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7月29日訊(本網記者 彭曉姣 通訊員 葉萌)近日,蘭州文理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聚焦助力脫貧攻堅,以學校基層黨支部與脫貧攻堅幫扶村黨支部結對共建項目為依託,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圍繞精神扶貧、文化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領域,多支實踐團隊積極開展法律宣傳普及、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營銷指導、留守兒童關愛等活動,為黃土高坡的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注入了智力支持與青春活力。
《民法典》宣傳普及團隊員入戶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
普法宣傳啟民智 調解糾紛促和諧
面向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農村開展普法宣傳,築牢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是精神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民法典》宣傳普及團,由兩名法律專業教師帶隊,深入桐川鎮郭家岔村、九條灣村、高莊村等9個村子,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入戶開展農村法律普及與應用狀況問卷調查,發放團隊師生精心編印的《民法典》知識手冊,向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宣傳普及《民法典》知識。
《民法典》宣傳普及團隊員為村幹部講解《民法典》知識
同時,實踐隊在桐川鎮司法所為來訪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援助,悉心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種法律糾紛問題,共為30餘人次提供專業法律意見30餘條。實踐隊還前往北源頭村、高莊村等地,參與鄉鄰糾紛、建設合同糾紛、撫養權糾紛、彩禮返還糾紛等調解村民糾紛8次,成功調解糾紛3起,為群眾提供現場法律服務13人次,為村民重大事項提供法律意見3條。
為切實發揮法律援助職能,實踐隊通過在村部設立法律援助中心,公布律師聯繫方式,建立起法律援助長效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有我」實踐團隊員白天在烈日炙烤下繪畫文化牆
藝繪鄉村樹新風 規劃引領描藍圖
建設鄉風文明、人居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具有積極作用。該校美術與設計學院12名師生組建「美麗鄉村,建設有我」實踐團,深入桐川鎮黨崾峴村和309國道沿線開展鄉村人居環境調研與鄉村文化牆繪製。
實踐隊員們白天頂著烈日暴曬,夜晚忍著蚊蟲叮咬,挑燈夜戰,加班加點在309國道沿線揮灑汗水,繪製中國夢主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牆近300米,共25幅圖畫。一幅幅生動美麗的畫卷蜿蜒在國道沿線,既弘揚主旋律,又體現當地民俗民風,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營造出良好環境氛圍。
「美麗鄉村,建設有我」實踐團隊繪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牆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實踐團隊通過在桐川鎮黨崾峴村和309國道沿線實地踏勘、訪談,深入了解鄉鎮和村民需要迫切解決的人居環境問題。依據調研實際情況,實踐團隊將對國道沿線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提出規劃方案,指導當地鄉村風貌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據悉,作為脫貧攻堅幫扶項目,該團隊指導教師王樂此前已為當地編制了一系列旅遊示範村規劃。
「雁苑助農「產業營銷指導實踐團隊員入戶調研
產業營銷探新路 實踐育人求真知
脫貧致富,產業先行;產業發展,智力扶持。該校經濟管理學院12名師生組建「雁苑助農」產業營銷指導實踐團,深入桐川鎮進行農村產業扶貧調研實踐。隊員們運用金融管理、資產評估、財務管理、投資學等專業知識,發揮青年人網際網路應用優勢,為當地實現產業發展、農民脫貧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雁苑助農「產業營銷指導實踐團隊員正在網絡直播帶貨
在黨崾峴村、郭家岔村、惠家廟村、張家旗村,實踐隊員走進鄉村集市、合作社,坐到田間地頭、農家炕頭,對當地農戶種養殖情況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認知情況進行問卷調研。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協調下,實踐團積極對接縣財政局、鎮扶貧辦、村委會工作人員,詳細了解當地產業扶貧及金融惠農工作。隊員們走進扶貧車間,拍攝刺繡工藝品,試穿體驗服裝產品,並現場在快手等網際網路平臺上發起熱情洋溢的直播帶貨,為扶貧車間和當地農戶進行產品營銷指導,擴寬銷售渠道。
團隊指導老師于洋表示,後續還要將當地扶貧產業營銷與學校跨境電商、市場營銷等專業課程教學以及學生創新創業社團、「雙創」大賽相銜接,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融合,在創新實踐教學,深化實踐育人的同時,為產業扶貧提供持續智力支持與創新引導。
「童伴同行共成長」留守兒童關愛團隊員正在家訪留守兒童
結對關愛顯真情 童伴同行共成長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舉措,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穩定脫貧持久脫貧、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現實需要。該校優秀大學生結對留守兒童「好夥伴•共成長」關愛行動為依託,由校團委2名老師帶領優秀結對志願者、心理學會學生社團骨幹10名學生共同組建「童伴同行共成長」留守兒童關愛團,前往慶城縣桐川鎮開展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與志願者結對情況調研、心理健康輔導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
「童伴同行共成長」留守兒童關愛團隊員正在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實踐期間,隊員們通過入戶家訪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學習、心理、人際狀況,以及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的結對聯繫情況。通過在留守兒童集中分布的學校組織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懂得讚美、增強自律、學會交友。對活動中問題突出的兒童,後續將在學校心理專家指導下進行定期跟蹤輔導。
實踐過程中,隊員們還組織開展了114名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問卷調查,覆蓋了桐川鎮90%的留守兒童,並將開展線上問卷調查,實現對全縣1500多名留守兒童的全覆蓋。同時,以入戶家訪和問卷調查為基礎,實踐團將制定形成志願者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手冊以及慶城縣留守兒童心理關愛信息庫,有的放矢開展專業諮詢與疏導,持續推動優秀大學生志願者、心理學專家、幫扶工作隊員、學校教師「四位一體」的關愛體系發揮實效,努力實現大學生志願者與留守兒童成長教育的「雙贏」。
近年來,下鄉演出活動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和好評,並顯現出社會實踐育人的明顯成效。因此,今年8月下旬,該校藝術與職業學院還將繼續以文藝輕騎兵志願演出的形式,將戲曲、歌舞、快板等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產品送到農家大院、田間地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該校新聞傳播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將同期前往,拍攝扶貧故事,記錄「印象桐川」,為助力精神扶貧、文化扶貧貢獻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