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丈夫的工作日記,回憶起丈夫工作的點滴,於麗芳眼含淚花。
12本日記裡寫滿了劉勇從警生涯的點點滴滴。
劉勇生前生活照。家屬供圖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梁瑩瑩
「從8月初自己一人在家,胃部就感覺絲絲拉拉地疼,也沒當回事兒,感覺可能還是胃潰瘍。現在正是創城省裡督導檢查時期……棲霞兩個鄉鎮劃歸福山,一些重點管理場所不規範的問題比較突出,心裡很焦急……」這是煙臺市公安局福山分局東廳派出所副所長劉勇11月1日在病床上寫下的工作日記。日記最後沒寫完,妻子於麗芳問他,為什麼不寫了?他說,我累了,沒有力氣寫了。
帶著對公安事業的熱愛,帶著對未盡工作的遺憾,他猝然離去,終年56歲。12月2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劉勇的家裡,了解他的故事。
最後一篇日記
還在想流浪狗管理問題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棲霞兩個鄉鎮劃歸福山,一些重點管理場所不規範的問題比較突出,心裡很焦急……流浪犬只的管理問題事關創城效果,之前多年沒有解決,要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解決,難度可想而知……」這是11月1日劉勇生前最後一篇工作日記,病成這樣了,他還在心心念念要解決流浪狗的管理問題。
寫下這篇工作日記16天後,劉勇因胃癌醫治無效去世。
「去年11月份單位查體的時候,發現他有胃潰瘍,當時就勸他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他總說年底了工作忙,等過陣子再去。」劉勇的妻子於麗芳說,沒想到這一忙,卻忙到了生命的盡頭。
今年八九月份,劉勇身體不適,胃部總不舒服,每次他都簡單吃點藥,然後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連續幾天高燒不退後,今年9月24日,劉勇不得不入院檢查,確診為胃癌,並且已經擴散,「當時在病床上,他還在安排旅館檢查等事情,心心念念全是工作。」於麗芳說,丈夫從入院到去世兩個月時間裡,身體一天不如一天,160多斤的人最後走時不到百斤。
最大一筆財富
留給家人一摞工作日記
從警34年,劉勇寫下12本日記,記下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這也成為他留給家人最大的一筆財富。
如今手捧日記本,讀著裡面的文字,於麗芳泣不成聲,直到丈夫因病住院,她才知道對方有記日記的習慣。丈夫去世後她去辦公室收拾遺物,從抽屜裡拿出這厚厚的12本日記時,她忍不住失聲痛哭,原來丈夫從2007年開始寫工作日記,前後已有13年。
「看了這些文字,特別心疼他。在他心中,任務比天大,責任比山重,躺在病床上還在布置工作,最後一篇日記就是在昏迷前寫的。」於麗芳含著眼淚說。
劉勇的兒子劉濤說,看了父親的日記,才知道父親對工作如此認真負責,對他觸動很大,他發誓要成為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
在劉勇的臥室裡,記者看到,除了警官證、持槍證、眼鏡、手機、帽子、一支笛子外,還有兩本手冊,分別是《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和《黨員黨費繳納手冊》,「他的同事說他最愛翻這兩本手冊……」於麗芳說。
最大一次冒險
直面綁炸藥的嫌疑人
絕大多數崗位都有固定的上班休息時間,可也有一些崗位,因為工作需要,24小時都要有人堅守,人民警察就是這樣。
1964年,劉勇出生在煙臺市福山區一個教師之家。1986年進入公安系統工作。從此,他的人生便和正義、平安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在劉勇的警察生涯中,曾榮立個人二等功。他在預防和制止一起惡性爆炸案中,因指揮得力、機智果敢,及時化解了一起惡性案件的發生。
在劉勇的匯報材料裡記錄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抓捕過程。2004年一個雪夜,劉勇帶領民警上街巡邏。當夜下著大雪,寒風刺骨。巡邏過程中,他們發現一名男子神態異常,劉勇立即對其進行盤查。結果在男子身上搜出疑似爆炸物和電控爆炸裝置。
事態非常嚴峻,此時劉勇沒有驚慌,讓兩名民警卡住男子的手,並立即向福山分局指揮中心和大隊領導匯報請求增援。之後安排協警疏散圍觀群眾,劃定警戒線,以免傷及無辜。直至福山分局專業民警安全解除爆炸裝置。
這一年,劉勇40歲,是福山分局巡邏大隊二中隊中隊長。
這張榮立個人二等功被授獎的照片一直掛在劉勇的家裡。「他很珍惜這份榮譽,特意讓我去買了相框把照片掛起來。」於麗芳說。記者發現,在劉勇家裡,這樣的榮譽證書還有厚厚一摞。
最愛生活的人
愛養花愛唱歌還愛吹笛子
劉勇的家只有80多平方米,裡面家具不多,花花草草卻不少,「這都是我爸養的,他特別仔細,花盆裡的長葉子都被細細地捆綁了,怕長得凌亂。」劉勇的兒子劉濤說,父親是個很熱愛生活的人,愛養花,愛唱歌,還愛吹笛子。「他病重的時候,還說工作沒幹完,也沒活夠,叮囑我像個男子漢一樣撐起這個家……他走後,他養的一些花草都送人了。」
劉濤說,父親平時工作很忙,偶爾休息的時候,特別喜歡給孩子露一手。「拔絲蘋果是他的拿手菜。很懷念他在的日子,有老有小,一家人其樂融融……」
「結婚32年,大年三十他幾乎沒在家過過,都是在單位待命或者值班。」說起丈夫,於麗芳也有過抱怨,過年過節家家團圓,他卻總是忙於工作,每天早出晚歸,50多歲的人還24小時值班。民警的手機要求24小時開機,有一次於麗芳悄悄給丈夫關了手機,劉勇為此發了好大的火,「他說我們要求24小時開機,萬一出什麼事兒找不到我怎麼辦?」自此之後,於麗芳再也沒有關過劉勇的手機。
2013年7月,劉勇從巡警隊調任東廳派出所任副所長。從一名巡警到社區民警,崗位的轉變曾一度讓他感到困惑。為了儘快熟悉轄區環境,他只要一有時間,就去社區「串門」,在尋常言語中聯繫感情,在處理問題中得到信任與支持。因為常年不能陪在父母身邊,劉勇把盡孝的心思轉移到轄區孤寡老人身上,隔三岔五就陪著老人們聊天解悶,給他們宣講防盜、防騙的常識,風趣通俗的話語常常引得老人開懷大笑。他們都說:「劉片長比自家孩子還貼心。」
於麗芳說,除了對工作負責,丈夫也是個對家庭有擔當的男子漢。多年的值班經歷讓丈夫養成了特殊的生物鐘,每天凌晨3點多就醒了,會和三五好友一起去散步,散完步去早市買菜,回家給妻子做早飯。周末不值班的時候,丈夫便帶上她,買好菜去看望老父親。
「他曾說現在工作忙,等過幾年退休後,帶著我們的孫子孫女一起去旅遊,他食言了……」
「044379!」
「到!」
一聲到,一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這是劉勇生前忙碌的真實寫照。
他走了,在他鍾愛的工作崗位上用完了最後的心血。
那件警號為044379的警服,靜靜地等在那裡,只是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