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夜健身可能為健康減分
據《勞動報》報導: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鍛鍊時間少,現在,很多都市年輕人的身體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加入「夜練」隊伍,隨著24小時健身房開設,一股「深夜健身熱潮」在上海漸漸掀起。
那麼,深夜健身真的有利於身體健康嗎?24小時健身房真的適合每一個人嗎?深夜健身,究竟是對身體加分還是減分?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違反自然規律是養生大忌
姬中平是某藥店的坐診中醫,畢業於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專業,有多年中醫坐診經驗。他告訴勞動報記者:「夜晚,尤其是深夜,是各臟器休息的時間,這個時間健身,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對於一些都市上班族,特別是一些加班族來說,更需要多休息,保證睡眠。
中醫講究時辰和經絡,認為不同時辰對應不同的經絡。在「十二時辰養生理論」中,23時到凌晨1時是子時,子時膽經最旺。凌晨1時到3時,是丑時,丑時對應肝經,是肝修復的最佳時間。
「這個時間段應該進入深度睡眠,讓肝膽排毒。如果這個時間不睡,甚至劇烈運動,會消耗膽氣,嚴重的會出現怯症,也就是我們說的抑鬱症。」
姬中平表示,現在年輕人普遍存在著熬夜晚睡的情況,這其實是健康養生大忌,中醫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無小事,人還是應該適應自然規律,並且遵守自然規律。」
另外,科學飲食也非常重要。健身時,會消耗體內大量的水分、糖分等,尤其是劇烈運動後,人體乳酸會升高。姬中平建議,健身後可以選擇補充一些升糖指數低的水果、蔬菜、豆製品等,如黃瓜、番茄、蘋果、柚子,這些食品可以中和運動後體內釋放出的酸性,消除疲勞。
很疲憊的情況下不能健身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劉欣主任表示,現在國內外的研究,並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證明夜晚健身是完全有害的、不可為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建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對於從事IT、網際網路行業的人來說,加班可能是常有的事。他們長時間處於晚睡晚起的狀態,對於這類相對比較規律的加班族,深夜健身也未嘗不可。」劉欣表示。
當然,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規律也不一樣。劉欣告訴勞動報記者,我們現在強調的體育鍛鍊,很重要的目的是對抗一些疾病的威脅。多數人健身,還是為了健康,而不是像運動員一樣,為了提高成績,「什麼時候運動、練什麼、怎麼練,都應該講點科學。要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注意強度、方法和運動量。」
健身房作為盈利機構,其全天候開放,必然面臨著運行成本的問題。夜間安全保障是所有24小時健身房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對此,劉欣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是否有完善的管理體制?深夜時間,健身房人員配置會不會減少?是否有足夠的人能提供足夠的服務保障?包括深夜健身後回家時的安全問題,這些可能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除了24小時健身房外,如今,夜跑、夜騎也越來越流行。「深夜健身,是針對某些特殊人群。如果下班之後已經非常疲憊,還要像完成任務似的再去健身,就沒有必要了。」劉欣表示,24小時健身房開放本身,是為了給更多人跨進健身房創造條件,「但不是鼓勵每個人都要深夜健身,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
對於突然走紅的「24小時健身房」,大部分網友在歡迎的同時,普遍對安全問題比較擔憂。有網友表示,凌晨時分並不是很安全,建議有更多健身房早點開門,為更多人健身提供方便。
隱患大,優勢小?
網友對於24小時健身房不看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安全」二字。在無工作人員、無教練指導,甚至無其他顧客的情況下,一旦發生運動傷害或意外時,可能會因無人施救造成人身安全隱患。
同時,不少網友提出擔憂,許多店內往往只有一道門禁,深夜安保工作的薄弱,可能也會使獨自前往鍛鍊的顧客對環境安全產生疑慮。網友「二哈」表示:「大半夜的多不安全,萬一被槓鈴砸死算誰的?萬一槓鈴被扛走算誰的?」
在深夜或凌晨健身,是否真的有利於身體健康,也成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一位名叫「捏住鼻子」的網友表示,這可能還與中國的傳統習慣有關,畢竟「熬夜鍛鍊和早睡養生的理念有點衝突」。
網友「賈海濤」也發出了自己疑惑:「健身是為了身體健康,晚上就是要休息睡覺的,捨棄睡覺而去健身,我覺得南轅北轍。」甚至還有網友激烈直言:「凌晨健身容易猝死」。
英國《每日郵報》的24小時健身房報導中,列舉了英國本土健身房的例子,他們設置了緊急按鈕,用戶隨時可以按下按鈕來通知值班工作人員,避免了因為值班人員少、通知不及時而可能釀成的悲劇。
成本高,需求少?
網友「大頭幫主」表示,自己於2015年起在廣州創辦了某品牌健身房,主打社區24-7運營概念。他表示,24小時健身房「看似簡單,實則其技術門檻,遠高於傳統商業健身模式,隱形研發成本和運營測試成本高昂」,而「國外的成熟經驗並不能簡單套用在中國國情中,在巨大的經營與生存壓力下,暫時還處在摸索階段。」
對於網友「需求太小、不適於本土化」的討論,「大頭幫主」提出的解決辦法則是「精簡」:「這種精簡,絕對不是指你要選哪些器材,提供哪些操課,要聘用幾名教練,要不要配發毛巾和飲用水;而是從項目的根源性環節就要開始,從選址、採購,直到運營,全方位地檢討。」
24小時健身模式之所以能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市場需求。只是,在0時到6時只有零星人士健身的情況下,如何更準確、更貼心地得到消費者青睞?
網名為「ConnieConnie」的白領,一席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不要求24小時,為啥不能早上6點開門,健身完洗個澡就能去上班,還不用在馬路上奔跑吸尾氣,多好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