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語言及認知發展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成熟,在這個過程裡,很多孩子會因為這樣那樣的認知偏差,說出很多有趣的『童言童語』。這不,今天和朋友一起出來吃飯的時候,就被隔壁一桌的小男孩給『萌』到了。
那個男孩應該有四五歲的樣子,身上的衣服印著卡通的恐龍,看上去非常的可愛。等菜的時候,餐廳的服務員先給各個桌子上都先擺上了幾隻骨碟。那個男孩看了一眼之後就特別興奮地拉著媽媽的衣袖說:「媽媽你快看,碟子裡飄著兩隻蚊子!」這一喊把全餐廳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男孩子的媽媽可能是覺得尷尬,於是呵斥道:「別瞎說,那是畫上去的小蝦。你安靜一點,公共場合別大呼小叫的。」受到責罵之後,男孩坐在那裡顯得很是委屈。
其實這幾隻畫在白骨碟上的水墨風小蝦,乍一看的時候的確很像黑漆漆的蚊子。尤其如果孩子還沒有接觸過山水畫,更是看不懂。
男孩本想著和媽媽分享自己新奇的發現,卻被這一句『瞎說』的指責,自然會感覺不開心。這種教育方式,其實無意識地破壞了孩子向外探索的欲望,甚至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那麼,面對孩子的童言童語,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呢?
一、尊重孩子尚且稚嫩的自尊心
不要因為覺得孩子還小,就不能尊重他的看法和意見,甚至對孩子說出來的想法抱以斥責、嘲笑的態度。這樣教導出來的孩子並不能『懂事』,而是會被傷害成一個不自信、不積極、害怕向外探索的孩子。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於是將孩子的『童言童語』當作笑話看。長此以往,這種輕蔑孩子尊嚴的態度但很可能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認錯了』『想岔了』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更加細緻地去觀察,更加仔細地區思考,這樣才能夠真正引導孩子的語言和認知發展。
二、 尊重孩子目前的知識發展
很多時候,孩子說出一大堆『看似有道理,但其實爐頭不對馬嘴』的童言童語,並不是要故意鬧出笑話,而是因為他/她本身的知識儲備不夠,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認識或者理解複雜事物的階段。
就拿餐廳裡的那個小男孩來說,他的『瞎說』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他常常見到細小的黑色蚊子,但沒有見識過用水墨風格畫出來的小蝦,因此會在看見盤子裡的圖案時,自然地將其看作是蚊子。
面對這類情況,父母不應該批評孩子『瞎說』『看錯了』『沒有仔細觀察』,而應該積極地增強孩子日常生活裡能夠學習到的知識點。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這正培養他/她豐富的閱歷,幫助孩子更加深入、科學、正確地區理解這個世界。
三、 尊重孩子目前不成熟的認知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漫長的過程。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在大人看來幼稚的想法,其實就是在保護他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有勇氣和動力不斷地向外探索,不斷區思考外界的事物,真正的發展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童言童語採取批評、斥責、嘲笑額態度,其本質上就是在扼殺孩子的想像力,以及未來他思維的創新性。
每個孩子天生下來,都是幻想家、夢想家。這項能力是恩賜,是能夠幫助他在成年後獲得成功、幸福生活的基礎。童言童語』『天馬行空』『胡思亂想』這些是孩子成長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家長不能用成人的評價標準去要求孩子,而應該貼合孩子目前的水品,想辦法增進他的發展。通過合理對待孩子,我們就能培養他樂於探索、積極獨立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