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三十而立,不因催婚而結婚

2020-12-13 太平洋1000米下

三十而立是孔子對於男人在30歲時應該達到的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那麼對於三十而立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很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就是三十歲之前就應該成家立業。其實對於三十而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準則,大眾的理解是"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說三十歲之前就必須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在一定的基礎上有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這樣就可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三十而立的"立"一種普遍的意識,是人生標誌成熟的一面旗幟。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的壓力倍增,有來自社會不同階段的壓力,包括結婚生子和事業上發展遇到的瓶頸,所以要正確理解三十而立而不是盲目的為了結婚而結婚。

相關焦點

  • 30歲,催婚的「分水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彭暖暖催婚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現象。古人云「三十而立」,自然而然,30歲便成為催婚的「分水嶺」。在催婚、年齡資本下降、孤獨等社會和自身壓力之下,30歲之前的年輕人很可能降低擇偶標準,為結婚而結婚。30歲以上的年輕人則因度過了「慌亂期」,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婚姻,從而寧缺勿濫,同時這也使其父母意識到,孩子的婚姻只有孩子做的了主,放下對孩子婚姻的過度關注。
  • 反催婚心理學指南:如何一句話噎死催婚的人?
    親戚們(尤其是不太熟的)催婚的目的,大多並不是真的關心你,而是滿足自己那顆熊熊燃燒的八卦好奇心。 --「沒有呢,沒錢談不了對象,您可以借我點錢嗎?結婚了還您啊。」 --「沒有呢,我學心理學,別人怕我一眼就知道他在想什麼。阿姨,您猜我知不知道您現在在想什麼?」
  • 我媽總是拿我大伯的「不婚悲劇」催婚,越是這樣,我越是不想結婚
    因為不同人的出身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經歷不一樣,能力不一樣,觀念不一樣,所以誰也沒資格說不同人的結局都一樣。除了「從生到死」這個客觀規律一樣之外,其他都得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可悲的是,現實中總是有些人喜歡說這種話:「你不如何如何,就肯定會跟那個誰一樣。」
  • 催婚引起「春節焦慮症」:別催了,90後真結不了婚
    春節焦慮相親式過年你真的了解嗎1 那些你所不理解的的年輕人,也在努力生活。在外漂泊奮鬥的年輕人回家的機會不多,春節回家一起過年也是當代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團圓現狀。其中對於未婚的年輕人來說,無可避免的最大問題就是催婚。老大不小的年紀讓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還不著急結婚,各路親戚神助攻不斷加壓,催婚壓力真的是不容小覷。
  • 七夕情人節,你被家裡長輩催婚了?瞧瞧古人是如何被催婚的!
    前段時間有一條刷爆朋友圈的話題就是關於父母催婚的套路。歷史君看了看果然是只有自己想不到的,沒有爸媽做不到的。不過歷史君還是想問一下,這些年大家是怎麼躲過父母的催婚大法的?下面我們先來感受一下父母催婚的方式,比如朋友圈暗示,比如金錢暗示……父母也真是操碎了心。
  • 又又又又...被催婚但去跟長輩講道理了
    但,長輩總會把灌輸教條當作講道理,晚輩不聽,長輩自己又無法解釋清楚,又常常搬出另一條更權威的教條。可是,邏輯上這是不講邏輯的行為,所以這些崇尚教條的長輩,時不時需要創造一些教條,或者扭曲一些教條,變成催婚的話術,為自己使用。比如,「三十而立,無後為不孝」之類的。其實,他們肯定根本不知道「三十而立」,立的是天地間獨立人格。
  • 每逢佳節被催婚!如何跟歪果仁吐槽「催婚」、「相親」?
    俗話說:每逢佳節被催婚……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被催婚、被相親」的情況吧?這不?!眼看就要過年了,仿佛已經聽到一大波單身汪的哀嚎……「有對象了沒?」「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生孩子?」在這裡為大家總結了「催婚」相關英文表達,快快學起來~01.「催婚」英文怎麼說?
  • 「催婚令」又來了,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家長咋催都沒用
    「催婚令」又來了,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隨著生活的變化,以往人們到了二十出頭就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可是放眼現在,身邊三十而立卻依舊單身的人比比皆是。年輕人倒是無所謂這些,可是老人們、長輩們,總是會催促著自己結婚生子。
  • 周海媚懟催婚現狀,54歲不結婚怎麼了?一個人過得可開心了
    ,該女性網友表示自己31歲了,經常被催婚不知道該怎麼辦,一般人遇到這種問題會先分析現狀,告訴女生如何面對,然後尋找感情 但周海媚聽到31歲就被頻繁催婚的現狀很憤怒,怒懟這種現象,她表示「不結婚怎麼了,我54歲也沒結婚」
  • 春節回家,如何應對催婚、催生?這幾個方法很「優雅」
    我們問他問啥,他說:「你們這是回家看爸媽、看孩子,我回家就要被爸媽、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催婚。可我現在連個女朋友都沒有,跟誰結婚去啊?」聽他這麼說,同事小瑞接話了:「不是光你這沒結婚的煩,我這大寶2歲的已婚婦女也煩,回家婆婆跟其他長輩肯定要催生二胎。我也愁啊,真不想回老家過年了。」
  • 一位母親催婚的下場:二十萬彩禮打了水漂,兒子從此不想結婚
    就像有一次我回老家,我二伯母催婚時說的一樣:『以前我是很希望你早點結婚,但是後來聽你堂哥說,現在有些女人,前腳剛拿了你的錢,後腳就跟別人跑了,這種人還是得防著點,不結婚也不能跟這種人有來往。』催婚這種事真的很讓人頭疼,如果催婚的結局很好還行,但是如果催婚的結局是個悲劇,那真的不是什麼好的感受。我以前還算是個有主見的人,但是被我媽催婚催的次數多了,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相親失敗之後,我整個人都陷入了混亂,陷入了被動。可悲的是,我媽並沒有體諒我的感受,在我陷入混亂和被動了之後,更加瘋狂地催婚。
  • 中國式催婚,是如何毀掉第三代的?
    圖片僅供參考你以為父母催婚,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嗎?他們催婚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傳宗接代。而在於以下幾點:「圓滿」強迫症心理的幹擾在父母眼裡,不結婚的孩子。就像廣東餐桌上,沒湯的家宴。圖片僅供參考雖然,父母催婚,都是為了我們好。但他們似乎忽略了一點。強扭的瓜不甜。
  • 26歲女孩被身邊人催婚跳河輕生,成年人要重視束縛人生的三大問題
    有人說:愛,就不應該各種催,而應該理解與支持,給予兒女一定的自由。可就是這種催,有的孩子練就了一幅金剛不壞之身,左耳進右耳出;有的孩子卻不勝其煩尋找逃避的方式來躲藏這種關心。 一、被催婚,女孩選擇輕生 近日,就有一位女孩因被身邊的人催婚,選擇了跳河輕生。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時,出現的相關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被催婚好痛苦……」 我想起逢年過節,自己被催婚的苦逼情景: 每次回家,從爸媽、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到左鄰右舍,一見面就是:
  • 催婚,催生!
    催婚,催生 在這個年代,結婚變得沒有那樣的順其自然了,到了一定的年紀,家長們就會著急的催起來,可以結婚了,老大不小了,找一個男人嫁了吧!或者說,趕緊結婚吧!可以讓我抱孫子!催婚就這樣形成了。
  • 過年被長輩催婚怎麼辦?
    ……我說你至於麼,他說至於,真的至於,你是沒被催過婚,太可怕了。我仗著自己95年嘛,覺得「催婚」還暫且落不到我頭上——我錯了,其實現在的長輩們從女孩子大學畢業就開始催婚了。什麼時候結婚?……說實話我以前不太懂,為什麼親戚們永遠對「催婚」津津樂道,永遠這麼喜歡把小年輕們急急忙忙地趕進婚姻,婚姻分明是這樣不確定、這樣充滿了不可知風險的事情,在寸土寸金的年代更是,獨自一人能活得筆挺和體面都已然很難了,要找另外一個人共度餘生,只能慎重、慎重、再慎重不是嗎?怎麼催得愈發草率,怎麼想的?
  • 結婚就發60萬日元!日本催婚新招遭嫌棄:年輕人不是沒有錢結不了婚...
    不過,對於這樣的「官方催婚」,日本網友卻並不買帳。經常聽到國內的年輕朋友們吐槽在逢年過節會被親朋好友各種花式催婚,煩不勝煩。近來,日本政府更是突然發布新政策,加倍撒錢湊份子催婚。9月20日,日本新內閣宣布將實施「結婚新生活支援最高60萬日元」的新婚補助預算措施,此舉是為了應對日本少子、老齡化加劇以及因經濟問題放棄結婚這樣嚴峻的社會問題。一時間,「新婚60萬」這個話題衝上了日網熱搜。
  • 如何利用孫子兵法來回懟不熟的親戚催你結婚?
    「我同事有個兒子沒結婚,介紹給你女兒認識?」 大多數人面對親戚這樣的催婚三連都有些無力招架。 從一開始的默默關心,到後面的咄咄逼人,中間大概隔了12個你朋友發的結婚請帖。
  • 別讓催婚毀了你的幸福!
    在咱們中國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逢年過節,剩男剩女們都會被家裡的長輩或親戚鄰居催婚。似乎是早就說好了的一般,這種默契程度簡直讓人又畏懼又無奈。或許您只是對這種現象一笑置之,但被催婚的剩男剩女們恐怕是沒那麼雲淡風輕了。
  • 過年被催婚怎麼辦?看看眾明星如何與親戚鬥智鬥勇,只有他最可愛
    但是必定逃不過這三件大事:催婚催生和挨罵!隨後又來了七大姑八大姨「關心」的問題: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畢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親戚。明星們也無法逃避被「催婚」的命運。面對這種尷尬局面,他們該如何應對?讓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