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紊亂是一種內臟功能失調的症候群。包括循環系統功能、消化系統功能或性功能失調的症狀,多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人體部分生理功能暫時性失調,神經內分泌出現相關改變而組織結構上並無相應病理改變的症候群。
植物神經紊亂的患病因素什麼?
遺傳因素:大多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病人都有家族性,但並不是說這種疾病都是遺傳因素所致,只是說它可能是患病的一個因素。
社會因素: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各種引起情緒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該病的促發因素。
工作壓力大、學習負擔過重、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裡關係緊張、同事或上下級關係不協調等等,都會使人的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個性因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但是不要過分去強求什麼。
植物神經紊亂與個人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有自卑、敏感、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的特點,多表現為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不善與人溝通,遇事悶在自己心裡,不能及時發洩情緒,時間久了必然導致各種症狀。
但過分爭強好勝、自制能力差、脾氣暴躁、心胸狹窄的人也容易患病。
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是什麼?
腹瀉、胃酸(嘔酸水)、消化不良、胃痛、胃漲、胃酸(嘔酸水)、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灼熱(燒心)。
內臟跳動、胸悶、胸口發緊、心慌、心悸、氣短、憋氣、心前區疼痛、胸脅骨疼、全身疼痛、呼吸困難、血管發緊、喜長嘆氣、心跳加快、皮膚發麻發癢、有蟻走感、遊走性疼痛、喉部梗噎、脖頸憋脹等症狀。頸椎、胸椎、背部在曾有疼痛的現象。
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早醒、睡眠淺、易醒、惡夢、精神狀況差;
頭暈、頭昏、頭痛、頭髮脹、麻、緊;
全身乏力、易疲勞、食慾不好、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說話、膽小、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目眩、血壓升高;
心情壓抑、煩躁、焦慮、狂躁、緊張、有恐懼感、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情緒低落;
心慌、心跳加快、皮膚發麻、發漲、發癢、有蟻走感、遊走性疼痛。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治療方法?
精神心理治療:這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療。即調整心態、放鬆精神、消除顧慮,培養樂觀豁達的性格,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要保持良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改善神經功能。
體質鍛鍊:這也是治療功能性疾病的有效處方。體育運動能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整大腦功能,延緩大腦老化。另外,運動能明顯改變人的情緒,堅持長期鍛鍊,能增強體質、使心率減慢,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增強,使植物神經功能恢復。去除誘發因素:如精神刺激、緊張、過勞、濃茶、咖啡等,均可誘發與加重心臟神經功能症狀,應注意避免。藥物治療:為輔助治療,不應長期依靠藥物治療。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關鍵還在於建立信心,順應自然,接受現實,正確對待實際生活中的挫折與病痛,發揮個人優勢,克服性格弱點,振作精神,適當尋求解脫方式,尋求社會心理支持,保持生活規律及足夠的睡眠,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鍊、娛樂與休閒,一般說來,經過2~3個月的生理、心理調適及合理用藥,綜合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完全可以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