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能力退化引熱議 專家:並非漢字獨有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現在的網絡時代,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越來越成為很多人擔憂的問題,提筆忘字幾乎成為大多數人們普遍的尷尬,當原本流暢的書寫在筆尖逐漸變得艱澀的時候,這種擔憂反覆地被人們提起。

  不過,漢字書寫的尷尬正在被更多傳播機構所重視,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暑假期間,兩檔漢字聽寫節目走紅,這兩檔把「聽寫課」搬上電視並進行PK式測驗的節目,一檔是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另一檔則是河南衛視的《漢字英雄》。

  兩檔漢字聽寫節目的走紅,不僅吸引了無數的觀眾和網友參與,也使得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成為當下熱門的話題,首期《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播出時,隨機選取現場觀眾組成「成人體驗團」,當「貔貅」、「攥拳頭」、「桀紂」、「甕中捉鱉」等詞語出現時,「成人體驗團」錯誤頻頻。像「間歇」、「熨帖」、「黏稠」等詞,正確率不足50%。其中「熨帖」一詞,只有10%的正確率,「癩蛤蟆」一詞則難倒了70%的成年人。

  而《漢字英雄》則在節目中推出漢字的「千人知曉率」,據該節目顯示,「脫臼」中「臼」字的「千人知曉率」僅為23.9%,「舂米」中「舂」字的「千人知曉率」也僅為20%。

  那麼,書寫能力的退化是否只是漢字獨有的呢?漢字聽寫節目的走紅又說明了什麼?對此,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認為:「提筆忘字的背後,揭示的是關於文字書寫背後更多更複雜的內容,數位技術的發展,專業化、領域化的細密分工等。電視聽寫節目,實際上是在傳統和現代斷裂的地方,尋找遊戲的題材和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能夠大而化之。在更多的傳統和現代斷裂領域中,這樣的遊戲是有意義的。」

  書寫能力的背後

  隨著時代的進步,漢字書寫能力的普遍性衰退,越來越值得關注和重視,這是毫無疑問的。關於書寫能力的爭論一直都有……但是從現代性的角度看,工具性是現代性的一個重要特徵,文字的書寫越來越工具化,也是現代性使然,使用越來越簡單,使用者越來越普遍,這當然也有它的道理。

  北京晨報:漢字聽寫節目的走紅,引起了許多人對於漢字書寫能力的思考和擔憂,您是怎麼看待這種擔憂和思考的呢?

  李河:隨著時代的進步,漢字書寫能力的普遍性衰退,越來越值得關注和重視,這是毫無疑問的。關於書寫能力的爭論一直都有,比如繁簡體之爭,繁體轉為簡化字,本身就是因為書寫不便。所以,從遺產保護的角度來說,最好別改。但是從現代性的角度看,工具性是現代性的一個重要特徵,文字的書寫越來越工具化,也是現代性使然,使用越來越簡單,使用者越來越普遍,這當然也有它的道理。

  北京晨報:提筆忘字的現象再一次被人們反覆提起,您認為提筆忘字意味著什麼?

  李河:提筆忘字的現象,提示了很多文字書寫中複雜的內容,它的原因,比如說數位技術的發展使得書寫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直接書寫變成了間接書寫,以前拿只筆在紙上寫字,這是直接書寫,簡化字的使用其實也正是為了直接書寫的方便。現在鍵盤輸入,只要會幾個特定的字母或者符號就可以書寫,甚至文盲也因此可以發簡訊了,這是一種間接書寫。可以看到的是,間接書寫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它的普及率、方便程度有目共睹,這和人性中趨樂避苦的本性有關。當然,提筆忘字不僅是書寫技術的原因,現代化的分工越來越嚴密,人們越來越多地被限制在專業的領域中,而文字所提供的則是普遍性的需求,所以,分工也會造成提筆忘字,一個文學家,要讓他寫一大堆物理學的專業名詞,恐怕不容易,反之亦然。

  李河:如何拯救漢字書寫

  據零點指標數據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

  從筆到電腦,漢字的書寫正在經歷一場顛覆性的變化,認識漢字和書寫漢字逐漸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輸入法的時代中,漢字的書寫究竟何去何從?曾經有人大代表建議大力提倡「全民寫漢字」、「全民學書法」,並設置從「應用級」到「藝術表現級」的書寫考級系統。漢字的書寫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拯救漢字書寫問題呢?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表示:「我們大家現在可以預見的是,不太遙遠的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表現出一些普遍的共性——即認識漢字、受過漢字書寫的訓練,但卻更多地依賴間接書寫。不管人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書寫的變化會越來越快,所以,重點在於,如何在傳統和現代的裂縫之中,找到維繫文化的紐帶,讓我們的文化生態穩定而綿長地延續下去。」

  漢字的焦慮

  書寫方式變化帶來的副作用,首先就是短期內的遺忘,間接書寫是一種簡單化的書寫,簡單化往往也等於傻瓜化,就好像照相機一樣,技術越發達,文字的錄入方式就會越簡單,而簡單化在短期內必然會造成大量的遺忘……

  北京晨報:很多人對提筆忘字的現象表示擔憂,您也提到書寫方式變化帶來的副作用,您認為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李河:書寫方式變化帶來的副作用,首先就是短期內的遺忘,間接書寫是一種簡單化的書寫,簡單化往往也等於傻瓜化,就好像照相機一樣,技術越發達,文字的錄入方式就會越簡單,而簡單化在短期內必然會造成大量的遺忘,很多人會提筆忘字,遺忘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北京晨報:還會有長期的副作用嗎?

  李河:長遠來看,它會帶來傳統維護者的焦慮。文字是語言遺產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歷史演變中最慢的部分,在歷時性語言學中,數千年保持整體形態穩定的語言文字,漢字是獨一份,所以,漢字的使用者,在這一方面焦慮尤甚。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會導致焦慮,比如文字本身帶來的,在前現代知識不普及的時代,書寫是少數人的特權,知識往往等同於權力,而現代文字工具化之後,由於掌握知識、掌握書寫能力所帶來的特殊權力在消解,這也是引起焦慮的原因之一。 

  傳統和現代性的衝突

  過去我們常說三代人的記憶,一個人從小到老經歷過的事情當中,依舊還能看到上輩人曾經經歷過的印跡,這就是傳統時代留下的印跡。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不要說三代人的記憶,就是3個月的記憶,有時候都會很難留下些什麼。

  北京晨報:許多網友都在網上表示,對自己的提筆忘字很是懊惱和慚愧。對於他們的這種感受,您是怎麼看的呢?

  李河:人的習慣有連續性,過快地變化、過於頻繁地打破,都會給人帶來不穩定感,害怕在太快的變化中失去把握和控制。其實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控制和發展並行的過程,發展要處於控制之中,不受控制的發展可能會導致難以預測的結果。所以,涉及傳統的問題,應該重點關注。

  北京晨報:但是現代社會是一個變化劇烈的社會,您是如何看待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之間關係的呢?

  李河:傳統和現代性的衝突,深刻地表現在提筆忘字的現象之中。但這種衝突並不止於書寫問題,在很多領域都有表現,比如生活方式。過去我們常說三代人的記憶,一個人從小到老經歷過的事情當中,依舊還能看到上輩人曾經經歷過的印跡,這就是傳統時代留下的印跡。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不要說三代人的記憶,就是3個月的記憶,有時候都會很難留下些什麼。在許多現代人的頭腦中,3個月前的事情早已消失了。

  北京晨報:那麼,您是怎麼看待這種變化的呢?

  李河:技術發展的過快,是一個需要重視的事情,得到的越快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快越多。這裡面有一個底線,當失去的東西可能危害到人的文化生態、自然生態、生存本身的時候,那麼就必須要相當謹慎。事實上,在人類社會中,科技快速發展的數百年之中,也只有近六七十年,才出現了單項技術影響到人類整體的休咎禍福的現象,比如克隆、轉基因等。

  沒有兩全的事情

  任何一種工具、方式等的誕生,都是一整個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可能只要果實不要枝幹根系的,如同嫁接,並不是所有植物都能互相嫁接,文化領域更是如此。 

  北京晨報:對於書寫能力的問題,一直都有許多爭論,繁體化、藝術化、拼音化等,各種觀點都存在。那您是如何看待書寫能力這一問題的呢?

  李河:書寫能力在過去一定程度上被神秘化了。漢字是表意文字,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一開始工具化的色彩就非常強烈。而表意文字,當然也有工具化的用意,但同時也有表達意義、象徵的能力,保留著一種原始的圖像經驗。不少人宣揚表意文字的好處,認為它可以保留原始經驗的原貌,甚至認為書寫表意文字會讓人更聰明。實際上這種觀念是比較單一的,表音文字固然在圖像能力上比較差,但是它的工具性非常發達,由它產生的記號科學,和現代音樂、繪畫等的高度發展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說各有好處,不能說某一種要優於另外一種。

  北京晨報:您對於漢字書寫能力的態度是什麼呢?

  李河:首先,遺產要保留,也要保護,比如在學校進行相關的訓練很有必要,也有好處。其次,不拒絕工具化和傻瓜化,它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也非常重要。

  北京晨報:也有觀點認為兩者可以取長補短,您認為這是否能夠實現呢?

  李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很多時候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實現,更多時候它只是一個浪漫的理想。任何一種工具、方式等的誕生,都是一整個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可能只要果實不要枝幹根系的,如同嫁接,並不是所有植物都能互相嫁接,文化領域更是如此。 

  愉快地珍惜文化

  把傳統的文化,用這種遊戲的方式表現出來,引入許多流行的遊戲元素,比如PK等,等於是在傳統和現代的斷裂之處尋找遊戲的題材,這是很好的事情……

  北京晨報:那您認為應該如何保留文化遺產以及保護人們的書寫能力呢?

  李河:比如說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地方,對文字的直接書寫能力做相應的培訓是很好的。其他方式的保護,像書法等藝術性的創作,漢字書法在傳統時代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在現代同樣可以作為藝術來保留下去。所以,其實不必太悲觀,相當一部分人會遺忘。但同時,也會有人把它作為藝術去熱愛、傳承。

  北京晨報:漢字聽寫節目的走紅,是否也是人們珍惜書寫的一種表現呢?

  李河:這其中就涉及媒體的作用。把傳統的文化,用這種遊戲的方式表現出來,引入許多流行的遊戲元素。比如PK等,等於是在傳統和現代的斷裂之處尋找遊戲的題材,這是很好的事情,一方面它的市場非常廣泛,另一方面也是媒體通過這種方式完成自己在文化中的責任。

  北京晨報:傳統文化並非只有文字,是否在其他方面也會有類似的效果呢?

  李河:是的。這樣的形式可以擴展到更廣的範圍之中,既然它對三代人的記憶有效,那麼它一定有更多可以發掘的資源和市場。而它的好處,會讓更多人珍惜自己的文化,不是那種灌輸式的珍惜觀念,而是用愉快的心情去珍惜。

  晨報記者  周懷宗

  ■晨報追問

  書寫能力退化並非漢字獨有

  北京晨報:關於書寫能力衰退的擔憂,是否僅是漢字使用者所獨有的呢?

  李河:並非如此,比如英語世界中也有類似的問題。以前用打字機打字,所有的字母必須全部打全才行,但是現在的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輸入法,拼寫非常簡單,傻瓜化也很明顯。而同時其帶來的副作用,比如說縮寫現象太多,甚至有時候因為縮寫太多而出現語言混亂的問題,再如語法問題、單複數難以辨別等問題,都會時常出現。所以說,書寫能力衰退的現象並非漢字獨有,它和技術的發展有關,所有的語言文字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在漢字使用者當中,尤其被重視而已。 

  旋生旋滅的網絡語言

  北京晨報:網絡語言往往也被認為是對漢字傳統的顛覆,應該如何看待它?

  李河:網絡語言中,由於網絡表達和錄入技術的原因,會出現很多新的現象,比如說原本很長一句話,會變成兩三個字的縮寫,再比如諧音替代,因為拼音輸入的問題,一些諧音的詞彙又有俏皮的意味,很快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原本詞彙的替代詞等。種種現象,都和間接書寫有關係,當然也會帶來一些煩惱,比如會影響語言文字的純粹性。但同時也不必太緊張,隨著間接書寫的越來越多,又因為網際網路片段性、即時性的表達等因素,這些詞彙大多都是旋生旋滅的,流行一段時間就不見蹤影,當然,如果某一個詞彙被更多人認可,進入到了我們的語言系統,那另然別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擔憂:「電子郵件使66%的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
    導讀:日本人擔憂:電子設備使66%的人漢字寫作能力退化。在古代,漢字作為先進文化,在東亞地區地位崇高。在古代的日本和韓國,漢字是只有貴族才能學習的高級語言,平民沒有學習的資格。由於大部分東亞國家在古代沒有自己的書面文字,史書都是由漢字書寫。所以,在廢除漢字後,它們連自己祖先的歷史都看不懂了。雖然日本也曾嘗試過廢除漢字,但它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決定,因為它發現,上千年來,漢字早已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2016年09月05日 09: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現代化的漢字輸入方式,帶來的是書寫以及交流的便捷,對於中華漢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這樣便捷的輸入方式,已經大大縮減了手寫漢字的機會,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長時間的疏於練習,必然會生疏。電腦對手寫漢字的衝擊不言而喻。「電腦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都是鍵盤書寫,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像平時我們留個字條,寫個字據,有的人就顯得挺尷尬的。」
  • 電腦時代的漢字書寫之憂:中國人不會寫中國字了?
    中新網10月29日電(張中江) 曾幾何時,寫一手漂亮漢字是令人無比欽羨的技能。但伴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國人漸漸發現,自己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提筆忘字」的情況屢屢發生。當不少人寫不出「尷尬」二字時,中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
  • 評論:設立書寫日,留住「筆尖上的漢字」
    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的《關於加強漢字書寫文化教育的建議》針對這一現象,提議設立首都「漢字書寫日」。  近幾年,在地方「兩會」及全國「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設立「漢字書寫日」。比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在2013年和2014年的全國「兩會」上,均呼籲設立「全民漢字書寫日」。
  • 個別漢字書寫筆順將調整:「火」字寫法引熱議
    這也引發了一次關於「有多少字我們沒寫對」的熱烈討論……鄭州晚報藺洋 記者 張勤博友熱議微博提問「火」字該怎麼寫,火了!據城市晚報報導:小王子讀小學一年級,昨天媽媽小敏在輔導他寫作業時,倆人因為筆順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原來,國家語委會對個別生字的筆順進行調整……這些字,你都寫對了嗎?
  • 全球都用字母,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全球都用字母,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眾所周知,如今除了亞洲個別國家還保留著自己的文字書寫體系,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用起了拉丁字母,那麼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呢?現在除了中國和我們一些鄰國沒有使用拉丁字母,全球其餘的所有國際幾乎都被拉丁字母化了,事實上,在過去漢字也差一點被拉丁化。這是由於當時國家受到了打壓,這讓很多人多我們的民族文化產生了懷疑,所以很多人就提議去除漢字,全面拉丁字母化!
  •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隨著《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漢字危機引起公眾熱議。提筆忘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等觀點,讓許多人認為,漢字危機形勢嚴重,拯救漢字刻不容緩。也有人提出,拼音化書寫是大勢所趨,因為書寫方式轉變為鍵盤和字母,提筆忘字是正常現象。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代表之一,已經使用了幾千年,而我國進入鍵盤書寫時代僅有十幾年。
  • 漢字書寫是傳承還是揚棄
    中國漢字在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語言文字中,被譽為是天下最美的文字。然而,在現在這個電腦打字越來越普及的資訊時代,打字遠比寫字的時候多,許多人認為字寫的差一點沒什麼關係,沒必要刻意去練習書寫。加之中國推行的應試教育,學生面對各種學習壓力,每天都忙著作業補課等,沒有時間去練習寫字,現在學生書寫的整體水平越來越差,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比較明顯 。
  • 全球都用字母,我國能保住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這個人功不可沒
    說實話,在這個全球都在用字母的時代,我國能保住自己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這人絕對的功不可沒。圖片來自網絡其實也可以說,除了亞洲小部分國家還保留了自己的書寫體系之外,整個世界的文字都開始被拉丁字母侵蝕,吞噬,讓後消失。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漢字是世界上最具表現能力的文字,為何還有專家提出廢除漢字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追求中國文化與世界接軌,有不少專家提出,應該廢除中國文字(漢字),改用拼音文字。如果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或者加一個「之一」),為什麼專家們卻有這樣的看法呢?之所以專家會提出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說法,一是認為漢字屬於一種古老的文字,符號化比較難,對科技的發展有阻礙。二是認為漢字太複雜,外國人學起來很困難,不利於走出國門。三是漢字作為表意文字,和世界上大多數表音文字在體系上不一樣,應該與世界接軌。但是,這樣一種觀點,明顯是沒有「文化自信」的表現。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發文化思考
    漢字書寫能力退化之憂     儘管總導演關正文一直在強調,節目的創意初衷並不是因為出現了所謂的「漢字危機」,也絕不是要扮演在鍵盤中拯救漢字的英雄,漢字書寫能力還談不上危機,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大多數語言專家還是對目前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憂心忡忡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漢字書寫與 審美須規範
    ■王梓佩據媒體報導,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鄢福初將遞交《關於加強漢字書寫審美應用規範管理》的議案,針對當前漢字書寫、審美、應用種種亂象,提出加強整治低俗書寫、培養書寫審美的建議。其一,一些人習字小有名氣卻沒有突破,於是踏上看似是捷徑的歪門邪道,擺噱頭博人眼球,賺取名利;其二,追捧者捧的並非是書法,而是組織活動、拍攝視頻帶來的流量,眾所周知流量可以變現;其三,如代表所言,「書法文化傳承斷代,社會普遍缺乏書法藝術的基本常識和基本的書法審美能力」。三者結合在一起,「書法大師」和他們的奇葩作品不斷湧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 北海市舉辦中小學生漢字書寫大賽
    北海市舉辦中小學生漢字書寫大賽8月22日,由北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北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北海市海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的&34;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成功舉行。來自本市各中小學的參賽選手及家長、主辦單位領導等200多人參加了活動。
  • 書寫漢字之美 太報集團發起"書寫中國"公益活動受讚譽
    在來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從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提出的 關於「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倡議下,10月15日,「書寫中國」公益活動在太原日報報業集團啟動。活動圍繞「奮鬥新時代, 以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開展20多天來,書法界給予廣泛關注,國內書法名家紛紛題詞,「書寫中國」成為眾多中小學校師生熱議的話題: 「這項活動架起了書法教育的橋梁!」
  • 「愛滋男子強姦智障女孩獲刑5年」引熱議,專家:自首並非一定從輕
    原創 謝錢錢 上海法治報近日,「廣西愛滋病男子強姦15歲智障女生被判5年」的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針對犯罪嫌疑人自首是否就該從輕量刑?明知身患愛滋仍實施強姦,是否屬故意殺人?
  • 全球都在用字母,為何我們中國能保住自己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換句話說除了亞洲部分國家文字還保留了自己的書寫體系,整個世界的文字都已經嚴重拉丁字母化了。就連用了幾千年漢字的越南,也在法國殖民統治之後,逐漸走向字母化。漢字作為整個東方文化的核心載體,面臨拉丁字母化的威脅。作為拉丁字母的使用者的老外們,就對晦澀難懂的中文開始了各種無釐頭的抱怨。
  • 你還會寫多少漢字?對漢字的遺忘該如何抵擋?
    兩檔暑期漢字聽寫類電視節目的走紅,讓不少國人驚呼自己已經「不會寫字」!這一現象,再次引起人們對漢字文化傳承的憂慮。  從筆尖到鍵盤,漢字書寫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相對於拼音文字,鍵盤時代的來臨,對漢字書寫能力的影響無疑要大得多。漢字文化的傳承,是否會因此衰變?書寫工具改變不可逆,當提筆忘字愈加頻繁,對漢字的遺忘,又該如何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