宗、風箏1宗、對空雷射2宗、煙霧粉塵1宗及其它不明升空物1宗,均未影響航空器安全運行。
【「經深飛」】2017年,深圳機場繼續推動「經深飛」宣傳推介工作,拓展深圳機場客源。組織推進在國內外共開展75個宣傳推介項目,包括赴墨爾本、奧克蘭、印尼、馬來西亞、德國、義大利等國家開展的航線宣傳推介以及赴日本參加亞洲航線發展大會等,加強新開國際航線的宣傳推廣,提升深圳機場知名度。
【第五屆AOPA國際飛行訓練展】於2017 年10月13—1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此屆展會以「聚行業眾力 鑄飛行夢想」為主題。展會匯聚超過15個國家近百家展商參展,涵蓋美國、加拿大、英國等主要飛行培訓國家外籍展商,比前四屆在展商品類方面更加齊全,增加通用航空、航空服務、機場設備、航空物流、無人飛行器、輕型運動類飛機等類別,涵蓋航空公司、航空器生產製造設備、航空材料、飛行模擬器、VR、航模等十七個品類。
【航線網絡】2017年,深圳機場加快國際航線網絡布局。截至年底,客運通航城市達156個(國內116個、國際36個、地區4 個),全貨機通航城市34個(國內18個、國際15個、地區1個),全年新增國際客運通航城市16個,新開國際貨運通航點3 個,航線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
【空中交通管理】2017年,中國民用航空局深圳空管站共保障各類飛行8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7.92%。其中,保障珠海終端區各類航班50萬架次,日平均1371架次,增長10.02%,日高峰1518架次。保障深圳機場各類飛行34萬架次,增加6.82%, 小時高峰63架次,日高峰1045架次,日均931架次。保障南頭直升機通用飛行5977架次。
【城市候機樓】2017年,深圳機場開通東莞松山湖、龍崗坂田、中山港碼頭、坪山等4座城市候機樓,機場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為解決夜間航班旅客交通需求,開通「深圳機場—東莞」首條城市候機樓「夜間巴士」服務。截至年底, 深圳機場共投入運營城市候機樓26 家(含港澳地區),其中深圳地區7家,異地19家。
【機場網約車候客區】2017年1月20日, 深圳機場網約車專用通道投入使用。這是全國首條網約車專用車道,該項目由網約車蓄車場、網約車臨時等候區、網約車上客區三部分組成,通過「一道一場兩區」 實現「車等人」與「人等車」有機結合。截至年底,約6000輛網約車使用該通道, 網約車旅客分擔率升至10%,有效補充夜間交通運力,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未來機場」項目】2017 年9月,深圳機場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共同籤署「未來機場」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正式加入「未來機場」項目。作為國內唯一代表,深圳機場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一道,攜手全球七大一流機場, 共同探討提升航空出行體驗,研究「未來機場」發展方向,加強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應用,推動航空業現代化水平整體提升。
【2017大珠三角五大機場主席會議】於2017年11月9日在深圳召開。會議期間, 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大機場代表及各界嘉賓,圍繞「加強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會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並籤訂會議備忘錄。在新合作周期裡,五大機場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立機場群建設、空域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多方溝通機制,深化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建設方面的研究合作。
【深圳航空公司】2017年,該公司機隊規模203 架,在冊飛機日利用率9.27 小時,通航點105個,通航航線240條。全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49.01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3270.86萬人次,比上年分別增長2.38%、3.98%,貨郵運輸量32.71萬噸,比上年下降4%。安全飛行58.42萬小時、24.85萬起落架次,分別增長2.58%、2.90%。年內,中國民航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深航營銷委「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狀」,授予飛行部波音一中隊「全國民航工人先鋒號」,授予維修工程部李貴生「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授予客艙服務部劉苗苗、地面服務部楊蕾「全國民航五一巾幗標兵」稱號。深航在2017年第三屆民航服務峰會上獲得2016年度國內「最佳航空公司」和「不正常航班服務卓越進步獎」。
【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2017年,該公司共執管49架飛機,在深執飛76條航線, 全年完成執管運力安全飛行16.15萬小時,比上年提升8.1%;完成旅客運輸量886.05萬人次,運輸總周轉量15.34億噸千米,起落7.56萬架次,分別提升7.71%、8.26%、8.9%。年內,該公司開通深圳至金邊、墨爾本、河內、莫斯科等4個國際新航點。
【海南航空深圳分公司】2017 年,該公司過夜飛機增加至17 架(波音737 —800、787—9及空客330),其中含寬體機7架。開通航線45條,日均進出港航班95班,全年進出港航班量約3.2萬架次,旅客運輸量約600萬人次,市場份額12.6%,位列深圳機場各主要客運航空公司第三名。年內,該公司開通深圳至布裡斯班、琅勃拉邦、萬象、清萊、凱恩斯等5個國際新航點。
【東海航空公司】2017年,該公司引進737—800飛機5架,機隊規模達18架,經營航線64條。航班共完成運輸飛行小時5.35萬小時,執行航班1.5萬班,運送旅客304.5萬人,比上年分別增加26%、23%、34%。年內,該公司開通深圳至芭提雅、富國島等2個國際新航點。
【中信海洋直升機有限公司】2017年,該公司運營70架直升機,共計飛行30758小時25分,比上年增長6.29%,飛行35323架次,增長8.87%,運輸人員248054人次,貨物總重量212噸。全年航空安全狀態平穩,實現飛行安全年。年內,該公司多次參與渤海海域等海上救助行動,成功救助20餘名遇險船員。4月11日,圓滿執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任務,創造國內直升機抵達地球最南緯度紀錄。
【順豐航空】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自有全貨機41架,國內國際通航點增至43 個。全年共執行航班25926 架次,飛行56066小時,載貨量42.96萬噸,比上年增長19.7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13 億元。年內,該公司新開通「 深圳— 南京—深圳」國內貨運定期航線和「深圳—金邊」國際貨運航線。3 月20 日, 順豐航空機務培訓中心獲民航中南管理局批准的CCAR147機型培訓資格,成為CCAR147機構一員,成為深圳轄區第三家擁有CCAR147培訓資質航空企業。9 月15日,該公司獲頒國家AAAAA級物流企業資質,成為國內首家獲得AAAAA級物流企業資質民營航空公司。
水上運輸與港口建設
【概況】2017年,深圳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41億噸,比上年增長12.7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88億噸,增長4.19%;完成貨櫃吞吐量2520.87萬標準箱,增長5.13%,連續5年保持全球貨櫃港口第三位。全年全港進出港旅客吞吐量613.26 萬人次,增長6.34%。其中,港澳航線完成旅客吞吐量335.66萬人次,佔總吞吐量54.73%。截至年底,深圳港開通國際貨櫃班輪航線226條(不包括同時掛靠東西港區的航線),比上年航線減少10條。其中,美洲航線45條、歐洲航線25條、地中海航線13條、亞洲航線111條,中東航線15條、紅海航線3條、澳洲航線7條、非洲航線6 條,沿海內支線及外貿駁船航線60條(包括香港),華南快線駁船服務網絡覆蓋泛珠三角52個碼頭,海鐵聯運班列14條。4月15日,載量20170標準箱的「商船三井成就」號首航深圳鹽田港區;5月12日,載量20568標準箱的「馬德裡馬士基」號首航鹽田港區;5月28日,可裝載21413標準箱的「東方香港」號貨櫃船首航鹽田港區,第三次刷新深圳港靠泊世界超大型貨櫃船運載箱量紀錄。鹽田港區可同時停靠4艘20 萬噸級貨櫃船舶,進一步增強為超大型船舶服務實力。
【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7年底,深圳港相繼建成蛇口、赤灣、媽灣、鹽田、大鏟灣、沙魚衝、下洞、東角頭、福永和內河十個港區以及媽灣電廠、核電、大鵬LNG等專用碼頭,共有碼頭泊位1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4個,貨櫃專用泊位47個,客運泊位19個,油氣化工泊位22個,其中最大為22萬噸級的郵輪泊位。生產性碼頭泊位岸線總長度32.80千米。貨物年吞吐能力22032萬噸,其中貨櫃吞吐能力2175萬標箱。客運年設計通過能力771萬人次。
【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2017年6月30 日,星夢郵輪「雲頂夢號」與皇家加勒比「海洋航行者號」兩大國際郵輪首次在深圳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實現「雙船同泊」。年內,郵輪母港與9大郵輪公司合作,吸引麗星郵輪「處女星號」、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等10多艘國際郵輪靠泊,創亞太地區郵輪港口開港首年之最, 並陸續開通新加坡、蘇梅島、曼谷、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航線。全年靠泊國際郵輪109艘次,接待郵輪旅客18.9萬人次,旅客接待量居國內前四位。
【港航產業財政資助】2017年,深圳港完成80家企業88個項目港航產業資助工作, 資助金額5506萬元。修訂《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擴大資助範圍和金額,對綠色港口、國際航運樞紐和水上客運三大類別進行資助。累計發放岸電及低硫油補貼3535.71萬元,並協助深圳港口企業及航運企業申請獲得國家岸電建設補貼3736萬元。發放船舶報廢拆解和船型標準化補助資金4938.62萬元。
【綠色港口建設】2017年,深圳港貫徹落實珠三角排放控制區政策,強制所有靠港船舶使用低硫油,推廣岸電使用。全年全港共減排SOX等汙染物4000多噸,完成覆蓋10個泊位岸電設施。截至年底,深圳港共建設完成12套岸電設施,覆蓋22個大型泊位。全年累計連接岸電設施船舶57艘次,供電量合計152.47萬度。岸電建設和使用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深圳組合港—綠色港口鏈】2017年,深圳港通過「水水中轉」和「海鐵聯運」運營模式,引導貨主採用更環保的水路和鐵路運輸方式,緩解港城發展矛盾。與佛山南港、中山外貿、中山港航、中山小欖、中山神灣、東莞港、南海國際、珠海鬥門、珠海西域、順德容奇、順德北滘、江門國際、惠州國際13個內河碼頭籤訂組合港協議,與廣東常平、廣東河源、廣東韶關、湖南長沙、湖南醴陵、江西贛州6個內陸無水港籤訂組合港協議。年內,新增江西贛州、東莞常平和河源掛牌為深圳內陸港,至年底深圳港共建立11個內陸港貨站和無水港,進一步強化深圳港對周邊城市輻射能力。全年全港完成海鐵聯運運量12.49萬標箱;完成貨櫃駁船運輸吞吐量463.37萬標箱,比上年增長9.16%;完成國際中轉吞吐量455.20萬標箱,增長2.08%。
【中歐班列開通】2017年5月22日,深圳首列中歐班列正式開通,該班列由深圳市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發起並運營, 從深圳鹽田港出發,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初始終點為白俄羅斯,後延長至波蘭,最終到達德國杜伊斯堡,行程約1.3萬千米,用時約16天, 每趟班列裝載41—50個貨櫃,時速120 千米/小時。截至年底,累計開行班列22列,累計貨運量914櫃,開行頻次為1班/每周三(出口)。主要貨品為高端裝備、電子產品、醫療器械、工業設備、汽車及配件、高檔家具、高端消費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累計貨值約4億元。
【深中水上巴士開通】2017年6—8月,深圳市分別開通深圳蛇口至外伶仃島和機場客運碼頭至中山兩條水上客運航線, 為市民出行、觀光提供新的選擇。外伶仃島航線以旅遊觀光為主,市場需求火爆。機場客運碼頭至中山航線至年底, 共發送高速客船1054班次,接待旅客總量近4萬人次。
【海上看深圳旅遊觀光航線試運營】2017 年9月29日,「海上看深圳」旅遊觀光航線在蛇口郵輪母港試運營,試運行航線從郵輪中心出發至SCT碼頭、深圳灣大橋(西側)再返回郵輪中心,全長10海裡,航行時間約90分鐘。投入營運船舶有「迅隆5」「迅隆6」,額定載客均為50人,每日開行兩個班次,受到廣大遊客和市民歡迎。
【國際友好港】2017年,深圳港與巴林港和韓國仁川港結為友好港,在巴林和南非德班召開兩場深圳港專題推介會,深圳港國際友好港數量達21個。年內,深圳港先後接待泰國港務局、印尼第二國家港口集團、德國漢堡港、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南非Transnet集團和義大利港口代表團來深調研。參加中馬港口聯盟第二次聯席會議、德國漢堡港務局「港口鏈」合作項目第三次會議等港口交流活動。
【第十一屆泛太平洋海運亞洲大會】於2017年10月11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舉行。自2007年起,深圳連續第11年舉辦世界頂級航運盛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貨主、貿易、航運、物流、供應鏈等企業高管共600餘人參加大會,其中500名參會嘉賓中,外賓佔比70%。此屆大會討論的議題涉及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航運業的影響、亞洲航運前景、貨主服務、巨輪時代的港口生產力、無船承運人在變更市場中的作用、中歐班列、技術促使貨主收益和網絡風險等,涉及面廣、覆蓋面全,為亞洲和全球航運業精英提供分析和了解當前航運業整體形勢、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和發展業內人脈的平臺。
【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合作港論壇暨第六屆深圳國際港口鏈戰略論壇】於2017年10月12日在深圳福田香格裡拉酒店舉行。論壇以「推進技術創新,強化港口鏈合作,發揮港口在海上絲綢之路藍色經濟通道的作用與地位」為主題,邀請德國漢堡港、阿曼蘇哈港等20多個國際港口及深圳港航企業、協會、相關智庫及研究機構負責人、專家等350多人共同分享深圳港在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成果,探討在港口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和綠色低碳技術與理念應用大環境下,國際港口鏈深入合作、共贏共生的重要舉措。
【第十二屆深圳國際物流與交通運輸博覽會暨第二屆鐵水聯運與跨境運輸高峰論壇】於2017年10月1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論壇以「『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的機遇與挑戰」為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此次論壇邀請來自拉脫維亞、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港口企業,以及中歐班列優秀企業,圍繞「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搭建緊密聯繫,深度交流,探討難點,為沿線企業帶來切實商機,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鐵水聯運、跨境運輸、中歐班列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鹽田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17年,該公司完成貨櫃吞吐量1270.37萬標箱,比上年增長8.61%。其中,外貿貨櫃1223.93萬標箱,增長8.38%;海鐵聯運箱量完成12.33萬標箱。開闢國際貨櫃班輪航線79條,比上年減少4條。主要航線有美洲34條,歐洲23條,亞洲19條。
【赤灣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17年,該公司完成貨櫃吞吐量504.77萬標箱,比上年增長0.25%。其中,外貿貨櫃504.77萬標箱,增長0.25%。開闢國際貨櫃班輪航線68條,增長22條。主要航線有美洲9條,歐洲1條,地中海7條,亞洲40條,中東6條,澳洲1條,非洲4條。
【蛇口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17年,該公司完成貨櫃吞吐量613.33萬標箱,比上年增長3.41%。其中,外貿貨櫃539.47萬標箱,比上年下降2.27%。開闢國際貨櫃班輪航線81條,比上年減少23條。主要航線有美洲5條,歐洲1條,地中海5條,亞洲50條,中東10條,澳洲4條,非洲2條。
【招商港務(深圳)有限公司】2017年,該公司完成散雜貨吞吐量2563.10萬噸,比上年增長252.82%。其中,外貿吞吐量45.49萬噸,比上年下降34.26%。
【大鏟灣現代港口發展有限公司】2017 年,該公司完成貨櫃吞吐量132.39萬標箱,比上年增長0.55%。其中,外貿貨櫃89.33萬標箱,比上年下降7.37%。開闢國際貨櫃班輪航線12條,比上年減少3條。主要航線有美洲4條,地中海1條,亞洲7條。
海事管理
【概況】2017年,深圳海事局圍繞海事中心工作,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推進基層執法機構改革,確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全年轄區船舶交通流約55.5萬艘次,比上年增加6.2%;深圳港進出港船舶36.8萬艘次,增長17.2%;貨物吞吐量2.4 億噸,增長11.9%;貨櫃吞吐量2519萬標箱,增長4.87%;危險品船進出港2.2萬艘次、比上年減少18.4%,船舶裝載危險貨物2700.4萬噸、減少14.9%;客船進出港16.9萬艘次、增長8.0%,旅客吞吐量613.3 萬人次、增長6.34%。轄區發生一般等級事故2宗,死亡/失蹤3人,沉船1艘,直接經濟損失197.9萬元,事故發生率0.016‰(萬分之零點一六),四項指標比上年兩升兩降。核繳港口建設費5.45億元。
【通航管理】2017年,深圳海事局組織向IMO(國際海事組織)提交提案3份。其中,「針對INS(綜合導航系統)性能標準(MSC.252(83))新模塊草案的建議」獲得NCSR(國際海事組織小組委員會導航、通信和搜救)3次會議認可,為推進INS性能標準新增模塊制定及E航海戰略實施計劃評估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提交的「關於使用多系統船載導航接收機性能標準的說明」獲得NCSR 4會議通過, 為提高船舶安裝北鬥導航接收機的可操作性、貫徹國家「北鬥走出去」戰略、推進北鬥國際海事領域應用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嚴把水工審批關,進一步強化轄區施工企業和施工船舶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轄區銅鼓航道和西部公共航道疏浚、前海灣二期疏浚、太子灣郵輪母港二期填海、機場三跑道和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轄區涉水工程建設安全。完成東部大鵬灣水域引航員登離輪點調整和實施、西部蛇口小型船舶待泊錨地調整、黃田小型貨船臨時錨地劃定、東角頭港區進港推薦航道撤銷等多項工作,優化轄區通航環境。全年審查批准水上、水下活動作業申請345件, 水工作業行政審批合格率100%;完成超大型船舶通過銅鼓航道安全核准606艘次(10萬噸級以上);發布航行通告91份, 航行警告32份(中英文);全年船舶交通流約55.5萬艘次,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組織海上巡邏3894次,巡航裡程111328海裡,巡航16055小時,參與應急行動184次,巡航檢查糾正違章912次。
【船舶管理】2017年,深圳海事局構建船舶現場統一監管新模式,強化重點船舶安全監管,取得「中國前海」船籍港授權,建立「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機制」。全年28艘深圳港籍船舶被評為安全誠信船舶,累計保持「安全誠信船舶」稱號的深圳港籍船舶共69艘,誠信船舶數量佔深圳港全部體系內船舶數量約40%,誠信船舶數量創歷史新紀錄。
主動服務地方經濟,推進自貿區發展建設 推動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 提高國際船舶登記效率,改善國際船舶登記發展環境。完善自貿片區「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網上查驗」系統,落實國務院「口岸大通關」要求,截至年底(自2016 年12月1日起),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內通過網上查驗系統辦理進出口岸查驗手續船舶12000艘次,為船舶代理企業節約工作時間3萬小時,交通成本250萬元,社會效益顯著。支持深圳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前海子平臺上線聯合保障工作,通過聯調聯測,完成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聯網核放」和危險品申報業務全部功能部署和試運行工作。建立「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機制」,在南山、大亞灣、鹽田等分支局進行試點推進,有效提高國際航行船舶通關效率。推動「前海蛇口自貿區海事監管服務平臺」各項建設任務落實,開通郵輪和遊艇進出口岸審批「綠色通道」,對轄區高速客船公司建立「安全風險等級管理」與「誠信管理體系」,提升郵輪安全監管服務能力, 推動自貿區航運「綠色發展」,以排放控制為抓手,建立自貿區燃油質量監督和低硫燃油監測體系,將到港船舶二氧化硫排放減少30%以上。
加大對重點船舶監管力度,消除船舶安全管理隱患 組織在「特殊防護期」 內開展「涉客船舶安全監督專項檢查」, 建立轄區涉客船舶「健康檔案」。組織制定《深圳海事局國內航行油船和散裝液體化學品船舶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其中「自查整改階段」深圳轄區共對32家航運企業、113艘船舶開展安全隱患自查,督促企業和船舶整改各類缺陷394項。制定《深圳海事局內河航運市場秩序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期間開展專項檢查1605次, 發現船舶超載13艘次,處罰77000元,發出船舶協查6份,向深圳市交委通報超載違規行為12宗,實施船舶配員檢查1288艘次,查處違法船舶3艘次,處罰26500元, 向深圳市交委通報違規船舶及公司3宗, 有效打擊轄區內河船舶違規行為。
推進「深圳港籍船舶質量綜合管理」 與香港海事處建立FSQC(深圳港籍船舶安全檢查情況)工作交流機制,進一步學習借鑑香港FSQC管理經驗,提升「深圳港籍船舶質量綜合管理」效能。在提升深圳港籍船舶質量同時,積極向全國輸出管理經驗,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監督規則》中,「船舶綜合質量管理」作為專章納入,船舶質量綜合管理經驗將在全國範圍得到推廣。
規範口岸管理,推動民生海事發展 完成《深圳海事局口岸管理專題研究會議報告》,梳理、完善深圳海事局口岸管理工作須知。根據口岸查驗需要完善機場客運碼頭查驗監管設施,完成深圳機場客運碼頭1—4號泊位啟動對外開放驗收有關工作。完成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遊艇及設備展覽會和第十一屆「中國杯」帆船賽有關外國籍船舶臨時進出非開放水域事項的審核、報批工作,保證64艘外國籍和中國香港船艇順利參展、參賽。此屆遊艇展會共吸引36352位觀眾到場參觀,意向成交額近2億元。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船員參賽,受到CCTV-5、騰訊體育、今日頭條等直播平臺廣泛關注,有力促進深圳遊艇及相關產業發展。全年該局實施港口國檢查(PSC)406艘、查出缺陷1811項、滯留船舶23艘,分別比上年增長10.9%、58.3%、21.1%;船旗國檢查(FSC)1345艘、查出缺陷11783項、滯留船舶162艘,分別增長26.1%、39.0%、74.2%;船舶所有權登記328艘次、比上年減少3.2%,頒發船舶國籍證書526艘、增長48.6%。
【危防管理】2017年,深圳海事局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落實工作取得成效,幫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解決一體化貨櫃數據中心出口難題,兩項危防科技項目「中國貨櫃海運業履約評估及策略研究」和「海上重大溢油事故應急調度指揮集成技術研究」均獲得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推進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實施工作 聯合深圳市人居委開展「船舶排放控制區排放監測能力」課題研究, 為排放控制區不同階段的監管措施落實提供技術保障;推進深港船舶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室建設,聯合香港環境局、深圳市人居委、深圳市交委共同發起成立「深港船舶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室」,充分發揮深港兩地優勢,更好服務國家「灣區經濟」和「一帶一路」建設。
提升深圳港汙染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根據深圳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 組織《深圳市處置船舶汙染事故應急預案》起草工作;推進國家級溢油應急設備庫建設工作,組織完成深圳市政府防汙設備設施委託管理工作;開展深圳港船載貨櫃汙染危害性貨物洩漏汙染應急能力評估,提升深圳港應對汙染事故應急能力。
做好船舶防汙染事中事後監管工作 應對船舶防汙染作業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後的事中事後監管工作,起草完成《關於加強船舶防汙染監管工作的通知》,梳理船舶防汙染監管事項,詳列監管重點和要求,指導轄區正確、全面開展船舶防汙染監管工作,消除執法風險;深化船舶與港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協調深圳市人居委、交委等相關單位,推動深圳市建立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
做好CCC分委會第4次會議有關提案編制工作 在充分考慮安全和便利運輸前提下,本著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理念,主動介入,幫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解決一體化貨櫃數據中心出口難題,完成《裝於貨物運輸組件中蓄電池組運輸問題的建議》提案編寫工作,並報送國際海事組織CCC分委會和相關部門,最大程度幫助中國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海運成本,便利其出口運輸,提升國際競爭力。
提升社會海洋環境保護意識,組織開展「6·5」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 攜手轄區學校、港航企業、海事義工及海洋環保人士等單位和相關人員,開展系列海洋環保主題宣傳活動,此次系列活動共出動船艇5艘,執法人員近百人次,邀請師生、市民和港航企業代表300餘人,發放海洋環保宣傳手冊1200餘份。全年該局危險品貨櫃危險貨物監管覆蓋率100%;安全監管危險貨物2700萬噸、危險貨物貨櫃65.7萬標箱,比上年分別減少14.9%、17.4%;監管LNG液化天然氣船舶174艘次,比上年下降2.4%,監管LNG液化天然氣611.6593萬噸,比上年增價3.1%。轄區未發生船舶汙染事故。
【船員管理】2017年,深圳海事局做好船員管理及船員類機構檢查工作,探索深化船員管理改革,與前海管理局合作完成「擴大前海自貿區承接香港國際海員服務產業轉移暨香港國際海員管理公司總部入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完成《兩港間航程不足50海裡客船船員考試發證辦法》和《規範轄區港作拖輪及高速客船輪班制船員任解職工作的解決方案》編制工作,制定並實施《深圳海事局推進大鵬新區休閒旅遊船舶駕駛人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工作方案》《深圳轄區船員服務機構誠信分級管理辦法》,推進深圳轄區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建立。
服務前海蛇口自貿區自貿區開發建設 推進「深圳前海國際海員中心」建設,與前海管理局合作完成「擴大前海自貿區承接香港國際海員服務產業轉移暨香港國際海員管理公司總部入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從政策扶持、人才建設、營銷推廣和創新研究四個方面提出涉及17個類目共計31項政策建議或發展規劃;繼續助推行業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發布海事職能授權清單,將包括行業管理、船員權益、法制建設等在內的五類共20項適合由行業組織管理的海事職能,授權深圳市前海深港國際海員現代服務協會進行管理。
完成創建平安船舶行動專項檢查 開展船舶配員及船員任解職現場專項檢查1987艘次,發現涉及船舶配員、船員任解職等方面缺陷162項,完成船員任解職處罰11宗,船舶配員處罰50宗;開展航運公司、船員服務機構專項檢查73次,發現缺陷34項,提出整改意見、明確整改期限。
提升船員管理服務水平 制定並施行《深圳轄區船員服務機構誠信分級管理辦法》,試行誠信管理機制,逐步構建並完善正向激勵、負向懲戒、分類分級管理模式;推進深圳轄區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建立,在《深圳轄區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構建實施方案》制定基礎上, 推動《深圳市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製備忘錄》籤署;組織完成轄區海員外派機構備用金繳存方式調整相關工作,切實為轄區海員外派機構減輕經營負擔、緩解資金周轉壓力;組織完成國內首套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知識更新培訓教材編寫工作; 組織開展典型事故案例進船員培訓機構工作,著重提升船員安全意識、操作水平等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船員網服務水平, 完成船員網2017年升級改造項目工程建設。全年該局完成船員考試102期、1726 人次,比上年分別減少5.5%、18%;籤發各類船員證書6296份,減少35.1%。
【「兩防一救」工作】2017年,深圳海上搜救中心在各成員單位配合下,認真做好海上「兩防一救」(防汙染、防颱風和人命救助)工作,做好海上險情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處置行動快速、有效、規範,未發生瞞報、遲報、漏報、謊報等情況,成功處置「2.8漁船『番禺08370』細丫島觸礁5人遇險」「7.12乾貨船『金龍378』三門島水域火災」和「10.15散貨船『恆輝663』內伶仃水域翻沉」等較大等級險情206宗,有效保障轄區海上人命和船舶安全,海上突發事件應急和搜救服務能力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全年搜救中心共接到海上突發事件報警206宗,其中包括較大等級突發事件11宗,未發生重大等級及以上突發事件;組織、指揮和協調搜救行動163次,累計搜救時間1541小時,出動各類搜救船艇433艘次,救助遇險人員245人、人命救助成功率97.6%,救助遇險船舶29艘;有效處置轄區海上汙染及船舶載運危險品洩漏事件8宗。組織防禦影響深圳海域的颱風6個,啟動防臺應急響應19次,其中防臺關注級響應6次、防臺Ⅳ級響應5次、防臺Ⅲ級響應5次、防臺Ⅱ 級響應2次、防臺Ⅰ級響應1次;共發布各類預警信息4.4萬餘條,疏導1830餘艘船舶離港避風,組織4500餘艘船舶在港防風,協調漁政部門組織5000餘艘次漁船回港避風,疏散海上各類作業人員5900餘人上岸避風,指導友聯船廠完成150餘艘次在修船舶在船廠防風。處置海上突發事件12宗,組織海上搜救行動12次,出動船艇51艘次,搜救時間累計191小時,救助遇險人員21人。
【海事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深圳海事局推進基本建設項目。寶安海事工作船碼頭工程項目建設完成。深圳轄區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改擴建二期工程項目基本完成。深圳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項目有序推進。深圳海上危險品應急綜合船工程項目建設啟動。海事執法場所規範化建設、海事執法裝備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
【海事服務創新】2017年,深圳海事局多措並舉創新海事服務。
服務前海蛇口自貿區建設 「中國前海」船籍港正式獲批,進一步凸顯自貿區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作用。完善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網上查驗系統,支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前海子平臺上線,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深化「深圳前海國際海員中心」建設,與前海管理局合作完成「擴大前海自貿區承接香港國際海員服務產業轉移暨香港國際海員管理公司總部入駐研究」課題研究,增強自貿區高端航運業服務競爭力。海事「調解+仲裁」工作室成立,逐步構建水上交通事故多元化解決新機制。
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工作 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船舶大氣汙染防治合作協議》各項任務落實。與深圳市人居委開展「船舶排放控制區排放監測能力」課題研究。聯合香港環境局、深圳市有關部門成立「深港船舶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室」,更好地服務國家「灣區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配合做好「全國排放控制區政策落實推進會」相關工作,在現場考察環節重點展示深圳市、海事部門在推動落實排放控制區政策方面的經驗做法。深化船舶與港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推動深圳市建立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實現船舶汙染物閉環管理。
提高海事國際化發展水平 成功向IMO提交提案3份,其中「針對INS(綜合導航系統)性能標準(MSC.252(83))新模塊草案的建議」獲得廣泛認可,一致討論通過,中國首次擔任E航海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協調人,牽頭INS性能標準新增模塊草案制定完善工作;提交的「使用多系統船載導航接收機性能標準」提案,全面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海事領域應用工作,對於貫徹國家「北鬥走出去」戰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以「裝於貨物運輸組件中蓄電池組運輸問題的建議」提案編寫工作為契機,幫助華為公司解決一體化貨櫃數據中心出口難題。在「海事系統2014—2016年度優秀提案評選」中,深圳海事局兩篇提案獲一等獎,1篇提案獲二等獎,獲獎提案數量、層級均位於海事系統前列。
【海事安全監管】2017年,深圳海事局加強海事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設。
風險與隱患雙重預防機制逐步構建 加強雙重預防機制研究,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攻堅行動,對轄區安全隱患進行再排查、再治理,東部海上休閒活動、前海灣臨時作業點等涉海安全隱患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政府主導、海陸聯動」涉海安全隱患治理工作新機製成效初顯。
海事現場安全監管不斷強化 貫徹實施《船舶安全監督規則》,構建船舶現場統一監管新模式。開展「特別防護期」「平安交通」等各類專項檢查活動,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聯合轄區口岸單位建立「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機制」, 有效提高國際航行船舶通關效率。創新實施郵輪「安檢+」和「模塊+」檢查新模式,建立涉客船舶「健康檔案」,充分保障轄區客運安全。深化「深圳港籍船舶質量綜合管理」,深圳轄區誠信船舶和誠信公司佔比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安全管理制度機制持續完善 成立海事局安全管理委員會,構建局領導不定期督查、局安委辦牽頭開展各專項活動督查、基層領導深入一線督查、各分支局之間交叉督查四級督查機制,確保海事監管責任有效落實。
【海事應急服務】2017年,深圳海事局圓滿完成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海上安全保障工作,深中通道、前海灣疏浚二期等涉海工程水上安保工作有序推進,實現「三零一降」(零事故、零汙染、零傷亡、最大程度降低對港口生產影響)目標。聯合深圳市交委等部門,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為大型郵輪夜間通過銅鼓航道、深圳市年度重點民生工程「海上看深圳」旅遊項目提供優質海事服務。圓滿完成「妮妲」「天鴿」 等6個影響深圳轄區熱帶氣旋防抗工作。發揮深港海事機構合作優勢,推進深港海上搜救和防臺交流合作。積極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開通郵輪和遊艇進出口岸查驗「綠色通道」。加強對遊艇、摩託艇、水上單車等海上新業態研究,推動海上休閒活動健康發展。完成多項轄區航道、錨地調整,以及大鵬灣水域引航員登離輪點調整工作,轄區通航環境進一步優化。推動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工作,率先在深圳試點;探索構建港口建設費代收單位歷史數據歸檔轉儲新機制。推行綠色通道、並聯辦理、預約服務等政務辦理清單,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全年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36次,掛牌成立華南地區首家市級「少年海事學校」、7家區級「少年海事學校」,建立教育基地6個。
【海事法制建設】2017年,深圳海事局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海洋環境管理規定》修訂工作。編制《兩港間航程不足50 海裡客船船員考試發證辦法》《規範轄區港作拖輪及高速客船輪班制船員任解職工作的解決方案》。做好行政執法制度「立改廢」工作,從源頭上有效防控執法制度風險。完善行政執法文書範本,形成統一海事行政執法標準。推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切實提升一線執法工作質量。編制《深圳海事局常見海事執法風險點防控清單》,有效形成執法風險防控長效管理機制。採取「聯動督察」方式, 開展行政處罰案卷集中評查。加大對執法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整改驗證工作,開展深度剖析,實現執法督察工作閉環管理。
郵政業
【概況】2017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簡稱中國郵政深圳市分公司) 有員工5327人,人均勞動生產率58.9萬元。郵政服務覆蓋全市各區、街道和行政村,實現100%通郵。全市有郵政服務網點608處,其中普遍服務功能網點541個。郵政支局56個,代辦郵政所424個,24小時郵局36個、社區郵局22個、便利店郵局3個、金融網點73個;金融ATM(CRS) 自助設備1815臺;報刊亭806個,智能包裹櫃280組,格口6032個;包裹自提點1.74萬個;各類運輸車輛624輛,郵路240 條,年行車裡程1090萬公裡。投遞部88 個,郵筒(箱)642個。全年全市郵政業實現收入29.62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上繳納稅額6843萬元。
【郵政服務】2017年,中國郵政深圳市分公司堅持做好黨報黨刊發行工作,確保機要通信服務質量,全年處理機要郵件35萬件,獲機要通信質量全紅獎;處理信函、報刊、包裹等各類郵件6億件,日均165萬件。
【郵政便民服務】2017年,中國郵政深圳市分公司開發現代物流、電子郵政、代理保險、代發工資、代理各類票務等新興郵政業務,以郵政「代辦」「代發」「代理」「代售」「代配」為品牌服務,延伸郵政傳統服務鏈條。與公安、法院、工商、稅務、銀行、學校等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合作,推出「社保帳單列印服務」「綠色信訪通道」,陸續推出港澳通行證、身份證、銀行信用卡、醫療證書、車輛證件、司法文書、交警罰單、個人所得稅申報郵寄。承辦政府公共服務,與市社保局合作,推出社保列印寄遞服務。年內,在郵政網點開辦代辦車管所機動車、駕駛證等警郵合作項目,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警郵便民服務平臺,有效緩解政府部門窗口壓力,延伸郵政服務深度和廣度。注重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承辦愛心包裹、母親郵包等各類公益類項目,得到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
【郵政通商服務】2017年,中國郵政深圳市分公司加快發展物流業。發揮物流網絡優勢,整合資源,加快推進物流服務,為客戶提供國內外包裹和快遞服務產品,業務規模快速增長。郵政企業包裹快遞全年創收16.42億元,比上年增長36%,該模式已成為全國郵政學習標杆。打造「3+1」電商平臺,即營攬投平臺、監管平臺、信息化平臺和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延伸郵政物流服務鏈條,為電商客戶提供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供應鏈物流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與Ebay、速賣通、亞馬遜、Wish、Lazada等國內主流外貿第三方平臺形成戰略合作,實現與跨境賣家、跨境電商垂直平臺直接對接,服務跨境電商客戶3800個,成為各大賣家主要發貨渠道。發展金融業務。推出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在內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及服務。銀行業,以普惠金融為主,依託郵政金融覆蓋全國城鄉網絡,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儲蓄、結算等金融服務。截至年底, 總資產規模達340億元。全年代理保險實現收入增長37%。中郵證券累計交易額71.25億元。切入文化產業,舉辦第37屆佳郵評選活動,獲得全國集郵聯、政府部門、社會大眾認可。發展郵政傳統業務, 創新思路,做好郵政傳統業務,包括集郵、函件、報刊等,實現收入2.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