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同契:驚人的學說

2021-02-08 南尊精讀

第1-01講 驚人的學說


我們書院有關道家哲學思想的課程,從《老子》、《莊子》到《列子》,是一系列連貫下來的。


現在要研究的是《參同契》,這是最難研究的一本書。


我本人對《參同契》的理解不一定是全對的,這並不是謙虛,我只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提出來,貢獻給諸位做參考。


這一本書在中國整體文化裡,佔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參同契》是千古丹經之鼻祖。


古今以來,尤其是講修道的神仙之學,要煉丹法,要返老還童求得長生不老之術,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


不僅如此,它可以說既是哲學的又是科學的,很多相關學理,都來自這本書。


現在西方人研究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史,也把《參同契》看成是化學、地球物理、天文等等學問的重要源頭。


只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往往忽略了這一本書,原因之一,是這本書實在很難研究。



驚人的學說



書名為什麼叫做《參同契》?


「參」就是參合,「同」就是相同。


怎麼樣叫做「參同」?


簡單地說,就是參合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融於一爐。


這三種學問就是老莊、道家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


我先聲明,我是沒有做到返老還童長生不死;假使做到了,我應該是個童子,結果我還是個老頭子。


不過這裡提一件事情希望大家注意,據我所了解,世界上人類都在研究追問生命的來源,也在追問是不是死後有個東西可以存在。


全世界人類由宗教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都在圍繞著這些問題打轉。


宗教家說有一個東西在人死後還存在的,到天堂那裡,或者到了別的世界,像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是不是能兌現,我們不知道,不過宗教家那麼說,信眾也就那麼信。


對於這些問題,中國道教文化提出來,人的肉體生命與天地一樣,是可以永遠存在的。


我們標榜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


中國文化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得那麼高,並不靠上帝,不靠佛菩薩,也不靠祖宗、鬼神。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資格,每人都可以成聖賢、成仙、成佛,只要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東西。


我們現在活著,真東西沒有發展出來,都是假的部分在維持著生命。


所以中國文化大膽地說,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壽,只要太陽月亮在,宇宙存在,「我」就存在,與日月一樣的長久。


我們研究世界各國的文化,不管是宗教是哲學還是科學,沒有敢這樣大膽吹牛的!可以說世界上吹牛吹得最厲害的是我們中華民族。


即使只是一種假設,也只有中國文化敢這麼講。其次,道家提出來,可以利用自己肉體的生命功能返老還童,長生不死。


外國任何文化也沒有敢這樣說的。將來有沒有不管,至少過去沒有。


所以講到中國文化的特點,只有道家的思想具有這一種特點。


比較接近的是印度佛家的文化,但是佛家在這一方面是不願多提的,只是偶然露一點消息。


在釋迦牟尼佛的許多弟子當中,他特別吩咐四個人「留形住世」,把肉體生命留在這個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時期過去,另一個劫運來了,世界太平的時候,才交代給下一位成佛者,然後他們四人才可以入涅槃,離開這個肉體。


據我所知,只有佛家有這麼一個說法,有一點接近中國文化這一方面的消息,這是其他人類文化所沒有的。


可是千古以來,究竟有沒有不死的神仙?


我們從小讀的小說,聽的傳聞,乃至丹經、道書、神仙傳上都說有不死的神仙,甚至現在還有朋友來講某某地方的山洞裡有神仙。


問他見到過嗎?沒有,是聽某人說的,某人又聽他表哥說的,一路追蹤下去連影子都沒有了。世界上說神仙說鬼,多半都是如此。


下節更精彩


相關焦點

  • 神仙家的千古絕學1:《參同契》的來龍去脈
    近代研究《參同契》的學術論文,更是很少切中要害。《周易參同契》至今仍被層層神秘的面紗籠罩著,成為傳統文化中的千古之謎。為什麼古今學者對這麼一本很難看懂的書推崇備至?《參同契》這本書到底秘傳了什麼仙術?要搞清這些問題,揭開《參同契》之秘,必須細心探究《參同契》仙術的來龍去脈。
  • 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經名:周易參同契。原題長生陰真人注。三卷。
  • 學風水的第一本書《買樓參同契》風水學入門基本知識
    無量子著的《買樓參同契》是一本教人買樓選房子的書,包含了識別買樓陷阱、價格因素、選樓盤、選樓層、地理位置、城市交通、周邊配套、小區綠化、通風採光等眾多內容,更是一本風水學入門的教學書籍,根據宅主命理八字生旺選樓盤、選樓層、選朝向,選房間到裝修化煞,從旺財旺運的風水布局,再到擇吉日入住
  • 《周易參同契》原文及譯文
    周易參同契全文及譯文東漢魏伯陽著  上 卷  【原文】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郭,運轂正軸。也有人這樣講《參同契》「神仙不作參同契,世上後人哪得知。」這是說經無數人修煉,證明是正確的。  【原文】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合。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巳之功。
  • 周易參同契注
    而又將日月往來盈虧之迸,校《易》卦爻畫變動之理,莫不相參而一致,是則《參同契》之所由作也。謂參大《易》之理,同造化之妙,契大丹之道也。今觀乎一陽初生,其卦為《復》(震下坤上),震為長男,坤為母,乾為父;《復》卦本是純坤,一陽自乾來,變下為震,故曰:因母立兆基。震具乾體而微,然積漸二陽以至三陽,則乾體成矣,故曰:長子繼父體。消息#33應鍾律者,一月增一爻也。據鬥樞者,一時進一爻#34也。
  • 周易參同契發揮
  • 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納1929年第四版的《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經接受了地幔對流提供動力的思想。
  • 2021年易道參同科學網絡教學安排
    「易道參同科學」體系包括「易道參同丹法五仙法」、「易道參同靈寶畢道密法」、「易道參同風水學」、「易道參同姓名學」、「易道參同命運學」。       2021年網絡教學安排:  學習方式:網絡教學與輔導,方便時可面授。易道參同丹法五仙法系列《易道參同丹法之修爻補漏 》 捐款3600元愛好者可以學習。包括教材、錄音與視頻。
  • 試論小兒純陽學說地位的演變
    ;金元時期,醫家以純陽學說為理論依據,用藥多以寒涼為主,確立純陽學說的權威性,是典型的"賦魅"過程;明清時期,醫家對純陽學說的無限擴大提出質疑,並提出"稚陰稚陽"學說作為重新詮釋純陽學說的新思路,是一個"祛魅"過程。
  • 道爾頓在原子學說、分子學說方面的貢獻和論爭
    他出生在英國坎伯雷一個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他幼年時無錢上學,他以驚人的毅力,自學成才。他做過小學和中學教師,擔任過曼徹斯特新學院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一生有很多科學成就。這樣一位碩果纍纍的科學家卻是一位色盲。
  • 魔獸世界:PVP魂契天賦影響下的盟約技能測試(通用)附魂契天賦樹
    魂契(靈魂羈絆)天賦樹是在滿級之後開啟,名望解鎖。每個盟約對應三個NPC提供三套魂契(靈魂羈絆)天賦樹,玩家需選擇1套使用(可以更改)。魂契天賦對盟約技能和PVP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有些天賦直接賦予原有盟約技能額外的控制技能,使之變得強大。
  • 揭秘契默契增大膏價格 契默契正品官網攻略
    相信提到契默契這個詞很多人並不陌生,因其獨特的效果刷爆朋友圈!儼然快要成為微商界的傳奇,那麼契默契到底效果怎麼樣,契默契的作用又如何呢?下面契默契官網就為大家揭曉契默契的真面目!契默契全系產品微信 qmq9090 第一款! 揭露契默契有沒有副作用契默契官網真面目!
  • 易道參同丹法之修爻補漏教材(乾功)
    捐款3600元易道參同丹訣之人仙十五訣:一步易道參同丹訣之乾坤門戶訣二步易道參同丹訣之五行藥材訣三步易道參同丹訣之八卦藥材訣四步易道參同丹訣之坎離相交訣五步易道參同丹訣之琴劍葫蘆訣六步易道參同丹訣之三昧真火訣七步易道參同丹訣之五行顛倒訣八步易道參同丹訣之龍虎交媾訣
  • 莫爾在繼續同新教徒的論戰時,再次批駁路德信徒們鼓吹的宗教學說
    莫爾在繼續同新教徒的論戰時,再次批駁路德信徒們鼓吹的宗教學說莫爾認為,古代的哲人們與偉大的醫生——上帝相比,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些司藥,而上帝只要用仁慈和聖靈就能夠根除罪孽,把人從詛咒中拯救出來。維謝特最初不同意安東尼的看法,認為這是詭辯派學說。安東尼耐心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在他的觀點中沒有任何詭辯,每個人都是囚徒,而整個大地是一座龐大的監獄,在那裡人們因犯有原罪而等待著被處死。誰也不能逃避這種命中注定的懲罰和逃出自己塵世的監獄。上帝是這個塵世總監狀的主要獄吏;他嚴厲地懲治自己的某些囚徒,給他們釘上人間一切病痛的足枷。
  • 古代繳房產稅經歷四步:呈契、驗契、納稅和蓋印
    繳稅聽上去簡單,實際要經歷呈契、驗契、納稅和蓋印四步程序,朝廷有嚴格的要求。  從宋代開始,朝廷要求繳納契稅的人呈驗的契約是國家統一格式的。這種契約在宋代被稱為「官頒契紙」,在元明兩代被稱為「契本」。不論是官頒契紙,還是契本,都統一規定契約必須包括雙方當事人姓名、交易原因、標的價金、擔保條款等內容。官府認可,就會在契約上加蓋關防官印。
  • 大陸漂移學說的漫長史
    ,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後才將研究方向轉為地質學)也因為受當時科技水平和認識水平的限制,大陸漂移說未能正確說明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未能提供大陸拼合的最佳方案,陷於沉寂。● 各相鄰大陸,尤其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驚人地相似。(最近美國科學家在南極洲第一次發掘出距今2億多年前的恐龍化石,這 種只可生活在溫暖地區的龐大爬行動物,在目前的南極洲是決不可能生存的。另外,有一種四舌羊齒的植物化石,廣泛分布於印度和南大西洋兩岸大陸上的晚古生代地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