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說,所以不惜代價「屈己求和」,只為了讓金國放歸他的生母韋太后。韋太后(約1080——1191是開封人,宋微宗初年入官為侍御,負責服侍鄭皇后。她與同事喬氏結為姊妹,相約先得富貴者要幫助後進。喬氏得到宋徽宗臨幸後,果然向徽宗推薦了韋氏。大觀元年(1107),韋氏生了九皇子趙構,被封為才人。接著又升為婕好,再升為修容,並在靖康元年(1126)升為賢妃。結果因福得禍,次年與徽、欽二帝及其后妃子女婿媳一起被金兵俘虜,押送北方。
被俘的高級女俘(嬪妃、公主等)被關入「洗衣院」,成為特供金國高級將領的玩物,受盡屈辱。金天會九年(紹興元年)六月,金太宗下令將「宮奴」韋氏從洗衣院調出,嫁給金高級將領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為妾,並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託名辛棄疾的《竊憤錄》寫徽、欽二帝被俘囚事。其中寫到二帝曾目睹韋氏抱小兒隨大王的經過,大王還派人送來酒食,說是「看這個婦人面上」。
書氏在金國生活了整整十六年,忽然被告知將遣返回國。紹興十二年(1142),書氏將歸,當年的結拜姊妹喬貴妃拿出五十兩黃金,送給負責護送韋回因的金方官員高某,說:「薄物不足為禮,願好好護送我姊還江南!」又舉杯敬韋氏酒,說:「姊善自珍重,回去即為皇太后,妹無還期,將老死於朔漠之地矣!其實喬比韋年長四歲。
臨行時,宋欽宗趙桓趕來相送,攔在車前,哭著對韋氏說:「你回去傳話給九哥,也讓我回去,只要給我安置在一座道觀(宋代安置退休大臣的常例),我就心滿意足,其他什麼也不會多管的!」韋氏也很感動,發誓說:「我今先回去,一定爭取實現你的願望。如失言,就讓老天罰我瞎了雙眼!」
這年八月,韋氏一行經千裡跋涉,終於到達臨安的東北郊臨平鎮。宋高宗在此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母子相見,「喜極而泣」。「軍衛歡呼,聲震天地」。韋太后在接見迎駕大臣時聽說令金人敬畏的大將嶽飛已以謀反被誅,才覺得一切並不如她先前設想的那麼美好。在臨安皇城中,已事先為她建造好一座慈寧宮。
史書特地寫了她入住第一夜的一個細節,說她上床「交足而坐」,即坐姿已經換成了金人在地毯上的盤坐式。韋太后在金國嫁人生子之事,為宋高宗之大不堪,必須竭力加以掩飾,首先是虛增年齡。當年被俘時金兵曾令開封府出具表格,載明被俘人的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其中韋氏是三十八歲,這下被改為四十八歲,以示已無生育能力,故無再嫁生子可能,所以喬氏臨別稱其為姊云云。
韋太后入住慈寧宮後自感心中不安,生怕在金國的實情被人曝光,付地叮囑高宗要統一口徑,撲滅任何對己不利的傳言。所以凡參與迎歸太后又知情的官員,不久都以各種理由遭到整肅。其中最慘的是高宗同父異母之姐柔福公主,被誣為奸邪小人假冒,重杖處死。韋的親弟韋淵也以「狂悖」遭到問罪和處罰,一度趕出京城,下放偏地。
為了掩蓋在金實情,解釋安全生還的原因,只有假託神靈庇護,於是出資建造四聖延祥觀,把謊言變成「實證」。但這種宮闈秘聞最聳人聽聞,往往不脛而走,所以南宋初期特多《文姬歸漢圖》的創作,因為東漢末流落匈奴的才女蔡文姬的遭遇與韋太后太相似了。雖然韋太后享盡了榮華富貴,凡逢十壽誕,高宗都為她舉行盛大的慶典,但她心中卻有著無法直言的痛苦,更無法完成對欽宗許下的願。據載,她在華美無比的深宮中只是念佛誦經度日,終於雙眼失明。
宋高宗為她懸賞遍求良醫,最後由道士皇甫坦醫好了一眼(可能是剝除老年性白內障)。當太后要他治好另一眼時,皇甫說:「太后娘娘用一眼視物就夠了,另一眼就讓它為當年立的誓作證吧!」此話直刺其隱藏極深的心病,太后不覺嚇了一跳,驚然開謝道,「道長真是神人啊!」紹興二十九年(15九月,韋太后去世,享年八十歲(實應為七十歲),諡是仁。她的皇后宅(家廟)在薦橋直街(約今清泰街),但無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