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的任務就是傾聽上帝在歷史上走過的腳步聲,並且當他在身旁經過時努力抓住他上衣的後下擺,跟他一起前進。」
——俾斯麥
不要先入為主。
——法醫秦明《第十一根手指》
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喜歡看看偵探小說。幾年前翻看過法醫秦明的幾部作品,其中《第十一根手指》這本書先後看過兩遍。
其實投資和破案有點像,都是在理論、邏輯指導下根據已有的信息、線索去尋找投資機會或兇手。現場或者市場不斷給出線索或者信息,怎麼去做較為準確的判斷?絕大多數時間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十一根手指》講述了作者在初當法醫時參與偵破的幾個案件。多個案子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要先入為主,哪怕是經驗豐富的法醫。
先入為主讓自己的思維受限,用過去經驗去套用現有情況在複雜的現實面前往往會走入死胡同,甚至是得到錯誤的結論。法醫所要做的就是不要預設結論,而是從現場出發,尋找線索,形成證據鏈邏輯鏈,不排除任何可能情況,哪怕是匪夷所思的可能。
19世紀德國卓越政治家俾斯麥說,政治家的任務就是傾聽上帝在歷史上走過的腳步聲,並且當他在身旁經過時努力抓住他上衣的後下擺,跟他一起前進。可見,政治家的任務也並不是要去爭取什麼結果,而是傾聽,其實就是觀察,發現主要矛盾及其變化,順勢而為。
投資的世界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預判牛熊的結果,而是發生牛熊的情況時你該怎麼辦。索羅斯曾經在大勢上做了多次錯誤的預判,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很快逆轉之前的頭寸,反而賺了很多錢。
手頭有本私募送的書,叫《金斌投資札記》,記錄了私募投資經理金斌先生從事私募後的一些投研思考。開始一篇文章記述的幾個故事讓我深感啟發。
作者原先在公募從業,投資理念是價值投資,但在14年初總是虧錢,因為是學統計出身,他就把過去幾年市場小市值的股票的表現拉了下,發現表現很亮麗,這是他過去所看不上的股票。後來他認識到在IPO受限時殼所具有的價值,在投資中便加入20%-30%的小市值股票,獲得了很好地效果。
另外一件事是他在2002年剛入職時領導讓他去研究鋼鐵等周期行業,當時主流觀點是認為鋼鐵行業存在產能過剩,沒什麼投資價值,但是他還是以數據說話,把供給和需求的數據拉了出來,發現不僅沒有過剩,反而存在不足,因而發掘了較好的投資機會。
往往主流偏見編織的故事很引人入勝,但大多數時間並不正確。真正理性的人是去分析數據,去研究基本面的矛盾,從而發掘機會,而不是依賴主流偏見去預設觀點,追逐市場。
手術刀是法醫的第十一根手指,數據分析和觀察是投資者必備的第十一根手指。重要的是去觀察環境,而不是預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