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建設高校。學校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校史:1909年9月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學校改隸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交通傳習所」,增設電氣工程、有線電、無線電等科,開創了中國培養通信人才的先河。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為北平,6月,學校更名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學」;9月,滬、平、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10月,學校改隸屬於鐵道部。次年2月,時任鐵道部部長孫科訓令平院獨立,學院更名為「交通大學北平交通管理學院」;7月,又更為「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同年7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下令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華北交通學院與唐山工學院組建為「中國交通大學」。毛澤東主席任命橋梁專家茅以升為校長、中國交通運輸學科的奠基人、鐵道運輸專家金士宣為副校長。學校校部設在北京,另設唐山學校,增設鐵道電信系。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令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次年,毛澤東主席為北方交通大學親筆題寫校名,原帖至今保存在北京交大校史館內。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校名中的「交通大學」四字都是從該校原帖取得。8月,學校由府右街遷往西直門外上園村現址,並增設鐵道商務系。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學撤銷,京唐兩院獨立,學校改稱北京鐵道學院。[2]
1953年,鐵道部決定哈爾濱鐵道學院與北京鐵道學院合併。1956年,學校新建恢復了鐵道建築(土木)系、鐵道機械系、電氣化工程系和應用理學系。
1958年,北京交大電信系、運輸系、電機系部分師資成建制遷入蘭州同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部分師資組建蘭州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當時中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的林達美教授(留美學者)、中國著名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著名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同時調入蘭州鐵道學院。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鐵道學院為64所重點大學之一。
1994年,學校通過鐵道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高校之一。1995年,北京交大法律系復系。1997年,學校「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鐵道部專家評審。1998年,國家計委批准學校成為在「九五」期間啟動「211工程」建設的中國61所高校之一。
2000年,原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學校從鐵道部劃歸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學校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2008年,學校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
2012年5月,教育部、鐵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籤署共建北京交通大學協議,北京交大實現新一輪「兩部一市」共建。
2013年4月,由北京交通大學獨立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教育部認定,成為國家首批認定的14所中心之一。[2]
2017年1月,獲得2016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技獎。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北京交通大學優勢專業:在教育部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一級學科評估中,北京交通大學共有22個學科參評,系統科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交通運輸工程名列前茅,信息與通信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統計學、應用經濟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築學等學科位於前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力學、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城鄉規劃學、軟體工程等學科具有優勢。
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中心(2個)軌道交通國家安全評估中心 軌道交通國家培訓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運輸(軌道運輸)、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交通運輸(智能運輸工程)、交通運輸(高速鐵路客運組織與 服務)、交通運輸(民航服務)、交通工程、物流工程、電子商務
北京交通大學近幾年在陝西錄取位次:2015年6186 2016年5413 2017年6550,錄取位次都是在6500名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