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文 | 馬金泉
為了完成11月下旬在山西大劇院舉辦的「激情詠嘆——馬金泉教授和他山西的歌唱家朋友們」演唱會,我去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合伴奏,在那裡第一次見到該院青年教師楊蕾。先是由她為我鋼琴伴奏歌劇中的詠嘆調,進而又與她合作歌劇《原野》中金子與仇虎的二重唱。與她見面前便知道她於2008年考入義大利帕爾馬音樂學院的鋼琴伴奏與協奏專業,師從鋼琴演奏家M.Guidetti,學習室內樂與歌劇藝術指導,並在2012年5月以論文答辯和綜合成績滿分的優異成績取得「鋼琴伴奏碩士學位」。所以,早就想好要見識一下她對作品從風格到語言,乃至聲音的運用都會給出的見解。更讓我期待的是她的演唱,畢竟我是一個從事聲樂專業的人。當她從鋼琴的琴凳起身,走到我面前唱出「啊,我的虎子哥!」時,讓我對這位剛剛還是鋼琴伴奏、藝術指導的青年教師露出驚訝的神情:這聲音,簡直太棒了!
●馬金泉(以下簡稱馬):你從小就喜歡唱歌嗎?
楊蕾(以下簡稱楊):喜歡是喜歡,但我小的時候沒有學過聲樂,大學學習的專業是鋼琴。要說正式學習聲樂,那應該是到了義大利以後。當年參加山東藝考時,主項是鋼琴,聲樂是必須的副項,也就是說不唱歌就等於沒完成完整的藝考。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藝考成就了我的歌唱。那個時候沒跟哪個老師「認真地學過多年」,只是為了藝考,上過幾節課。不過那時我就有高音,但上得去下不來,我媽說我還不是唱,是喊叫。
●馬:你到了義大利就馬上學習了聲樂?
楊:沒有,我是2005年8月到義大利留學,先是考入了帕爾馬大學哲學與文化學院,研究中世紀到近現代西方音樂文化,並於2008年取得音樂學碩士學位。喜歡歷史、喜歡古羅馬,要是不學音樂,我就去學考古了。在學音樂史學的時候,一天,我唱了一首歌,一個老師就把我領到了帕爾馬音樂學院的一個男中音老師那裡,他很驚訝我的聲音,說不學聲樂太可惜了。我在2006年考進義大利帕爾瑪音樂學院「歌劇表演與演唱」,先後成為了男中音Massimo sardi、男高音Dino di domenico、女中音Ilia armayo的學生。2011年9月,滿分取得「歌劇演唱」表演文憑;同年參加女高音歌唱家萊娜·卡芭凡斯卡(Raina Kabaivanska)歌劇演唱高級研修班全球選拔比賽,成為其門下弟子,進入摩德納歌劇藝術中心學習。
●馬:也就是說,你在帕爾馬大學的課程和帕爾馬音樂學院的課程是疊加的。另外,你說你的聲樂基礎在國內幾乎為零,那麼,你能否簡單說一下你在義大利是如何學習聲樂的呢?
楊:其實我在義大利整整學習了5年聲樂。第一個老師對我至關重要,是他,讓我知道了「女高音唱高音不能往上面找,要掛上Petto(胸腔)」,其實就是要加強氣息對聲音,特別是對高音的支持。記得那時幾乎是一周不少於一首歌,前3年等於是打了個基礎。因為在國內沒打過基礎,到了義大利一切從頭來,一切中規中矩,學到第3年開始開竅。當然,聲樂學習總會遇到問題,比如由於聲音位置低造成的音準問題。第4年我換了男高音老師後,每天上午到下午上聲樂課,他能唱一天都不累,這讓我很吃驚。我進一步了解和體驗到了橫膈膜對聲音的sostenere(支撐)和Vocemista(混聲)。當然,後來遇到的幾位義大利老師對我演唱技術和藝術表現能力的提高都給了很大的幫助。
●馬:從學習聲樂到現在,你沒有遇到真假聲打架、換聲困難等問題?
楊:好像沒有。有個在義大利很有名的歌唱家老太太跟我說,她從來不提什麼「真假聲換聲」「Passaggio(過渡)」……
●馬:你真是個幸運的歌唱家,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找到了歌唱所要的所有聲音。
楊:馬老師,記得第一次跟您唱《原野》的重唱,您的第一聲就把我鎮住了。當時我想的是怎麼才能跟您把重唱的節奏合好、把這段中國聲樂作品的聲音運用好,但您一張口就進入戲劇和人物狀態,唱出了仇虎的聲音,真是讓我驚嘆不已。然後您又手把手地教我怎麼演、如何唱。以後,我到琴房自己練習的時候,就會很自覺地提醒自己「要唱就必須進入狀態」。
●馬:無論是歌劇中的人物還是歌曲中的人物設定,都對完成聲樂作品至關重要。我見過只唱聲音不唱「金子」這個人物的歌者,也見過過分解讀人物,把「金子」唱成妓女、蕩婦的歌者,這都不對。如同你知道的歌劇《遊吟詩人》中的萊奧諾拉不是怨婦、不是乞丐,而是一個用自己的一切換取摯愛的人的生命的崇高的、偉大的女性一樣。
楊:我記得您說過,「要唱出人物的聲音」,而不是歌者自己的聲音,這非常重要。要唱好一個劇中或歌曲中的人物,就必須認真揣摩,一定要提升到「對它文化的研究」的層面,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到國外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習俗,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想唱出義大利味道,就要到義大利「浸泡」十年二十年,這其中當然涵蓋了義大利聲樂藝術的全部。在義大利多年,回來唱不好、唱不了的也不乏其人。那是不缺經歷,缺技術。
●馬:說得好!到國外學習不是遊山玩水,是學習、是體驗,酸甜苦辣都經歷過的人,才有可能讓你的藝術表現「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楊:馬老師,這次音樂會我表現得怎麼樣?
●馬:這次音樂會你唱得非常棒!幾次排練都覺得你缺乏自信,但到了臺上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幾首聲樂作品發揮得十分出色、十分到位。特別是對義大利歌劇作品的演唱,真是聲音好極了、味道好極了。從你的舞臺整體表現來看,我真覺得你是一個「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歌唱家。
楊:那是因為跟您同臺。我這個人有個好習慣:遇強則強。
●馬:在我看來,你屬於一個有一定力度和戲劇色彩的抒情女高音。
楊:我同意您的說法。我喜歡威爾第、普契尼的歌劇作品,也有人說我是戲劇女高,但我自己覺得我沒有那麼大的號頭。在聲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意不讓學生們撐著唱。其實,聲部的劃分在義大利較為嚴格,我們東方人很難出現歐洲歌劇中真正的那種戲劇女高音。應該說,任何聲部聲音都不能撐。這也是聲樂教學和聲樂審美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馬:是的。目前國內聲樂演唱或聲樂學習的圈子裡,聲音容易唱得撐的還不是女高音,而是一些由「因唱高音困難而轉向男中音」的歌者,他們總擔心別人不認他們是男中音。其實,不管唱什麼聲部,「唱得好聽」是第一標準。還是說說你今後的打算吧。
楊:山西民歌是中國民歌的一大分支,美聲在山西的普及程度正在提升。去年,我和鄭斌教授舉辦了義大利聲樂作品演唱會,發現人們開始注意到了義大利歌劇中的重唱,這讓我欣慰。「激情詠嘆——馬金泉教授和他山西的歌唱家朋友們」演唱會對山西的震動很大,很多人開始研究這場演唱會的曲目、分析歌唱家們的演唱,熱情高漲。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著眼於世界最高水準,培養出更多、更出色的音樂人才。我要努力傳播優秀的歐洲傳統音樂,堅守、揣摩在義大利習得的學習成果。我也希望我們山西年輕的聲樂學子們,一定要養成認真讀譜、弄清歌詞的意思,搞懂歌詞在「歌唱發音中準確」的習慣。讓大家記住:作曲家的音樂是根據歌詞要表達的內容創作的。
●馬:你是否可以告訴我,聲樂和鋼琴這兩個專業,要讓你選一個你選哪個?
楊:我鍾愛聲樂,但我也不會放棄讓我永遠放棄不掉的鋼琴藝術。
●馬:大山西人傑地靈!這次參加演唱會的所有年輕歌唱家僅是山西優秀聲樂人才的一部分,這讓我看到了長江後浪的氣勢和力量,真是後繼有人、可喜可賀。希望你不斷努力,堅實自己的演唱、演奏,力爭到更大、更寬闊的舞臺展示自己的演唱。唱到、彈奏到國家大劇院、祖國各地的音樂廳堂、兄弟院校的講壇。也希望你尋求更多的科研項目,在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諸方面成果豐碩。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