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封面
沙漠連接著沙灘天空連接著沒有枷鎖的大海海龜爬出了沙漠典獄長為自己摘掉了身份牌你們還在等什麼快逃打碎這屏障
氣球人 Gasphers - 典獄長.mp3
04:16來自浙江大學
這是氣球人樂隊的新歌《典獄長》中的一段歌詞。3月31日,這支源於浙大校園的獨立樂隊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帶著青春無懼的血氣、平凡年少的掙扎、未完待續的矛盾與美好,登陸了各大音樂平臺,一時間,激起了不少浙大人的青春回憶。
做最歡樂的「氣球人」
「氣球人」的故事開始於周克垚和祝天涵。他們在浙大音樂社團自由七音相識,都熱愛著搖滾樂,對音樂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一次在風味食堂時,兩人聊起對校園音樂的嚮往,便一拍即合,一頓晚飯後就萌發了組建樂隊的想法。借著自由七音這個浙大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平臺,周克垚和祝天涵先後邀請了高中就開始玩樂隊的林嘉雯、會彈木吉他的倪犇,在首任鍵盤手李雨珊、鼓手裘天閱畢業赴美深造後,又邀請了如今的鼓手兼經紀人賴儷心加入樂隊,自此,樂隊的陣容確定了下來,也開始在學校的各大音樂節上嶄露頭角。
為什麼會取「氣球人」這樣一個名字呢?祝天涵說,自己偶然看到了一張氣球人誇張地跳舞的表情包,他希望這個初創的樂隊,也可以像那個氣球人一樣給向外界傳遞歡樂,而這也和成員們「幽默搗蛋」的天性十分契合。「歡樂有趣」是「氣球人」最大的特點。他們以翻唱日式搖滾起家,進而在搖滾加流行的原創音樂上深耕,時而俏皮,時而深情,時而熱血,始終不變的是那份讓人忍不住跳躍搖擺的強大的感染力。
那些年求是園的單曲循環
熟悉樂隊的人都知道,欣賞樂隊魅力的最佳方式就是觀看現場演出,現場的歡呼和氣氛是專輯裡體現不出的,而「氣球人」也一直把呈現高質量的演出作為最大的使命。在本科期間,他們就把新年狂歡夜、潮汐音樂節、紫金音樂節、玉泉露天音樂會等等舞臺登了個遍。
「我們是,氣球人Gasphers!主唱周克垚、吉他手祝天涵、吉他手倪犇、貝斯手林嘉雯、鼓手賴儷心。」每次演出,周克垚都承擔著介紹樂隊和成員的任務,這樣的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每次說都是一樣的興奮。
2017弦動紫金音樂會
對於每一次演出機會,「氣球人」都格外珍惜,體育館裡的電聲排練室也成了他們在演出前時常光顧的地方。他們總是以一種近乎嚴苛的態度來對待排練中的每一處細節,會因為一個音的音準而停下來反反覆覆地聽辨甚至爭執。團長祝天涵在排練時支撐起打磨的過程,他在自己吉他演奏的同時,能夠細膩地捕捉到哪個樂器的拍子沒對上,哪裡情感處理不夠有渲染力。一旦有不和諧的聲音進入耳朵,他會馬上示意停下。為了最大限度地渲染氣氛,在選歌和互動上,他們也會精心設計。
在電聲排練室排練
正是如此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才讓「氣球人」能夠將音樂感染力準確地傳達給每一個人,而他們每次的出場也總能獲得觀眾們最高的呼聲。「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帶去快樂,讓大家在現場能夠放鬆一些,暫時忘掉煩惱,跟著音樂舞動起來,哪怕只有一首歌的時間也好。」這是主唱周克垚的全部希望。在熾熱的旋律和高昂的歌聲中,他們總能如願以償地看到觀眾沉浸在他們的音樂中,激動地揮舞著手臂、歡呼、合唱。不少人在畢業之後都記著那種青春熱血的氛圍,在「氣球人」代表作《嗓》的歌曲評論區,就有人表示「聽到前奏閉上眼就感覺身邊擁擠了起來」,仿佛一切都是那麼「自由與新鮮」。
發專輯:可以保存的一件酷事
3月31日,氣球人在網易雲音樂發布了他們的第一張同名專輯。專輯中共有10首歌,每一首歌都有著獨特的風格。成員們說,這些歌的靈感都是來源於生活的。例如《松鼠酒館》,樂隊創始人之一祝天涵解釋說,以前校門口有一家叫小松鼠的燒烤店,有時候氣球人排練晚了,就會一起去小松鼠吃夜宵,慢慢地就積累了靈感,其中「泡沫留不住,冰塊在融化」這句詞就是在吃夜宵時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而《大都會》這首歌是氣球人成員們畢業後逐漸步入社會,因為增加了和城市接觸的機會,所以他們通過這首歌記錄了對中國大城市的一些想法,是他們觀察城市生活後的感受。
錄音設備
提到作詞和作曲,氣球人的成員們非常坦白地講:「就跟寫作文一樣,有時候即便有了靈感也不能馬上成型。因為歌詞不可以隨隨便便寫,還要考慮到唱出來的效果。」由於氣球人的大家目前都不在同一個城市,所以編曲時一般由祝天涵搭出大框架,然後大家在此基礎上做改動。氣球人的成員們形象地把這個過程比作做菜:祝天涵是主廚,由他負責告訴大家要切碎多少番茄、香菇、肉絲,然後大家就負責切番茄、切香菇、切肉絲。最後,大家把所有材料放到一起,做一道完整的菜。他們在一起演奏,找問題、改節奏,然後接著演奏。通常要反覆練習、不斷比對才能將一首歌做到氣球人滿意的樣子。
在自製錄音棚
賴儷心說:「發專輯這件事很酷,雖然不如表演有魅力,但是可以保存下來。」這張專輯之於氣球人的意義,是回憶,是記錄,是快樂的保留。這張專輯中,有青春無懼的血氣,有平凡少年的掙扎,將未完待續的矛盾和美好,通過音樂作品延伸、保存。
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許多人說這張專輯簡直是青春回憶殺,許多人後悔在學校時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氣球人的演出,許多人說要支持浙大人自己的音樂。專輯底下有同學說:「也算有幸接觸過這群閃亮得像星辰的人,大一到大四,自己當初的熱情和愣頭青一樣追求夢想的悸動都被時代的潮流衝刷崩塌,但是當前奏的第一個鼓點響起的一瞬間,我知道,青春永不散場。」還有人感嘆,聽起這張專輯,就好像回到了幾年前和朋友聽潮汐音樂節的夜晚,感到很快樂。不少已經畢業的同學紛紛表示夢回大學,想起圖書館、文廣、西區自習室,想起那時候輕快和活潑的自己。
對許多曾經聽過表演或者聽說過氣球人的同學來說,這是一份特別的、遲來的畢業禮物。曲調是曾經的快樂,歌詞是那年的青春。給大家帶來了快樂難忘的回憶,這對於氣球人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意義。
畢業不散場
對於如今已經從浙大畢業,四散於美國、武漢、廈門、臺北的五個人來說,「氣球人」是他們大學裡最美好、最純粹的相遇。畢業後就到臺北讀研的倪犇回憶道,玩樂隊是自己做過最不計時間和回報的事情,每個人都是以輕鬆快樂的心態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而在賴儷心看來,樂隊的夥伴就像是緊緊相依的家人,他們因音樂結識,卻在一次次排練後的夜宵、演出後的玩笑和跨年時的狂歡中,收穫了真誠的陪伴。
畢業之後地理的距離也沒有隔開成員們的聯繫。假期的時候,成員們或放假或騰出時間,會再聚到一起創作、演出。錄製專輯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場接力賽,在賴儷心和倪犇兩個人還沒有畢業時,他們就先把一部分錄完,然後去武漢找周克垚錄人聲,再去廈門找林嘉雯錄貝斯。而攻讀音樂科技的祝天涵則發揮專業特長,全程「指揮調度」。吃吃喝喝打打鬧鬧之外認真做音樂,這就是氣球人。
氣球人的主唱周克垚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終於能在一個地方不知疲倦地永遠演奏和歌唱了吧,真好」。對氣球人來說,這一次的專輯是給自己、給大家的青春留念,也是氣球人追求音樂夢想的裡程碑。未來,他們還會繼續發單曲、爭取排練和演出的機會。一直在路上,未完待續。
部分素材來自於「求是潮」公眾號
圖片來自於氣球人
本文作者:浙江大學微訊社 陸心怡 鄭舒怡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鄭舒怡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