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觀察團的團員在軍運村門前合影。記者楊濤 攝
「軍運村美不美?」「美!美!美!」市民觀察團成員站在軍運村園林展示區合影時,忍不住表達了對軍運村的讚美之情,喜悅與自豪的聲音在村內久久迴蕩。5月21日上午9時,市民觀察團走進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畔的軍運村,一睹軍運村的芳容。目前,軍運村已經竣工驗收,正在進行驗房、交樓工作。
房間簡約溫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運動員宿舍陽臺上眺望黃家湖和軍運村場景。記者楊濤 攝
市民觀察團走進軍運村後,首先來到了位於3棟26樓的165平方米樣板間,打開房門就能看到陽臺外黃家湖秀麗的湖景風光。軍運村講解員汪秋韻介紹稱,房間內設有單雙組合等8種戶型,採用無障礙設計,方便殘疾運動員使用,公寓層高3.1m,臥室門高度也隨之增加到2.34m,高於普通房屋,方便運動員出入。
市民觀察團的大學生參觀運動員宿舍寬敞的客廳。記者楊濤 攝
進門右手邊是廚房,考慮到安全問題,賽時並不會投入使用,而是用作洗漱區域,左手邊則是主臥區,有獨立衛生間,浴缸、淋浴間、馬桶等設施,衣帽間放置了簡易家具。整個房間還配有中央空調、地暖、熱水器、冰箱、洗衣機,可視對講、電熱水壺、電話等一應俱全,賽時將提供三星級標準的客房服務。
市民王秋蘭是市民觀察團的積極分子,聽聞走進軍運村活動後,她第一時間就報名了。看完運動員房間後,王秋蘭說,房間各項設施考慮周到,房間設計處處都體現人性化,「房間簡約大氣也很溫馨,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周邊環境真好想買套房子住下來
從公寓房間出來,市民觀察團來到了園林展示區,瞬間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草木蔥蘢、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居住區綠化採用中式園林風格,景觀石、小橋流水、曲徑亭臺與精心挑選的植物相映成趣。
市民觀察團的網友們在軍運村拍攝照片。記者楊濤 攝
汪秋韻講解到,軍運村體現了建設海綿城市理念,地上方磚可透水,雨水就近流入雨水花園,最後進入收集管網,可以重複利用。園林中的水池溝渠也可以淨化雨水,村內可形成完整的「生態水循環系統」,保證軍運村不淹水、不內澇。
「軍運村生態宜居,很多小細節都體現在設計中,就連井蓋上都有軍運會的圖案,置身軍運村,仿佛來到了蘇州園林。」市民周玲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站在26樓樣板間,黃家湖風光和溼地公園美景盡收眼底,「居住環境真好,我有想買套房子住下來的衝動」。
據介紹,軍運會結束後,軍運村醫療中心將成為幼兒園,村委會將成為黃家湖小學,後勤服務中心將成為黃家湖中學,而30棟精裝運動員公寓則將作為居民小區對外出售。
與軍運村零距離更感驕傲和自豪
為提升軍運村區域環境,江夏區啟動黃家湖岸線整治工程,以改善黃家湖軍運村岸線,建成風景優美、生態宜人的溼地公園。目前,溼地公園已整治完畢,生機盎然。
市民觀察團的網友們在軍運村「兵兵」雕像前合影。記者楊濤 攝
漫步在軍運村前黃家湖畔溼地公園,市民顧勝波的激動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軍運會真的搞活了一座城,我家住在礄口區,這兩年藉助軍運會提升環境質量的契機,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武漢也變得更加宜居。」顧勝波說,此次與軍運村零距離接觸,更是激發了他作為武漢人的驕傲和自豪。
顧勝波是一名教師,對於將未來的教育場所放置在臨湖最好地段,顧勝波忍不住連連叫好,「這體現了對教育的重視,具有很高的遠見和前瞻性,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最好的環境」。
周玲參觀完軍運村也難掩激動,她家住在武昌區洪山廣場附近,「我家離軍運會場館洪山體育館很近,到時我肯定會去觀看比賽。家裡來了親戚,我也會主動地跟他們宣傳介紹軍運會,邀請他們到時來玩。」
據了解,長江日報市民觀察團是由長江日報、長江網傾力打造的常設性市民互動活動。活動通過公開徵選方式組建市民觀察團,不定期帶領市民走進城市深處,聚焦大武漢發展與變遷,近距離觀察城市重大工程項目,感受重大活動火熱現場,探訪鮮為人知的城市秘密,關注城市細節並建言獻策。(長江日報融媒體 見習記者歐陽崧 通訊員劉雄 李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