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蘭州軍區聯勤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劉增加負責的「十五計劃」重點課題――《西北戰略地區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蟲防治研究》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
1999年6月,劉增加深入蚊、蠓等吸血蟲危害比較嚴重的青海高原等戰略地區,進行先期基本情況調查。他發現分布在西北的吸血昆蟲與內地不同,
其特點是數量大,活動高峰期小蚊(吸血蠓)密度指數每小時高達42000隻;活動相對集中,刺叮騷擾比較嚴重;尤其是這些昆蟲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野兔熱等十多種傳染病,一旦爆發流行,將嚴重影響部隊戰鬥力。於是,《西北戰略地區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蟲防治研究》課題,被納入「十五」全軍計劃基金重點課題。劉增加帶領課題組,深入兵站、哨所、戈壁荒漠、沼澤地,先後對格爾木、納赤臺、沱沱河等150個觀測點進行了重要媒介及吸血昆蟲調查研究,從海拔380米的陝西臨潼,到海拔4470米的唐古拉沱沱河等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定人、定點、定時、定方法開展重要吸血雙翅目昆蟲的垂直區系研究。這是首次對我國西北海拔高低梯度大、區系線長、跨幅陝西、甘肅、和青海三省,涉及媒介生物多樣性的區系調研活動。而今,共發現並命名醫學昆蟲新種23種,均屬國際首例;在國內也首次確立3種新紀錄。劉增加讓這些昆蟲在他身體不同部位叮咬,觀察它們的活動規律和嗜血習性,通過反覆試驗,復配出驅避劑、止癢劑、噴灑劑系列製劑,並根據戰區實際和吸血昆蟲的習性,制定出了「防治試驗方案」,經部隊試用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