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小偷最可惡。
偷竊別人的人生,毀掉了窮人階層晉升的機會。
這種小偷就埋伏在你我的身邊,常常讓人防不勝防。
近來的蔥省尤為不平靜,從陳春秀,到王麗麗,再到苟晶,山東爆出了好幾起轟動全國的高考冒名頂替案。
而且,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還有另外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14所高校被捲入其中。
(來源:北師大教授董藩)
在這些令人髮指的情節背後,我看到了赤裸裸的人性之惡——有權有勢的家庭對窮人農戶「降維打擊」,一種自上而下無情碾壓。
從前陣子的合村並居運動,到如今的冒名頂替,蔥省的很多應對動作都很值得玩味。
在中國的沿海省份中,山東頗有些特別。
明明有3000公裡左右的黃金海岸,佔據全國海岸線的六分之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沿海省份,但卻沒有太多海洋文明的氣息。
從氣質上看,山東更像是內陸省份。這是為什麼呢?
讀懂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能理解,今天所發生在山東的一切。
多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考入國內一家一流黨報工作。
有一次到廣東某縣級市出差。晚上吃飯的時候,主座是當地的政協主席。我年紀最小,自然坐在上菜的位置,旁邊作陪的是一位鎮黨委書記。
這個縣級市在廣東出了名的人傑地靈,盛產官員。那位書記很自豪地跟我說,據他們統計,當地出了多少個廳級幹部、部級幹部。最大的官做到了天津市班子成員云云。
我內心感慨:真像是一個「小山東」啊。
北方有一句話,叫做「滿朝公卿半山東」。雖然有些誇張,但細細考究似乎也不過分。有人曾在2019年做過統計——
地方大員方面。355 名現任省級常委當中,山東人佔據了52 席,佔全國總數的 15%,超過亞軍浙江24人、季軍湖南23 人的總和。而且,在內地31 個省市區中,山東人當一把手的就佔了 8 個,接近1/4。
中央系統方面,山東人也是獨佔鰲頭。國務院各部委和直屬機構班子成員(副部以上)大概有249 位,山東戶籍的官員為35個,佔比14%。
來源:公眼觀察
這些都是山東寶貴的資源啊,多少地方夢寐以求。
山東本土官員想要做實事,搞一些大工程的時候,很容易做到「跑部前進」,推動項目審批通過,從而造福一方。
不過,它無形當中也會給山東造成一種後遺症,官本位思想比較濃厚。
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段子,在介紹本省的企業時,廣東官員會說,這是我們服務的企業;山東官員則會說,這是我們下面的企業。
此外,山東是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儒家所強調的「孝、悌、忠、信」,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信仰,奠定了中國禮儀之邦的文化基石。
不過,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大家長思想,也給留下了尊卑有序,上下有別的等級觀念,對山東人的精神內核影響深遠。
讀大學的時候,我一個關係很好的兄弟是山東人,他經常自稱「老子怎麼樣怎麼樣」。一開始讓我很不舒服。
都是同齡人,憑啥你就是老子了,難道在你面前我就是個「孫子」?後來我才知道,這不過是山東漢子的豪邁用語,一種文化差異罷了。
但這種語言「符號」的背後,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北方黃土文明當中,一種根深蒂固的「上下觀念」暗示——你與我之間,並不平等。
而海洋文明的「開放包容」,其實就是建立在你我皆平等的基礎之上的。
有上下級之分,就會有「命令」。沒有等級之分,才會有「契約」。
當命令是通行證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多一點欺負和碾壓。想要什麼東西,強行索取就行了。就像這一次集中曝光的高考頂替案中,有錢有勢的家庭把貧窮農戶摁在地上摩擦,就是能好長一段時間內平安無事。
(陳春秀的老父親對記者說:「他們就打聽我是個老農民,慫人。才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凡我要是有一點能力,他們也不敢。」)
只有當契約意識盛行的時候,社會才會有相對公平的機制,人與人之間站在同一條線上對話。想要什麼東西,平等交換。
山東,恰恰在這一塊有所不足。
偉大的導師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山東海洋文明的式微,跟它的經濟模式也有很大關聯性。
中國有很多地方飽受地少人多之苦。
當人口過度膨脹,遠遠超過土地的承載能力,生產的糧食養不了這麼多人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啟動一種自我調節機制。按照馬爾薩斯的說法,會出現兩種方式來調和這種尖銳的矛盾。
一種是他殺,也就是發生瘟疫、天花等傳染疾病,來消滅人口。
一種是自殺,也就是人類內部發動戰爭,通過不同族群之間的徵伐,來減少人口。
歷史上的脈絡,概莫如此。
不過,過去潮汕、溫州、福建也有第三種應對方式——逃離,跑到異度空間去謀生。
無數人把腦袋別在腰間,遠渡重洋,到了另外一種陌生的文明。在那裡,學會接納別人,也學會被別人接納。
等賺起了錢,又會重新回歸故裡。就算回不去了,也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跟家鄉發生關聯,影響著家鄉。
這種出海闖蕩的精神,造就了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一種進取的、外向的文化性格。進而又演化出其他的精神內涵。
可以說,南部省份的海洋文明性格,跟當地的土地資源有很大關係。
你看看廣東、福建、浙江,莫不是一大片的丘陵地帶,可耕地空間十分狹小。像溫州的地形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土地資源比黃金還要稀缺。
(浙江)
(山東)
山東可不一樣。它地處華北平原,地勢幾乎一馬平川,可耕地資源多的不要不要的。加之氣候條件優越,山東歷史上就是傳統的農業大省,物產豐富,富甲一方。
發展到現代,山東的農林漁牧業產值常年全國第一,糧食產量常年位居全國前三位。壽光的蔬菜,榮成的鹽田,沂源的蘋果,章丘的大蔥……
當南方沿海地區因為山丘多,農地非常碎片化時,山東卻可以大規模集中化經營,效能甚高。
因此,山東僅用全國6%的耕地,就同時生產了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和12%的蔬菜。
(蔬菜之鄉壽光,全縣20多萬個溫室大棚)
總結起來,山東歷史上是一個物阜民豐的大省。
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也造就了山東人的族群性格,比之廣東、福建這種物質匱乏的地方,少了一點冒險、開放的精神。
來源:圭海四記(2017年)
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從僑胞的數量(不含港澳臺)當中窺知一二。
有人統計過,山東籍海外華僑華人約105萬人,佔比全省常住人口比例大概為1.1%,絕對數比中原的河南還要少。
相比之下,廣東有2000萬僑胞,佔比本土人口規模為19%,福建更為誇張,僑胞佔比數量高達41%。
山東沉浸在一種自我循環的農業文明當中,久而久之,也相對南海沿海要多一些封閉。以至於今天在深圳等地,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山東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如果說,歷史上廣東福建是在跟一個異域文明深度碰撞,山東則是跟一種帝都文化深度交織。
一個發生於外部,一個發生於內部。兩者的分野,造就了今天的不同。
山東,可謂含著金鑰匙出身。政治上它是盛產高官的搖籃,文化上是儒家文明的發源地,經濟上是物質豐富的產糧大省, 放在農業文明當中,哪一項不是站在了中華民族鄙視鏈的頂端?
不過,進入後工業文明之後,有些東西可能就有點格格不入了。
基於此,我們再來看今天各個地方的人口遷移,就顯得很有趣了——
2019年,經濟大省山東流出了近20萬人口,是全中國內地省市當中流出最多的地方。真是不看數據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來源 中新經緯)
雖然從常住人口來看,山東2019年末同比多出了22.9萬人,人口規模是正增長的。
但這個主要是因為山東太能生了。山東省是全中國除了廣東之外,最能生的地方。去年因此自然增長42.9萬人,填補了人口機械流失的缺口,從而「掩蓋」了大量人口遷出的事實。
(苟晶讀過的尖子班,出了八個博士五個教授,據說還有山東某市的局級幹部,妥妥的社會精英)
苟晶在濟寧高考兩次落榜後,跑到了浙江省白手起家,成為了一家童裝公司的合伙人。在杭州這個網際網路之都,苟晶進入了不需要拼關係的電商領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在山東失去的人生,苟晶在浙江尋回了。
而浙江這個省份,也是去年人口機械增長的全國冠軍。2019年共有84萬人選擇用腳投票,遷移進了浙江省。
這一正一負竟然有100萬人之多。真的是萬萬沒想到。
當然,今天的山東也在正視差距、向優學習。
2018年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新舊動能轉換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振聾發聵。多個城市紛紛南下學習,青島對標深圳、濟南對標上海、濰坊對標南方5城,整個山東掀開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改造工作。
我相信,山東絕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勤奮的山東人民一定會革新陳舊,變得越來越開放包容。
離東北化越遠,山東就離世界越近。
激情按壓,柔情掃碼
一個極有料的公號
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黃漢城,就是你們熟悉的旺角黃局長,十萬級暢銷書《中國城市大洗牌》作者。最近我開了個人公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掃碼關注,下半年我會出我的第二本書,屆時想邀請你,作為第一批社群試讀用戶。
關注我,不漏掉每一篇精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