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孔子對於男人在30歲時應該達到的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那麼對於三十而立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很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就是三十歲之前就應該成家立業。其實對於三十而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準則,大眾的理解是"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說三十歲之前就必須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在一定的基礎上有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這樣就可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三十而立的"立"一種普遍的意識,是人生標誌成熟的一面旗幟。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的壓力倍增,有來自社會不同階段的壓力,包括結婚生子和事業上發展遇到的瓶頸,所以要正確理解三十而立而不是盲目的為了結婚而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