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指你在論文中引用、參考過的文獻資料,包括觀點出處和引文出處。「參考文獻」著錄採取順序編碼制,即按「參考文獻」在文章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順序編碼,放在標註處的右上角。同一文獻如被多次引用,應用同一順序號標示。
「參考文獻」集中列於文章末尾、「注釋」條目之後。
「參考文獻」略有下列幾種,舉例如下:
(一)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次要責任人(第二、第三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
1、王加豐.世界文獻簡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2、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黃勇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引用此類文獻的確切出處,如頁碼、卷數、章節等,用圓括號注於正文標註的參考文獻序號後
邊,如系參考文獻[5],又需詳註引文頁碼167頁,則在正文引文後右上角標註[5](167)。正文中引用同一本書,則用同一順序號,但頁碼不同,如173頁,則為「5」(173)
(二)期刊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或編撰者).標題.刊物名稱,出版年,卷
(期):起訖頁碼.如:何齡修.讀《南明史》.中國史研究,1998,(3):167一173.
(三)報紙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標題.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如:謝希
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考.人民日報,1998一12一25(10).
(四)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等的析出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析出文章標題.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工原文標題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章起始頁碼.如:季學源.導論.斯邁.姚江文化史.寧波:寧波出版社,199:81一28.
(五)叢書裡的專著和叢書裡專著的析出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專
著標題.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叢書標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季學源.河姆渡文
化史論.吳光.浙江文化研究叢書.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
(六)國際、國家標準,應包括下列內容:BG7714一37,文末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七)各種未定類型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作者或主編).文章標題.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年(或收藏情況).如:四川省教育廳.1956年選拔留蘇預備生名冊,四川省檔案館:
121全宗307卷.
(八)電子文章,應包括下列內容:主要責任人.電子文章標題(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
子文章的出處或可以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如:王明亮.關於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資料庫系統工程的進展.httP://www.cajcd.cn/pub/wml.xtt/980810一2.hlntl,1998-10一04.
(九)外文文章,用印刷體書寫或列印。所列項目及次序與中文文章相同,英文書名、雜誌名用
斜體,文章類型可不標出。如:mansfeld,busse.the.psycholopy of creatiuity.chicago:nelson hall,1981.
另外,在「注釋」和「參考文獻」中,不得引用未正式出版的手稿、列印稿、會議論文集、信件、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