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峰湖中,有隻瓔珞龜。
清代彩繪本《無量壽佛會慶圖冊》中有龍宮眾海神獻上珍寶的場景。湖神告訴眾龜:「瓔珞龜原本是佛身上的瓔珞珠寶。龍宮眾神為文殊菩薩獻上珍寶時,掉落到席間,菩薩便賜給龜族將領。」
瓔珞龜出生之地開滿鮮花,芳香四溢,龜殼有蓮花紋、吉祥紋。
龜長大後,能射出萬道白光,把湖面照得雪亮。見它變成天仙般的女子憑空而降,系千百瓔珞,身著各式圖案錦緞,頭上及衣服上插各種花,把手中的團扇輕輕一揮,香氣襲人,無可比喻。水面如旭日初升,閃著晶亮,水波粼粼,水浪呈蝴蝶狀、鳥狀,與各種玉光相映,煞是好看。其容顏,如剛升上山脊之明月,對人所說皆為人語,還常誦唱阿彌陀佛。因她惹人憐愛,端莊無比,龜族聞聲靠近,人亦誦唱阿彌陀佛。
一來自南方的王子阿南,來向瓔珞龜求婚。
阿南富裕、帥氣,腳下生風,疾走如飛。但它幼時被一黑鳥啄食,留下隱疾,患上夜間大量啄食龜鱉的習慣。夜間行蹤詭秘,所害龜鱉,不下百隻。
瓔珞龜嫁給了阿南,為他誦唱阿彌陀佛。原來,他是觀世音菩薩身邊的一童子,犯了戒律,過錯就變成了吃龜鱉的惡習。
往往可見兩個人在水湖邊嬉戲相鬥,身上映著初放的陽光,忽躍忽隱,笑聲遍滿山間。
瓔珞龜為阿南生了一群孩子,這些孩子到了水裡就變成龜。老百姓雖捕殺魚類為主,龜鱉亦不可逃。捕龜人有一次將小龜捕來食用,甚覺鮮美,便是瓔珞龜的孩子。阿南對此心生強烈的嗔恨,身具魔性,竟把岸上居民一一吃掉。瓔珞龜阻攔,阿南盛怒火之下把瓔珞龜的金銀玉飾、千百瓔珞悉數毀掉。
阿南不知道,那些瓔珞便是瓔珞龜的護身符,少了護身符也會不幸被捕。且食客發現,誦唱阿彌陀佛遍數愈多之人,愈覺其味鮮美。誦唱遍數稀少之人,只覺其味苦澀、辛辣。由此,附近老百姓耽於美味,不斷誦唱阿彌陀佛。
阿南為了報仇,開始煽動百姓,為瓔珞龜報仇。
菩薩乘雲至湖岸,大放光明,告眾人曰:「人們所食之龜,龜殼上的蓮花紋,為菩薩身上瓔珞珠寶的化身,只因勸眾人念佛,自己被食。此龜憐憫人愚痴,以此因緣,已經升天為仙。若有不信之人,可見龜殼。」說罷離去。人們撿來丟棄龜殼觀看,但見龜殼上長出兩朵金蓮花。見此之人,永斷殺生之念,念阿彌陀佛。
金蓮即是瓔珞龜的化身,動物和老百姓有所祈求,都能如願。後來,人們見到湖水中有足魚和金蓮花,有女從天而降,祥雲繚繞此山,猜測這個仙家女就是從前的瓔珞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