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輕病人痛苦 他戴上紅鼻子變身小丑醫生

2020-12-25 網易政務

(原標題:暖心!為減輕病人痛苦 他戴上紅鼻子變身小丑醫生 )

  裝扮成小丑樣子的宋龍超

電影《心靈點滴》海報

小丑醫生和孩子們

平板電腦上,兩個小丑穿著鮮豔,戴著「爆炸頭」假髮,正表演著魔術。四川省人民醫院的護士宋龍超一邊看著屏幕,一邊對著鏡子比劃,他儘量模仿著小丑誇張的動作和表情。

休息時間的「惡補」很快派上了用場,上午9點查房,2號病床的孩子哭個不停。宋龍超開始用動畫人物的聲音說話,「是誰哭得這麼傷心呀」?男孩站起來,轉過頭看著宋龍超,跟著又大哭起來。「他剛做完手術,這兩天是術後疼痛高峰期」,男孩的父母也沒法止住哭鬧。

40分鐘後,查房結束,宋龍超又來到小男孩床前,他戴上了紅鼻頭和假髮,決定進行一次正式的「小丑治療」。這是28歲的宋龍超做兒科護士的第一年,也是他做小丑醫生的第三年。除了必要的醫療知識,宋龍超為病人們減輕痛苦的另一個方式,便是令人捧腹的幽默表演。

  難忘 女孩病痛下的笑容

在近日的採訪中,宋龍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015年尼泊爾地震,他跟著救援隊一起去了現場。地震第二天,醫院收治了一個從廢墟裡找到的10歲小女孩。她的左腿被石板壓斷,「我們需要給她做清創處理,當要剪她褲子的時候,她卻死死拽著褲子不讓剪。志願者說,因為家裡太窮,小女孩只有這一條長褲,如果剪了,她的父母要工作很久,才能再給她買一條新的」。

女孩處理完傷口,她忍著劇痛來到父親旁邊,握著父親的手,擠出一絲笑容鼓勵說,「不要怕,醫生會治好我們的」。

宋龍超說,他一直忘不了那個在病痛之下的笑容,不久之後,他自己也有了一次這樣的經歷。2015年從尼泊爾回來之後,他參加例行體檢,發現甲狀腺有結節,後來被確診為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手術還算順利,但要終身服藥。術後第三天,朋友來看我,那時我身上還插著引流管。他們突然就闖進來了,三個人穿得特別誇張,還有一個戴著紅鼻子,進來了也不打招呼,就在我面前擺各種各樣搞笑的動作。我平時的笑點挺高的,但還是被逗樂了,病房裡其他人也樂了。那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小丑醫生的力量。」宋龍超說,其實小丑醫生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就是專業人士通過表演來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治療過程。「那時候,醫院的幾個同事剛剛從義大利學習小丑醫生回來,我也參加到了他們的活動裡。」

  實戰 儲備各種醫學知識

宋龍超第一次真正作為小丑醫生開展治療,是去年醫院收治了一名急性闌尾炎的孩子。孩子闌尾已經化膿,隨時都有穿孔的可能性。對於兒童來說,一旦穿孔,感染全腹膜炎,就會面臨死亡。

進手術室時,小傢伙鬧起了脾氣,不讓輸液,不讓抽血,在地上各種撒潑打滾。醫務人員一接近,他就開始大哭,把病房裡的其他孩子都吵醒了。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放在衣櫃裡的紅鼻頭,趕緊取過來戴上,用手機放了一首兒歌,當我邁著滑稽的步伐走向那個患兒時,他被我的舉動吸引了,慢慢停止了哭鬧。我拿起他玩具,開始了和玩具對話,他也加入了我和玩具的對話。」宋龍超說,孩子情緒穩定後,順利完成了手術。「孩子出院的時候,抱著玩具和我拉鉤說,『你一定要來看我啊』。」

小丑醫生其實不是簡單的扮醜,而是一個職業,所有的小丑醫生都是經過專業的醫療知識和表演技巧培訓的,什麼病人用什麼方式,都是有講究的。

比如對兒童和對老人是不一樣的,對隔離病人和對正常病人是不一樣的,對終末期患者和康復患者也是不一樣的。這裡面涉及了各種醫學和心理學知識。

之前有一個腫瘤科的病人,肺癌晚期。老人比較悲觀,也很封閉,不願跟兒女交流。醫院派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小丑醫生過去,他很擅長和老年人溝通,除了戴著標準的紅鼻頭,還特意戴了頂禮帽,穿著老年派的衣服,端了杯茶。

那名同事發現老人最大的愛好是下棋,過去之後就坐在旁邊跟其他的患者下棋。老人一下來興趣了,慢慢走過來在旁邊看著,偶爾還支幾招,溝通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我們約了第二天來陪老人下棋,這個過程中,小丑醫生用比較幽默滑稽的方式進行表演,陪他聊天,老人的心情逐漸好了起來。老人跟我們說了實話,其實他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在醫院花太多錢,所以他不願配合治療,不想成了家裡的負擔。」宋龍超說。

  挑戰 讓患兒重現笑容

有的時候,小丑醫生會從一個孩子入院就開始介入,告訴孩子現在進入了一個「遊樂園」,需要全程跟醫生完成一個遊戲過程。這當中,打針輸液的治療都是挑戰任務,如果挑戰成功了,就可以獲得獎勵。

宋龍超遇到過最「惱火」的病人,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患血液疾病,感染比較重。他一個人住在監護室,沒有父母陪伴,慢慢變得不愛說話。從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他還是不願見任何人,對家長也愛答不理。

「剛開始,我嘗試用最簡單的表演形式互動,結果他全程低著頭,第一次嘗試失敗了。觀察了幾天發現,孩子會和玩具說話。」宋龍超說,了解情況後改變了「治療方案」,他戴上紅鼻頭來到病房裡,先陪別的小朋友玩,玩的方式是用玩偶對話。引起小男孩注意後,他借用玩偶的口吻跟小男孩說話,還送了小禮物。

一段時間後,小男孩的主管醫生說,孩子的各項指標都開始好起來,關鍵是,在他臉上又看見了笑容。

  歡笑 治療的重要處方

當然,小丑醫生的方式也不是永遠會成功。很多志願者參加過一兩次活動就不想來了,因為覺得很有挫敗感。他們完全放開自我,扮小丑,本來想去逗小朋友,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有的時候家長會說,「你在幹嗎?你該走了,嚇到小朋友了」。

有的孩子比較早熟,用小丑表演的方式他並不願意接受,反而是直接溝通比較順暢。

宋龍超告訴北青報記者,聽小丑醫生的講座時,有人推薦了《心靈點滴》這部電影。影片講的是實習醫生亞當,把歡笑看做是醫治病人的一個重要處方。他總是穿著鮮豔的衣服,帶著滑稽的裝扮到病房去,為的就是能讓每一位病人都開懷大笑。

裡面有個鏡頭,亞當誤闖進了兒童病房,小朋友躺在床上,沒有理會他的出現。病房裡的孩子們得的都是重病,個個剃著光頭,亞當走向一個小女孩,問她的名字,拿起桌上的醫用橡皮球,剪成小丑的紅鼻頭戴在自己的鼻子上。他回頭的一瞬間,小女孩笑了。

宋龍超說,電影裡有句臺詞他一直記著,說的是醫生戴上小丑紅鼻頭的樣子,「當你把它放到臉上,總會發生神奇的事情」。(記者 佟曉宇)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凱_NBJ10454

相關焦點

  • 紅鼻子 白大褂
    宋龍超當過熊大,扮過小豬佩奇,也演過吸血鬼,變身為外太空怪物。宋龍超不是小丑,是「小丑醫生」。這是醫學領域裡替代療法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用幽默的表演為病人減輕痛苦和焦慮的治療服務。5年來,小丑醫生公益慈善促進會服務了數不清的病人。
  • 兒科門診的「小丑醫生」:用幽默和童趣為患兒開出一張張「快樂處方」
    他們為孩子開出「快樂處方」,同時也收穫了溫暖和善意。華龍網消息,紅鼻頭、彩虹頭髮、大框眼鏡……萌萌噠的「小丑醫生」出現在大坪醫院兒科門診的大廳和病房,他們用誇張的裝扮、有趣的小玩具一掃兒科門診裡緊張的氛圍,用幽默和童趣為患兒開出了一張張「快樂處方」。
  • 「小丑醫生」驚喜亮相 把快樂化作治癒良藥
    「媽媽快看,醫生小丑!」近日,在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大廳,伴隨著「聽我說謝謝你」的背景音樂,一群紅鼻子的「小丑醫生」,化著可愛的滑稽妝容,戴著彩色「爆炸頭」頭飾,走進產科、婦科、兒科、皮膚科、疼痛科等門診候診室,為患者們提前送去了不一樣的新年禮物和祝福。
  • 《小丑》解讀:精神病人從受害者到惡魔的蛻變
    畫面一轉,一間堆滿文件的詢問室內,亞瑟在痛苦的狂笑著,對面的心理醫生正在等他停止,心理醫生面無表情,對於亞瑟的狂笑早已經習以為常,例行公事般的詢問過後,心理醫生翻閱亞瑟的日記本,發現了一句不和諧的話,「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亞瑟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曾在精神病院待過一段時間,如今,他必須靠著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即便如此,他還是會不時發出滲人的笑聲
  • 癌症晚期疼痛難受,如何減輕癌症病人痛苦
    如何減輕癌症病人痛苦?癌症晚期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非常大的,往往令患者夜不成寐,吃不下飯,喪失了治療的信心,因此及時緩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對於患者來說是比較重要的,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專家介紹,疼痛是機體對有害刺激的一種主觀感覺,疼痛不僅是一種生理應答,同時還是一種主觀的心理體驗。
  • 新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上電子課本翻譯下載Unit 1(A)
    當我穿著白大褂走進醫院時,我看起來和其他醫生沒什麼兩樣——直到我戴上捲曲的彩虹色假髮和大紅鼻子,別上我的名牌「拉裡,笑哈哈醫生」。我穿過一道道門進入候診區,這裡充斥著常見的厭煩和緊張情緒。人們彆扭地坐在塑料椅上,翻閱著那些已經被讀過數百遍的舊雜誌。焦慮的父母們正盡其所能安撫緊張哭鬧的孩子。
  • 霧霾天氣呼吸科病人猛增 醫生建議戴KN90口罩(圖)
    杭州市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祁明浩說,呼吸科病人突然多起來,在前天和昨天特別明顯。門診醫生忙不過來,連在住院部值班的醫生都拉去門診幫忙了。    杭州市二醫院呼吸科昨天上午8點開診,一直有呼吸科病人來加號,上午的門診一直持續到下午1點鐘。    杭州市中醫院呼吸科傅騫博士昨天為四位呼吸科患者在走廊裡加了床,「呼吸科病區的床位,現在連走廊裡也滿了。」
  • 如何減輕癌症病人痛苦
    化療是痛苦的,長期接受化療的患者,所承受的不單有身體的痛苦,同樣的也有心理的痛苦折磨。那麼化療第幾個療程最難受?一般來說,前1、2個療程沒有多大反應,這是因為患者的體質還不錯,還可以耐受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所以不會有多痛苦,一部分人會有些許反應,但不至於很痛苦,注意化療的副作用很大,患者在化療後2周左右會出現白細胞嚴重降低的情況,對化療順利完成有很大影響,甚至是導致化療被迫中斷,因此患者要注意做好調理措施,飲食上要給予充分的營養支持。
  • 800萬隻紅鼻子將寧波人的慈善故事傳到彼岸
    10年來,他匿名向寧波慈善總會捐款265萬元,給很多身處困境中的人送去溫暖。  3月13日,一名自稱「順其自然」愛心使者的寧波人,在英國牽手紅鼻子慈善基金會。  這個人叫黃吉力(圖中右一),是一位民營企業家。  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的「順其自然」?昨天,記者聯繫上了黃吉力。
  • 他哭著求醫生救治他 幫他減輕痛苦,醫生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在一家醫院裡,一名患者哭著求著醫生幫幫忙治好他,無論花多少錢都可以,可是醫生卻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說:你這是空鼻症,我也無能為力。醫院的走廊裡充滿了哭泣聲。2013年10月25號,是浙江省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充滿灰暗的一天,手持尖刀、榔頭的連恩青衝向耳鼻喉科造成三名醫生一死兩傷,耳鼻喉科主任醫師王雲傑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7歲,副主任醫師江某心包刺傷加膈肌穿透,被捅成重傷;主治醫師王某右上胸皮膚被刺傷,為3人中傷勢最輕者。
  • 杭州小夥用了半年網紅鼻炎噴劑 鼻子都快冒火了
    但對鼻炎患者來說,這卻是一個痛苦的季節。杭州小夥小高用了半年海淘的網紅鼻炎噴劑,但鼻炎依舊發作,到醫院一看,醫生告訴他——得了很難治癒的藥物性鼻炎。  「小高這樣的病例並非偶發,千萬不要迷信那些海淘的鼻炎噴劑,沒有中文說明書,有的噴劑甚至含有國內早就淘汰的成分,最終害了自己。」省新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建烽希望通過本報呼籲下:千萬別盲目崇拜海淘產品,特別是藥物,更要慎重。
  • 怎樣去除紅鼻頭? 小妙招讓你遠離紅鼻子
    怎樣去除紅鼻頭? 小妙招讓你遠離紅鼻子時間:2016-12-03 11:26   來源:美容護膚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怎樣去除紅鼻頭? 小妙招讓你遠離紅鼻子 紅鼻頭如何治療?
  • UNSW華人學生假冒醫生,不戴手套摸女病人下體!女性婦科檢查如何...
    尤其在男性醫生對女性做婦科檢查時,有的觸摸是難以避免的,但這個觸摸,如何是檢查,如何是性侵,很多女生都分不太清楚。UNSW華人學生假冒醫生,被控不戴手套摸女病人下體! 近日,UNSW一個華裔醫學生,被控假冒醫生,未經同意就裸手給一個病人做侵入性婦科檢查。
  • 28歲染髮師鼻子突然大出血 跟他常用的這個東西有關
    如果每天都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可能對鼻子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最近,一位杭州三墩某理髮店的染髮師小哥突然鼻子大出血,來到杭州市中醫院急診科就診。醫生發現,他的整個鼻腔都已經糜爛,鼻黏膜永久性萎縮,可能再也無法恢復正常功能。 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志凌提醒,如果工作中不得不接觸一些刺激鼻腔的物品,那一定要做好防護。
  • 對話用嘴導尿醫生張紅:是醫生本能,想儘快緩解患者痛苦
    今日(11月21日),救人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張紅回應稱,事發時病人比較痛苦,時間緊迫,用嘴為患者導尿實屬有限條件下的選擇,也曾擔心會感染些通過體液傳播的傳染病,但他覺得風險是小概率事件,能救助患者就無怨無悔。
  • 你了解小丑恐懼症嗎?這些小丑的照片,你看完是否感到不寒而慄
    導語:馬戲團裡的小丑本來是給人們帶來的歡樂的角色,不過,化妝詭異的小丑有時卻能給人帶去恐懼。那些化妝詭異的小丑給人非常壓抑的感覺,下面這些「小丑」的圖片,你會看著害怕麼?1小丑本來是讓人歡樂的角色,用自己滑稽的行為,不同尋常的臉帶給大家快樂。
  • 心理醫生:關愛自己從做一個「小丑」開始
    敢於展現自己荒唐可笑的一面在當今是一種很珍貴的品質……  關愛自己 從做一個「小丑」開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夏瑾    心理醫生發現,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是自卑心理的受害者,很少有腦子裡只想著自己的自戀狂。
  • 女子稱整容後山根晃動、鼻尖發白,像「小丑鼻子」醫院:很成功
    不過,專家表示,整容一旦出現糾紛,鑑定為整容失敗的難度較大。2020.4.28(第二次修復手術後3個月)拍攝12.23 任然自拍做了兩次手術,鼻子反而像「小丑鼻子」了28歲的任然(化名)祖籍是安徽合肥,目前居住在上海嘉定區。愛美是人的天性,樣貌本就姣好的任然,對自己的五官有著更為嚴苛的審美要求。2017年,任然做了假體耳軟骨綜合鼻。
  • 兒科門診的「小丑醫生」
    他們為孩子開出「快樂處方」,同時也收穫了溫暖和善意。 紅鼻頭、彩虹頭髮、大框眼鏡……萌萌噠的「小丑醫生」出現在大坪醫院兒科門診的大廳和病房,他們用誇張的裝扮、有趣的小玩具一掃兒科門診裡緊張的氛圍,用幽默和童趣為患兒開出了一張張「快樂處方」。 479
  •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張文宏的另一個身份:病人期盼...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張文宏在看門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