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其中包括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涪江休閒旅遊度假區。
「十四五」時期,潼南區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潼南日報邀請相關區級部門負責人參加潼報圓桌會,來聽聽他們的打算。
區文化旅遊委黨組書記、主任 唐凡雲
六個方面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國內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潼南日報:推動文化旅遊繁榮發展,需要多個環節協同發力。「十四五」時期,潼南區在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
唐凡云:總體目標是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旅遊服務體系,城鄉居民文化旅遊消費日益增長,打造國內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一是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潼南歷史人文考古和發掘工作,圍繞紅色文化、陳摶養生文化、廉潔文化、抗戰文化以及四個舊縣城遺址等文化遺蹟展開歷史文化研究。實施大佛寺、千佛寺、雙江古鎮等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申報1處國家級、3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進博物館建設,完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規劃建設「巴蜀非遺展示中心」,組織獅舞、川劇、蓮蕭等非遺節目進景區,竹麻編、剪紙等非遺產品進商店,推動太安魚烹飪技藝、花巖女子獅舞等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是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成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提檔升級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按照「八個一」標準,建立健全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創作和扶持力度,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讓文化藝術走進生活、融入產業、服務當代、服務大眾。持續推進「增A添星」工程,提檔升級旅遊交通標識牌,加強文化旅遊服務隊伍建設。加快外聯互通的大旅遊交通建設,做優「快旅慢遊」的內部交通體系,鼓勵發展高端酒店、精品民宿。
三是增強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把文化旅遊業放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格局中來謀劃,推進文化旅遊業與農業、水利、交通等產業深度融合,將養生醫療、農特產品與文創設計相結合,開發醫療保健、美容養生、食療食補等系列旅遊康養商品;藉助民間藝人和非遺傳承人,開發剪紙、木雕、棕扇、石刻等手工藝品,研發一批文創旅遊商品。
四是打造重點品牌景區。以大佛寺康養景區和雙江古鎮景區為重點,積極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圍繞涪江50公裡親水岸線建設「最美環江路」;加快建設大佛寺人文生態康養社區、大佛寺片區智慧文博中心及佛緣文創街、潼南大福印象、涪江水上遊樂運動中心等運動休閒娛樂設施;提升雙江古鎮景區配套設施水平;全力打造國家級涪江休閒旅遊度假區。
五是加快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升級建設陳摶故裡、太安—柏梓、龍多山等生態田園康養功能區,打造建成集產業經濟、農業景觀、旅遊休閒、配套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基地,力爭打造1個全國重點鄉村旅遊示範村。開發建設養心會所、養生別院、養老公寓等旅遊項目,鼓勵高品質酒店、特色民宿將康養概念融入客戶住宿體驗。圍繞菜花節、檸檬節、龍舟賽、馬拉松等節會賽事活動,做靚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四大節會活動。
六是促進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及交流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潼南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綜合運用新老媒體,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巴蜀福地·六養潼南」總體定位的形象。以菜花節、龍舟賽、馬拉松等品牌文化體育活動為載體,將重點賽事、重大文化活動與旅遊打捆包裝整體營銷,參與國際、國家級、市級宣傳營銷活動,提升潼南城市整體形象和影響力。
構建三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 形成「十五分鐘體育健身圈」
潼南日報:區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發展體育運動,積極舉辦精品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十四五」期間,我們在體育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
唐凡云:潼南將以建設體育強區為目標,切實加強全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促進體育消費,有效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充分發揮體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潼南區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是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提高體育基礎設施的標準質量,力促全區基礎體育設施提檔升級。建成一個可容納5000人以上的大型綜合體育場館,加快城市或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各鎮街均建有文體中心(廣場),城市社區健身點、行政村農體工程實現升級改造並全覆蓋,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實現體育場地人均面積超過全市平均水平。構建體育協會網絡體系,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確保市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逐年上升。
二是推動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加快完善體育產業發展體系,拓展體育產業領域,突出體育與文化、旅遊、醫療、養老、科技等多維度融合發展,拓展體育產業新業態。大力培育和發展以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體育培訓等為主體的體育服務業。引資建設水上運動中心,引導設立一批民營的體育市場經營單位,著力推進智能化體育惠民平臺建設,切實加強體育市場監管。全區體彩銷售網點實現鎮街和新建小區全覆蓋,擴大銷售站點規模,增大發行總量。
三是努力提升競技體育實力。加大潼南區業餘體校硬體建設投入,加強校校聯合,著力打造射擊、桌球、摔跤、射箭、舉重、排球等傳統優勢項目。積極開展體育教練和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打造一支精英教練員隊伍。提高裁判團隊的專業知識和執裁素養,提高賽事服務質量與水平。實施「體教」結合,建成全國青少年排球訓練基地、市級單項訓練基地6個。注重體育特長生培養,向上一級專業運動隊或體育高校輸送優秀的體育後備人才,提升競技體育實力。
四是承辦更多重大國際國內賽事。不斷提升辦賽能力和場館設施水平,高水平舉辦「中國涪江龍舟公開賽」「涪江國際馬拉松」「環涪江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等賽事活動,打造成為全國金牌賽事。推動體育與旅遊深度融合,積極創建國家級體育旅遊融合示範區。
區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 張拯旗
聚焦聚力五大重點任務 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謀新篇開新局
潼南日報:「十四五」時期,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將從哪些方面著力,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張拯旗:「十四五」時期是潼南區精神文明建設搶抓機遇、守正創新的重要時期,我們將緊隨中央、市委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布局和總安排,主要有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抓住黨員、幹部、青年學生等重點群體,抓好抓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做大做強「潼城同心」宣講品牌,統籌推進集中宣講、「六進」宣講、微宣講和文藝宣傳,建好用好「兩中心一平臺」,強化理論研究闡釋,引導全區幹部群眾進一步築牢潼南奮進新徵程的思想根基。
二是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機制,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強化誠信建設,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做亮做響「潼城同行」志願服務品牌,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切實在潼南大地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
三是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施文明創建工程,突出為民惠民導向,強化動態管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統領,抓建設強基礎,抓管理促規範,抓教育樹新風,抓機制管長效,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四是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深刻把握「巴蜀福地·六養潼南」目標定位,一體推進「吃得文明」「住得文明」「行得文明」「遊得文明」「樂得文明」「購得文明」「上網文明」等七大主題活動,系統培育文明風尚,全面唱響「文明潼南」。
五是全力提升市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城市博物館、科技館等項目建設;建立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和文藝評獎制度與評價體系;鞏固提升「書香潼南」系列活動,培育打造「闇公杯」閱讀徵文競賽、「樂繪童年」親子閱讀等活動品牌;開展好惠民電影放映工作,深入實施電影「扶垚」計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著力促進市民的全面發展。
通過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區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加快建設「兩城」「兩都」「兩區」「兩基地」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會環境。(羅列、劉莉、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