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樂:為太原蓮花落捧回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

2021-01-09 山西新聞網

年終歲尾,很多人都會回顧這一年來的成績。太原小夥王名樂今年最大的收穫,是為太原蓮花落捧回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

2020年10月15日晚,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在蘇州舉行。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共同主辦的全國性曲藝專業最高獎,每兩年評選一屆。本屆牡丹獎評選中,48家單位報送的參評節目430個,涵蓋116個南北曲種,節目報送數量為歷屆牡丹獎之最。最終共評出節目獎5個、表演獎6個、文學獎4個、新人獎5個。

王名樂在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頒獎儀式上

江蘇援鄂醫療隊隊員代表為「新人獎」獲得者頒獎時,王名樂懷著激動的心情接過了沉甸甸的獎盃,卻帶著幾分遺憾——一個地方曲藝形式拿到了全國性曲藝專業最高獎,這是太原蓮花落幾十年來最光彩奪目的一刻,但是恩師曹強卻無法看到這一幕了。

「要是師父還活著該多好啊!」王名樂感嘆著,含淚回憶與師父相處的珍貴時光,他覺得肩頭的擔子更重了,「我應該把這門藝術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不負師父重託。」

蓮花落是北方民間曲藝藝術形式之一,最早出現於南宋時期,清朝道光年間傳入山西文水、交城、晉中一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太原市歌舞雜技團曲藝演員曹強主動尋訪到了獨居在瓦窯村的「晉中落子」老藝人李蓮根老師,開始潛心學藝。後經曹強先生不斷摸索與實踐,形成了「韻誦與徒歌相交融,普通話與方言相結合,句式結構多變」的深受百姓喜愛的獨特藝術形式「太原蓮花落」。

王名樂,原名王灝瑋,1993年出生於山西太原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與太原蓮花落的結緣可謂偶然。「我小的時候就比較喜歡曲藝,父親告訴我有一種本土曲藝形式是太原蓮花落,我聽了幾首,就喜歡上了。」12歲時,王名樂找到三盤曹強老師的VCD,便利用業餘時間一字一句地學。

「為了記住詞,只能聽一句按一下暫停鍵,把詞抄在本上。光是記詞的本兒,就攢了一大紙箱。」回憶起當時學藝的情況,王名樂介紹,他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已經九點多,父親還要陪著他去離家不遠的龍潭公園練習好幾個小時。

「夜晚的公園比較安靜,我站在湖邊大聲練習,不僅練蓮花落,也練快板和相聲,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練到夜裡一點多才回家,不論颳風下雨都不間斷。」正是有了這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積累,王名樂才為今後學藝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王名樂2010年與恩師曹強合影

14歲時,王名樂父子經朋友引薦,找到了曹強老師,開始正式學習太原蓮花落。後來,王名樂從曹老師的女兒和太太那裡知道,曹老師曾經很興奮地對家人說,發現了一個學習蓮花落的好孩子。

此後幾年,每個周六日或者寒暑假,王名樂都會到曹強老師家學藝。他至今都記得,在曹老師家逼仄的客廳裡學藝時的場景,「老師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教我,一遍遍示範,一遍遍糾正,非常有耐心,真的是口傳心授。我想,傳統藝術的傳承,就是老藝術家這樣一字一句餵出來的。」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學習後,2009年,太原蓮花落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在太原長風劇院舉行,曹強老師帶著5個學生參加演出。

「當曹老師走上舞臺的時候,觀眾席沸騰了,人們站起來鼓掌、喝彩,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老師含著熱淚左作揖右作揖……」那次專場演出,是王名樂第一次登臺演出,也是他第一次看師父在臺上表演,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們對太原蓮花落以及師父的喜愛。「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想,一個演員得到觀眾這樣的認可,應該是最值得驕傲的藝術成就吧!有一天我也能這樣得到觀眾厚愛,就值了!」

太原蓮花落為何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呢?其作品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批判舊思想、提倡新風尚的,有諷刺腐敗現象的,也有期待祖國團圓、崇尚愛國主義精神的,可謂內容豐富、雅俗共賞。這些作品還將太原方言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現給觀眾,挖掘出太原方言的美感和幽默,讓人在感覺親切的同時會心一笑、深深思索。

同一年,王名樂考入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讀書。尚未畢業時他就開起了婚慶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小有成就、收入可觀的他卻感覺心裡不踏實,偶然看到和曹強老師的合影,他才驚覺已經有兩三個月沒有和老師聯繫了。

心懷愧疚的他買了禮物去看望老師,一路上忐忑不安。他想,當時老師對他寄予厚望,自己卻忙於生意,沒有很好地傳承太原蓮花落這門藝術,會不會被老師臭罵一頓呢?

讓王名樂驚訝的是,曹強老師還是那麼熱情、隨和,充滿了長輩對小輩的疼愛。只是在王名樂臨走時,曹強老師坐在陽臺上滿含落寞地說:「太原蓮花落要是有人繼承就好了,那樣我死也瞑目了。」夕陽的餘暉灑在老先生蒼老的臉上,王名樂看到了老師眼中的淚水。那一刻,他覺得非常心疼,順勢接過了老師的話:「曹老師,買賣我關了,太原蓮花落我來繼承吧!」

如今,人們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從事傳統曲藝工作,必須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剛剛步入社會的王名樂面對親朋好友的不解,關掉了婚慶公司,和曹強老師潛心學藝,多次參加演出,技藝逐步精進。

2013年11月26日,王名樂和其他8位師兄正式拜入曹強先生門內。2014年2月25日,曹強先生突然因病離世,帶給王名樂和其他師兄巨大的打擊,也給喜歡這門藝術的觀眾留下深深的遺憾。承受著悲痛的王名樂決定牢記師父的囑託,把凝聚著恩師畢生心血的太原蓮花落傳承和發揚下去。

為了那句承諾,王名樂全身心地投入太原蓮花落的傳承和創新中,創作出《新夢遊三晉》《機迷不機迷》《兒子的煩惱》等廣受觀眾喜愛的作品,獲得了多個地方和全國獎項。2017年,王名樂成為太原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成立王灝瑋名家工作室。如今的他特別忙碌,幾乎每天晚上,他都要到太原食品街的懿曲社進行演出,吸引了很多粉絲。

王名樂與師兄張濤演出防疫情作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演出受到影響,但王名樂並不閒著,他嘔心瀝血創作出太原蓮花落《請相信》《過關》《戰役》《防疫》和歌曲《在一起》等作品,與師兄張濤進行演出。這些作品在太原電視臺滾動播出,向人們普及防疫相關知識,展示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決心和行動,可謂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在關鍵時期充分發揮了藝術作品的力量,體現了藝術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黎明的黑暗逐漸散去,孤獨的守望有我陪你,此刻的我們遠隔千裡,相通的心卻連在一起。能過去,溫暖的陽光照耀大地,能過去,中華的脊梁更加挺立……」王名樂創作的歌曲《在一起》至今聽來,仍舊讓人心潮澎湃、熱血奔湧。

不僅如此,王名樂還整理編寫了「用太原蓮花落唱老街巷」系列作品,南肖牆、三橋街、大南門、五一路、首邑門等太原老街巷和標誌性建築在王名樂口中變成了琅琅上口的蓮花落作品,其前世今生、歷史典故、名稱來源等通過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來,擴大了太原老街巷的影響力,提升了太原旅遊的知名度。

在抖音平臺上,王名樂的129個作品中,有94個是關於老街巷的,有的單個視頻播放量達到了55.5萬。「我打算把太原老街巷系列作品編輯成書,讀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欣賞太原蓮花落的音視頻。」王名樂說。

在創作演出的過程中,王名樂還收了十來個學生,最小的五六歲,最大的36歲,「我想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讓太原蓮花落繼續發揚光大。」在山西省實驗小學的蓮花落班,王名樂堅持9年給孩子傳承太原蓮花落,讓這門藝術在孩子們心中紮根發芽。

為了給太原蓮花落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平臺,擴大其影響力,2019年,王名樂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組織了「第二屆曹強杯太原蓮花落大賽」,200多人報名參加了成人組、少兒組的比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太原蓮花落來源於民間,在老百姓的喜愛中繁榮興盛。王名樂說,他將繼續勇挑重擔,讓這門傳統藝術持續綻放光芒。

山西新聞網記者 葛海霞

(責編:郗濤、郝亞紅)

相關焦點

  • 《家和月圓》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
    2020年9月28日,近日,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在蘇州正式揭曉,由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曲協推薦,合肥演藝股份有限公司報送,安徽省曲協副主席、合肥市曲藝團副團長孫銘澤等主創,張盛迪、程鴻徵、周旻、孫銘澤表演的曲藝小品《家和月圓》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
  • 廣安80後演員羅捷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
    9月25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及頒獎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蘇州舉行,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揭曉。其中,來自四川廣安嶽池縣的80後年輕演員羅捷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
  • 隨太原蓮花落遊走太原老街巷(圖)
    老太原都知道太原有東西南北八道門,街巷更是數不清,每條街巷都各有其獨特之處,如果你是個老太原,或者你對太原的老街有興趣,那麼請跟隨蓮花落《老街老巷老情趣》,遊走一下太原的老街巷吧。  至於蓮花落,大多數太原人對此並不陌生,但是說起其歷史可能不甚了了。蓮花落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唐五代的「散花落」,宋代被稱為「蓮花落」,是佛教勸善和募捐的形式,清乾隆年間興盛於北京,被叫作「晉中落子」。
  • 青年曲藝作家暴玉喜獲「山西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新年伊始,「向祖國匯報」第十二屆《德藝雙馨》中國文藝展示活動山西省開幕盛典在太原舉行,我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青年曲藝作家暴玉喜被中國藝術家協會山西省秘書處、第十二屆《德藝雙馨》中國文藝展示活動山西省組織委員會授予「山西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 「新程」則靈 牡丹獎得主大新 程剛經典相聲專場
    郭培鑫  藝名:大新  青年相聲演員  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  相聲表演藝術家王謙祥先生弟子  評述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先生弟子  山東電視生活頻道《八點聽書》節目主持人  濟南「曲山藝海震江湖」總冠軍  孫程剛  藝名:程剛  青年相聲演員  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  相聲表演藝術家李增瑞先生弟子  著名曲藝評論家,曲藝作家孫立生先生弟子  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
  • 曾經受捧的蓮花落,如今他們讓它「花開不敗」
    文化交流特約作者 陳富強在一個微信群,看到一段曲藝視頻,唱者著布衣長衫,外景地是我的家鄉紹興安昌古鎮,演員吟唱的是安昌的風土人情。從拍攝的畫面看,有些年頭了,但唱腔十分熟悉,只是我無法確認這是紹劇、越劇還是蓮花落。於是,請教同為紹興籍的老鄉吉祥。吉祥對曲藝有研究,創作過不少曲藝作品。
  • 魯迅文學獎金雞百花獎拿不停 2014重慶文化大繁榮
    8月 李元勝憑詩集《無限事》獲魯迅文學詩歌獎「有一個傢伙,他1981年走進了詩歌。時光流逝,帶走了他太多的似水流年,唯一沒帶走的,是他對詩歌的態度。」李元勝在其獲獎詩集《無限事》的詩會上曾這樣表述。8月,在大家津津有味地觀賞作家方芳與詩人柳忠秧的唇槍舌戰時,重慶詩人李元勝低調地捧回了自己的魯迅文學獎獎盃。
  • 南陽市臥龍區喜摘「中國曲藝之鄉」金字招牌
    2020年12月30日,中國曲藝家協會傳來喜訊:授予臥龍區「中國曲藝之鄉」榮譽稱號,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摘下了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中國曲協組織專家調研組於2020年11月20日至21日對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申創中國曲藝之鄉工作進行調研考察,臥龍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曲藝工作,把創建曲藝之鄉作為建設「首善之區」「文化強區」的重要內容,投入專項資金打造曲藝陣地;臥龍曲藝底蘊深厚,三弦書、大調曲子、南陽鼓詞、河南墜子、南陽評書等曲種歷史久、流傳廣、影響大,其中三弦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臥龍曲藝隊伍齊整,成立於1956
  • 第二屆浙江曲藝獎頒獎:曲壇名家今晚帶來一場本土曲藝大薈萃
    11月30日晚,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浙江曲藝獎」頒獎晚會舉行。晚會現場頒發了本屆「浙江曲藝獎」獲獎名單,包括節目獎1個,表演獎3個,文學獎2個,新人獎2個,共八個獎項。其中,沈瑩、陳祥平、高修川獲表演獎;顏道會、金一戈獲文學獎;張艾嘉、張紅坤獲新人獎;溫州鼓詞《精忠頌》獲節目獎。頒獎現場,以一首曲藝聯唱拉開了晚會帷幕。
  • 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暫告一段落,後續精彩敬請期待
    小儀鳳三弦書是我省較為少見的曲藝種類,歷史悠久,河南墜子的形成與之有著密切的關係,該曲種傳承人張天祥與學生為在場觀眾帶來了傳統節目《黑小兒放牛》。河南墜子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庫佔科帶來了《五女興唐傳》選段,表演從容,語言生動,充分體現了曲藝這一說唱藝術的魅力。隨著曲藝周影響的不斷擴大,加之又逢周六,許多市民坐地鐵、搭公交,趕至演出現場,氣氛極為熱烈。
  • 曲藝作家常來昌編創太原蓮花落——《粥家巷》共唱西溝情
    四千多年的養生粥文化有著古老的傳說,黃帝內經,歷朝歷代大詩人,大名醫都有記載,如:本草綱目,仲景養生對粥的醫用養生早有研究,粥在民間更是家喻戶曉,為傳承養生粥文化,今繡西溝通過二十多年走訪民間老藝人,不斷挖掘民間粥文化傳統小吃工藝流程,經過反覆實踐探索創辦了《粥家巷》。
  • 曲藝名家「送歡笑」進瑞城
    以曲藝為媒,展瑞城風採。12月18日晚,曲藝名家「送歡笑」活動走進瑞城。在市政會議中心大會堂,多位全國聞名曲藝家以嫻熟高超的技藝、惟妙惟肖的表演,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高品質的藝術盛宴。 據悉,該演出是曲藝名家「送歡笑」走進溫州演出(瑞安專場),登臺亮相的有鞏漢林、陳寒柏、翁仁康等群眾耳熟能詳的曲藝名家,還有本土藝術家如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陳德華、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陳春蘭等。
  • ...太原話版高德地圖為您導航」丨曹強蓮花落作品《老街老巷老情趣》
    《老街老巷老情趣》是為太原建成2500年而創作的段子,至今聽來仍覺有情懷、有溫度。聽這短短千字的段子至多十分鐘,可不知其醞釀了6年之久。這是太原蓮花落表演藝術家曹強生前創作的作品,曹老先生在2002年完成了第一稿《老街老巷老情趣》,恰逢太原建城2500年,便有了這樣的開頭——「咱太原兩千五百年,男女老少笑開顏。
  • 李伯清等知名曲藝家有話說
    在20日下午舉行的「川渝樂翻天」成渝雙城經濟圈歡笑品牌活動創建座談會上,來自成渝兩地的一批知名曲藝家濟濟一堂,暢所欲言。從各自的思考出發,為成渝雙城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建設建言獻策。出席當天座談會的曲藝家主要有:著名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凌宗魁,中國曲協副主席、四川省曲協主席叮噹,國家級非遺四川金錢板國家級傳承人張徐,重慶市曲協主席、重慶市群藝館副館長魯廣峰,曲藝牡丹獎及三屆群星獎獲得者凌淋等。
  • 百花齊放:雲南省第二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開幕
    11月23日晚,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紅河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雲南省第二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在蒙自市拉開帷幕。匯演為期4天,將在紅河州大劇院、蒙自市南湖廣場和蒙自市新安所鎮文化廣場舉行。
  • 「「十三五」成就巡禮」讓文學藝術紮根沃土 為轉型發展蹚出新路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跋山涉水為群眾送去電影和演出,他們風雨無阻走進鄉村採訪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工作……在他們的堅持和奉獻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基層人民群眾身邊。這些作家、藝術家從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中汲取素材、找尋靈感,將文學、藝術工作融入山西轉型發展大局之中,堅持培根鑄魂、守正創新,創作出了很多反映人民心聲、鼓舞人民鬥志、深受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
  • 中國美麗城市之太原
    「龍城」 太原也是龍興之地,建立北齊政權的高洋父子發跡於太原,稱太原為「別都」;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興唐的李淵父子也是從太原開基立業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李淵建立唐朝,
  • 第四屆119消防獎先進個人事跡之二十四 | 老藝...
    第四屆119消防獎先進個人事跡之二十四 | 老藝...| 老藝術家20年的消防公益宣傳之路》老藝術家20年的消防公益宣傳之路——記山西省大同市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柴京海柴京海,55歲,山西省大同市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會員,山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雲海曲藝社創始人。
  • 溫州建設集團捧回「魯班獎」
    溫州建設集團捧回「魯班獎」 2015/11/18 00:36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