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蔡英文過境美國有重大突破」,在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2日抵達美國西海岸數小時後,一些島內媒體就忍不住歡呼「美臺關係」的深化。蔡英文今年的出訪比較頻繁,而這次出訪中南美洲是最受關注的一次,因為她要在美國「臺灣旅行法」通過後首次過境美國。在中美貿易戰和兩岸對抗不斷升溫的背景下,蔡英文的行程裡多了一些刻意的安排,比如參觀裡根圖書館等。這在一些分析眼中儼然成為臺「外交大突破」——蔡英文以臺當局領導人的身份參觀美國聯邦機構。然而有島內評論稱,以裡根圖書館在美國聯邦機構中的「邊邊角角的地位」,這最多只能算是一次「擦邊球的突破」。
蔡英文這次中南美之行定名為「同慶之旅」,主要行程包括出席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訪問中美洲的貝里斯。其實,這趟行程的重點是過境美國:去程過境洛杉磯,回程於19日停留休斯敦,預計20日晚間返臺,總計9天8夜。
據臺「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12日中午12時25分,蔡英文抵達洛杉磯,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和臺駐美代表高碩泰到機場接機。下飛機後,蔡英文立即走訪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並與旅美第二代臺灣青年座談,晚間出席僑餐,包括莫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艾斯、美國聯邦眾議員趙美心與薛曼等同場出席。蔡英文一行13日的行程包括與美國友人早餐、參訪裡根圖書館及出席第二屆臺美電影節回顧展等,13日晚離開洛杉磯。
「蔡英文這一次過境美國洛杉磯,有重大突破」,臺灣「華視」13日報導稱,這一次,美方不限制隨團媒體的新聞採訪,行程大公開,在美國當地隨時可以播出,突破以往離境時才能播出的限制。另外,蔡英文在參訪裡根圖書館時發表談話,也是不同於以往的突破。
臺灣《聯合報》稱,蔡英文前往「僑委會」位於洛杉磯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是臺領導人在美國期間首次獲準前往臺駐外機構;而前往裡根圖書館,是造訪美國聯邦機構,也意味著臺美關係的再升級。
這些外界都看不明白的小動作真的算是突破嗎?島內對此也有爭議。《聯合報》稱,有學者樂觀表示,以往沒有發生,發生了就是突破。但臺灣駐美前代表沈呂巡則認為,包括前往臺駐外機構、參訪美國聯邦機構等,這些事的格局太小,不算什麼突破。他認為,與其觀察所謂的「突破」,更應該關心「總統」過境時是否有當地州長和市長親自接待。
臺灣「中央社」援引專家的分析認為,裡根圖書館雖屬於美國聯邦政府管轄的機構,卻不是聯邦政府機關,因此讓蔡英文參觀裡根圖書館只是一個「經過縝密協調和計算、理性而適當」的小進展。臺灣政治大學研究員湯紹成認為,蔡英文過境只是在美國西部,而沒有到美東,畢竟美東才是美國的政治中心,能見到更多美國政府核心人士。所以這次美方的安排仍是在有理性、有分寸的範圍內給予蔡英文一些禮遇。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