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聰明,有個好生活、有個好前程,在給孩子起名時,常常將美好的願望賦予名字之中。
隨著國民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父母們給孩子起名字時越來越注重名字的「氣質」。以往在名字中常見的「梅」、「芳」、「國」、「軍」這些字,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有詩意及內涵的字。
但有些父母自認為不錯的名字,有時候卻踩坑而不自知。先撇開寓意不說,有些因素家長們在起名時要小心注意:
浙江一位嚴先生,給女兒取名「頔」dí,寓意為美好。他覺得這名字既好聽、又有水平、寓意還棒。可實際上呢?
別人在叫女兒名字時,經常叫成:嚴yè?嚴yóu?嚴……呃,那誰?
後來女兒長大後,大四保研時就因為這個「頔」字無法錄入系統,好不容易獲得的研究生保送名額差點因此而泡湯。
所以,為了避免生僻字引起的麻煩,在電腦手機上不容易打出來的字,還有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字,家長們在給孩子起名字時還是儘量不要使用吧。
以前讀書時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名叫李朝華,剛開學點名時,有的老師點名會叫她李cháo華,而有的老師點名則會叫她李zhāo華。
後來熟悉了,我們身邊的人都知道她叫李zhāo華,但不熟悉她的人卻經常會把她的名字叫錯,她總是需要跟人去解釋更正,因此常為這個名字而苦惱。
含有多音字的名字確實非常容易被人叫錯,所以家長給孩子起名時還是儘量不要選擇多音字為好。
有一次在小區活動時碰到一小男孩,拉著媽媽的胳膊邊哭邊叫媽媽給他改名字。我禁不住好奇問了一下他叫什麼,男孩媽媽說叫顧易函。
我說:「顧易函?這名字不是很好很正常嗎,為什麼要改?」
結果男孩媽媽說:「好啥呀,不說話就很正常,但只要孩子跟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一大聲說話,大家就總叫他『故意喊』!我是覺得小孩子們愛開玩笑、愛起綽號沒什麼大不了,但孩子不幹呀,總是因為名字的事跟我鬧!」
我聽了之後真是哭笑不得,真沒想到顧易函這名字居然也能踩中諧音的坑,我還以為只有「熊初墨」之類的名字才有諧音問題。
所以家長朋友們,起名的時候還是多注意一下名字的諧音吧,以免掉坑而不自知啊。
音調相同的名字相比於抑揚頓挫的名字讀起來沒那麼順滑,比如張湘江、姜家商是不是有點拗口呢?
還有像林楊樺、呂昌晏這樣的名字是不是寫出來後在形體上略顯單調呢?
當然,音調和字形的問題與各人不同的喜好有關,並不是起名的關鍵,在這裡只是提醒家長朋友們注意一下這方面而已。
由於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帶上了父母兩個人的姓,所以四字的名字越來越多。這不失為一種嘗試,我覺得不少四字的名字都很獨特好聽。
但是,有一次碰到一個小朋友叫「田蘭慧子」,我們好多人都以為這小姑娘有日本血統呢,結果卻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小姑娘。
個人覺得這種獨特到有可能讓人產生誤解的名字還是慎用為好,中國人還是起個更體現中華文化的名字為妙。
父母該怎樣為孩子起一個好名字?到底什麼名字才算是好名字呢?這個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都會根據不同的家庭文化、思想觀念、情趣愛好等而定。這裡只是提醒家長們在起名時要注意以上所說的幾個方面,儘量避免一下踩坑。
好的名字固然重要,但說到底只是家長給予孩子美好未來的一種希望和祝福。孩子能不能成人成材,名字並不能決定命運或扭轉乾坤,關鍵還是在於家長對孩子的養育和教導。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良好教育及指引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一個對家庭和社會有利的人,成為一個振興中華的棟梁之材!
我是,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記得關注我喲。歡迎留言分享觀點,或動動手指幫忙點讚、轉發、收藏一下吧,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