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查一查史書不就知道了嗎

2021-02-23 英俊的齙牙趙

關於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被歷史教材刪除的事,引起了不少搞教育和學歷史的人的關注。我作為一個學歷史的人,當然想蹭蹭這個熱點聊兩句。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設定一個前提——張衡的確在東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製作出來了一個儀器,這個擺放在京師(河南洛陽)的儀器,的確成功地監測到了隴西(今甘肅定西一帶)的一次地震。

請注意,我說的是監測,也就是震後告訴大傢伙兒哪兒發生地震了,不是預測,這個儀器也從頭到尾就沒說過具有預測功能,請不要誤讀了

好了,我們先拋開那些所謂的仿製品、複製品、設計原理、製作工藝之類的話題不說,我們直接來看看效果,這個玩意兒到底有沒有用。

張衡的地動儀,製作於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張衡逝世於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這個期間,張衡擔任的職務包括太史令、侍中,後來外放做了一段時間的封國國相,然後以尚書的待遇退休。

從這份簡歷看出來,張衡雖然算不上是位高權重,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朝廷地位。而且,他在史官這個崗位上前前後後工作了14年,可以說在這個行業和部門根深蒂固了。

說這麼一堆的目的,我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如果張衡的地動儀能夠成功監測到地震,那麼至少從公元132年到公元139年這一段時間內的地震發生之後,張衡是肯定會為自己的發明創造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那麼,就讓我們查看一下《後漢書》裡面,公元133年(陽嘉二年)到公元139年(永和四年)的地震記錄吧。

我們先看《漢順帝》本紀:

陽嘉元年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風地動銅儀。

陽嘉二年夏四月己亥,京師地震。

陽嘉二年六月醜,洛陽地陷(勉強算地震)。

陽嘉四年十二月甲寅,京師地震。(這次地震有點大,嚇得漢順帝都改元永和了:典籍所忌,震食為重。今日變方遠,地搖京師,咎徵不虛,必有所應。)

永和二年夏四月丙申,京師地震。

永和二年十一月丁卯,京師地震。

永和三年春二月乙亥,京師及金城(今甘肅蘭州)、隴西地震,二郡山岸崩,地陷。

永和三年閏四月己酉,京師地震。

永和四年三月乙亥,京師地震。

好了,這就是《順帝本紀》裡這段時間關於地震的全部文字記錄,除了第一句史官提到了地動儀研製成功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字聊到了這個今天大紅大紫的設備。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皇帝本紀記錄的主要是影響朝廷的大事,關於地震的記錄,最詳細的還是得看《五行志》。所以我又打開了《後漢書·五行志十六·地震》,查查這期間的記錄。

陽嘉二年:四月己亥,京都地震。四年十二月甲寅。京都地震。

永和二年:四月丙申,京都地震。十一月丁卯,京都地震。

永和三年:二月乙亥,京都、金城、隴西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閏(四)月己酉,京都地震。

永和四年三月乙亥,京都地震。

全部記載完畢,跟本紀上差不多,也沒有任何一個字提到地動儀的監測效果。

說實話,這對於在這個行業裡工作了14年、曾經做過這個部門最高長官的張衡來說,很尷尬,不但他自己沒有顯擺,連他的老部下也沒有幫他顯擺。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不敢細想,因為我還沒有分析完畢。

我們來看看《後漢書·張衡傳》,這裡面說,張衡在發明地動儀之後,曾經監測到一起隴西的地震,原文是這麼說的: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

曾經有一次(西邊)龍頭口裡的銅丸掉了下來,洛陽的學者們都覺得這玩意兒不準,明明沒地震,為什麼會掉下來呢?幾天之後,果然隴西的信使前來報告,說那邊發生了地震,於是大家都覺得這玩意兒很厲害。

這一次地震是哪一次呢?很明顯,說的就是永和三年春二月乙亥日這一次,因為在這七年之間,隴西只匯報過這麼一次地震。

而且這一天,洛陽、蘭州、定西同時發生了地震。

張衡先生,這一天發生了三起地震,您這臺儀器擺放的位置,就處在其中一起地震的震中,而且震級還不小(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按道理說,您這臺儀器已經搖晃得快要蹦起來了,怎麼可能只掉了一顆銅丸下來?

京師的學者自己都已經嚇得魂飛魄散了,還會質疑這臺儀器不準?

這些學者,是被震傻了嗎?

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就不得出一個明顯的結論了,大家自己分析吧……

本文寫於2018年10月17日,題圖系網絡搜索地動儀圖片。

相關焦點

  •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大多數人是通過中小學的教科書了解到張衡及其地動儀的,但是由於沒有實物流傳於世,從古至今一直有人對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懷疑。在多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科書中,都收錄了南北朝時期範曄《後漢書》中的《張衡傳》,這篇文章不但介紹了張衡的生平事跡、主要成就,還著重介紹了其候風地動儀。
  •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凡是學過中國歷史人都知道,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明之一。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驕傲自豪。但是最近新版的歷史教材卻刪除了這部分內容,這又是為什麼呢?
  • 張衡地動儀到底長啥樣? 我們翻了100多年的歷史
    先是有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隨後,人教社否認該消息,稱課本中對地動儀有專門介紹。這引起了網友對地動儀的討論。那麼,歷史上真的存在地動儀嗎?地動儀的復原又有什麼樣的故事?首先,關於地動儀,歷史上確有記載,而且這樣的記載見於多部史書。
  • 張衡地動儀到底長啥樣?我們翻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先是有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隨後,人教社否認該消息,稱課本中對地動儀有專門介紹。這引起了網友對地動儀的討論。歷史上真的存在地動儀嗎?地動儀的復原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真相來了!
    在質疑的聲音中,奧地利人雷立柏的觀點最為尖銳,他曾撰寫《張衡:宗教與科學》,認為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來,地動儀失傳了,就說明它不科學、無實用性,沒有不失傳的道理。 但更多學者相信地動儀真的存在過。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給出注釋,網友:刪的好!
    一說到張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發明的地動儀。雖然大家可能並不清楚它的具體構造和原理是什麼,但是堅信它就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可是你知道嗎?如今,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早已被教科書給刪除了,甚至有位專家直接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呢。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真相來了
    有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有記者向人教社求證,人教社明確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發生了什麼事?真相到底如何?畢業多年之後你還記得多少課本中的知識?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為根本測不出地震?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源:華西都市報歷經一年時間,王振鐸放棄了自己1936年想遵從的「懸垂擺」原理,而是採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於1951年設計並復原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模型。消息一出,就受到了空前的關注,由王振鐸復原的「張衡地動儀」還被編入全國中小學教科書,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復原模型做了標誌。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有效
    清朝有一文人秦可大,作文《地震記》記錄地震時人們需要採取的保護措施。各朝帝王官員,無不重視防治自然災害的重要性。戰國時期李冰修建都江堰,唐朝宰相姚崇滅蝗,均是歷史進程裡人們在自然間對平衡的尋求。無數先進的制度和設備都代表著古人們的傑出智慧。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是個全能青年,卻仍逃不過現實的磋磨
    我國古代的很多名人走的都是文人的路子,但也有一些人,在「科研」方面有不小的成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張衡。張衡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全能青年,他最大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等物,除此之外,張衡還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資治通鑑》不同於史書,這本官修史書,記載了春秋到宋朝的歷史,這期間出現了兩大科技發展高潮,其一是宋,其二是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張衡,河南南陽人,他跟姜子牙、範蠡、張仲景、諸葛亮並稱為「南陽五聖」,張衡家族世代都是大家,祖父徵戰匈奴有功,官拜漁陽太守場。
  • 地動儀背後的故事,引以為豪的千年發明,它真的存在嗎?
    據說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臺的動議,可是有一個問題,古代史書一般都是惜字如金,由於描寫的文字都非常少,導致書中描述的地動儀過於不詳,只知道其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之對應,若任何一方發生地震,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以此檢測出口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網友:一不小心上了絕版課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張衡的地動儀,不知道大家是否記憶深刻👇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現存的地動儀是假的?真的已被復原!
    古代預測地震的神器地動儀和它的發明者張衡在不知不覺中退出了課本,從此與課堂無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家、發明家,開創了我國天文、地理研究的先河,他一生之中最為著名的發明物地動儀,一度是國人的驕傲。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究竟是什麼樣子?
  • 張衡是如何發明地動儀的?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復原模型飽受爭議,網友:一不小心上了絕版課
    來源:齊魯晚報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張衡的地動儀,不知道大家是否記憶深刻👇
  • 張衡可不僅僅只發明了地動儀,他還發明了這些東西
    在我們兒時的歷史教材裡,地動儀可是重點之一,是印有彩頁插畫的,不過最近有媒體報導,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已經刪除了地動儀的相關內容,引起了大量關注,一時間,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被歷史神話出來的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其實,張衡作為我國古代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科學成果可不僅僅只有地動儀這一項。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2020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前段時間新疆伽師發生了6.4級地震讓大家十分揪心。所以,對於地震多發地帶,發現地震的動向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科技是可以很容易就勘測出來的,那麼古代人怎麼規避地震呢?想必小時候大家都聽過一個人物,那就是張衡。
  • 張衡候風地動儀的「候風」如何理解
    在《中國過去氣象學上的成就》一文中,竺可楨對張衡的候風地動儀進行了闡釋和論證。他認為,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也發明了候風儀。 竺可楨還認為,西洋的候風雞比張衡的候風銅烏晚了1000年。  很多人看到竺可楨的這一論述,並進行了引用。如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賴家度的《張衡》、王兆彤的《張衡》以及龔克昌的《漢賦研究》中,都引用了竺可楨的這一觀點。 事情果真如此嗎?有一個人對竺可楨的推斷提出了異議,他就是英國人李約瑟。
  • 起底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基於音樂原理的偉大發明
    前段時間,教育界出了一個新聞,大致內容是:由於張衡的」候風地動儀「不能確定是否真的存在過,因此將被從歷史課本中踢出去。後來有關方面澄清說:不是要把"候風地動儀「踢出課本去,而是要把下面這張流傳幾十年的地動儀圖片的真實身份說清楚,因為這張圖片根本不是張衡地動儀的原型,而是科學史學者王振鐸在1940年代根據自己的理解仿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