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顏值即正義」的審美觀盛行於這代年輕人的時候,產生的遐想堪比鄰居家幾個大媽在竊竊私語。
在龐大得讓人自我感覺渺小的地球上,總是隱藏著這麼一群人,她們總是不辭辛苦,將「陷入醜途」的女孩拉回正軌,把挽救全世界的審美觀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
「這個人真醜」是她們對長相正常的女孩最高評價。
「沒化妝就敢出門?」是獨屬於這個群體的必備三觀。
「長相不好,人品肯定差」是過來人的深沉警告。
當有人說她們是外貌協會的時候,這群人會用最害羞、最沉重的語氣告訴你:外貌協會算什麼?我們代表的是「顏值即正義」。
就像所有的凹凸曼出場必定打怪獸一樣,這群「自我顏值認知良好」的顏值主義者,每天必定會把大街上走過的路人批判個遍。
她們在「這個太醜」和「那個太胖」之間,尋找精確到幾兩的體重,更刺眼的是每次出門必定會「務妝」三小時和「百萬衣叢中」取當天的幸運色,透露了「以貌取人」的無知和醜陋。
有人開始辯解這是大眾審美觀的提升,有人說這是時代的潮流趨勢。
而放眼整個世界,像這樣把「顏值當飯吃」的人,終究是少數,但這種現象卻在不斷蔓延,甚至開始瀰漫到學生的身上。
01顏值即正義,販賣多少外貌焦慮
我永遠忘不了夏天穿著短褲和人字拖,跑到樓下小賣部買個雪糕,被路過小姐姐竊竊私語的經歷。
正當我迫不及待撕開雪糕的外包裝,狠狠咬上一口夏天的「救命藥」時,旁邊剛好路過兩名正值芳齡的小姐姐,這種感覺猶如可樂加上曼妥思入喉時的「雙重爆炸」。
鮮紅的嘴唇年輕而活潑,白色的衣服青春而靈動,輕輕的笑聲靈動而悅耳,隱隱訴說著年輕的美好。
就像所有小說裡面的男主一樣,路過的女生都會被其強大的氣質而吸引,耳邊偶爾傳來一句「這個男生好帥」,最後男主嘴角微微上揚,用盡畢生之學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
我小心翼翼豎起耳朵,想要尋找小說中的男主感覺時,耳邊驟然傳來一聲「破天巨響」,直接震撼到我弱小又無助的心靈:「你看這個男的,穿成這樣,一看就是個「屌絲」和流氓」。
聽著這句對男生堪稱「無限暴擊」的話,我用盡後半生的質疑輕輕問自己:我衣服好像沒穿反吧?
白色短袖,黑色短褲,一雙人字拖,加上閃亮得發光的頭型,這套裝備難道下樓買個雪糕都不配?是我教書太久了,不懂時代服裝潮流,還是真的長得不堪入目?
在街坊鄰居奇特的目光下,狂奔回家的我趕緊拿出祖傳的鏡子,「燃燒」三條燈管的照射,用比在學校研究微生物還細緻的目光,把自己的形象從裡到外檢查了個遍,最後還是無奈的嘆息了一句:「還是這麼帥!」
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會安慰自己一句「可能是三觀不合吧」,而事實證明,那只是我的第一次,在之後的歲月裡,我還無數次被「顏值」摁在地上摩擦,面對這個情況,不甘屈辱的我身披求知的「戰甲」,翻遍知識的大山,最後在浩瀚的網絡世界中找到了她們的真名——顏值主義者。
知識告訴我,這是一群上能把「顏值當飯吃」,下能用「顏值論對錯」的特殊群體,而在她們的詳細簡介後面,附加的那一個個生動故事,更是把我嚇得戰術後仰。
憑藉《致命女人》slay全場的華人女星劉玉玲,曾因為外貌不出眾接不到任何劇本,甚至被辱罵「醜成dog」;
因職場PUA鬧上熱搜的Yamy,也自曝因長相一般而被老闆瘋狂Taunt。
主演《第一香爐》的彭于晏和馬思純,更是因為碩壯的身軀和嬰兒肥臉頰,被瘋狂吐槽LOW到爆。
而她們最完美的意中人,是日本00後盛行的「令和猛男」
02追求顏值,始於高考後的瘋狂
事實證明,顏值主義者不僅混跡於「優雅得體」的社會姐妹群,更能在各種知識APP的外貌焦慮加持下,成功改變了無數大學生的真實面容。
每年高考過後,「一刀變西施」的美容廣告屢見不鮮,像極了古人老來得子的喜悅,笑容逐漸張狂,無數準女大學生成了上岸產卵的海龜,瘋狂往號稱「顏值沙灘」的美容機構跑去。
為了了解「顏值」在大學生心中的分量,我專門探尋了官方數據:國內近2000萬的醫美消費群體中,00後佔到了近四分之一。
而對於「動刀」的位置,也從臉部直接上升為整體,什麼水光針、雙眼皮、祛痘瘦臉,到現在的豐胸手術,醫生們不禁給她們點了個贊,直呼這屆年輕人真是「百變少女」,影帝都沒你們會玩。
20來歲的年紀,不好好想著怎麼接受知識的「毒打」,反而化身「校園網紅」,這明顯就是缺一套來自「黃岡模擬試卷」的組合拳。
面對00後的顏值大軍,不少家長更是以「富貴險中求」的過來人意識主動邀戰,更有甚者帶著7歲的女兒使出一刀「雙眼皮」技能,最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面對女兒無助的哭聲,母親以一句「顏值時代,愛美從娃娃抓起」,讓人直呼內行。
原來21世紀,不僅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連顏值也得從娃娃抓起?
在這些「決戰顏值之巔」的女大學生背後,隱藏著無數「深藏功與名」的家長。
一句:「考上一本,帶你去實現「醜女逆襲」」,足以讓天生愛美的女孩們開足了十倍馬力,衝進一本的大樓。
原本看著網上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就能讓人直接「致盲」,現在倒好,在學校我都不敢和學生打招呼,生怕自己認錯人,被扣上東哥「不知妻美」的疑難雜症。
白天被無數「美顏」閃瞎的眼睛,晚上繼續挨著網紅的「毒打」,看著燈火通明的城市夜景,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感慨:原來美顏相機真的過時了,真人美顏才是男女老少「通殺」的技能。
想到這我不禁有點好奇,這些被「顏值」定義的「正義」少女們,在大學是不是繼續書寫著「百變女神」的傳說?
03始於顏值,終於內在
在不少美妝博主,美顏網紅的宣傳下,原本應該被理性對待的外貌問題越來越魔幻,用外貌標榜人生的成敗,再用「愛美的天性」掛鈎消費;
迎合女性愛美的性格,喊著「女人美了,才完整」的消費口號,用力刷新人們對於外貌的認知。
強大的銷售團隊不僅通過案例和概念製造「顏值焦慮感」,還可以用愛情和幸福捆綁人們的選擇,站在虛假面孔的頂端,按整容的次數和價格,連帶著無辜的路人被迫分出「美醜窮矬」的三六九等審美觀。
為了免受於「醜女」的稱號,無數女性乃至女大學生,也加入整容的浪潮,開始學起了那種評價別人的同時,捎帶一句「外貌攻擊」的交流方式。
人前互相「商業吹捧」,人後使勁踩低,天知道這些人在別人嘴裡有多LOW?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所謂的美不僅僅是指外貌,更是指一個人的內在修養,遺憾的是在如今網紅盛行的時代,很多人過於注重外在美,而忽略了內在修養,這種觀念從極少數女性群體,逐漸蔓延至平凡百姓,乃至很多大學生,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除了女性追求虛假顏值,甚至男大學生也開始DIY盛世容顏。
更有不少人理直氣壯的把「顏值」當一切事物的通行證,聲稱可以沒文化,但不能沒顏值。
之所以談起「顏值主義者」這件事,並非阿柒不贊成人們追求美,也不反對人們去整容,而是對於大學生整容浪潮的一種反思:當學生只顧著把顏值當成所有時,我們拿什麼去教育起他們正確的三觀?「渣男」和「渣女」的問題不正是因為人們過於看重顏值而忽略了內在而產生的嗎?
這些年,擁有「絕世美顏」的網紅如流水般換了一批又一批,真正能靠顏值堅持下來的有幾個?那些站在直播頂端的網紅,哪個手裡沒點「必殺技」?
人與人之間的過程,皆是始於顏值,終於內在,就像前幾年廣大網友們的嘆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不要過分注重顏值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更不要在背後對別人的外貌和穿著指指點點,因為只有天知道,這樣的人在別人的嘴裡會有多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