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課堂
民間傳統工藝染纈 走進小學美術課堂
孩子們的作品
自己製作一塊染纈工藝的手帕是不是很好玩呢?這不,在城關區大砂坪小學的美術課堂上,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學習傳統的染纈手工染色工藝,運用點染和浸染的方法製作出一塊塊與眾不同的花手帕。
大砂坪小學三年級的馬依諾同學說,用染纈工藝製作花手帕很有意思,首先用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媚材,然後將方形生宣紙或皺紋紙用不同的方法摺疊,如田字格、米字格、輻射狀、摺扇形等摺疊法,或任意摺疊、揉紙團法等,也可以將條狀方形紙前後重複對摺成均勻的單元小格後,在此基礎上再隨意摺疊。折好後就開始染啦,色彩不宜過多,三至五種顏色即可,角、邊、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決定圖案的形成。還可運用撞水法,即用清水點染已經染了色的紙張部位,用水將紙張上已有的顏色推擠向四方,從而顯出淡色斑痕。這樣展開後就成了一塊塊美麗的花手帕。
小延伸
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染色工藝,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扎結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染纈獨特的手工扎結、染色而形成的圖案樸實無華、天然成趣,具有痕跡美、自然過渡的色暈美,使染纈數千年來具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該校美術老師包娜表示,製作花手帕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在。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