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門最怕什麼?
很多父母表示,最怕孩子無理取鬧要東西。出門前說的好好的,玩具只買一個,零食只買一種,但是到了超市看到什麼要什麼,不給買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倔強父女」火了:一個躺一個站,商場對峙三小時,誰也不服誰
前段時間有一對「倔強父女」火了,在某商場,父女倆一個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一個站在一邊淡定等待,足足對峙了三多小時,真的是誰也不服誰。
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女兒是家裡的小公主,從小深受媽媽寵愛,平時要什麼買什麼,這次跟爸爸逛街,看到玩具又想買,可是爸爸以家裡有類似玩具為由拒絕了。遭到拒絕的女兒不樂意了,各種撒嬌耍賴,見爸爸無動於衷,便直接躺在了地上。
剛開始,爸爸還耐著性子跟女兒講道理,但是女兒怎麼都聽不進去,賴在地上不肯起來,非要那個玩具不可。勸了半天不管用,爸爸的倔脾氣也上來了,非得趁機管管她不行,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這一幕。
據說,父女倆足足對峙了三個多小時,見爸爸態度堅決,自己也累了,女兒便默默爬起來跟爸爸回家了。
對於父親的做法,網友們紛紛點讚,認為這位父親做的不錯,不買就是不買,越是哭鬧越不能妥協,堅決不能慣孩子的熊毛病!
孩子為什麼會撒潑、哭鬧?
李玫瑾教授說:三四歲的孩子,很多東西都懂了,做事情都有強烈的目的性,為了達到目的,經常採用哭鬧的形式。只要一次得逞,下次想要什麼還會大哭大鬧。
孩子撒潑哭鬧,多跟父母的教育有關。
有的父母溺愛孩子,平時嬌慣的厲害,要什麼給什麼,一旦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通過哭鬧、撒潑來獲取。只要一次得逞,父母妥協了,他們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只要我哭鬧,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然後下次想要什麼,還會通過哭鬧來獲取。
有的父母脾氣不好,孩子相處久了,在父母的影響下,脾氣也變得非常糟糕,稍不如意就亂發脾氣。外出逛街或者去遊樂園玩耍,都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比如父母不買玩具,小朋友不分享玩具,有的小朋友很快就能調整過來,繼續玩耍,有的孩子會心生不滿,通過撒潑、哭鬧發洩出來。
如果孩子存在撒潑哭鬧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有問題,然後幫助孩子及時調整,遠離這種糟糕的性格。
孩子撒潑、哭鬧,父母應該怎麼做?
在怎麼做之前,我們先分享三種常見的錯誤方法:
1.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撒潑哭鬧時,有的父母心疼孩子,有的父母嫌丟人,常常會妥協哭鬧,滿足孩子的要求。
買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跟孩子約法三章,比如:兒子,這次買了,但是下次不能再這樣了……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孩子很開心的同意了。
但是,約法三章真的管用嗎?
在這裡,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沒用!
只要一次得逞,孩子下次還會用同樣的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如果下次不同意,孩子會更加委屈:為什麼上次可以,這次就不可以了呢?
2.把孩子丟在一邊
十一帶孩子去海邊玩,遇到過一個「孩子哭鬧,媽媽丟下孩子離開」的場景。
媽媽帶孩子在海邊玩耍,到了傍晚四點多,媽媽表示該回家了,但是孩子沒玩夠,想要再玩一會兒。媽媽說了半天不管用,直接騎上電動車離開了,看著媽媽離開,孩子嚇壞了,趕緊追趕起來,邊追邊哭喊著:媽媽、媽媽。
足足追了三四米,媽媽才停下電動車,把孩子拎上電動車離開了。
先不說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單單追車這一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多少意外?真出了意外,誰負責的了呢?
3.打罵孩子
還有些父母會打罵孩子,雖然見效很快,孩子不敢再買了,但是對孩子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很可能會給他們造成一輩子的陰影。
那麼,遇到孩子撒潑哭鬧,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簡單來說,就是不妥協、不打罵、不離開!
就像「倔強父女」裡的爸爸一樣,陪伴一邊默默等待就挺好。
保持理智、冷靜面對:孩子哭鬧、撒潑,父母常常會情緒激動,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不僅會加重親子矛盾,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因此父母需要保持理智,冷靜面對,而不是打罵訓斥,亂發脾氣。
及時回應、表明態度:表明並堅定自己的態度,不買就是不買,即使撒潑、哭鬧也沒用。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態度,知道哭鬧沒用,以後也就不會再使用類似方法了。
陪伴孩子、穩定情緒:孩子情緒失控時,聽不進任何道理,因此父母別再羅裡吧嗦講道理了,最好的辦法是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穩定情緒的時間,並且保證他們的安全,等情緒穩定以後再引導、再教育。
叮麻寄語:
教育學家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真的愛孩子,就別再溺愛孩子了,該管管,該教教,好的教育和培養,才是愛孩子的最佳禮物!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