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語老師對黃莊的回憶

2020-12-25 Nico的外語課

前兩天看了一條新聞,報導了黃莊那邊的教育亂象問題,作為曾經的黃莊教育者,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

北京海澱區,海澱黃莊,地處中關村寶地,不僅是北京的科技中心,也慢慢發展成了教育中心。

周邊有人大附小、首師大附小、中關村三小等近30所小學;有人大附中、海澱實驗中學等40餘所中學;還有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多座高等學府。

2014年,我來到了海澱黃莊某英語培訓機構就職,第一次走進海澱文化藝術大廈時,我內心就不禁感慨,這裡的教育機構好多啊。

作為新到任的教學主管,我的職責是要在短時間內理清課程體系,這一理,便嚇了我一跳。這裡教的主要是是4年級到初三的學生,但他們學的教材的難度,卻更像是高中生該學的。

這裡的孩子們每年都要參加考試,不是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而是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每個家長,每個孩子,每天嘴裡都在念叨著KET、PET、FCE。

程度較好的孩子最多也就是考到三級的FCE,偶爾有孩子能考到四級的CAE,但是即便是三級的FCE,也已經相當於雅思6.5分的難度了。

還在讀小學的孩子,要考到雅思6.5分,一時間我有點受到衝擊。

這是我第一次教海澱區的孩子,之前教過西城區的孩子,那幾年,西城區的孩子大多在學劍橋少兒英語、新概念、三一口語,也有考劍橋五級的,但是並不多,而且大多是考到二級PET。

我還教過朝陽區的孩子,那裡的孩子大多也是在學劍橋少兒英語和新概念。

根據以前對同齡孩子的了解來看,我很好奇海澱的孩子英語真的這麼好嗎?

我很快開始進班聽課,挨個班聽,一來是了解每位老師的授課情況,二來是了解學生。我發現,每個班都還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分化,有完全能跟上老師步調的學生,也有不太聽得懂的學生。

那些完全能跟上老師的學生,英語水平確實很好,看著他們用英文侃侃而談,幾乎沒有太大的錯誤,我內心就在感慨,他們的英語水平超越同齡人這麼多,如果能繼續堅持下去,那將來必能有所成就啊。

同時,我也心疼那些跟不上的學生,他們在努力地聽講,但是聽不懂,常常聽著聽著就不知道老師講到哪裡了。每次被叫到回答問題,都無法給出答案,怯怯地坐下,他們的心裡陰影面積隨著每一次的課在逐步擴張。

不同於之前所在的機構,大多是周末上課,黃莊這邊,一周七天都在上課,周一到周五是晚上,學生放學後過來上課。周末則是從早8點能一直上到晚10點。

每次課都是3個小時,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他們要從6點一直上課到9點。面對這樣的安排,孩子們被家長要求,要儘量在學校利用自習時間、課間時間把家庭作業寫完。6點上課前的那段時間,也是孩子們狂趕作業的時間。有的孩子寫不完作業,那就只有9點放學後回家寫了。

累的不只是孩子,家長看起來更累。這裡的家長都會陪著孩子上課,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帶點吃的來,讓孩子趕快填飽肚子好上課。但是家長們出現的目的,可不是僅僅是照顧孩子這麼簡單。家長們是來聽課的!

上課鈴響起,家長們也會掏出筆記本,坐在教室的後排,認真聽老師講,認真做著筆記。還會時不時地看看自家孩子,發現孩子不認真了,就會立馬提醒。

原本我是負責做課程改革的,並沒有打算代班授課,後來有位老師突然離職,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老師,於是自己頂了上去,這一帶就是一年。

我的班級跟其它班級情況一樣,孩子們學著很難的內容,有的孩子基礎好,學得不錯,有的孩子完全跟不上。每次課家長都會跟著記筆記。

我曾試圖想改變點什麼,我找跟不上的孩子的家長聊天,我想知道他們每次也都跟著聽課,難道看不出孩子的真實情況嗎?聊天的結果是,家長很了解孩子的情況,心裡著急,但是也無奈,長此以往就變成了妥協,他們覺得別的孩子都在學,我家孩子也得學啊,能學多少是多少吧。有的家長甚至還給孩子報了不止一個英語班,想著慢慢總能跟上吧。

我以前的教學理念是,充分利用上課時間,讓孩子在學校就把該學會的學會,回家留適當的作業加以鞏固。但是在黃莊,每次課必須學完一整個lesson,不然學期結束這本書講不完那就是教學事故了。為了趕進度,上課不能講太慢。更無奈的是,家長們在聽課,他們覺得老師講得慢了,會不滿意,甚至是催促。上課時,我想讓每個學生都來表達一下自己,但是有的孩子說得慢,這時有的學生會等不及,有的家長也會等不及。家長們的心裡是,老師您就講乾貨,我們回家會盯著孩子學的。慢慢的,既然家長都願意自己教了,那老師還會說什麼呢。

那一年裡,周一、周三、周五,每晚都是9點下課,11點多才到家。每個周六和周日還都要上4個班的課。別人休息的時間,我都在上班,根本沒有時間跟朋友聚會。

我的班還算少的,有的老師不怕辛苦的,會把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排滿,周末也每天從早上到晚。

當時,我就覺得黃莊的孩子好辛苦啊,黃莊的家長好辛苦啊,黃莊的老師也好辛苦啊。

於是,帶班一年後,我辭職了,我重新換了一份周一到周五,每天早9晚6的英語教學產品研發工作。

今年,隨著對教育市場亂象的嚴查嚴打,希望黃莊的孩子們、家長們、老師們可以輕鬆一點吧。

同時,作為多年的英語教育者,也想發出一些理智的聲音。

第一, 英語要學,並且越早學越好,不要因為聽到「減負」,聽到「嚴打」,聽到小學不考英語等,就覺得正好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乾脆不學英語了。要知道,等初中在開始學,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就晚了。並且,改革後的英語高考,其實在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將來英語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孩子能進什麼等級的大學,相信這個很多家長早已知曉。

第二, 英語的學習一定要始於興趣,先讓孩子喜歡英語,喜歡後,一切都會變得很輕鬆了。怎麼讓孩子喜歡呢?輕鬆的氛圍、具有親和力的老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孩子學習難度的課程,讓孩子能學會,有成就感,孩子就會更喜歡。比如說,一個成年人去學車,跟教練相處的特別愉快,很喜歡教練,但是考試總不過,這種情況下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教練、懷疑考試,甚至是產生再不過就不學了的想法。而如果教練好,又能學到東西,順利通過考試拿到證,那這就是一次成功的學習經歷了,會讓學員覺得哪哪都舒服,特別有成就感。所以,孩子的興趣可不僅僅是哄著他高興這麼膚淺的,而是要讓他有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希望瘋狂的黃莊可以退退燒,希望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可以再多一些科學的思考和理智的判斷,還教育以淨土。

還記得那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嗎?無論教什麼,其實都是在教人為人,所以要深懷良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海澱黃莊熄火了!
    在海澱黃莊這個並不特別的十字路口附近,散落著中關村一小二小、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清華附屬中學、八一學校等代表著北京基礎教育階段最高水平的學校。學霸、虎媽、雞血媽集聚,海澱黃莊因此逐漸成為教培機構的匯聚之地。據燈塔EDU2018年統計,海澱黃莊路口方圓500米,除了公立校之外,有105家教培機構。
  • 靜悄悄的海澱黃莊亟待重啟
    一位多年從事教培行業的老師這樣形容海澱黃莊的吸引力:「在這樣一個方圓幾公裡的狹小地帶,家長可以快速地找到最頂尖的教育資源,而周圍人大附北大附等,尖子生優等生扎堆,又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優質的生源,機構們永遠不需要擔心招不來學生……」但因為疫情的影響,這裡一度陷入冰點。
  • 回憶一位差點毀了我一生的老師
    明天教師節了,我也憶憶我的老師,但我回憶的卻是一位壞老師。 因為鄙人從小學習一般,所以從小學到大學也沒有哪位老師對我特別好,大部分都印象模糊了。 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差點毀了我一生的壞老師,我高一時的英語老師,一位長的兇神惡煞般的老太太,那時她每天都點名上臺默寫英語單詞,我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做夢都想在同學們面前抬頭挺胸,揚名立萬,所以我每天下力氣背單詞,想在全班同學面前露一下臉。 果然有一天她點我名了,我興奮的走上講臺,把她讀的單詞都寫在黑板上,一個都沒錯,我很得意,期盼著她的誇獎。
  • 異化的教育:獲取知識靠「黃莊」,學校只是社交場所?
    黃莊的刷屏讓李嘉(化名)非常不安。李嘉是一家著名培訓機構中關村校區的負責人,之前也是一名公立學校的老師,後來教委明令禁止在職教師在校外機構授課,在必須「二選一」的壓力下,他選擇了脫離體制。「雖然平臺變化,但我作為老師的初心從來沒變過。我不太明白,課外培訓怎麼就被妖魔化了,好像我們在做特別不好的事情。」
  • 度過艱難的200天,海澱黃莊又恢復了「生機」
    北京教育看海澱,海澱教育又集中於海澱黃莊。一位多年從事教培行業的老師這樣形容海澱黃莊的吸引力:「在這樣一個方圓幾公裡的狹小地帶,家長可以快速地找到最頂尖的教育資源,而周圍人大附北大附等,尖子生優等生扎堆,又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優質的生源,機構們永遠不需要擔心招不來學生……」但因為疫情的影響,這裡一度陷入冰點
  • 海澱黃莊仍在等待:每天都有1-2家機構關停,藝術培訓難轉線上
    卡尼國際英語CanoEnglish的校長王潔在海澱黃莊工作5年,創業5年,從教務老師做到校區負責人,見慣了黃莊的起落迭代,「這種情況,我就見過這一次。」黃莊的歷史,由密集的教育機構和激動人心的財富密碼共同構成。時間與資源匯聚在一起,總是能造就一個複雜的江湖。這裡原本是北京教育的中心點。地鐵4號線沿中關村大街從南向北,在海澱黃莊與10號線交匯。
  • 海澱黃莊不再瘋狂,線下教育機構還有救嗎?
    去年熱播劇《小歡喜》裡的這句臺詞,是海澱黃莊的真實日常。2018年,一篇名為《瘋狂的北京海澱黃莊:超前教育「十字路口」》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文中提及的超前教育現象引發監管部門關注,隨後引發整改。整改之下,許多盤踞海澱黃莊多年的小機構關門,但海澱黃莊的教育界C位並未發生變化。
  • 黃莊半年小結
    轉眼之間,奔波黃莊已半年,往返三十次,行程千餘裡,暫告一段落。
  • 線下教培迎來倒閉潮,宇宙教培中心海澱黃莊靜悄悄
    愛啟航的老師表示,其已整體搬到了中國人民大學附近的西海國際中心。除了搬家,還有機構試圖將場地出租以挽回損失。作為海澱黃莊區域最有代表性的寫字樓,駐紮了數十家補習機構的銀網中心目前處於「休眠」狀態。做出如此決定並不難理解——在寸土寸金的海澱黃莊,這些硬體已顯陳舊的寫字樓並不影響其在出租市場的好行情。一聽堂老師介紹,因為租了二樓非常顯眼的好位置,每平米都比樓上更貴,租金是12.8元/平方米,其在銀網中心一年的租金和雜費總共要花四百多萬,而辦理教育消防證也費了好一番功夫,因此即使出租,也不能改變原有房屋結構,否則又要再辦一次消防證。
  • 瘋狂的黃莊、砸錢的補課,為何中產家長都逃不過補習班?
    海澱黃莊的補習學校中,很多都是有資本有資源的大機構。如今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名額有限,也越發集中到它們手裡了。「未來就是大機構壟斷,它們實力強、資質全。」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另一位創始人曹允東在一篇回憶文章裡提及,學而思當年就是主要圍繞北京的幾項數學競賽來開發產品,早期北大有「資源杯」,清華有「同方杯」,當時他靠「死磕」才拿到同方杯競賽的代理權,幫助學而思形成「一邊辦競賽、一邊做培訓」的產業閉環。
  • 一位名校英語老師對《新概念英語》的回憶和感激!
    小圈老師作為英語老師,一直都非常關注各類教材,也關注各類培訓機構裡設置的英語課程。因為為了搞好教學,深入了解這些教材和課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課後上課內容,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今天,我想談一談一套經典的英語教材《新概念》。
  • 對北京「瘋狂黃莊」的思考
    網絡上熱傳的「瘋狂的黃莊」,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社會中焦慮的父母、辛苦的孩子。 父母的瘋狂和焦慮,讓孩子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無休止的學習,無休止的課外學習。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考入名校,這也許就是「劇場效應」吧,身處其中的父母很難置之度外。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中國未來的的悲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的願望可以理解。
  • 寫在2020黃莊之旅之前的碎碎念
    【英語】這個堅持的一般般,和小夥伴們一起,從放假到現在,抱團取暖,讀了216w字,理解力並沒有進步多少,就是看個熱鬧,AR從8到5又到7,歡快的跳動著;A3000堅持到8月份開始放羊,大概進步了100個蘭斯吧,瓶頸依然是理解能力,可能需要找個老師聊一下,不過也找不到合適的。
  • 二孩媽媽自述:我也曾是「黃莊式育兒」的共謀者和受害者
    ,沒有不上課外班的孩子》引發了我的許多回憶與思考,有陪伴兩娃一路走來的失敗教訓,也有自己從「泥沼」中爬出後的一些頓悟體會。首先申明,我不在北京黃莊,而是在魔都上海,黃莊的雞血程度是高跟鞋的細後跟踩出的定點壓強受力,上海的雞血程度是高跟鞋底腳掌部分的受力,黃莊是聚焦點,更集中,上海是個面,相對分散。所以,看黃莊的教育,我似乎具備了「當局者迷」與「旁觀者清」的雙重視角。
  • 一位英語老師學英語的曲折歷程
    因為發音記不住,特別害怕背誦英語對話或課文。記得上初三的時候,英語老師每天要求背誦英語對話,那對我這個菜鳥來說,簡直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可以想像,單詞發音都搞不清楚,背誦整篇對話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比起初中的英語,高一的英語課文長度增加,難度增大。李老師要求我們背誦整篇課文,雖然壓力山大,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李老師不但為我們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而且也增加我們學英語的興趣。所以到現在我依然感謝李老師的再造之恩。
  • 黃莊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快樂暑期 文化納涼"少兒模特公益課
    為了豐富轄區兒童的暑期生活,訓練孩子形體及氣質,鍛鍊孩子的膽量與膽識,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8月16日上午黃莊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組織開展了&34;少兒模特培訓公益活動。此次公益活動,邀請了蚌埠市蚌山區青年創業協會會員單位古韻樂舞的專業模特導師--鄧德傑老師給轄區兒童授課,鄧老師給小朋友們進行一對多教導。
  • 中考英語完形填空:一位熱心於教育的英語老師
    Wang是一位英語老師,他熱心於教育,忙於教學,工作負責,課堂上善於啟發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即使在回家的途中,仍沉浸在課堂活躍氣氛的回憶中。 答案解析在下一頁 1. C。語法結構 want後面跟不定式。 2. B。時間點後面跟介詞at。 3. A。has to意思是「不得不,必須」。這裡引出所要做的事。 4. C。固定短語。
  • 石榴哥是誰 一位賣石榴的英語老師
    石榴哥是誰 一位賣石榴的英語老師石榴哥是誰 一位賣石榴的英語老師石榴哥真名:金國偉雲南麗江人英語老師、網紅2018年,金國偉在街頭叫賣石榴被遊客拍下,流利幽默的口語讓他作為「石榴哥」走紅網絡,他說自己賣石榴只是為了多賺一點錢,自己是一名英語老師,大家都不相信,不過後來石榴哥一口流利的英文讓大家佩服!
  • 貴陽九旬英語老師堅守講臺 他是無數貴陽人的共同回憶
    日前,一條"貴陽九十歲英語老師堅守講臺"的微博在網絡上走紅。視頻中,一位佝僂著身子,滿頭白髮的老人站在講臺上,用風趣生動的語言給小學生上英語課。不少貴陽網友看到微博後紛紛留言:"這不是大伯嗎,我 20 年前跟他學過英語,滿滿的回憶。""我的英語啟蒙老師,發音特別標準。""
  • 回憶:一位新老師和一群學生的故事
    偏偏我班就遇上一個資格比較老的數學老師,因為她本人的性格問題,經常因為一些無心的話語刺激到學生的自尊而跟學生起衝突。科任老師處理不了的問題最後總是丟到班主任這裡來。我一問,知道事情的原由,我讓數學老師先去忙,讓我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這個學生叫做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