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FPGA (二十四)必會! 從靜態時序分析到SDRAM時序收斂(上篇)

2020-12-12 電子產品世界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今天我們講時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905.htm

  一、從靜態時序分析說起

  我理解的靜態時序分析,就是我們在不加激勵的情況下,通過對電路進行時序的延遲計算,預計電路的工作流程,對電路提出我們需要的一些約束條件,比如我們需要從A寄存器到B寄存器的延遲不能大於10ns,如果我們不添加時序約束,綜合工具可能會有好幾條路徑,按照它自己的要求來布局布線,那麼從A寄存器到B寄存器的時間就有可能是20ns或者15ns之類的路徑,而我們需要的是不能大於10ns,因此,我們需要添加時序約束,再根據特定的時序模型,使我們的系統達到設計要求。

  這裡的時間延遲可能包括我們的PCB板的走線延遲,也包括FPGA內部的走線延遲,時鐘延遲等等,這裡我們添加的時序約束,就相當於我們在沒有下板之前,通過計算,來模擬仿真下板後的延遲情況,並通過時序報告查看有哪些違規路徑,以及建立保持時間不平衡的情況,通過時序優化使其達到一個穩定狀態的過程。

  小墨在做SDRAM時序約束的時候深有體會,即使我們老老實實的按照時序計算公式將延時計算出來添加到工程中去,時序報告也顯示時序收斂並且也幾乎達到了建立保持時間的平衡狀態,前後仿真也沒什麼問題,以為一切就緒了,但是下板後就是跑不起來,最後我還是改動了一下約束參數,有時候甚至改動幅度與計算幅度相比較大,當然還是在保證時序收斂的情況下,下板之後竟然跑起來了,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觸時序這個高大上的概念,經驗不足吧,有的時候真是碰運氣....當然等會我將源碼共享的時候,大家還需要自己進行時序約束,因為我們的FPGA晶片型號,PCB布局,SDRAM型號都不太一樣,那麼跑起來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大家還需要自己親自學一下這部分的知識,自己去摸索。

  我們直接來看這個圖,

  

 

  要看懂這個圖,當然還需要有一個模型

  

 

  時序圖上的第一個時鐘,即我們的源時鐘,或者說是我們的晶振時鐘,從晶振到達源寄存器,這段路程肯定是有延遲的,我們把這段延遲叫做Tc2s,也即我們的clk1.

  時序圖上的第二個時鐘,是我們的源時鐘到達目的寄存器的時鐘,即我們的鎖存寄存器的時鐘,它到目的寄存器的延遲,我們稱為Tc2d,也即我們的clk2

  clk1 到達源寄存器的時候,將輸入的數據鎖存器到源寄存器,目的寄存器沒有鎖存值,等到第二個時鐘周期,clk2 到達目的寄存器的時候,將源寄存器的輸出數據鎖存,數據必須在clk2 到達之前保持穩定,從數據到達目的寄存器到clk2到達這段時間,稱為建立時間,當然,數據被鎖存之後,還需要保持穩定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稱為保持時間。

  從數據被源寄存器鎖存開始,到數據出現在目的寄存器的這段時間,我們稱為數據的傳輸時間Tco

  我們做這樣一個考慮,如果Tco很長,也就是說,數據從被源寄存器捕獲,到出現在目的寄存器的延時時間較長,甚至長到clk2到達目的寄存器的時候還沒有到達,那麼,我們就說這段路徑,建立時間違規,數據不能被正確捕獲,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其添加約束,讓數據在多少納秒之內到達,保證數據被捕獲,然後綜合工具就會根據我們的要求,尋找最佳路徑,從而保證建立時間足夠長。

  同理,假設Tco很短,短到clk2到來的時候,本來應該被捕獲的數據,還沒有保持一定的穩定時間,就被下一個要捕獲的數據給覆蓋了,或者說我們捕獲到的是下一個要捕獲的數據,從而造成保持時間違規

  所以,Tco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必須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儘量讓目的寄存器的捕獲時鐘在數據的有效窗口內,所以,建立保持時間必須滿足下列公式,公式的由來完全來自於時序圖

  

 

  其中,Tc2d - Tc2s叫做時鐘偏斜,這兩個公式,是我們下面分析SDRAM時序的兩個重要公式

  再來看一下這兩個公式,既然我們要做時序分析,得要知道我們要分析的是哪一部分吧,Tclk我們無法改變,就是系統時鐘嘛,時鐘偏斜我們也改變不了,因為對於一個特定的FPGA器件,時鐘偏斜相對固定,所以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Tco,怎麼改變呢,就是添加我們的時序約束,讓綜合工具按照我們的要求尋找符合我們約束的路徑,從而滿足建立保持時間的要求。

  二、輸入輸出模型以及I/O約束

  1、先來看輸出模型

  

 

  當然這個輸出模型並不是很符合我們的FPGA 和SDRAM的輸出模型,是我從網上找來的一張圖片,不過沒關係,做一下修改就好了。

  我們的源時鐘需要進入FPGA的PLL中,然後輸出給我們的FPGA做內部時鐘,在輸出到外部做SDRAM的工作時鐘,所以上圖中,晶振到外部器件的時鐘路徑,應該是PLL的輸出到SDRAM的輸出路徑

  還有,我們之前做的靜態時序分析,是基於在FPGA內部的,所以數據的延遲時間只有Tco一個參數,然而,我們的這個輸出模型,是源寄存器在FPGA內部,而目的寄存器在我們的SDRAM內部,所以,我們的數據輸出路徑的延遲,還需要加上一部分,即我們的外部PCB走線延遲

  這樣,我們的輸入延遲 = 數據在FPGA內部傳輸延遲 Tco + 外部PCB走線延遲

  帶入我們的靜態時序分析的建立時間公式得

  Tco < Tclk - Tsu - 外部PCB延遲 + 時鐘偏斜

  由於是輸出模型,所以,Tco即我們的約束部分,Tsu即SDRAM的建立時間,又因為,altera官方提供的資料,不用時鐘偏斜這一概念,用的是時鐘網絡延時,

  即時鐘網絡延時 = - 時鐘偏斜,即 Tc2s - Tc2d

  所以,我們得出輸出模型的一個最終公式

  Tco < Tclk - Tsu - 外部PCB延遲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其中 Tsu + 外部PCB延遲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稱為最大輸出延時

  也即 Tco < Tclk - 最大輸出延時

  我們到時候給時序分析工具添加的,就是這個最大輸出延時,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添加的不是 Tclk - 最大輸出延時,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想過,我理解的就是,最大輸出延時是真實存在的,當我們下板之後,這些延時會直接影響系統的,而Tclk確實固定的,因此,我們只需要算出最大輸出延時,其實Tco就已經確定了,綜合工具會根據這個確定值尋找路徑

  同理,我們根據靜態時序分析的公式算出最小輸出延時

  即Tco + 外部PCB走線延遲 + 時鐘偏斜 > Th

  即 Tco > Th - 外部PCB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其中,最小輸出延時 = Th - 外部PCB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即 Tco > 最小輸出延時

  2、再來看輸入模型

  

 

  輸入模型無非就是跟輸出模型相反罷了,原來FPGA作為輸出,現在作為輸入,還是要考慮我們之前靜態時序分析的時候推出的那兩個公式

  即 Tclk + 時鐘偏斜 > Tco + 外部PCB走線延時 + Tsu

  那麼Tco + 外部PCB走線延時 + 時鐘網絡延時 < Tclk - Tsu,

  小於號左邊就是我們的最大輸入延時 ,這裡的Tco就不再是FPGA內部的了,而是數據經過SDRAM的延時了。Tclk就是FPGA的內部時鐘了,Tsu當然也是FPGA的建立時間。到了這個地方我就有點不懂了,既然是輸入延時,為什麼不把FPGA的建立時間考慮在內呢?要知道我們在推輸出延時的時候也是把SDRAM的建立時間考慮在內了啊,為什麼這裡就不把FPGA的建立時間考慮在內呢?

  我是這麼理解的,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只需要算數據到FPGA引腳的延時就可以了,剩下的路徑,包括數據從FPGA引腳到數據被鎖存這段時間,也就是已經包括了FPGA的建立時間在內了的緣故,這段時間是綜合工具根據我們的輸入延時來分配路線的。

  這個問題,希望看到的大神給個意見吧

  當然了,最小輸入延時也是根據那個公式求得

  即Tco + 外部PCB走線延時 +時鐘網絡延時 > Th

  即最小輸入延時 > Th

  3、下面我們做一個總結

  最大輸出延時 = 外部器件的Tsu + 外部PCB最大延遲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最小輸出延時 = 外部器件的Th - 外部最小PCB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最大輸入延時 = 外部器件最大Tco + 外部PCB最大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最小輸入延時 = 外部器件最小Tco + 外部PCB最小走線延時 + 最小時鐘網絡延時

  下面再來解釋一下最大最小問題,看到這大家肯有點看不懂了,剛才還覺得可以,加了一些最大最小就看不懂了,其實我們要做的輸出,不僅僅是有一個引腳輸出,拿我們的SDRAM來說,有12根地址線,還有16根數據線還有其他的控制信號線要輸出,那麼,我們應該選其中最長的,或者最短的來考慮,只要最長的或者最短的滿足要求了,其他的自然也就滿足要求了,即我們用最壞的打算來考慮我們的約束路徑。

  還有最大最小時鐘網絡延時,由於這裡我們只有一跟時鐘線,就無所謂最大最小了,這麼說就是為了規範

  最大最小外部器件的Tco,數據經過SDRAM的時候,並不是時間都是一樣的,總有些快慢問題,這裡我們也取極限,就是數據經過SDRAM的最大時間和最小時間,這個時間在datasheet裡面是有參數的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 最小輸出延時計算的時候,為什麼是減去 最小PCB走線延時呢,為什麼不是最大?為什麼不是加上最大時鐘網絡延時呢?為什麼不是最小?其實,時序分析工具分析的時候是按照一定的公式計算數據到達時間和數據需要時間的,這個公式見下圖

  

 

  在計算保持時間餘量,數據需要時間的時候,公式是減去 output minimum delay of pin

  為什麼是減去呢,按理說應該是加上我們的輸出最小延時才對,小墨當時也不理解,所以就當是記住吧,也就是說

  這裡的 output minimum delay of pin = - 輸出最小延時

  這樣理解的話,那麼輸出最小延時越大,那麼output minimum delay of pin 就越小了,也就是為什麼是減去最小PCB延時的原因吧

  後面我們到時序分析工具裡面看時序報告圖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我們約束的最小輸出延時是負數的話,裡面顯示的卻是正數,所以,我們就暫時記住好了,因為真的是不好理解。

  三、參數計算

  根據我們剛才推斷出來的那幾個公式,我們就可以進行參數計算了,先來看看我們需要什麼參數

  輸出模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SDRAM的建立時間,保持時間,外部PCB走線延時,輸入模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外部器件的最大最小Tco

  SDRAM的建立保持時間可以從datasheet裡面找到

  

 

  根據器件型號,我們選擇建立時間為 1.5 ns ,保持時間為 0.8ns,外部PCB走線延時這個不怎麼好算,只能估計吧,因為板子不是我畫的,長度也不知道,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信號在PCB上的延時大概為0.18ns /1000mil,那我就估計為最大0.3ns,最小0.1好了

  然後是時鐘網絡延時,也就是源時鐘到達源寄存器 - 到達目的寄存器的值,由於我們的時鐘是總PLL發出的,時鐘從FPGA管腳輸出後再送給SDRAM,因此這個值一定是負值,而且也是時鐘在PCB上的走線延時,這個值我們估算為-0.1ns好了,因為真的沒法算我覺得。

  然後是數據經過外部器件的最大最小延時,這個值我們在SDRAM的理論篇裡面說了,就是Tac參數和Toh參數,不懂得朋友可以到前面去補補課,這個值我們在datasheet裡面也找得到

  

 

  所以我們取最大Tco 為5.4ns 最小Tco為2.7ns

  經過計算得我們的約束參數

  最大輸出延時 =外部器件的Tsu+外部PCB最大延遲+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1.5+0.3-0.1=1.7ns

  最小輸出延時 = 外部器件的Th - 外部最小PCB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 -(0.8 - 0.1 - 0.1 ) = - 0.6ns

  最大輸入延時 = 外部器件最大Tco + 外部PCB最大走線延時 + 最大時鐘網絡延時

  = 5.4 + 0.3 - 0.1=5.6ns

  最小輸入延時 = 外部器件最小Tco + 外部PCB最小走線延時 + 最小時鐘網絡延時

  = 2.7 + 0.1 -0.1 = 2.7ns

  四、全局時鐘約束

  由於我們的時鐘是由晶振源傳到PLL,然後再由PLL輸出給SDRAM和FPGA內部寄存器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輸入的時鐘進行約束,約束其為50M的時鐘,並對應好我們的埠時鐘clk,即約束我們的輸入時鐘為50M,並給這個時鐘取一個在時序分析時鐘的名字,即sys_clk,關於timequest的使用,大家還需自行學習,這裡僅僅只是說約束方法

  

 

  而對於PLL輸出時鐘的約束,我們僅需在.sdc文件相應的的位置,手動輸入約束即可,僅需要一條語句 ,這條命令輸進去以後,時序分析工具會自動的為我們約束好PLL的輸出時鐘

  

 

  我們可以通過查看時序報告,可以看到,我們的時鐘都跑到了我們約束的條件,如果我們不加這條語句的的話,那麼PLL的輸出時鐘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那樣的話,我們的時鐘都不穩定,更別提系統穩定性了

  

 

  五、關於虛擬時鐘

  上圖中,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看到,第一行有一個SDRAM_CLK,這個時鐘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時鐘,其實就是我們給外部的晶片模擬了一個時鐘,因為外部器件的時鐘是我們PLL生成,送到外部管腳去的,並不是我們FPGA的內部時鐘,既然不是內部時鐘,那麼我們就無法對其進行約束,我們只能定義這麼一個虛擬的時鐘,來儘可能模擬SDRAM的工作時鐘。 例如,輸入的時候,源寄存器在SDRAM中,目的寄存器在FPGA中,數據的傳輸是在SDRAM工作時鐘下進行的,但是時序分析工具不知道這個時鐘,所以我們定義一個虛擬時鐘,連接好它的路徑,即從哪輸出,輸到哪,這裡的話就是從PLL的clk2輸出,到SDRAM的時鐘輸入引腳了。因為這裡是時序約束模型為源同步時序模型,即時鐘都是由FPGA產生,在不是源同步時序模型的情況下,就不需要指明虛擬時鐘的源和目的,只需要指明周期即可。

  

 

  既然是模擬,那我們也應該考慮到這個時鐘從PLL輸出,到FPGA引腳的這段時間的延時,我們對其進行最大,最小延時約束

  

 

  同理,我們約束最小值為0ns,這裡就不做演示了,方法是一樣的

  六、I/O時序約束

  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就不能一點點的做了,只舉個例子吧,做最大輸入延時的約束,我們點擊 constraints ———> set input delay

  時鐘名字我們選的就是我們生成的虛擬時鐘,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做的是IO約束,即FPGA和SDRAM互相交換數據,既然交換數據肯定是建立在時鐘的基礎上的,這個時鐘,就是虛擬時鐘。這個地方比較難懂了,我理解的也不是太好。畢竟我們是要看得是時序報告,時序報告就是建立在虛擬時鐘的基礎上的一個模擬過程。先理解到這裡吧,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了,還請看到的大神給指點一二吧~

  下面我們做最大輸入延時的約束,設置我們最大的輸入延時為5.4ns

  

 

  設置輸入路徑,因為只有SDRAM_data路徑是雙向的,做輸入的時候僅考慮這個路徑即可

  

 

  然後我們再做一個輸出最大延時的約束,輸出最大延時為1.7ns ,輸出路徑包括除了時鐘和時鐘有效信號sdram_cke信號外的所有的SDRAM引腳,當然也包括sdram_data信號,為什麼不包括cke信號呢?因為cke信號自始至終沒有多少次的變化,也就是說對時序要求不嚴格,對於這種信號,類似還有片選信號,數碼管片選,位選等,我們只需對其進行false路徑約束即可,即對時序沒有嚴格要求的路徑

  

 

  

 

  剩下的路徑我就不再做了,都是一樣的,將所有路徑約束好之後,我們需要開始調sdram工作時鐘的相位偏移了

  由於篇幅所限,剩下的內容我放到下篇中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靜態時序工程師,面試必知知識點
    靜態時序分析在電路時序快速、準確的測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使用了簡化的模型,而且它有限地考慮了信號之間的邏輯互動,所以靜態時序分析能夠更快速地完成任務。靜態時序分析可以在不進行動態仿真的情況下確定電路是否滿足時序約束。
  • FFT處理器寄生參數提取和靜態時序分析
    這是因為對於0.18mm及以下工藝,毗鄰金屬連線所產生的耦合電容在設計中已經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寄生參數,於是先進的寄生參數提取工具就可以檢測到相同層次之間產生耦合電容的影響。因此對0.18mm及以下工藝的設計,通過物理驗證,在進行流片之前,需要用專門的寄生參數抽取工具將每一個節點的RC網絡信息寫成文件傳遞給設計,即所謂的反標,再用靜態時序分析工具做精確的版圖時序分析。
  • FPGA時序分析—vivado篇
    時序分析的基本步驟:一個合理的時序約束可以分為以下步驟:時序約束整體的思路與之前我說的方法基本一致。整體的思路如下:先是約束時鐘,讓軟體先解決內部時序問題;(在這一步驟中可以適當加入時序例外,以便時序通過)然後再加入IO的延遲約束;最後針對沒有過的時序,添加時序例外。
  • 乾貨| FPGA開發設計必經之路:時序分析
    時序分析是FPGA設計中永恆的話題,也是FPGA開發人員設計進階的必由之路。慢慢來,先介紹時序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時鐘抖動是永遠存在的,當其大到可以和時鐘周期相比擬的時候,會影響到設計,這樣的抖動是不可接受的。時鐘信號要提供給整個電路的時序單元,所以時鐘信號線非常長,並構成分布式的RC網路。它的延時與時鐘線的長度、時序單元的負載電容、個數有關,所以產生所謂的時鐘偏移。
  • 約束、時序分析的概念介紹
    (註:以下主要設計時序約束)   A 時序約束的概念和基本策略   時序約束主要包括周期約束(FFS到FFS,即觸發器到觸發器)和偏移約束(IPAD到FFS、FFS到OPAD)以及靜態路徑約束(IPAD到OPAD)等3種。通過附加約束條件可以使綜合布線工具調整映射和布局布線過程,使設計達到時序要求。
  • 靜態時序分析聖經翻譯計劃10——第五章:延遲計算 (下)
    5.4 壓擺合併當多個壓擺到達一個公共點時(例如在多輸入單元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呢?
  • FPGA設計中的時序問題的詳細分析與解決方案
    但在深入探討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時序問題進行一點基本分析。這裡的目標是首先排除明顯的問題,如將時鐘引腳置於器件的上部、在器件下部驅動數字時鐘管理器(DCM),然後再在器件上部驅動全局緩衝(BUFG)。 有時,此類引腳布局會導致根本沒有辦法滿足時序要求。通過察看時序報告中的延遲,通常可以發現這些明顯的時序問題。
  • 時序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時序分析時FPGA設計中永恆的話題,也是FPGA開發人員設計進階的必由之路。慢慢來,先介紹時序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204.htm1.
  • 臺積電認可Cadence Tempus時序籤收工具用於20納米設計
    該認證意味著通過臺積電嚴格的EDA工具驗證過的Cadence Tempus 時序籤收解決方案能夠確保客戶實現先進位程節點的最高精確度標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5752.htm  「Tempus時序籤收技術利用分布式處理和創新的增量式時序分析技術,使時序分析性能達到了新的高度,」Cadence公司晶片實現集團,晶片籤收與驗證部副總裁Anirudh Devgan表示。
  • 時序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時序分析時FPGA設計中永恆的話題,也是FPGA開發人員設計進階的必由之路。慢慢來,先介紹時序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595.htm1.
  • 第五章 時序圖網絡建模
    下面我們給出其具體的數學定義:給定一個時序圖G=(V,E),其中V是G中的一組頂點,E是G的一組邊,對於一條邊e∈E,用四元組(u,v,t,r)來表示,其中頂點u,v∈V,t是起始時間,r是從u到v遍歷時間,則從u到v的終止時間為t+r,邊e的起始時間為t(e),遍歷時間為r(e),即e在[t,t+r]時是被激活的。
  • 時序資料庫入門系列: 時序數據的查詢
    上篇文章時序資料庫入門系列:什麼是時序資料庫介紹了時序資料庫的定義和發展趨勢,這次接著分享下時序資料庫的查詢相關的概念。
  • FPGA是什麼
    與傳統邏輯電路和門陣列(如PAL,GAL及CPLD器件)相比,FPGA具有不同的結構,FPGA利用小型查找表(16×1RAM)來實現組合邏輯,每個查找表連接到一個D觸發器的輸入端,觸發器再來驅動其他邏輯電路或驅動I/O,由此構成了既可實現組合邏輯功能又可實現時序邏輯功能的基本邏輯單元模塊,這些模塊間利用金屬連線互相連接或連接到I/O模塊。
  •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打開APP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佚名 發表於 2009-04-07 23:18:11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1.
  • 靜態時序分析聖經翻譯計劃9——第五章:延遲計算 (上)
    不考慮互連寄生的影響,圖5-1中的內部網絡NET0的電容將由UAND1和UNOR2單元的輸入引腳電容組成;輸出O1具有UNOR2單元的輸入引腳電容再加上邏輯模塊輸出埠的任何電容性負載;輸入I1和I2具有UAND1和UINV0單元的輸入引腳電容。通過這種抽象,圖5-1中的邏輯設計可以用圖5-2所示的等效表示來描述:
  • 【第三章:標準單元庫 下】靜態時序分析聖經翻譯計劃
    圖3-11對於如圖3-11所示的例子,可以將時序弧分為以下幾類:輸入到輸出的組合邏輯弧:這對應於直接從輸入到輸出的組合邏輯路徑,例如從輸入埠FIN到輸出埠FOUT。輸入時序邏輯弧:這對應於連接到觸發器D引腳的輸入埠的建立時間或保持時間。通常,在將模塊的輸入埠連接到觸發器的D引腳之前,可以存在一些組合邏輯。
  • 實例介紹UML時序圖用法
    隨著計算機網絡布線已深入到各種樓宇建設之中,如果通過計算機網絡(包括LAN和WAN)連接位於不同地點的多個監控小系統,這樣無需敷設專門線路,僅憑藉已有的LAN和WAN,使得任意一臺賦予權限的主機都可以遊刃有餘地在網上採集現場的監控畫面,從而實現了遠程網絡視頻監控。運用UML的軟體開發技術,我們可以把模塊與實際應用功能緊密聯繫起來。
  • 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及邏輯圖分析
    時序邏輯電路其任一時刻的輸出不僅取決於該時刻的輸入,而且還與過去各時刻的輸入有關。常見的時序邏輯電路有觸發器、計數器、寄存器等。由於時序邏輯電路具有存儲或記憶的功能,檢修起來就比較複雜。
  • 時序圖和類圖的關係
    什麼是時序圖   時序圖(Sequence Diagram),又名序列圖、循序圖、順序圖,是一種UML交互圖。   什麼是類圖   類圖(Class diagram)是顯示了模型的靜態結構,特別是模型中存在的類、類的內部結構以及它們與其他類的關係等。類圖不顯示暫時性的信息。類圖是面向對象建模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既用於應用程式的系統分類的一般概念建模,也用於詳細建模,將模型轉換成編程代碼。類圖也可用於數據建模。   時序圖和類圖的關係
  • LSTM在金融時序分析中的應用
    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長短期記憶網絡)是循環神經網絡(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的一種特例,在金融領域多用於時序分析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