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來清邁是為了逃避工作生活的不快,第二次則是為了這裡的佛寺而來。清邁的佛寺較多,大多分布在古城內,當然周圍也有零星分布,如「泰北玫瑰」的清邁,就是這裡的佛寺也顯得格外小清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三座佛寺,兩座位於古城內,一座在古城外,在當地的地位和寺院環境可以說是清邁佛寺的代表。
契迪龍寺
基本上來說,契迪龍寺是到清邁旅遊的第一站,位於清邁古城內部,位置比較好找,契迪龍寺是一座有600多年歷史的佛寺,又叫查裡魯安寺,是清邁最有名的佛寺之一。室內建築為典型的蘭納風格,充滿泰式風情,雖不像某些寺院那樣金碧輝煌,但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卻讓每一位來訪者都心潮澎湃。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契迪龍寺廣場四面四方形的塔樓,歷史悠久,據說這座塔樓最早建於15世紀初,建成後又多次增高,如今高度已超過90米。只是在1545年,大佛塔經歷了一次地震,塔頂和四周的大象雕像都被地震毀壞了一部分,幸好整體還算完好。
進入寺院若要脫鞋入內,需脫鞋入內,同時對著裝也有一定要求,不能穿得太暴露,這些被認為是對佛祖的不尊重,寺院內若要拍照,閃光燈和聲音不得開啟,也不要打擾他人。裡面十分的金碧輝煌,進去後第一感覺就是靜悄悄的。
巴辛寺
因為清邁古城本不大,基本上一天可以逛好幾個寺院,但是如果要慢慢感受寺院的氛圍,一天去兩個也是未嘗不可的。我們從契迪龍寺出來之後,就去了帕辛寺。它與契迪龍寺同為一座寺院,建於1345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由於它周圍的幽靜,使更多的人來到這裡燒香祈福,每天都有香火在燃燒。
在帕辛寺區別在契迪龍寺,這裡顯得更加金碧輝煌,相信這也是每一個人去過帕辛寺後同樣的感受。一座金光閃閃的塔,建於16世紀初,高約20米,在太陽的照耀下,更是金光閃閃,據說塔內藏有釋迦摩尼佛的舍利子,這座塔內藏有一尊佛像。
和契迪龍寺一樣,進廟也要脫鞋(泰國廟宇其實都要拖鞋進),這也是對佛祖的尊重。其中在正殿內除了一尊造型頗大的金身佛像外,在一旁還坐著四位「真身」高僧,聽導遊介紹,這是一座已圓寂多年的高僧,也難怪許多來帕辛寺拜佛的人來此拜佛。
雙龍寺
雙龍寺,是位於清邁古城外素貼山之上的一座寺院,因其遠離市區而在山頂,環境優美,成為眾多遊客到清邁必去之地。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從古城內出發前往雙龍寺,先坐雙條車到清邁大學,然後轉乘雙龍寺專線前往,去雙龍寺的路程多為盤山公路,如有暈車,建議提前準備暈車藥。到達人群之後,可以看到通向山道兩旁的兩條金龍,這也是雙龍寺名的來源。
由於其所處的位置,雙龍寺以前也是皇家避暑勝地,現在成了來清邁的遊客必遊之地。寺院的建築也以皇家風格為主,處處給人以金碧輝煌的感覺。雙龍寺有三種寶藏,一是釋迦摩尼佛的舍利子,二是九世皇所賜水晶蓮花,三是釋迦摩尼正殿的佛像,都是來雙龍寺參觀的。
此外,由於位於山頂900米處,這裡也是可以俯瞰清邁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即便不是佛教信徒,也能感受到這裡的佛教氣氛,並且擁有如此優美的自然風光,不失為到清邁必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