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面孔不再是整齊劃一、冰冷嚴肅;家居環境也不再只圍繞吃飯穿衣。兩個生活場景的界限,正在越來越模糊。
辦公用品走入家庭
在人們傳統的定義裡,辦公室和家這兩個生活場景有著涇渭分明的區別。從設計布局到一應用品,都是「各玩各的」。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生活特別是移動辦公理念的逐漸普及,人們不一定非要到辦公室才能「辦公」。只要有網絡信號和一部手機或電腦設備,哪裡都可以是辦公室。
近日,江蘇的林先生告訴記者,在他身邊,包括他自己,很多人都已經把過去通常公司等機構才配備的碎紙機也當成了「居家必備」之物。「我家三年前就買了碎紙機,最近剛換了一臺迷你新款的,不佔空間,特別實用。」林先生說,「現在是資訊時代,我幾乎每天都要跟各種單據打交道:快遞單、外賣單、送貨單、各種繳費通知單、銀行對帳單等。這些單據裡包含了我的太多個人信息。如果沒有碎紙機,還要專門花時間去處理,非常麻煩。直接丟掉又擔心個人信息被洩露。有了碎紙機,頓時覺得方便不少。」
另外,記者了解到,除了碎紙機,印表機、複印機、掃描儀等辦公用品,現在也走進了更多消費者的家中。
北京的谷女士最近就買了一臺集列印、複印和掃描於一體的多功能設備。「平時主要給孩子列印複印各種學習資料。」谷女士說,「我家小區附近沒有列印店,略遠的地方有一家,還很貴,彩打一張A4紙就要5元。有時候他們彩打的設備還老壞,根本打不出正常顏色。著急列印的時候,花錢都辦不了事。我就索性花了900多元買了一臺『三用機』。算下來,列印一張A4紙的成本也就幾分錢吧。用了這段時間,給孩子列印了幾百頁學習材料,要是到外面去列印,這些材料的列印費都能買一臺印表機了。」谷女士的經濟帳算得明明白白又實在。
辦公環境家居化
就在辦公用品走入普通消費者家庭的同時,家居用品也在走入上班族的辦公室。在北京諾頓中心某寫字樓上班的劉女士是某健康文化公司的總經理,她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採購經理從來不去『辦公用品』商店採購正經八百的辦公用品,因為那些看起來太過嚴肅,與我們的企業文化風格衝突。」
記者在劉女士的公司看到,所有員工桌上的資料收納架不是整齊劃一的款式,而是各式各樣,或卡通、或「潮」或「酷」,生活氣氛濃鬱。
劉女士的辦公室還養了很多綠植,就家裡後院的花園。
「我們公司的理念是貼近自然,所以就營造了這樣人文氣息比較濃的環境。」劉女士說,「把辦公室打造成員工的第二個家,員工也會更喜歡上班,更熱愛自己的工作。」
(本報記者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