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嬰兒出生後多數會用哭聲說:我來了!等在產房外的家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也是通過孩子的哭聲來判斷生產進度,聽到嬰兒的大哭聲就會鬆口氣。
可是每一個新生兒的表現不同,有些嬰兒出生後會一直笑,讓醫生都感到很意外。
最近一個「心情大好」的新生兒火了,剛剛出生的他被醫生託在手中靠近媽媽身邊,嘴巴裡的羊水還沒有完全吐乾淨冒著小泡泡。
小傢伙剛開始只是閉著眼睛皺了一下眉,聽到媽媽的聲音後努力睜開眼睛觀察周圍。
當他看到面前的醫生和媽媽後,居然張開嘴邊眨眼睛對邊對著大家笑,並且吐舌頭賣萌看起來心情大好。
看到寶寶開心的表情就像是在說:嗨!醫生媽媽你們好,我很高興來到這個世界。
醫生雖然接生過很多小嬰兒,但是笑得這麼開心的嬰兒還是很少見的,便用視頻記錄下來這一幕。
大家在網上看到這麼可愛的寶寶後先是各種誇讚:這樣生下來就會笑的寶寶一定是天使。不過還有很多生過寶寶的人喊話:拍哭他!
這麼可愛的嬰兒怎麼捨得拍哭呢?原來大家當父母后多少有了一些常識,新生兒笑起來雖然好看但是哭了才更健康。
因此喊話「拍哭他」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考慮,並不是虐待寶寶而是有很多好處。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立刻吸出寶寶口中羊水,如果聽不到哭聲還會拍拍腳底讓他哭出來。
產婦剛開還覺得心疼,但了解原因後就會覺得還是讓孩子哭出來比較好。
1)能夠哭出來,說明沒有被羊水嗆到
當嬰兒還在媽媽肚子裡時被羊水包圍的,整個孕期他會吞進去一些羊水,出生時時仍然會有羊水留在他的鼻子和嘴巴內。
如果羊水沒有吸乾淨很容易讓新生兒嗆到,無法哭出聲還有可能被嗆得咳嗽。所以當我們聽到新生兒在哇哇哭,首先說明他沒有嗆到羊水的危險。
2)能夠哭出來,說明呼吸方式完美轉變
懷孕期間胎兒是靠著連接於母體的胎盤和臍帶接收到氧氣,肺部還處於一個「睡眠」狀態,並不能像我們一樣用肺呼吸。
當新生兒出生的一瞬間開始接觸到真正的空氣,也意味著他要立刻轉變呼吸方式去適應環境。
新生兒能夠哭出來,說明他的肺部已經被「喚醒」正式開始用肺呼吸,所以醫生才會在寶寶沒有反應時著急地拍腳底。
3)能夠哭出來,說明嬰兒身體健康
嬰兒雖然是哭著出生,但在老一輩眼裡、醫生眼裡是件好事,過去的人說孩子哭聲越大越有福,醫生則是看到了孩子健康情況。
所謂的福氣只不過是家人的祝福和期待,但新生兒哭的聲音洪亮的確能說明著他身體是健康的。
能夠哭出來不只是代表呼吸模式的轉變成功,還會帶動身體其他器官運轉。能哭、哭聲大的新生兒說明大腦發育較好、呼吸系統和感知等都沒有什麼問題。
新手媽媽在了解這些原後,在寶寶剛出生可別誤會了醫生把他拍哭的行為哦。
糰子媽心裡話:
你知道嗎?小嬰兒生下來就知道誰是媽媽。視頻中的小嬰兒能夠很快睜開眼睛,多半是因為聽到了媽媽聲音。
這是因為孕期寶寶已經有了聽力,每天都能聽到媽媽說話,所以在出生後一下子就認出來了。
【今日話題】大家的寶寶出生時哭聲洪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