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院校一直都受到考生們的喜愛與追捧,在高考錄取分數線上力壓不少同層次高校,可以說是最熱門的院校類型了。大眾對於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抱有很高的期待,學好財經「就業不用愁,薪酬待遇高」已成為一種普遍印象,這也是財經類院校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那麼,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究竟如何呢?他們的起薪待遇真的比其他同層次高校的畢業生要高出許多麼?小編找到了「五財一貿」這六所國內最知名的財經類高校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作為國內頂尖的財經類院校,上海財經大學對於考生們的吸引力絲毫不亞於同城的四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了優質的生源,加上「魔都」良好就業環境和大量就業機會的加持,上海財經大學的就業質量想必是不會差的。
據了解,上海財經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5.91%,有73%的畢業生選擇到企事業單位就業,其中近八成選擇留在上海工作,但實際上學校的上海生源僅佔總人數的23%。從就業行業來看,金融行業以43.52%的比例高居首位,金融行業中銀行業的就業人數佔畢業生總就業人數的15.2%,證券業佔到了7.7%。就業人數第二、第三位的行業是會計師事務所(11.79%)和房地產行業(7.09%)。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計師事務所就業的畢業生中,有85.45%進入了「四大」,即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另有6.9%的畢業生進入了諮詢行業。
而平均薪酬最高的是計算機/網際網路/電商行業,為10828元,電子/通訊、公募基金、新金融、證券、私募基金、保險和快速消費品等行業的平均薪酬均超過了9000元。總體來看,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行業集中度較高,且與財經類專業關聯性強,具有明顯的學校特色。就業行業集中度最高的是博士畢業生,有61.96%的博士都選擇從事教育科研相關行業。
中央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均位於首都北京,北京毫無疑問也是兩所高校畢業生就業最集中的城市。中央財經大學2018屆畢業生籤約北京單位比例達到63.4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京就業比例分別為58.92%和67.77%。兩校留京就業比例均超過就業總人數的六成。
與上海財經大學一樣,金融業也是兩所高校畢業生就業最集中的行業。中央財經大學本碩博畢業生進入金融行業的比例分別為30.82%、53.26%和24.14%。在籤約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前五個單位中,四大國有銀行均位列其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進入金融行業的人數佔就業總人數的37.22%,其中進入銀行系統的人數也將近一半。
除此之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還有20位畢業生進入了外交部和商務部,這充分體現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外語、外貿等領域的獨特優勢。
那麼,「五財一貿」中另外三所地處非一線城市的財經類院校的就業情況如何呢?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分別地處我國的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不同地區財經類院校的就業情況。
西南財經大學位於四川省會成都市,西南地區生源佔到了畢業生總人數的49.45%,本碩博籤約就業畢業生中在西南地區就業的比例分別為46.16%、57.03%和71.25%。有37.79%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金融業,本碩博畢業生選擇金融業的佔比分別為28.73%、45.61%和15.00%,其中進入以銀行為主的貨幣金融業的有近六成,從事證券、期貨等資本市場服務的畢業生約佔金融業就業人數的兩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位於湖北省會武漢市,受生源結構等因素的影響,湖北省是該校畢業生的主要就業省份。佔比為34.76%。畢業生流向主要城市前三名為武漢、深圳和廣州。
除財經類學科外,法學和管理學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主幹學科,因此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行業雖然是畢業生的求職熱點,但總體佔比不如其他財經院校高,該校本碩博畢業生進入金融業的佔比分別為3.41%、24.88%和6.93%,而且入職會計師事務所的畢業生人數大約僅有進入律師事務所的畢業生的一半。
東北財經大學位於遼寧大連市,2018屆本科畢業生中有多達40.43%選擇留在大連就業,還有17.39%的畢業生在遼寧省其他市工作,這與學校的遼寧本省生源接近學生總數的一半有一定關係。從行業分布來看,東北財經大學畢業生的主要就業行業也是金融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進入金融業的比例分別是17.88%和36.88%,整體比例較北京和上海的三所財經類院校略低一些。就業人數第二多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我們發現,雖然「五財一貿」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部分高校的學科優勢也不同,但金融業都是六所高校畢業生的主要就業行業,金融業中又以銀行業的就業人數為最多。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銀行業每年都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量大,也是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多流向銀行業的主要原因。相對來說,上海財經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畢業生進入金融業的比例更高一些。除金融業外,還有不少畢業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等。
從就業地區流向來看,受到生源結構、經濟發達程度、重點用人單位分布等因素影響,六所高校畢業生的本地就業率都很高。例如,上海財經大學籤約就業的畢業生中有79.5%選擇留在上海,這與上海的經濟發達程度和豐富多樣的就業機會有一定關係。
「五財一貿」中,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都在就業質量報告中公布2018屆各學歷畢業生的平均薪酬數據,其中以上海財經大學公布的薪酬數據最為詳細。根據《上海財經大學2018年度就業質量報告》,上海財經大學2018屆全體畢業生的稅前平均月薪為8565元,本碩博畢業生的稅前平均月薪分別為7674元、9028元和10812元。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也都位於上海,且與上海財經大學在高考錄取分數線上比較接近,因此將三所高校的畢業生起薪放在一起對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下圖所示,不難看出,與這兩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比,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酬水平並不輸,而且上海財經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平均薪酬是三所高校中最高的。雖然上財畢業生的總體薪酬稍遜同濟大學一籌,但在博士畢業生的起薪上與同濟大學拉開了一定距離。可見,上海財經大學不但高考錄取分數線是一流大學的標準,畢業生的薪酬水平也確實跟一流大學旗鼓相當。值得一提的是,三所高校的本科畢業生月薪都比上海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高出了2000多元。
與此同時,上海財經大學也從不缺少獲得「超高薪」的畢業生。據報告顯示,上海財經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最高月薪達到31667元,博士畢業生的最高月薪更是達到了5萬元。同樣位於一線城市的中央財經大學2018屆畢業生總體平均起薪約8024元,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為6922元,畢業研究生平均月薪為8551元。
再來看西部地區的西南財經大學的2018屆畢業生的平均籤約起薪為6607元,本碩博畢業生的平均籤約起薪分別為5766元、6766元和7875元。同城中高考分數線較為接近的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平均薪酬為5849元,畢業研究生平均月薪為7562元。可以看出,同樣作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兩校的畢業生起薪並無明顯差距。而同省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已達到10.6萬元,其中年薪8萬元及以上的比例為67.63%,高出西南財經大學許多。
根據四川省教育廳發布的《四川省2018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四川省高校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為4690元,畢業研究生的平均月收入為7502元,均低於上海高校平均薪酬水平。雖然西南財經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薪酬比本省平均薪酬高出約1000元,但在與同省其他兩校的薪酬對比中,此前財經類院校所預期的薪酬優勢並沒有凸顯出來。
可見,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當處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時,財經類高校的學科優勢更有發揮的空間,畢業生起薪水平確實可與更高層次的綜合性大學一較高下,但若不是處於經濟發達、金融業就業機會多的地區,可能在起薪上就沒有太明顯的優勢。
「就業情況好,薪酬待遇高」所言非虛,對於有志於進入銀行業、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業等各類金融相關行業的考生們來說,進入財經類院校確實是一種好選擇,且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也高於當地高校薪酬平均水平。但考生們在擇校時,也不必盲目迷信財經類院校,還是應該根據自身的喜好、學校的綜合實力等因素進行多方位的考量才是。
延伸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