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較少交集的學科——物理與英語槓上了!?

2021-02-20 跟向老師學物理
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自己不強大,妄想靠「師夷長技以制夷」來讓自己變得強大,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來看看西方發達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是全民學外語。非英語系國家對於英語的學習主要有3種:必修必考、必修選考、選修選考。法國、俄羅斯這些發達國家對於英語的學習是選修選考,要求是最低的,也是最適合的;日本、德國這些國家是必修選考,英語在這些國家就相當於中國的音樂、美術等課程;而中國對於英語的學習,卻是必修必考。

ⅰ我們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相信大多數人學習英語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唯一的目的可能就是考試要考,並且是作為主科來考,不學不行,他們學英語並不是真正的喜歡英語。

出於這樣一個目的,大多數人是學不好英語的,他們被迫來學習英語,沒有任何興趣地來學英語,並且大部分人都沒有學好。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自己不喜歡學的內容上,並且英語可能自己一輩子都用不上。

ⅱ英語為什麼要變成副科?

我們都知道,我國恢復高考後就把英語作為主科考察。因為我國那個時候剛剛改革開放,經濟急需發展,學外語可以更好地學習外國的先進科技,把英語作為主科,可以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凡事都要客觀辯證地來看待,就目前來說,繼續把英語作為主科考察,已經越來越不適合我國的國情了,全民學英語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了。

英語的本質是什麼?它是一門工具,是一門語言,學英語就是跟人交流的時候用的。學英語就像考駕照,如果有車或者打算買車,那麼,考駕照就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車或者壓根不打算買車,那麼,考駕照就沒有那麼大的必要了。

學英語也是如此,好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英語,幹嘛還要浪費那麼多的時間來學英語呢?利用這些時間還不如提高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

不是不學英語,而是有需要的那些人去學;英語也不是不重要,對於那些經常用到英語的人來說,英語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有時候浪費了很多去學英語卻一輩子都不會用到。

ⅲ將英語變為副科,哪門學科應該升為主科?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考模式從「3+3」,再到「3+1+2」,一直處於縫縫補補中,原因何在?因為這些模式的根本就出現了問題,把英語變成副科,把物理升為主科,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物理為何可以成為主科?因為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礎。

物理不管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都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國家而言,工業的發展、科技的創新、國防的強大,無一例外都和物理有關。

對於個人而言,學習物理,既可以培養我們的理性思維,又可以把物理知識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學以致用。通過學習物理,我們思維的高度和深度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或者事業的高度。

除了物理,還有另外一門學科也非常重要,這門學科就是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傳承中華文明、培養家國情懷方面,歷史是最重要的。日本修改教科書,以此來美化侵華歷史以及香港和臺灣的問題,都和他們的歷史教科書有很大的關係。學習歷史,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辨性,使我們說話做事更加理性、更加嚴謹。

物理是拉車的馬兒,它能帶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歷史是手中的韁繩,它能讓馬兒不會走偏!物理和歷史作為主科,當然同樣的也是選拔賽,很多人依然是學不好的,但是這種選拔,對於國家非常重要。 

以上為文章摘錄。

然後上網一查,關於英語降為副科,物理升為主科的呼聲還真多,討論也是熱火朝天。查閱官網,沒查到。只在教育部官網看到如下一條記錄:

平民百姓關心的問題往往都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決策層一定會考慮的吧。

向日本這樣的國家,它也是不要求全民都要學英語的。

下面是網上的一些討論:

爭議點一:英語是簡單語言交流工具還是重要的應用工具

正方:英語只是語言交流工具,不是科學技術。而語文是母語,數學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礎。所以英語不能和語文數學並列。當前教育是背了一堆英語單詞但是不會背唐詩,很可悲

正方: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看英語論文,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出國,但語文數學是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用到的。

反方:企業、工廠、醫院裡高端進口設備上標註英文說明,必須要會看。英語是重要應用工具。

反方:可以不出國工作,但出國旅遊總歸需要會英語,未來有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去。

反方:接受知識越多,越覺得英語重要。平臺越高,職位越高,越覺得英語重要。

反方:英美是發達國家,需要學習他們,不能故步自封。

反方:英語對搞外貿出口進口必須,我們現在經濟離不開外貿。

爭議點二:英語考試為主科,是否耽誤了學生的發展

正方:有許多孩子英語弱,數理化強。他們是偏科的天才,但是因為英語分數佔比高,中考高考淘汰了。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因為英語不好就放棄這些天才。

正方:英語培訓班消耗了大量的小孩時間,這個時間用於學習數理化,中國將有更多科學家。

正方:當前英語教育有些咬文嚼字,其實英語只要會基本交流就可以了。專業的英語單詞專業人去背,普通人只要會1500個單詞,會對話交流就可以

反方:不會英語,就算培養起來了。不能閱讀國際論文,不能學習別人的東西,也就無法有大的科技創新成就。

爭論點三:有翻譯工具,能解決英語學習的問題嗎?

正方:現在有翻譯器,將來隨著科技發展,有個智能耳機就可以搞定聽力,有個智能眼鏡就可以搞定閱讀。

反方:翻譯器不能代替人與人的語言交流,感覺是不一樣的。翻譯專業論文,翻譯工具不一定有用。

下文來自《風度科技》

近年來,一直有代表、委員在呼籲把英語從國民教育中的主科位置降下來,把它作為中小學的副科來學習,而一線教師當中,也有許多人認為這是為學生減負的一個好舉措。

把英語降為副科,我是贊同的!

除了學生負擔加重,大多數國人學習英語並沒多大用處之類的原因,我覺得至少還有以下三點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

原因之一:我們可以抽出用在英語學習上的大量時間,來好好學一學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規範文字了。

近日鬧得紛紛揚揚的清華大學、鄭州大學的錯別字事件,就有不少網友指出學生們太多精力都花在學英語上,而且已經出現了英語好過漢語的趨勢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寫再複雜的英文單詞也不會錯,而寫一個簡單的常用漢字卻往往容易出錯。英語對話流利無比,漢語表達卻口齒不清,中文作文也寫得不盡如人意,遠不如英文作文那麼溜。

這確實挺讓人鬧心。試想:搞到後來,我們國家的孩子連漢語都不大會說,漢字都不怎麼會寫,而個個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來交流,這是不是文化殖民呢?

原因之二:過分抬高英語的地位,必然會造成漢語地位的下降。

學英語有它的好處,但不必上升到這麼高的地位。似乎英語很溜就是精英,英語不行的就是土鱉。這種觀點為許多從外國遛達一圈回來的人所極力推崇,如果你跟他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馬上就會嘲諷你沒見過世面,似乎這個世界上只有英語國家的東西才代表最好。這豈不是喪失了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

原因之三:讓有需要有愛好的人自己去學,沒必要把它作為我們選拔人才的主要考量。

中小學不把英語作為主科,讓學生一般性掌握,想學的自然會通過課外的方式去學它用它。到了大學,有論文發表、對外交際、出國留學需要的時候,就算不讓學生學,他們也會自己想辦法學。而主動去學,才是效率最高的。選拔人才,應該以本國的語言文字的掌握運用能力為重要標準。看看現在,高考當中語文與英語的成績對比、研究生考試當中,英語的分量就知道了!

總之,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的載體,英語可以被我們接納,也可以抱著兼容並蓄的態度去學習,但它不應該喧賓奪主,把漢語的主導地位給奪了去。

如果連語言都缺乏認同,對這個國家還有多少感情呢?看看香港的這些說英文的暴徒吧,他們何嘗會覺得中國才是他們的祖國呢?那個港獨主持人甚至公開叫囂,寧肯做英國人拉的屎上的一隻蒼蠅,也不做中國人!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英式教育無關嗎?

中國人首先還是要說好中國話,寫好中國字的。

真的應該提高警惕了!

上文來自《風度科技》

以下是網絡截圖:

平民百姓關心的問題往往都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決策層一定會考慮的吧。

 

相關焦點

  • 六大學科擬人化:語數青梅竹馬,物理是學霸裁,英語很時髦
    數學這門學科和語文可以說是青梅竹馬的存在,從上學開始我們最新接觸到的就是語文和數學。 03英語 英語和語文可謂是兄弟但是這位兄弟卻也讓很多學生苦不堪言,作為「外來物種」的英語每次考試的聽力部分都給人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感覺剛開始又結束了
  • 「槓精」用英語怎麼說?
    文中提到的「槓精」也迅速躋身主流詞彙的行列。所謂「槓精」,就是熱衷抬槓,或者說抬槓成精的一類人。無論你說什麼,他們都能找到突破口跟你槓,似乎天生的使命就是給你添堵。《人民日報》給了個簡單的例子:你發個微信朋友圈說熊貓好看,他偏偏評論說難道斑馬不好看?這種人就是槓精。
  • 物理與電子學院召開物理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論證會
    2020年10月16日,物理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論證會在物理與電子學院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闞雲超出席論證會並致辭,物理學科相關單位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骨幹和領導班子成員與會。論證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物理與電子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白瑩主持。闞雲超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
  • 網絡熱詞「槓精」的英語怎麼說?
    所以有人總結槓精的特點是:他們掌握著一秒鐘讓人不開心的技能,自帶「傲氣面對萬重浪」的BGM,為了反對而反對,還認為自己德藝雙馨一身正氣。 要想知道「槓精」英語怎麼說,先得知道什麼叫「抬槓」。 所以在我看來,「槓精」就是那些「擅長用一種似乎很有道理的方式行不講道理之實」,我先用英語把這個定義寫出來:people who are good at being unreasonable in a seemingly reasonable way;或者說的簡單一點: people who enjoy arguing with others (享受跟別人爭論的人)。
  • 第九中學教育集團開展語文、物理、化學、英語、體育學科大集備活動
    、化學、英語、體育學科大集備活動,活動在集團領銜學校第九中學進行,集團六校的學科教師積極參加了活動。活動二:物理學科大集備活動 11月4日,第九中學教育集團物理大集備活動在第九中學舉行,教育集團所有物理教師參與了活動。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看出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
    同樣的道理,英語、物理、化學學得特別好的人,他們同樣也是非常聰明的存在。 但老師君我認為物理和數學靠智商,語文和英語靠努力,能體現出學生聰明不聰明,物理是一個「試金石」。
  • 「不是努力就能學好」的學科排行,物理第3,第一個最讓同學頭疼
    但是事實上,有很多同學在某一門,或者是某幾門科目上怎麼學也學不會,成績就是不理想,好像是上天給大家關上了這道門。前段時間有個話題榜排行,說的就是「努力卻學不好的科目」,網友們紛紛投票留言評論,先來公布該榜單的第3名,那就是當之無愧的物理了。
  •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物理教材封面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伽利略在佛羅倫斯王宮 高中物理課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 高考新模式3+1+2學科如何選?物理一枝獨秀,相形見絀是化學
    過去的高中文理分科,文科包括語文、數學和英語,外加物理、化學和生物,而文科包括三大主科加歷史、地理和政治,這是自恢復高考以來實行了數十年的分科標準。然而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過去的分科標準。
  • 「鍵盤俠、噴子、槓精」英語怎麼說?
    「鍵盤俠、噴子、槓精」英語怎麼說? 這裡的「俠」並非褒義,而是指躲在屏幕背後的一群人,他們通常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卻在網絡上佔據道德制高點,發表「個人正義感」和「個人評論」,躲在網絡背後抨擊事實、盲目跟風,抒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類似的還有「網絡暴力、噴子、槓精」等表述。這些常見的表述如何用英語表達呢?
  • 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科
    由於在晶體物理、磁學等方面的優勢,198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南京大學固體物理研究所。其後物理系整合了相關專業,形成了「凝聚態物理學科」。由於雄厚的實力及國內外的影響,南大凝聚態物理學科在歷次全國重點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在國內外學術界與教育界享有盛譽。1984 年依託凝聚態物理學科,馮端領銜創建了科技部「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全國第一批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馮端為第一任主任。
  • 2021年華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物理考研必看上岸前輩複習經驗
    一、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1.擇專業   對於本科是物理學(師範類)的來說,一般考研選擇專業的方向大致分為四類:   ①是理學碩士(學碩),二級學科有凝聚態物理、光學等等;   ②是對於學科教學物理(教育專碩),不分方向,兩年制,偏實踐;   ③是教育學碩士
  • 給槓精一個標點符號,他可以槓到你懷疑人生
    槓精:專職抬槓,各種社交媒體的評論下面都能見到他們real努力的身影!儘管沒在打麻將,也能從他們的文字裡讀出兩個大字:我槓!槓精準一個筋鬥雲空中翻轉兩周半跳到你面前說:我覺得很一般誒,而且她還有一堆黑歷史呢!網絡就是槓精的溫室,槓精在這裡面活得異常舒適。而且你無論說了什麼,槓精總能從清奇的角度切入,給你當頭一槓。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槓精和鍵盤俠有點類似?
  • "槓精"用英語怎麼說?以後用英語回懟槓精們!
    那麼,在英語裡大家通常用哪些詞來形容不同種類的「槓精」呢?Contrarian[kən'treərɪən]:指那些熱衷於唱反調的槓精,喜歡去抬槓的人。一句話回懟:You're nothing to me.你算老幾。
  • 那麼「槓精」用英語到底怎麼說
    我看到留言的時候很生氣,於是去問一個同事:「槓精這算中國特色麼,有沒有什麼國家沒有槓精?」她很懵逼,完全不能理解我過山車一樣的思維:「啥?」我問她:「槓精用英語怎麼說?」我想起她的工作內容就是在各種英文網站上搜集一些素材和資料,也不用寫文,但是薪酬比我們這些普通作者都高,老大有時候需要翻譯資料找的也是她。「行吧。」我坦言我有點酸,「除了這個還有什麼好處?」
  • 初中升高中,物理學科如何銜接好?
    高中學習和初中學習是完全兩個不同概念,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是極其不同的。很多高一新同學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而導致成績的下滑,這種不適應多半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當而造成了學習困難。比如,有的同學還是習慣於被動接受,習慣於死記硬背,這樣的方法對於高中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 高中學科「難度係數」排行,數學不是榜首,英語僅排第2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來,物理和歷史裡,需要任選兩個學科相比較而言,物理更加的受歡迎一些,其他的6個學科中最受歡迎的是生物,基本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選擇了生物,最不受大家歡迎的是政治了,只有30%的學生選擇。看到這裡是不是你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呢?
  • 新祥旭:2020華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物理初複試考研經驗擇校備考分析...
    因為學科教學物理是屬於教育和物理的交叉學科,幾乎都是師範類院校,不太看這個,但是也可以查查,比如查教育專業,各個學校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等級等等 是地域、氣候 上學也是積累資源的過程,可以挑選喜歡的城市、或者離家近的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大的城市等 3.難度分析 學科教學專碩在近幾年是非常火爆的
  • 物理VS英語,孰輕孰重更有利科教興國戰略?
    部分省市試點中發現,選考物理的學生人數在下降,有專家認為這種模式對工科影響大,在國家經濟、科技發展,對物理學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很是危險一、支持: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科1、部分學生偏科,他們數理化成績非常優異,但受英語拖累,不能夠上一些好大學,專業技能也被埋沒。
  • 學生聰明不聰明,哪些學科可以看出來?老師:數學和物理好的學生
    不可否認,學生的智商是有差距的,但是智商和聰明是兩個概念。因為聰明可以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有些人很圓滑,為人處世很聰明,從文字構造看,耳聰目明,就是聰明。那麼,哪些學科可以看出學生聰明不聰明呢?一、關於聰明的定義其實,關於聰明或者智商的定義或者表現,在科學家也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比如有人認為,智力是由多項基本能力組成的,他們是:語言理解、推理能力、理解速度、數字能力、詞彙運用、聯想記憶、空間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