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牡丹?還是梅花?國花評選之路,走了近四十年還沒有結果

2020-12-15 年之父

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又有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將牡丹確定為國花。胡椒注意到,至少從2003年起、就開始有人大代表提議確定我國的國花、國樹、國鳥。

可是,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國的國花還沒有確定。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胡椒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相關的問題。

清朝之前,我國是沒有「國花」的。「國花」的最早出現,是在清末慈禧「垂簾聽政」時的1903年。牡丹被確定為國花後,晚清政府還在頤和園修築了國花臺。

頤和園國花臺

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並沒有考慮到要改變國花。因此,一直到1915年出版的《辭海》中,還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的內容。

到了1929年前後,國民政府內政部與教育部聯合通令,「以梅花為國花」。國民黨潰敗臺灣以後,臺灣當局沿用梅花為「中華民國國花」至今。

新中國建立後,一直沒有選定國花。這當然歸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國花的選定要代表普遍的民意,建國初期、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國家領導人去拍板,等著全國人民去面對,根本沒有閒工夫討論國花問題。

據保健醫生徐濤回憶,鑑於主席每天工作的腦力消耗太大,他曾多次建議主席改變飲食習慣,多吃點有營養的東西。但主席每次都搖頭,有一次,主席還用筷子敲敲碗裡的二米飯望著他說:「全國農民要是都能吃上我這樣的飯,那就很不錯了。你就可以來跟我提出那些建議了。」

對於自己的飲食營養問題,主席都分不出精力考慮;更何況談花論草的問題?

直到1981年秋冬之際,—些著名的植物學家倡議全國開展國花問題的討論。1982年,《植物雜誌》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開展了評選我國國花的討論。

當時,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對此作了宣傳介紹。陳俊愉院士在《植物雜誌》1982年第一期上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

陳俊愉,安徽安慶人,1917年9月21日出生於天津市,他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及花卉專家,園林花卉界唯一的院士,「國際梅品種登錄權威」(中國在國際園藝學會裡的第一個園藝類植物的「國際登錄權威」),被譽為「梅花院士」。

花卉品種的國際登錄又叫觀賞植物栽培品種登記,就是將觀賞植物及其品種的名稱在國際權威組織機構中登記入冊、正式公布。這是國際園林事業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獲得某種花卉的登錄權,就意味著掌控了該種花卉的新品種認定、命名、發布權利。獲得某一類栽培植物品種國際登錄權的機構即為權威機構,可以從事該項登錄的人士即為權威專家。

陳俊愉院士

早在1962年,中央搞12年科技規劃時,陳俊愉就提議把中國的傳統十種名花列到國家長遠規劃之中。

據說,當時開會時、陳俊愉旁邊坐著建築學家梁思成。梁先生認為梅花、牡丹這些花花草草不值得這麼系統地用國家力量進行研究,但陳俊愉回了一句「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陶淵明詩句)。梁先生聽後,遂不語。

陳俊愉對梅花情有獨鍾,和主席的一句詩不無關係,那就是「待到山花浪漫時,它在叢中笑」。這首詩描述了梅花的凌霜傲雪、美麗與堅貞,象徵著革命者的操守與錚錚傲骨。

陳俊愉在文革中遭受過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對於主席的崇敬始終「痴心不改」。他多次向人說起,「大地園林化」是1958年主席在北戴河提出的要求,目的是使我們祖國的山河全部綠化起來,達到園林化,到處都美。

陳院士的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評選「國花」的最早倡導。在這次有數千人參與的推選最終結果是,推薦梅花的最多,牡丹和菊花次之。

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曾經組織過兩次國花評選,兩次都是梅花奪魁,排在其後的有牡丹、菊花和蘭花等。

另一次推選是在1986年11月20日,當時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誌編輯部、上海電視臺「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了「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

和1982年的那次相比,這次評選活動的影響更大,除了有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更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評選結果於1987年公布。這次推選世稱「1987年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但是,民間對於這兩次國花評選活動都存在質疑的聲音,他們稱:在評選國花問題上,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可即便是1986年的評選,參與者也只有15萬選票,相對於全國十幾億人來說、這是個微不足道的數據。這樣缺乏廣泛參與性的評選結果,怎麼能代表民意?

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那就是經過這次評選,陳俊愉院士在國花問題上改變了立場,隨後在1988年第1期的《園林》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祖國遍開姊妹花——關於評選國花的探討》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一國雙花」的主張。

他認為梅和牡丹可「互補短長」,除了梅花和牡丹代表的花語可以互補外,「梅適宜大規模林植,牡丹最適宜花壇、藥欄一類營景;梅花適宜長江流域一帶栽培,牡丹最宜黃河流域附近種植。」

梅花傲雪

1991年,一份名為《花卉》的雜誌搞起評選國花的活動,並請出一位曾任很高職務的女性領導站臺。在這次評選中,牡丹的得票超過了梅花當選國花。但推選結果隨即招來許多反對的聲音,其中不乏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學者和藝術家,發對的聲音也上達到很高級別的會議上。

這個結果之所以遭到一些專家、學者的異議,除了評選的程序外,還跟牡丹、梅花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關。作為國花,牡丹所表達的花語和我國的國旗、國徽、國歌的內涵無法統一。

接下來的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將第0440號提案「關於儘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批轉給農業部,並交由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

1994年3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農學家,原農業部部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成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

中國花協隨即組織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討論國花的消息。當時,提名為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數十種之多。

1994年9月2日,中國花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開展評選國花活動;副委員長陳慕華作了「讓國花儘早誕生」的講話。

當時的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研究,推薦「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也就是說,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分別為四季韶華主,而總領群芳的是牡丹。

當上述結果由農業部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後,引起了陳俊愉院士等人的強烈反感。他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反對。陳院士之所以反對,不是因為花本身,而是因為反對通過「拉選票」來評定國花的方式。

中國花卉協會對菏澤、洛陽的授名

陳俊愉在表達自己意見時這樣說:「我認為,這次評選國花不該按這套程序進行,因為國花完全是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事情,最終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就可以了。國酒茅臺、國球桌球也都是約定俗成的,世界各國的國花也是這麼產生的。」

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牡丹為國花的決定。此後,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暫告一段落,多次全國人大代表個人或集體聯名提出的國花議案、也都不了了之。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為關山月、章文才等70餘人聯名的提案「梅花為國花」。

到了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前夕,國花問題又被提到臺面。在2005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陳俊愉向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提交了確定國花的提案,並得到明確答覆,2008年前將確定國花評選。

這次的兩會期間,陳院士還發出《關於儘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並在當年的7月20日之前徵集到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籤名,其中包括吳良鏞、袁隆平等。

同年9月,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與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雙國花」。但也有推崇「一國一花」的不同意見,有的支持梅花、有的支持牡丹。

當時,中國花卉協會還在成都召開了一個會議,會議上提議牡丹為國花、並上報到全國人大。據說,這次會議由於是秘密進行的,事先沒通知參會各方、事後也沒公布結果,結果遭到各方批評。

時間到了2008年,國花議題的結果並沒有如約到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每年的兩會上、都有提議將牡丹定為國花,中國花卉協會也多次提議確定國花,但一直沒有結果。

2012年6月8日,陳俊愉先生沒有等到國花推選的結果,就在北京301醫院逝世。

時間很快來到了2019年。這一年的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啟動了一個「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的意見」的網絡投票活動。

7月23日,中國花協公布結果:牡丹以絕對優勢勝出,獲得投票超28.87萬,而梅花得票不足4.46萬。但是,這個結果隨即遭到質疑。

質疑的原因在於,截至到7月22日的上午7時12分,梅花的得票已經達到了將近5.64萬票,但是到了第二天結果揭曉時,卻莫名其妙地少了近1萬2千票,而牡丹增加了22萬票!

蹊蹺的投票結果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此事必有蹊蹺」!有人將投票過程中最後兩天的得票數進行了截圖。

7月21日上午11點54分結果

這是7月21日上午11時54分的得票統計數據,牡丹得票5.53萬,梅花得票4.62萬,梅花與牡丹大約相差9000票。

7月21日下午5點35分結果

這是7月21日下午17時35分的得票數據的截圖,牡丹得票5.69萬,梅花得票4.97萬,梅花與牡丹大約相差7000票。

7月22日上午7點12分結果

這是7月22日上午7時12分的得票數據截圖,牡丹得票5.97萬,梅花得票5.63萬,梅花與牡丹相差約3400票。

7月23日公布的最終結果。

可是,到7月23日上午、中國花協發布的最終得票結果是:牡丹得票28.87萬,暴增了220000票;而梅花的得票數比7月22日上午7時12分的結果,竟然少了12000票,變為4.45萬。

不僅梅花,而且其他的備選項,荷花、蘭花、菊花、月季、桂花、水仙等大都有明顯跳水。如荷花由3.28萬,減少到0.68萬;蘭花由2.39萬,減少到0.89萬;菊花由0.75萬,減少到0.34萬……

看到這樣的結果,聯想到中國花卉協會的上一次秘密會議,胡椒不得不懷疑這次投票存在人為操縱或刷票。

如果懷疑沒錯,那胡椒就想說一句了:我個人其實並不反對推選牡丹為國花,但是我反對牡丹用這種方式成為國花。

相關焦點

  • 牡丹、梅花,誰為「國花」?
    1982年,《植物雜誌》第1期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倡議以梅花為中國的國花。同年香港《明報》專發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稱中國如選國花,實非梅花莫屬。自此,中國「國花評選」開始「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
  • 國花評選引爭議 院士王文採: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
    連日來,關於中國國花的評選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中國科學院93歲的院士王文採先生7月20日在家中手寫一份意見書,表示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兩花都為我國原產,種植歷史悠久,形象各有特色,都有被作為國花的歷史。牡丹象徵物質文明,象徵國家富強;梅花象徵精神文明,象徵民族品格。兩花並尊,象徵意見就比較全面充分,也會更能反映我國花卉植物資源的豐富多彩。我認為兩花並舉是最理想的方案,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王文採,2019年7月20日。」
  • 牡丹與梅花:「國花」之爭背後,原來好糾結
    國色天香的牡丹 圖/視覺中國中國最近一次正式確定為國花的,是梅花。那還是1929年,民國時期。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國花是選牡丹還是梅花,一直沒有定論。還是……真正意識到當下中國並沒有國花,倒會很吃驚。畢竟,別國有國花,各城市還有市花,為何中國沒有國花?
  • 中國國花是梅花還是牡丹?十大名花誰是花魁?
    在法律上來說首先:民國時期的國花「梅花」是國民政府立法頌布的,若新中國要重新命名國花,必須要先廢除原來的國花,然後再命名新國花,這是必然要走的程序。在尚無重新命名國花之前,原則上仍可延用「梅花」為國花。
  • 詩詞國花之選,牡丹還是梅花?
    古人賞牡丹的詩詞很多,如劉禹錫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李商隱的《牡丹》: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 中國國花是什麼花,中國國花至今未確定(牡丹與梅花之爭)
    國花在評選上也是有著非常嚴苛的條件的,1994年,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國花的評選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即:①此花必須要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而且有著非常強的適應性,最重要的是要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也要有著領先的地位。②此花必須要花姿美麗、花色豔麗,在各種特性上要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③此花必須用途廣泛,是大眾所熟識的一種花。
  • 我國國花是「牡丹」還是「梅花」?竟有國家把「雞蛋花」定國花!
    國花概況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在建國初期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第二種聲音有人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繁榮富強,中國人從解放幾年後平民百姓飯吃不飽,衣穿不好,交通不便,房子更是簡陋的不行。
  • 牡丹被推薦為國花,持續幾十年的「國花之爭」,牡丹要贏了?
    但在100多個國家都已確定國花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卻一直未能確定國花的歸屬。近幾十年來,牡丹與梅花之間的"國花之爭"也從未間斷。在中國歷史上,牡丹與梅花都曾做過國花。相傳,唐代曾以牡丹作為國花,而在清末時,慈禧也曾封牡丹為國花,並在頤和園建造了國花臺;1915年出版的《辭海》,也將牡丹稱為國花。
  • 國花之爭:牡丹PK梅花,令人頭痛的抉擇
    我國的國花是什麼?媽媽回答是牡丹。從那以後,國花是牡丹,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裡。一直到去南昌上學,進了校報當了一名學生記者之後,我才從學園藝的學姐那知道了,牡丹並不是我國的國花。當時,我非常納悶。 牡丹不是我國的國花嗎?難道是梅花?也不是。學姐告訴我,我國暫時還沒有國花。
  •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牡丹or梅花 你最愛誰
    梅花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國花是牡丹,雖然在清朝時期確實是被當成是國花的,但在1929年的時候梅花又被當時政府作為國花。因此即便是到了現在,牡丹和梅花作為國花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牡丹不過總的來說,牡丹是國花最有競爭力的一種花卉,牡丹花的外觀形狀是十分美豔動人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 「牡丹為國花,我們翹首以盼」
    根據有關史料,在中國歷史上,唐、宋、明三代均把牡丹譽為國花,清朝更明確欽定牡丹為國花。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曾定梅花為國花。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沒有在法律意義上確定國花。1982年陳俊愉院士在 《植物雜誌》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首次倡議以梅花為中國的國花。文章發表後,引起廣泛爭議。
  • 國花評選牡丹勝出,第二名為梅花 網友:我咋記得小時候就是啊
    23日,中國花卉協會通報國花調查情況。通報稱,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統計顯示,同意牡丹為國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佔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為國花的佔12.30%;第三名,同意蘭花為國花的佔2.48%;第四名,同意荷花為國花的佔1.89%。遊客在拍攝牡丹。資料圖 王海欣 攝而同意菊花、月季、茶花、桂花、杜鵑、水仙等為國花的選項,投票贊成的比例均不到1%。
  • 中國國花為什麼定不了?花協官方投票評選後,牡丹更勝一籌
    但我們國家卻一直沒有國花,這主要是目前的兩大「選手」競爭得太過激烈,一是高貴豔麗的牡丹,一是清新脫俗的梅花,有人愛牡丹的富貴,愛它的繁花似錦;也有人喜歡梅花的淡雅傲然,喜歡它冷清玉潔的雅致。清朝時,國花曾由牡丹擔任,牡丹奇色萬千,被認為是繁榮昌盛的象徵,因而在古代很有人氣。
  • 中國國花之爭,梅花牡丹誰能更勝一籌?陸遊一首詩成全了成都梅花
    導語---中國國花之爭,梅花牡丹誰能更勝一籌?牡丹的高貴氣質還體現在花枝嬌嫩,不易存活,許多種植的人要小心翼翼,並且氣候也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菏澤的牡丹種的最好的原因,那裡氣候溫和,土壤溼潤,適合種植。而之所以成為國花的「候選人」,則是因為牡丹高貴典雅,雍容華貴,著實有現在中國的大國風範。
  • 為什麼評選「國花」?
    無論是相關協會推薦國花,還是大眾票選國花,都應以上述幾方面為參考標準,以達成最廣泛的共識。我國地域遼闊,花卉種類繁多,能夠被全國人民普遍接受的,主要集中在牡丹、梅花、菊花、蘭花、月季、茶花、 荷花等大眾化花卉上。這些花卉各有特色,具有不同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優勢,眾裡挑一,確實不易。
  • 中國國花,牡丹、梅花二選一,你支持誰?
    再過兩天,我們又將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洛陽牡丹甲天下,這是大家對牡丹城洛陽的讚美,洛陽牡丹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盛行於唐宋。今天的洛陽牡丹已成為當地的一張亮麗名片,今年兩會,王繡代表建議將牡丹設為我國國花,此言一出便再次引起國花之爭,這是為什麼呢?
  • 我國國花候選者裡邊,梅花的呼聲最高,卻為何沒有被確定
    如果把篩選國花的標準進一步縮小,有資格競選我國國花的,也只有十大名花能滿足這些條件。因為十大名花的知名度非常高,是從我國幾千年歷史中篩選出來並一致認同的。十大名花,以及它們的寓意如下。牡丹——花中之王。梅花——花中之魁。
  • 評定「國花」,牡丹同意了嗎?
    1/中國人是愛牡丹的。且不說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對牡丹的贊詠之詞浩如煙海。「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佔斷春光」,人們喜歡牡丹,不僅是它擁有奼紫嫣紅的花色、雍容華貴的氣質,更在於人們賦予了它吉祥富貴的象徵意義。
  • 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
    "國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門面,所以在選擇國花上面,人們也會非常的謹慎。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花,而中國的國花則是代表著雍容華貴的"牡丹",而在牡丹還未當選我國的國花之前,其實梅花也在人們的考慮之列。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呢?其實在晚清時期,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梅花的存在,這裡的梅花不僅僅是指寒冬裡正在生長的"梅花",而且指關於"梅花"的圖案,我們隨處可見,比如在一些烈士紀念碑或者一些將領的帽徽上我們都可以看見。
  •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結果有點吃驚!
    種菜 | 養花 | 園藝 | 生活 | 多肉 | 花卉 | 百科國花是象徵國家形象的花,對於國家文化來說有特別的意義。不僅包含了國家的文化底蘊及歷史,也象徵國民人格美德的精華。「國花」大國國花-美國國花-美國國花是玫瑰花,是象徵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