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王霞副教授與廈門大學鄭挺國教授合作的論文《基於實時信息流的中國宏觀估計不確定性測度》於2020年10月在經濟學中文頂級期刊《經濟研究》發表。
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測度指標,反映了整個經濟系統的不可預測程度。從經濟理論而言,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消費者推遲消費行為、僱主減少僱傭人數、決策者在做出決策時也會更加謹慎。這不僅在微觀層面上影響居民的資產配置和家庭決策、公司投資率和資產分配,而且在宏觀層面上使得產出和消費顯著下降、弱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效果。因此,研究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對於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理解宏觀經濟波動行為、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提前預警經濟金融運行風險等,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儘管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對於經濟運行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該指標無法直接觀測,因此,如何及時合理地測度經濟不確定性是相關研究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選取我國季度GDP同比增速和月度指標同比增速等與宏觀經濟態勢直接相關的七個指標,運用混頻動態因子模型計算不同指標在宏觀經濟測度中的貢獻,並以此為權重,對預測誤差加總,形成宏觀經濟意外指數和不確定指數。
與現有文獻相比,這種測度方法的主要優勢在於:
第一,考慮了GDP在宏觀經濟監測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混頻建模方法,綜合利用了與宏觀經濟態勢直接相關的月度和季度數據,在數據信息上更加充分。
第二,以「日度」為頻率,在新數據發布時實時更新不確定性測度結果,將最新的經濟活動信息迅速地體現到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測度中,從而能夠更及時有效地監測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變動。這種實時分析的方法不僅考慮了數據修正的影響,而且允許不同指標發布時間存在差異,能夠更加準確及時地刻畫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時獲得的數據信息。
第三,充分考慮了不同指標在宏觀經濟監測中重要程度的差異,對不同指標賦予不同權重。該權重不僅由數據內生決定,避免了人為設定權重的任意性,而且隨著數據發布信息的差異而發生變化,反映了數據信息的累積對權重的影響。
第四,本文構造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指數是歷史預測誤差的加權累積,而非單期預測誤差的加總,避免了單期預測不穩定性對不確定指數的影響。基於本文構造的宏觀經濟意外指數和不確定指數,本文進一步研究了其與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波動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衝擊對利率存在負向影響;在經濟波動較大時,經濟衰退會導致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提高,而在經濟平緩時期,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則是引起經濟下滑的因素之一。
本文基於實時信息流構建的中國宏觀經濟不確定指數,能夠以「日度」為單位,將最新的經濟活動信息迅速地體現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測度中,從而可以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等提供更及時、可靠的經濟預判。從宏觀經濟調控角度而言,央行可以基於最新數據實時更新對當前經濟狀況以及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進而制定出更具有時效性、更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從企業微觀決策角度而言,企業能夠更加明晰的認識當前經濟形勢,從而調整投資方案和發展戰略等。這無論是對於國家層面的宏觀調控還是市場層面的微觀決策都具有重要意義。
王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宏觀經濟實時監測與即時預測等。迄今已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Econometric Theory、《經濟研究》、《管理科學學報》等國內外經濟管理類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等各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