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畢業季!如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2021-03-02 普特英語考試助手

大學畢業,不知道該做什麼?當老師?考公務員?自己創業?是應該腳踏實地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還是追隨自己的夢想,走在路上?親朋好友肯定會給你提一些建議。但在《路線圖:如何選擇終生事業》一書的作者看來,大多數善意的建議都是「噪音」。進行職業選擇時,你首先要關掉「噪音」,專注於真正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然後開始進入或者儘可能靠近那個領域,即便要從底層做起。

Dear Annie: I’m curious to hear what you think about my situation. In about six weeks I』ll be graduating summa cum laude from college, and I have no idea what I want to do for a living. The problem isn’t that nothing interests me, it’s that everything does. In fact, it’s taken me six years to get through school because I kept changing my major, and at various times I』ve minored in different things too, including business and film.

親愛的安妮:我很想聽聽您對我的情況有什麼看法。6周後,我即將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但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謀生。問題並非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事實恰恰相反。實際上,我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學業,因為我一直在換專業,此外,我還輔修了許多不同專業,如商業和電影等。

Now, I’m getting all kinds of advice from relatives and other students, like 「follow your passion,」 or else 「do something safe,」 like go to law school or grad school. Is there some magic formula for choosing a career? I』d like to do something I』ll still be happy with in, say, 10 or 20 years. Is that a totally unrealistic idea? — Baffled in Boston

現在,我的親朋好友和其他學生給了我各種建議,比如「追隨你的激情」,或者「做一些安全的事」,如讀法學院或研究生等。職業選擇是否也有某種神奇的公式?我希望做在10年或20年後仍會感興趣的事情。這種想法現實嗎?——B.B.

Dear B.B.: Alas, there’s no magic formula but, believe it or not, the fact that you’re baffled is a promising sign. After all, you』ve probably got 40 or 50 working years ahead of you, so it’s smart to make few, if any, assumptions right now about how you’re going to spend them.

親愛的B.B.:現實情況是,不存在這樣的神奇公式,但不論你相信與否,你現在的困惑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跡象。畢竟,你未來將要工作40年或50年,所以現在設想一下如何分配這漫長的時間,實乃明智之舉。

「Our society doesn’t accept not knowing as an answer,」 observes Nathan Gebhard. 「But when someone is totally sure of their next step, especially if they seem to have gotten the idea from someone else, I always wonder whether they』ve really thought it through.」

內森•格哈特表示:「社會不會接受「不知道」這種答案。當一個人完全確定該如何邁出下一步,尤其是當他們的決定來自其他人時,我通常會懷疑,他們是否真正深思熟慮過。」

Gebhard knows whereof he speaks. Starting about 15 years ago, he and a couple of colleagues set out to crisscross the U.S. in an RV. They interviewed working people, from lobstermen to brain surgeons to celebrity businesspeople like Starbucks CEO Howard Schultz. Those conversations—about how they ended up in their careers, what they』ve realized over time, and what they would do differently if they could—became the basis of the PBS documentary series Roadtrip Nation and of a fascinating new book you might want to check out, Roadmap: The Get-It-Together Guide for Figuring Out What to Do with Your Life.

格哈特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15年前,他和幾位同事決定乘坐一輛露營車行遍整個美國。他們採訪了各色職業人士,從捕龍蝦的漁夫到腦外科醫生,再到大名鼎鼎的商界人士,如星巴克公司CEO霍華德•舒爾茨。這些對話的內容涉及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在職業生涯中實現了什麼,如果有機會他們會有怎樣不同的選擇等,並成為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系列紀錄片《路上美國》的素材。有一本新書收錄了這些對話內容,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路線圖:如何選擇終生事業》。

The first thing to keep in mind, Gebhard says, is that most of the well-meaning advice you’re hearing is 「what we call noise. People will tell you all kinds of nonsense.」

格哈特表示,你首先需要牢記,你聽到的大多數善意的建議,「被我們稱為噪音。人們會對你說各種廢話。」

One example: The oft-repeated counsel to follow your passion. The 1,000-plus successful people Gebhard has met have indeed found their passion, but only 「at the end of a long process, a long series of baby steps. An absurdly small minority knew early on what they wanted to do and just went and did it. Careers don’t work that way anymore, if they ever did. Instead, it’s about making lots of small decisions that build momentum over time, and readjusting if something doesn’t feel right.」

就以常被人提起的「追隨你的激情」為例。格哈特採訪的1000多名成功人士確實找到了他們的激情所在,但「你首先要像嬰兒學步一樣,經歷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只有極少數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並真正將其變成自己的事業。如果說「追隨激情」曾是人們選擇職業的方向,在時下卻並不奏效。現在,職業選擇的過程是做出許多小的決定,讓自己逐漸積累動力,當感覺出現問題時再重新調整。」

So, right now, where do you start? First, tune out the 「noise」 and focus on what truly grabs and holds your attention. Then start working in that field, or as close to it as you can get, even if you have to start at the bottom. Gebhard quotes television producer Mike Lazzo: 「Put yourself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things that interest you the most.」

那麼,你應該從何處開始?首先,關掉「噪音」,專注於真正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然後開始進入或者儘可能靠近那個領域,即便要從底層做起。格哈特引用了電視製片人邁克•拉佐的話:「讓自己靠近最感興趣的事情。」

Lazzo, a high school dropout, really cared about TV, especially animation. He applied for a job in the mailroom at Turner Broadcasting where, Gebhard says, 「he got to drop into everyone’s office, while he was delivering their mail, and see up close what they were doing.」 Programming caught his fancy, and he turned out to be good at it. Lazzo worked his way up to become the first programmer ever at Cartoon Network, and he now runs his own highly successful production company.

中學輟學的拉佐對電視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動畫。格哈特稱,拉佐在特納廣播公司求得了一份郵件收發室的工作,「這樣一來,他便可以在分發郵件的時候,自由進出每個人的辦公室,近距離了解人們都在做什麼。」他對電視節目編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他發現自己非常擅長這種工作。後來,拉佐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卡通電視網第一位電視節目編排員,現在經營著自己的製作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Keep an eye out for the unexpected. For instance, Delfina Eberly, director of data center operations at Facebook, told Gebhard, 「The roads that my peers took, they were expected, [but] I wanted something different. I was searching for something to connect to.」 To pay the bills, Eberly took a lowly job in the computer room of a local bank, even though she had no tech training or experience.

留心意外的機會。例如,Facebook數據中心業務總監德爾菲娜•艾博麗告訴格哈特:「同齡人的選擇都是意料之內的職業道路,但我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我一直在尋找能讓我實現這一願望的機會。」為了生活,艾博麗在一家地方銀行的機房找到了一份低等的工作,儘管她沒有接受過任何技術培訓,也沒有相關經驗。

To her own surprise, she loved it. 「Instead of shying away from technology, I leaned into it. I would just sit down and figure it out,」 she recalls in Roadmap. 「And that philosophy has really served me well, even today.」

令她意外的是,她竟然非常喜歡那份工作。她在《路線圖》中回憶稱:「我沒有在技術面前退縮,而是投入其中。我會坐下來,把問題弄清楚。即便是現在,這種理念也讓我受益匪淺。」

The two biggest things to keep in mind, Gebhard says, are, 「first, there is no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success. You get to define what it looks like for you, and pursue that. It’s a very freeing realization.」

格哈特建議,你需要記住最重要的兩條:「首先,對於成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你必須自己去定義什麼是成功,然後為之努力。這是一種可釋放自我的領悟。」

And second, taking baby steps into a field where you think you』d like to work, while you’re still in your 20s and can change direction relatively easily, might look riskier than following a supposedly 「safe」 career path that someone else has laid out for you. But consider what Kleiner Perkins venture capitalist Randy Komisar, another of Gebhard’s interviewees, calls 「the most dangerous risk of all—the risk of spending your life not doing what you want, on the bet that you can buy yourself the freedom to do it later.」

其次,儘管你只有20多歲,改變方向相對容易,但相比其他人為你鋪就的所謂「安全」的職業道路,在你認為自己想要工作的領域進行慢慢嘗試,可能要面臨更大的風險。但格哈特的另外一位採訪對象,凱鵬華盈公司的風險投資家蘭迪•柯米薩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耗盡一生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以為這樣就可以在未來獲得自由,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

Talkback: How did you choose your current career? If you had it to do over again, would you go into the same field, or a different one? Leave a comment below.

反饋:你如何選擇當前的職業?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你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還是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歡迎評論。(向Anne提問)

相關焦點

  • 又是一年畢業季,高中畢業以後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
    如果考試分數低於預期,那麼就有可能面臨著高中畢業以後就業的問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高中畢業以後如何選擇職業,也為這個畢業季獻計獻策。高中畢業後一直在「漂」是什麼原因。我們發現有好多人高中畢業以後選擇在服務行業做服務生,只有一少部分有專業技能的人,比如學過會計專業、韓語專業、護士專業、幼師專業的,他們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
  • 疫情、畢業季、職業瓶頸...為何國考是就業的第一選擇?
    引 言據統計,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眾多的畢業人數,激烈的競爭崗位讓很多人倍感壓力山大。就業是民生之本,眾多的職業選擇,難免會讓人陷入迷茫。面對畢業季,面對疫情,面對職業瓶頸,如何給自己的未來加碼,什麼樣的職位才是就業的第一選擇?
  • 如何知道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是否有錢途?
    相愛容易相處難,做HR多年,經常遇到剛畢業的女生說對人力資源這一職業很感興趣。但在我看來,沒有親自體驗過的東西根本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興趣,運用在職業上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沒有職業體驗就說對某類職業很感興趣,那恰好說明你根本不了解這個職業。
  • 畢業季來臨,法學畢業生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是一名法學專業大學本科生,並且已經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我還是一名公檢法單位的公務員。所以接下來我來說說法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此同時,現在很多跟法律相關的工作都需要「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這就是所謂的「持證上崗」,比如律師、公證員、法律顧問、仲裁員、法官、檢察官等等。如果你已經有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我第一建議是考公檢法單位的公務員。
  • 倘若有條件選擇,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對很多人而言,發現自己擅長做什麼,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他們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 還有很多人只會羨慕別人,或者模仿別人做的事,很少認清自己的專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全力以赴。所以,他們總是別彆扭扭地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更不能對自己的職業盡心盡力。
  • 如何選擇職業適合自己的職業
    該怎樣選擇職業方向,如何找到自身的優勢並將其轉化為競爭力,今天來聊一聊如何選擇職業。每個人的選擇,本質上源於自己內心的目標,來源於心靈深處的聲音。可是這種聲音卻很容易被自己須臾而生的幻想,情感的激動短暫的衝動所淹沒,能讓我們產生誤解。
  • 畢業生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絕大部分人都會迷茫,是聽從父母的建議,還是自己摸索,還是創業……這一切該如何選擇?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啟發。1. 發現自己的內在需求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這裡給大家一點建議。沉下心來,認真回顧自己過去的生活、學習經歷,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然後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聆聽自己的心聲,發現自己內在的需求。
  • 畢業季·校長寄語㊵|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陸錦軍:匠心築夢...
    6月21日起,「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聯手推出「畢業季·校長寄語」,為大家呈現特別的畢業季,特別的校長寄語。(投稿聯繫方式:手機13913990137;郵箱:12755061@qq.com)
  • 如何選擇博士畢業論文題目
    WOSCI沃斯編輯: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呢?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因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題目,自己今後的博士研究及職業生涯都將離不開這個主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選擇題目對很多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在職場中,不同類型的人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
    說起職業,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可是在選擇的時候該如何來進行呢?我想有些人在此時此刻會感到有些迷茫。我們在選擇職業時候除了考慮自身的性格、能力、興趣等因素,使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外,還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的心理特點,以便使所選的職業更適合自己。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自由二字,看我幾年前的觀點:自由)聞著香,打著坐,突然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想要寫點什麼,關於自由職業,我當下的思考。一直以來,自由是自己非常看重的東西,隨著經歷的增多,閱人閱己的路上,對於自由,此刻有了一些新的觀點。
  • 西班牙碩士申請丨選自己感興趣的還是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
    再過一個月,新的一輪碩士申請就要開始了,每每到了這會兒,專業選擇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家長和學生往往會分成兩個陣營,家長會更加看重就業前景,而學生則會更想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那麼,到底選自己感興趣的還是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呢?
  • 對於畢業季的畢業生,是先找工作還是先找房子?該如何選擇?
    又是一年的畢業季,選擇出來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都陸陸續續開始投遞簡歷找工作了,我有一個朋友前兩天還在問我,哪個找工作的APP好一些啊?我要去大城市裡面了是先租房還是先找工作啊?其實對於這些第一次踏入陌生城市的學生來說,對哪裡都充滿好奇,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對於畢業季的畢業生,是先找工作還是先找房子?該如何選擇呢?
  • 畢業季來臨:給面臨畢業的大學應屆生的幾點建議?
    畢業季來臨:給面臨畢業的大學應屆生的幾點建議?我們都知道六月是畢業季,馬上就要到六月了,又有很多大學畢業的應屆生要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一抓一大把,所以競爭激烈。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就業?擔心未來會如何?今天的話題是給面臨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一些建議,希望在離開校園以後可以有所幫助。
  • 選擇職業學校,成就出彩人生
    轉眼間,又到了秋季,這是你們的畢業季,也是你們的選擇季。相信或許此刻的你正面臨著繼續學習或直接就業的抉擇,對於你們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關係到大家自身的前途和未來。在此,老師希望每一個中考生都能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家庭和自身實際出發,認真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 初中畢業生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學校?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生,在面臨中考失利以後無法升入普通高中時,職業學校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不管是父母也好、學生也好對於如何選擇職業學校都是很迷茫的。如何給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學校呢?下邊小編就和大家仔細的分析一下。第一原則:選公不選私。
  • 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很多同學在選專業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選什麼專業,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與此同時,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其重要。那麼,在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做好職業規劃?這篇文章全說清楚了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獨立的思考戰略,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運營,在不同的職業階段,採取不同的策略,按自己希望的樣子過好一生。古典老師,把他的這套思考框架稱為:職業發展五要素模型。工資低、壓力大;上升通道窄,前途看不清;老闆噁心,上班沒勁。經常有掀桌子不幹了的衝動,但又不知道去哪裡更好。95%的職場人都對外面的新職位感興趣,但只有22%的人真正付諸了行動。
  • 211畢業做快遞小哥,雙語女碩士做保姆,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211畢業的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杭州雙語女碩士做保姆!行行出狀元,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為什麼現在高學歷的人也願意去做基礎的普通工作了?張進畢業於211高校北京林業大學化工專業,在快遞員隊伍裡算是高學歷,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宜昌就業。出於對物流行業前景的看好,2019年9月,他來到京東物流成為一名基層快遞員。
  • 「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可我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選擇工作,就是選擇未來的自己。而一份好的工作,從探索職業興趣開始。曉琪茫然地搖搖頭:「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由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辭職後能做些什麼,所以曉琪一直沒敢遞交辭呈,在痛苦中掙扎。兩年前,曉琪大學畢業,她學的是財會專業,所以就業去向很自然地鎖定在這個方向。畢業後,她進入一家大公司做核算員。工資雖然不高,但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