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 華為4位董事、微信張小龍都從這裡畢業,但你卻可能沒聽過它的校名

2021-02-09 圈閱

「聽說你去武漢上大學,是在武大嗎?」

「不是,是華中科技大學。」

「噢——在武漢?」

 

發生這樣的對話,不能怪叔叔阿姨們見識少。畢竟,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嚴重被低估的學校。

 

如果不是中美貿易戰,人們都意識不到這所高校的實力。

華為四分之一的高管和「微信之父」張小龍,都出自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

華為二號人物的鄭寶用、兩位副董事長郭平胡和厚崑、董事彭中陽、CFO孟晚舟、首席科學家鄭寶用等,統統都是華科的校友。如果沒有這群華科校友的專注創新,中國5G技術也許沒有今天這般走在世界前列,先進到讓別國嫉妒。

「微信之父」張小龍,出自華科電信系。他在校的7年,搗鼓電腦,學習C語言。如果沒有這位華科校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許沒有今天這般繁榮,小編也沒有機會在這裡碼字。

微信的首屏,是一個星球的背景下,一個男孩的身影。這正是華科式孤獨的寫照。

「邏輯思維」的頭號IP羅振宇,是90級華科新聞系本科生。如果沒有羅胖的深度參與,這個從脫口秀起家的公司也許沒有今天這般清晰。

PPTV的初創靈感,迸發在華科韻苑26棟。當時的計算機系學生姚欣,想在宿舍看足球比賽,於是寫了一款視頻直播軟體。

 

記得那個把你的臉變得萌萌噠的「臉萌」嗎?還有那個自己捏頭像的FaceU嗎?這兩個爆款APP的創始人郭列,就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07級的校友。

華中科技大學是一個量產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的地方。它改變中國人每一天的溝通,也改變中國網際網路的潮流。

2017年,7位華科校友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華科的厲害常常不動聲色。聊起自己的學校,華科學子總有一整套的「自黑梗」。

 

帶朋友來參觀校園,站在旗杆下指著校名,自嘲就讀於「關山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

走到華科的建校紀念碑,指著四個立柱和一個球體,輕描淡寫來一句「四年大學頂個球」。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和招生努力,華科整體男女比例已從傳說的「7:1」,陡降到官方的「2.6:1」。

 

觀看教學樓俯視場景,華科男生仍然會悄悄發送語音彈幕「華科橫豎都是工科男」。

遵循工科學校的傳統路子,這所高校整體走低調務實路線,除了與個別學校相提並論的時刻。

 

按照「考研張學峰」的說法,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都喜歡把自己奉為「湖北第一大學」。

 

如果有人問:「武大距離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多遠?」華科人的標準回復是:「不遠,坐591到關山口下車即可。」

 

武大和華科學生互黑,是因為惜英雄重英雄,看得起對方。這種複雜的情結普遍存在於同城倆強校當中,例如,清華北大、復旦交大、天大南開等。

從華科校園最東邊到最西邊,坐校車要10分鐘,走路的話至少1個小時。

 

武漢地鐵2號線延長線開通後,全線5個站可以到華中科技大學。

珞雄路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紫菘小區西十二樓的乘客在此下車;

華中科技大學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的乘客在此下車;

光谷大道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東九樓的乘客在此下車;

佳園路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韻苑學生公寓的乘客在此下車。

最可怕的是以為坐了四站就出了華中科技大學,哪知坐了十幾站後: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車。

於是,2號線這個市政工程,妥妥化身為「華中科大最牛校車」。怪不得當年地鐵開通前夕,華科會對正門附近的地鐵站名如此地執著和堅持。

華科坐擁35個食堂,食堂數量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

 

東一麻辣香鍋、西一燒烤串串、東教工番茄魚面、楓林灣甜豆花、東園雞腿扒飯、百景園燒豬蹄……足不出校園,你就能吃遍性價比超高的全國美食。

除了食堂多,華科食堂還有留言簿文化。如果四五個同學都想吃小龍蝦,並都在食堂留言,那麼食堂阿姨就會把小龍蝦加到日常菜單裡。

 

今年畢業季,華科食堂首次為畢業生準備了1萬多份免費畢業餐。每份套餐包含兩葷兩素和一個湯,量足味道正,同時飽含學校的殷切祝福。

去武漢光谷,一時間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可考慮去華科體驗別人的超級食堂。溫馨提示,西一食堂和百景園可辦理臨時飯卡。

華科校園人均擁有8棵樹,被稱為「1037號森林」。

 

一進校門,兩排高大的法國梧桐,夾道歡迎。

在「火爐」 武漢的夏天,學生的命都是這些成蔭大樹給的。秋末冬初,東九和西十二的銀杏變成耀眼的金黃,給你最浪漫的南國之秋。

華科素有愛護樹木的傳統。據說,校園裡每砍一棵樹前,都要向校長匯報,校長親自籤字才能砍。這規矩是從華中工學院的第二任校長朱九思定下來的,貫徹至今。

個別高校有「四大名嘴」,華科有「四大名掛」。這裡「四大」並非特指某個專業課,乃是泛指,力學電學醫學都有自己心中的掛科排行榜。

 

其中,「華科嚴師」汪建教授是掛科傳奇中的傳奇。

 

汪教授為了學生能有牢固的學習基礎,堅持幾十年「不放水」。他所教的《電路理論》是全校最難過關的課程之一,有同學補考五六次才通過。

即使你考到59分,他也不會四捨五入讓你及格。但如果你有學習疑問,他會很熱情講解,不管問題有多幼稚。這樣一位嚴師,讓學霸趨之若鶩,讓學渣聞風喪膽。

老師們的嚴格要求,也如春風化雨,影響著學生們。

 

有一次,時任校長李培根參加人文講座。當場有同學提問:「華科考試題型比較固定,有些同學平時不努力,臨近考試靠刷題取得高分,請問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校長回應大意是:「我會和教務處討論這個問題的。」

這次提問過後,華科進入長達半個月的考試周。簡單的考試基本都銷聲匿跡,但難的考試卻層出不窮。

 

個別工科專業的卷子上出現,第一道題考出了倒數幾道題的難度。結果,大批非天才學霸不得不補考。

憑藉嚴謹的學風,華科曾實力登上熱搜。

 

去年華科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其中11人按專科畢業。據介紹,這些「被專科」的同學是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

 

以前看到教學樓門前的老子像,學生能豪氣地丟一句「老子不進西十二」。但現實卻是「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

為了不掛科,為了本科畢業,千千萬萬的華科學子不是在自習,就是在去自習的路上。

 

到考試周,圖書館裡一座難求,校內的食堂和華科CBD的快餐店都坐滿了跟數字掐架的華科人。據說,有人為了不受打擾的氛圍,會選擇去開房……自習。

對於學習,華科人絕對是認真的。除了羨慕華為的「打工王帝」,同時也要看到華科人從大一開學就開始的刻苦積累。

想享受35個食堂和人均8棵樹的待遇,

前提是你能考進去。

 

想要參與華科人的「自黑」,同時禁止他校bb,

你要努力學習,順利畢業。

相關焦點

  • 武漢 | 華為4位董事、微信張小龍都從這裡畢業,但你卻可能沒聽過它的校名.
    「聽說你去武漢上大學,是在武大嗎?」「不是,是華中科技大學。」「噢——在武漢?」 發生這樣的對話,不能怪叔叔阿姨們見識少。畢竟,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嚴重被低估的學校。 如果不是中美貿易戰,人們都意識不到這所高校的實力。
  • 華為董事會17位成員都畢業於哪所大學?這所大學校友最多
    一、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最多從上面可以看到,有4位華為董事會成員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也就是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其中就包括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華中科技大學是我國一所著名的985高校,位於湖北武漢,學校的前身是我國1952年重點組建的華中工學院。
  • 這所很低調的名校火了,華為「天才少年」和美女博士都出自該校!
    最近幾天有一所特別低調的名校火了,頻頻出現在各種新聞裡,今年全球僅有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其中有兩人是畢業是這所名校的,還有一個博士本科也是該校的,算起來4人中,就有3人和這所名校的培養離不開。
  • 華為201萬年薪「天才少年」竟來自這學校 孟晚舟也是這裡畢業的
    論文答辯延期,畢業延期,剛畢業就失業,還沒上班公司就倒閉了,前幾天還聯繫自己的那個HR也失業……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畢業就收到阿里騰訊等名企的三邀四請。更氣人的是,剛畢業年薪直接給到360萬,但完全不care。
  • 考研擇校:華為很認可的4所大學,碩士還沒畢業就被籤約!
    因為是通信巨頭,所以華為對電子信息類的985、211高校是情有獨鍾,特別是這些學校的研究生,剛畢業華為就可以開出年薪20萬的薪酬。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4所華為招聘應屆生人數較多的4所大學,供大家參考。還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公司董事局的輪值董事長孫亞芳女士就是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而且幕後還有很多的高管也是來自於成電。所以華為每年在成電招收那麼都畢業生不僅看重學生的技術水平,也帶有一定的校友情懷。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工科裡的強校,也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明星」。雖然網絡上很多人都在吐槽華科的各種不是,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科的學科實力還是非常強的。
  • 這可能是最「陰盛陽衰」的大學,畢業的男生,都不太好意思提校名
    更糟心的是,儘管她們每個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儘管貼上鬍子就可以去演李逵,但是我們還得一天天地把這三位奶奶捧為「三朵金花」。我發誓,這不是我們虛偽。要是光聽這名字的話,你可能都以為這是哪來的「野雞大學」。但是它,確實是一所正規高校。
  • 單單看校名,湖北所有高校名字最好聽的是它,不是武大,不在武漢
    聞其名而知其性,校名是一所高校留給社會最重要的印象之一。縱觀我國高校校名不難發現,大多數都是以地名命名,雖說直觀但是對於高校的文化性質來說還是缺少一些文化底蘊。當然也有例外,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湖北校名最好聽的高校——荊楚理工學院。
  • 這幾所大學被譽為「華為儲備軍」: 還沒畢業就被籤約!實力絕對在線
    ,2018年華為公司獲得了第三十二屆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名第1位,公司實力在國內絕對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華為公司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是極具吸引力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在國內重點大學中最受華為公司賞識的幾大院校,它們每年的畢業生基本上都是直接被預定的,要是能念這些學校,畢業後進入華為的機會會多很多喲!那麼,到底是哪些實力院校能讓華為刮目相看?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你發現了嗎?華為的天才少年根本不是天才,只不過都有同樣的特點
    你知道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嗎?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這是華為總裁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是按照年度發放的,共有三檔,其中最高年薪達到了201萬元。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今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一畢業就籤下了年薪201萬的offer。博士生姚婷,同樣於入選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項目,年薪拿到156萬。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研究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這所高校有什麼獨門秘訣能培養這麼多高水平學生?華為又為何獨寵華科?一切,還要從華中科技大學介紹起。
  • 華中科大是華為的娘家,已有萬名畢業生入職打拼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 華中科技大學為華為輸送了4位「天才少年」,分別是去年入職的左鵬飛博士,以及本科畢業於該校、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鐘釗,還有今年入職的張霽、姚婷博士。其中,左鵬飛、張霽、姚婷博士,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 華為nova7系列官宣4月23日發布;小米多位投資人推出華米董事行列
    Hello 大家好,這裡是「科技V報」,我是龍二,昨天,榮耀30系列正式發布,誰曾想今天華為又宣布:華為nova 7系列將於4月23日,也就是下周四正式發布,講真,華為和榮耀4月份這節奏真的是相當的緊湊了。
  • 武漢方艙「讀書哥」學歷曝光,畢業於這所985,國內排名直逼北大
    武漢方艙「讀書哥」學歷曝光,畢業於這所985,國內排名直逼北大。據公開信息,這位「讀書哥」畢業於國內的武漢大學,專業是材料物理,1997年畢業,算是學霸一枚。目前「讀書哥」已經博士畢業,紮根美國,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教書。「讀書哥」常年在美國工作生活,這次回國就遭遇黑天鵝事件,自己也不幸中招,真是有些「悲劇」了。
  • 華中科大萬名學生畢業入職華為
    其中,左鵬飛、張霽、姚婷博士,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伴隨著最近這些「天才少年」頻頻刷屏,8月6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光電學院黨委書記夏松介紹,三位「天才少年」入職,與學校,以及老師與華為長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關係。其實,至今已有超過10000名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曾就職華為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的4位博士,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說明啥?
    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剛畢業年薪就達到了201萬元,上了熱搜,其中4位高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張雯,1993年出生的帥哥,湖北人,在讀大學期間,成績一直處於院系前列,英語也很棒,四六級秒過,同學眼中的學霸人物,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能拿到這檔年薪的全球僅4人,本科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結構專業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今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一畢業就籤下了年薪201萬的offer。 博士生姚婷,同樣於入選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項目,年薪拿到156萬。 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武漢三本大學生不如普工?這個少年卻用實力證明,三本也可以逆襲
    一個人的發展是不可預估的,任何時候,都不要貿然的去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眼前這個平凡無奇的人,也許會創造怎麼樣的神話,就像最近頻頻刷屏的華為201萬年薪的天才少年張霽,你能想像這麼一個大神級別的人,居然是三本出身!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徐文偉一行訪問湖南大學
    8月27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一行訪問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副校長李樹濤、汪衛斌等在校辦公樓二會議室會見來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研究院、全球技術合作部、武漢研究所,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院、招生與就業指導處、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等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見。
  • 亞洲四小龍是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那中國四小龍?原來是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有關於亞洲四小龍的稱呼,這是指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經濟都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大環境下,亞洲範圍內由四個不同的地方組成的一個有關於對外出口貿易合作的關係。杭州然後要說到的這個城市和成都一樣都是國內新一線城市榜單中的翹楚,連續四年來都只是落後於成都一點點,排名在新一線城市的第二名,那就是著名的杭州。
  • 這3所被校名耽誤的大學,70%考生可能沒聽過,但絕對是名校
    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人們都會選擇一些聽起來比較出名的大學,而且覺得出名的大學比較好,所以給家長和考生帶來錯誤的觀念,但是有些大學聽起來比較出名,而且實力相當強悍但被校名耽誤的院校,經常受到大家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